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百善孝为先。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顺父母,是一种感恩。
父母年纪渐长,身体衰老,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藏着我们最真实的人品,更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1
父母是我们的根
司马迁曰:“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是根,孩子是枝叶,正是有了父母的养育,才有了孩子的枝繁叶茂。
长大后的孩子,是风筝,求学、就业,满世界跑。
但是风筝的线,一直在父母手里。
父母在,线就在,牵挂就在。
无论飞到哪里,都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以前过年,大年初二都会去姥姥家。
母亲兄妹五个,加上各自的孩子、孙子,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一起吃饭,热热闹闹。
前年姥姥去世,一大家子人,突然就聚不起来了。
树高千尺不忘根,鹰飞千尺终回巢。
父母是我们的根,父母在,家才在,父母走了,家也就散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是我们的根,根在,树叶才能繁茂,无论身处何处,都别忘及时尽孝。
2
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
《韩诗外传》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时间一去不返,一切不能重来。
年少的时候,在外面求学;长大了以后,又忙于工作。
结婚了,又忙着家庭。
我们总是在忙,忙到没时间陪陪他们。
有人曾经算过一笔账,我们这一生,到底还能陪父母多久?
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
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64天,就是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
有个退伍的老军人,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北京,去和天安门合个影。
儿子听后告诉父亲,觉得很简单,说改天一定带他去!
结果,因为工作忙,慢慢就忘了。
直到父亲去世,也未能实现这个心愿。
儿子捶胸顿足,悔恨不已,悲叹无论多少钱,也再也买不回已经失去的东西。
毕淑敏说:
“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
趁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和父母一起做做饭、唠唠嗑。
世上没有后悔药,趁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3
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知乎上有一个扎心的话题:你什么时候发现,父母开始看你脸色了。
小时候,父母是“强势”的一方,我们的反抗显得那么无力。
但是随着我们长大,忽然有一天。
父母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他们不再强迫我们去做我们不喜欢的事。
家里大小的事情,开始征询我们的意见。
面对我们的斥责,他们变得很沉默。
曾经无所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他们,终究被岁月压弯了腰。
他们不会用电脑,不会付电子账单,不会网购,在现代生活里显得有点笨拙。
请你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教你走路、教你说话那样。
他们以过去的经验教导你,有时候难免对你絮絮叨叨。
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多花些时间去沟通、去交流。
他们年纪大了,有时候难免会发一点小脾气。
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包容你一样。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当父母老去的时候,不要随便指责,不要不耐烦,不要乱摆脸色。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关心。
毕竟,我们小的时候,他们从未嫌弃过我们。
他们养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终老。
往后余生,愿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