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陶瓷技术的累积与延展

发布时间:2022-02-17 02:36:45

  景德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混合的社区。方李莉博士在国营的机械化大瓷厂以外,选择了类似传统民窑业的手工业作坊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她相信,新兴的民窑业是一个既富有地方特点,又富有文化传统的领域,其中甚或还有某种超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胎芽与潜势。

  近20来,景德镇陶瓷社区之结构变动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乡镇企业(乡办或村办)的兴起。退休技术工人到民办企业任技术指导,“对外搭烧”之类新的生产分工合作方式等因素的促进,逐渐在景德镇郊区促成了一些品类和属性不同的陶瓷集散地,国营工厂开始失去了垄断地位。在众多的郊区村庄中,樊家井地脱颖而出,从“豆腐村”发展到陶瓷“仿古村”。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体现为农民出房子和劳动力;工人出一般的技术和设备,老艺人和他们的后代则多多少少垄断着某些独特的技艺。同时,在传统的中国式人伦的基础上,又自然形成了“父子店”、“夫妻店”和“兄弟店”之类的组合模式。显然,这里存在一个陶瓷技艺是如何传承的问题。由于手工业较适合采用所需资金少、利润高、多品种、少批量的个体作坊的生产方式,所以,在景德镇的个体手工艺人中有许多白手起家的技术工人,他们的技艺部分地得自国营大厂的训练。同时,基于利益背景而频繁出现的较大和较为成功的作坊的分化,如囵户的分裂等,不仅使家庭作坊的规模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引出技艺传承的问题来。

  不言而喻,考察一个大工业社区的文化变迁,就不能不考察其技艺传承方式的变迁。传统的技艺学习及传承的方式是父传子。“文革”时知青下放,景德镇艺人的子女却可进厂接班,就是因为老艺人的技术不外传,而且,只传子不传女。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但手艺人特有的技术保守倾向还依然存在,尤其在激烈竞争中,独家技艺仍被看作是一种生存之道。因此,同行之间不谈技艺、较少串门以防止技术外流,仍是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规。

  尽管技艺“垄断”依然存在,但新的技术、新的价值和新的审美观却不断随时代而涌现,并使传统的父子师徒的技艺传授方式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师、父辈的经验不再是青年艺人们模范的唯一榜样,旧经验的失效导致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现代教育和高等学府的训练,使年轻的艺人们在群体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渐与老一代艺人产生了代际的差异或断裂,甚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集体表象”。

  有的学者宣称,在后工业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离现象将不再继续,而会重新一体化,这最明显地体现在图案设计家、摄影师、电脑工程师等需要独特技艺的人们身上。方李莉认为,景德镇新一辈的陶瓷艺人们也正好属于这个群体,他们拥有技艺、经验和知识,生产独具个性的产品。对于他们来说,未来竞争的实力不是资本,也不是众多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新技术、新观点、新创意和新设计等。因此,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训练,就会为产品附加更多的价值。应该说,陶瓷技术传承方式的此种变化,正是景德镇陶瓷社区之社会文化变迁的最重要的侧面之一。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