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变老,不是一件遥远的事,而是一瞬间(看哭了)
- 01 -
父母是“旧房子”
哪一刻你突然觉得父母老了呢?
我想,应该是父母渐渐被时代抛弃的时候。
曾经以为父母变老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后来才发现,变老是一瞬间的事。
前几天,我给我爸打电话,他一直没接,过了好一会,他又用以前用的老式手机给我打电话。
“儿子,你刚买的这个新手机我不会接电话啊,我一直按按按,它一直在唱歌,没点反应呢?”
真是哭笑不得。
面对如此“笨拙”的父母,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显得或多或少的不耐烦。
“儿子,微信语音怎么发啊,怎么我每次发出去的话都讲一半?”
“哎呀,等我忙完教你啦!”
“儿子,这手机怎么下载那个看视频的东西?”
“昨晚不是教你了吗,你怎么又忘了”
“儿子,你教教我怎么用支付宝给你二舅转点钱。”
“现在跟你说了也不懂,等我有时间再给你弄!”
“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
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
仔细想想,甚是惭愧。
从什么时候起,父母之于我们只是一栋旧房子了。
我们不仅不懂得体贴和讨好,反而冷言冷语地嫌弃他们、疏远他们,对他们失去了本该有的耐心?
每个父母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岁月对他们并不仁慈,但我们应该对他们温柔。
正如周国平所说:“对于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从态度到行动,请对他们多些耐心好吗?
- 02 -
耐心,从好好说话开始
平日里,我们对待周围的人总是语言平和、极具耐心,却唯独对待父母语言恶劣。
我们总说百善孝为先,却时常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跟父母好好说话。
有时候,我们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气话,比刀子扎在父母身上还疼。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
除夕晚上,两个大男人抬着一个老人飞闯进医院,老人口吐白沫,一旁的年轻男子哭到眼睛通红,泣不成声。
原来,这个老人是这个年轻男子的父亲,父亲看到儿子回家过年很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儿子本来是关心父亲的身体,可话出口就变成了:“你年纪都那么大了,喝那么多酒干什么,身体不好,喝坏了我们又要操心了。”
父亲一听,很不高兴:“好,那我不要你操心。”说完就进了房间。
没想到父亲锁在房间,喝了农药。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与朋友如此,与陌生人如此,与父母更是如此。
父母同样需要我们好好说话。
还记得以前跟我妈闹脾气时,她跟我说的一句话:
“你小时候顶撞我几句,我觉得无所谓,可是你长大之后,有时候发个脾气,说几句重话,我都要难过很多天。”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的心声吧!
因为在乎,你的话语有力量;因为关心,你的语气有意义。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试想一下,如果你连一句平和的话都不舍得给父母,他们又怎么获得情感呢?
所以,从此刻开始,好好对父母说话吧!
他们唠叨的时候,你多些耐心,少些烦躁,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焦虑,试着把自己的声音放低,言语多些体贴和感恩。
父母为你操劳了大半辈子,值得你管理一下自己的语言!
- 03 -
耐心,从用心陪伴开始
很喜欢颜如晶在《奇葩说》里的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的唯一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深以为然。
小时候,我们总渴望父母的陪伴;长大后,我们却不知道,其实父母也需要我们的陪伴。
陪伴,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哪!好好吃一顿饭、陪父母去一次旅游、跟父母分享一个亲身所闻的故事……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经常做不好。
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好不容易回趟家了,却总是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开屏幕;总因为小事冲撞父母,闹脾气甩脸色更是家常便饭。
在陪伴父母这件事上,我们总是缺乏耐心。
试反问下自己:
你有多久没好好跟父母聊过心事了?
你有多久没好好陪父母吃过一顿饭了?
你有多久没听见父母在你面前哈哈大笑了?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上个月,费云清写信,正式宣布自己将在2019年巡回演唱会结束后,退出娱乐圈。
他在亲笔信中写下:
“这么多年来,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却也忽略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当父母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活中太多人都跟费玉清一样,马不停蹄地赶路,直到父母离去了,才感受到越过山丘却无人守候的悲凉。
人总是,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
去年中秋节,山西一位老人为六个子女备好辣椒酱,期盼着他们归来,可是一个都没回来,老人哭了。
“我理解孩子们,他们都是打工族,挣钱养家不容易……”
虽然理解,但还是失望地留下了眼泪。
真难受啊,父母什么时候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毕淑敏在《孝心》里说: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所以啊,趁还来得及的时候,用心陪伴父母吧!
慢下来,停下来,每天从24个小时里抽出一点点时间陪陪父母,允许他们唠唠叨叨,允许他们给自己“添乱”!
- 04-
耐心,从和颜悦色开始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在孔子看来,和颜待亲,便是莫大的孝顺。
真正的孝不是“有事情,小辈们去效劳;有酒食,长者先享用”,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敬爱。
真正的孝是要有爱,内心始终充溢着敬爱之情,表现在外就是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
这一点,很少人能真正做到。
“色难”难在何处?
其实就是难在有一颗恭敬和谦卑的态度。
想到多年前看过的一个新闻:
在湖南娄底双峰县某村,一个93岁的老人被安置在猪圈改造的杂物间里。
屋内有给猪投食的猪槽,屋外设有铁栅栏,栅栏门下有一个正方形的口子,通过口子投递食物。
这是养娘吗?分明是养猪吧!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养育子女享尽辛劳,当他们老了,又怎么可以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对待父母,虽无需费心,但不能不用心。你对父母的态度,就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鲁迅一生狷介耿直,从不违心屈从,却唯独对自己母亲极为妥帖、恭顺。
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鲁迅特地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并把她安置在最大的房子里,自己和妻子住小的;
每天晚饭后,鲁迅都要到房间和母亲聊天;
出门之前,鲁迅总到母亲屋里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来亦是如此,甚至还带回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说:
“鲁迅的伟大,不但在其创作上可以见到,就是对待母亲饮食起居的言行中,也可以见到他伟大的典范。”
“和颜悦色”并不是愚孝,而是从心底深处迸发的尊重。
如果一个人,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懂得尊重,你还期望他去尊敬谁呢?
父母子女相处,难免会有摩擦。
但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懂得原谅父母的不完美,理解父母也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 05-
歌德说,我们体贴父母,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父母亲不再爱出门;
……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需要懂得,父母是真的老了!但请你别嫌弃他们,更别失去耐心。
是我们的嫌弃,让他们宁愿蜗居在自己的小世界;是我们的不耐心,让他们不想麻烦我们。
拥有陪伴的父母,是慢慢变老的,而缺少陪伴的父母,是瞬间变老的。
我们无法阻止父母变老,但耐心和陪伴能让衰老来得缓慢、轻松一些。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他们老了,也请你多些耐心!
父母子女一场,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这是我听过,最浪漫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