《重新生长》的读后感大全
《重新生长》是一本由安心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生长》读后感(一):接纳自己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安心在《重新生长》一书中说:
“走过所有的路,你终于可以生出你自己来,有一个新的你诞生了,你知道你已经不同,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在时间的流逝里,我们最终会蜕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可以真正接纳自己,拥抱自己。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三重境界,看看你到哪一层了?
一
和父母和解,直面作为“孩子”的自己
《重生生长》中说:
“我们内在父母的形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形象,我们会固着于它并且固执己见,认为现实中的父母就是那个样子,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与父母也是如此。
尽管在人生的前十八年,他们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也不见得是了解他们的。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我们还有一对想象中的父母,我们在内心中赋予他们一些特质,或好或坏。
虽然这种特质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变化,但都妨碍着我们真正的认识我们的父母。
在电影《一点就到家》中,孩子从大城市回来,想要种出自己心中的咖啡豆时,父亲十分反对,因为父亲带着乡亲们种植的茶叶。
孩子没有因为父亲的反对而放弃,等他的咖啡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等他的咖啡豆带着乡亲们致富后,他才真正明白父亲当初带大家种植茶叶的心情。
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和大多数人一样,相比感激,我们对父母的更多是抱怨,抱怨父母的不完美,抱怨父母对自己的错误教育,抱怨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不够,却忘记了,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
接纳他们,张开双手,拥抱他们,和解好,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作为“孩子”的自己。
二
感激孩子,直面作为“父母”的自己
《重新生长》中说:
“我们感激孩子,并不是为了控制他们。只是去感激,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富有了。”
这样的你,心中极少会出现抱怨、指责,这样的你,就算不直接去向孩子表达感激,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爱。
有人也许会说,对于孩子,我付出了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还要我去感激呢?
难道不应该是他感谢我吗?
其实,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养育孩子很累,就是因为我们为孩子设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当孩子无法达到我们所设定的标准时,便会觉得孩子是不乖的、是不听话的,是让自己生气的。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个体,他有独立的思想,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接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和自己的远离。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正视身为“父母”的自己,不再和自己别扭。
三
不怕痛苦,让更好的自己出生
“我们对痛苦缺少应有的尊重,我们对抗它,对抗‘痛苦会存在’这一现实,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痛苦不源于事件本身而源于我们对事件的抗拒。”
书籍《重新生长》中如是说。
年少无知时,会觉得痛苦的人生才够味。比如在爱情中,大吵大闹大哭,似乎这样用力痛苦,才能证明爱得深刻。
相信很多女人都曾在年轻时羡慕过这样的感情。
但当痛苦真的来临时,我们才会明白,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痛苦的,那一个个夜不能眠的日子,那一个个日不下咽的岁月,那一个个一点也不美好的时光,真的很少有人想要重复去经历。
所以,不管我们本身的想法是什么,当痛苦真正来临时,第一反应便会是逃避。
但逃避并不能让痛苦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避无可避的时候,不畏惧痛苦,直面这一真相,我们的人生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放。
恰如会有新的自己出生。
因为每一种痛苦,都伴随着蜕变的可能。
至此,我们才能真正的获得重生,一个全新的自我诞生了。
不管是在独自生活中,还是婚姻生活中,接纳自己,都是幸福的前提,只有真正的看见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让自己的生活获得更多的快乐。
也只有真正地看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正确前行。
这便是接纳自己的意义。
《重新生长》读后感(二):走一段路,看一段景,穿越心灵的雾霾重新生长
成长过程中,那些风雨,那些乌云密布,似乎把很多促使成长的光掩埋,然而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在此情境中,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将其继续前行,而如何在已成长的生命旅途中,让那颓靡或枯竭的生命力重新生长,则有着这样让我们可以为之去实行的方式,它是什么呢?
在书籍《重新生长》中,作者安心,是一个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自身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她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带来这本非常具有体验与参与感的书籍,于其说它是书籍,不如是一系列课程的综合,正如在书中安心所说,这是她的一个音频课程的文稿,在经过修改,凝练并添加新的额内容,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因此它具有这样一些特质:
在书籍的开头,作者就交代了这本书是在怎样的情境下成型,以及经过怎样的方式来到我们读者面前,它基于原先的音频课程,那么它首先是非常具有完整的体系流程的,从整体上它并不是一个零碎的片段,而更是围绕我们内心疗愈的层层递进。
正如我们在生活里面对无数事件,内心因事件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而最终让我们或是悲伤,颓靡或无力,而要改变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从怎样的路径来完善?
1、从关于作为孩子,去觉察与你父母的关系,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生命的,
2、从关于你作为父母,你是如何只要你你孩子的种种,去看见哪些是自动化模式,哪些是可以重新学习并选择的方式。
3、从关于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抛开父母与孩子的角色,作为你自己,面临种种状况,如何真正有一个机会去“生出”自己,哪些没有在父母身上,外界未曾获得的东西,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完成这个蜕变与重生。
作者通过三个部分层层递进且具有合宜的操作方式让我们步步突破与完善。那在这个过程里,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呢?
我们一直知道需要在生活里对自身进行探索,而如何探索,让我们自己获得疗愈,有时似乎并不那么明晰,在书中,通过告诉我们如何阅读这本书,先从一些学员的提问里,让我们看见觉知这趟旅程到底有哪些?
从向父母致敬中,让我们看见我们对父母觉知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比如在开始第一封写给自己的信时,真正投入进去书写时,泪水忍不住落下,这个过程中,奇迹般地柔软了自己,这便是作者所说的参与感,书籍如果只是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传递给你,而没有变成你自己的收获,则仅仅是一本书籍而已,而并不是属于你的收获。
在作者对问题的引导和感知里,用自己的感官和联想,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在每一个小章节的练习中书写出来,这个过程,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探入那些所不曾触碰与感知的内在,独特的释放与感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或许就是疗愈所带来的神奇之处,而这些都基于你在参与其中的行动,并不仅仅是读一两句话语,而是深入自己内心去感知去探索而获得体验。
当我们从一个又一个练习中游走,恰恰是在跟随着作者对于与自我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的不同互动模式中的触碰,它触碰着并梳理着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情感连接,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询问引导与释放中,我们去看见真实的自我。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众多牵扯、压抑、停滞的节点让自己僵化着,融化并穿越那些卡点,才会让自己更能轻松地走入这个世间的生活。当看见并去释放这些情绪,压抑,那个流动而纯然的自己,会呈现,那个最初自如的自我,在一系列包裹中显现,成为孩子,超越父母,面对自己,觉知,超越爱、痛苦、死亡,再次出生,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重新生长。
正如作者所说:
最终我们跟随着自己内心,随着这段梳理内心的旅程去发现,去看见,并参与我们自我的释放、看见、成长,去重新生成,重新进入新的自我探索与前行。亲爱的你,一起在生命的旅途中,去和那个真实的内在自我链接,并携手成长,共勉!
《重新生长》读后感(三):播撒心灵探索的种子,让它在生命之路上重新生长
还记得《我的前半生》中那个罗子君吗?她原本是资深的全职太太,在丈夫提出离婚后平静的人生被打破。她从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中年妇女,到闯入社会、面对工作难题、体验单亲妈妈的艰辛、感受母亲病故的悲伤……在历练中蜕变,将人生重启,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崭新生活,迈入下半生的脱胎换骨。
没有一个人能免于成长,作为子女、父母、还有独立个体的你,在短短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地在改变中成长,就像土壤无法阻挡破土而出的新芽、乌云无法遮盖穿越云海的光芒。
《重新生长》以“作为父母”的自己、“作为孩子”的自己、“作为自己”的自己三方面,通过自我梳理、记录,以一种重生笔记的新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者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如果将生命比作种子,那么,等待成长需要充分的耐心,让我们内心的种子静静的发芽并生长,走上一段幸福的生命之路吧。下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本“重生笔记”如何带领我们记录人生的转变。
01心怀感恩,传承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从中更深入地学习、总结、提炼,提升自己。传承父母,使得影响人生的优秀品质得以升华与延续,为此,从觉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作者作了一些总结。
试着释放自己那些未曾表达的爱。在老一辈低调、深沉、不擅表达感情的模式里,埋在心底的爱与恨,有时候会是一种压迫,影响一生。
书中分享了一位女学员的故事。她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教育她要争气,跳出农门,将来才会有出息,所以她学习非常的刻苦。在初一的某个下午,她放学后去了同学家过夜。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话不普及的年代,她没办法告诉父母留宿这件事。而且在孩子的心里,她认为即使告诉了父母也不会得到同意。
父母心急如焚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放学,孩子返家。母亲看到孩子又急又怒,打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在心里发誓要报复父母,不再好好读书。接着她的成绩很快下滑,初中毕业就去了城里打工。后来当她也成为了妈妈,在一次冲动打了一岁的孩子后,她意识到童年的这件事对她人生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让这位女学员在安静的空间中,用笔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她所写下的内容帮助她正视了自己内心的爱与恨,心怀得到了释放,她从心里放过父母,也放过了自己。
试着放下角色,重新看待父母的单纯。“父母”是一个角色,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往往给他们赋予了扮演这个角色的很多特点,比如:顺从、照顾他人。这些带着光环的特质可能是他们所塑造和预设的。
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身体长大了,心智依旧是个孩子。如果我们依然保持内心是个孩子,充满着任性和理所当然,那么,我们很难真的看清自己,更难体谅父母。
在本书中是这样说的,试着把你的父亲和母亲单纯地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来看待,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内心也有属于他们的痛苦与挣扎,试着放下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我们会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作为孩子,心怀感恩,觉察你与父母的关系,不要将你在父母身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固化成习惯,而是努力地去发掘出自身的智慧,成就美好的人生。
02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
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当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没有一套育儿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他们是不同的个体,父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如何将父母的自动化模式重新优化为个性化模式,从而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下面看看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重新整理“养”和“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影响,而身教胜于言传。养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吃饱饭,还要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坚持学习的素养与能力。
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无论孩子处于什么状态,都不要说“不”,无论在经历什么,先在心里承认事情正在发生、正在经历。另外,表达好奇。可以用“你一定觉得……”、“我听到你说……”、“你觉得怎么样?”等等这些类似的问句,鼓励孩子多说一些,多去倾听,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次,接受孩子本身,并不是接受自己所定下的标准。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案例中曾有一位母亲给她发去信息,一次她看儿子玩手机,气得把手机摔了,第二天感到内疚后悔,于是重新买了一部手机给孩子道歉。
除了玩手机,还有早恋、顶嘴、不好好学习等等,这些家长无法接受的行为,却常常因为无能力改变而懊恼不已。作者说,先了解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果你能接受他的理由,那么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接受,那可以通过了解孩子,说服自己,试着跟孩子表达你内心的想法。不要惯于用“我都是为你好”这之类的表达去控制孩子。接纳孩子,通过沟通、协调,找到合适、合理的相处模式。
最后,不要过度保护,适当放手。有界限感的育儿方式备受推崇,但实际育儿中,父母往往会忘记放手。在摔倒时给予孩子自己站起来的机会、在孩子想独处思考时,静静地在旁边守护。这才是为人父母最佳的方式。
作者讲述一个靠打猎为生的古老部落,在孩子满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会把孩子送到森林里完成试炼,当他们努力活着回来,父母就会给他们举行成人礼,宣告他们迈入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过度操控与干涉孩子,不一手包办成长,培养孩子独立面对风雨的能力。爱是接受、爱是包容、爱是陪伴,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温暖、也要有强劲臂膀的力量。
03正视自己,像面对镜子里的你
我们在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单位领导、同事、父母、孩子、亲密的另一半。然而,除去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作为单纯的我们自己,你是否正视过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我们心灵蜕变和重生的机会,使之得到修炼和成长呢?
先从管理情绪入手,察觉情绪状态,释放情绪。情绪拥有各种表达方式:高兴、悲伤、烦躁、恐惧……情绪都是有力量的。就像你在街上被人抢了包,你的愤怒就会被调动出来,激发你大喊大叫,奔跑追逐的速度也比平常快。还有日常中对工作的抱怨、堵车时的焦虑等,会调动出你的烦躁和不安。
对于情绪,我们一般会采用发泄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在某些人或物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人。还有一些人,压抑自己的情绪,埋在心里,直到有一天爆发,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我们需要正视自己,正确处理情绪。
运用三个处理情绪的步骤,它们分别是:允许、观察、呼出。当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正面对抗,接受它、允许它;然后观察情绪的变化,就像观看天气一样,慢慢感受它、了解它,等待它慢慢被化解和流逝。因为情绪它一定会走的,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做自己情绪控制的主人,不要被情绪所控制。最后,通过长吁一口气来呼出,释放不良情绪。
接下来,洗涤经受痛苦的心灵,面对真正的自己。人生是一朵独自绽放的花。“面对自己”时不逃避、不遮掩、不抗拒,当然这里包括自己的每一面: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阳光与阴暗。
安心说:“我们经受的各种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的,都预示着一个可能,就是有一种新的东西要生发出来。”她分享了加拿大心理学专家父亲去世时的经历。当他朋友来看望他时,他们在一间屋里,两个小时始终没有说话,朋友只是安静地陪伴。两小时后,朋友只说了一句“我走了”就离开了。后来心理学专家说,这是他在父亲去世这件事情上,收到的最美的礼物。当经历痛苦时,他当下所需要的仅仅是陪伴,静待当事人承受和接纳真相,并从中得到释放。
《重新生长》读后感(四):播撒心灵探索的种子,让它在生命之路上重新生长
还记得《我的前半生》中那个罗子君吗?她原本是资深的全职太太,在丈夫提出离婚后平静的人生被打破。她从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中年妇女,到闯入社会、面对工作难题、体验单亲妈妈的艰辛、感受母亲病故的悲伤……在历练中蜕变,将人生重启,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崭新生活,迈入下半生的脱胎换骨。
没有一个人能免于成长,作为子女、父母、还有独立个体的你,在短短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地在改变中成长,就像土壤无法阻挡破土而出的新芽、乌云无法遮盖穿越云海的光芒。
《重新生长》以“作为父母”的自己、“作为孩子”的自己、“作为自己”的自己三方面,通过自我梳理、记录,以一种重生笔记的新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者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作家。如果将生命比作种子,那么,等待成长需要充分的耐心,让我们内心的种子静静的发芽并生长,走上一段幸福的生命之路吧。下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本“重生笔记”如何带领我们记录人生的转变。
01心怀感恩,传承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从中更深入地学习、总结、提炼,提升自己。传承父母,使得影响人生的优秀品质得以升华与延续,为此,从觉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作者作了一些总结。
试着释放自己那些未曾表达的爱。在老一辈低调、深沉、不擅表达感情的模式里,埋在心底的爱与恨,有时候会是一种压迫,影响一生。
书中分享了一位女学员的故事。她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教育她要争气,跳出农门,将来才会有出息,所以她学习非常的刻苦。在初一的某个下午,她放学后去了同学家过夜。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话不普及的年代,她没办法告诉父母留宿这件事。而且在孩子的心里,她认为即使告诉了父母也不会得到同意。
父母心急如焚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放学,孩子返家。母亲看到孩子又急又怒,打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在心里发誓要报复父母,不再好好读书。接着她的成绩很快下滑,初中毕业就去了城里打工。后来当她也成为了妈妈,在一次冲动打了一岁的孩子后,她意识到童年的这件事对她人生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让这位女学员在安静的空间中,用笔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她所写下的内容帮助她正视了自己内心的爱与恨,心怀得到了释放,她从心里放过父母,也放过了自己。
试着放下角色,重新看待父母的单纯。“父母”是一个角色,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往往给他们赋予了扮演这个角色的很多特点,比如:顺从、照顾他人。这些带着光环的特质可能是他们所塑造和预设的。
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身体长大了,心智依旧是个孩子。如果我们依然保持内心是个孩子,充满着任性和理所当然,那么,我们很难真的看清自己,更难体谅父母。
在本书中是这样说的,试着把你的父亲和母亲单纯地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来看待,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内心也有属于他们的痛苦与挣扎,试着放下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我们会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作为孩子,心怀感恩,觉察你与父母的关系,不要将你在父母身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固化成习惯,而是努力地去发掘出自身的智慧,成就美好的人生。
02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
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言。当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没有一套育儿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他们是不同的个体,父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如何将父母的自动化模式重新优化为个性化模式,从而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下面看看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重新整理“养”和“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影响,而身教胜于言传。养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吃饱饭,还要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坚持学习的素养与能力。
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无论孩子处于什么状态,都不要说“不”,无论在经历什么,先在心里承认事情正在发生、正在经历。另外,表达好奇。可以用“你一定觉得……”、“我听到你说……”、“你觉得怎么样?”等等这些类似的问句,鼓励孩子多说一些,多去倾听,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次,接受孩子本身,并不是接受自己所定下的标准。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案例中曾有一位母亲给她发去信息,一次她看儿子玩手机,气得把手机摔了,第二天感到内疚后悔,于是重新买了一部手机给孩子道歉。
除了玩手机,还有早恋、顶嘴、不好好学习等等,这些家长无法接受的行为,却常常因为无能力改变而懊恼不已。作者说,先了解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果你能接受他的理由,那么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接受,那可以通过了解孩子,说服自己,试着跟孩子表达你内心的想法。不要惯于用“我都是为你好”这之类的表达去控制孩子。接纳孩子,通过沟通、协调,找到合适、合理的相处模式。
最后,不要过度保护,适当放手。有界限感的育儿方式备受推崇,但实际育儿中,父母往往会忘记放手。在摔倒时给予孩子自己站起来的机会、在孩子想独处思考时,静静地在旁边守护。这才是为人父母最佳的方式。
作者讲述一个靠打猎为生的古老部落,在孩子满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会把孩子送到森林里完成试炼,当他们努力活着回来,父母就会给他们举行成人礼,宣告他们迈入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过度操控与干涉孩子,不一手包办成长,培养孩子独立面对风雨的能力。爱是接受、爱是包容、爱是陪伴,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温暖、也要有强劲臂膀的力量。
03正视自己,像面对镜子里的你
我们在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单位领导、同事、父母、孩子、亲密的另一半。然而,除去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作为单纯的我们自己,你是否正视过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我们心灵蜕变和重生的机会,使之得到修炼和成长呢?
先从管理情绪入手,察觉情绪状态,释放情绪。情绪拥有各种表达方式:高兴、悲伤、烦躁、恐惧……情绪都是有力量的。就像你在街上被人抢了包,你的愤怒就会被调动出来,激发你大喊大叫,奔跑追逐的速度也比平常快。还有日常中对工作的抱怨、堵车时的焦虑等,会调动出你的烦躁和不安。
对于情绪,我们一般会采用发泄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在某些人或物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人。还有一些人,压抑自己的情绪,埋在心里,直到有一天爆发,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我们需要正视自己,正确处理情绪。
运用三个处理情绪的步骤,它们分别是:允许、观察、呼出。当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正面对抗,接受它、允许它;然后观察情绪的变化,就像观看天气一样,慢慢感受它、了解它,等待它慢慢被化解和流逝。因为情绪它一定会走的,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做自己情绪控制的主人,不要被情绪所控制。最后,通过长吁一口气来呼出,释放不良情绪。
接下来,洗涤经受痛苦的心灵,面对真正的自己。人生是一朵独自绽放的花。“面对自己”时不逃避、不遮掩、不抗拒,当然这里包括自己的每一面: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阳光与阴暗。
安心说:“我们经受的各种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的,都预示着一个可能,就是有一种新的东西要生发出来。”她分享了加拿大心理学专家父亲去世时的经历。当他朋友来看望他时,他们在一间屋里,两个小时始终没有说话,朋友只是安静地陪伴。两小时后,朋友只说了一句“我走了”就离开了。后来心理学专家说,这是他在父亲去世这件事情上,收到的最美的礼物。当经历痛苦时,他当下所需要的仅仅是陪伴,静待当事人承受和接纳真相,并从中得到释放。
诚实的面对自己,如果感到不快乐,承认就好,如果你很高兴,承认你是高兴的,如果你感受到了爱,那大胆承认并分享给他人。
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勇敢爱、大胆向前,无惧生活的苦痛,每一次的历练都是一次成长的助力。《重新生长》带领读者观察自己的内心,消除阻碍我们积极生活的困惑,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力量,重新生长。愿你在生命之路上更茁壮、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