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寻常与奇葩之间

发布时间:2022-03-08 00:07:21

  两盆喇叭花,都已经顺着自己的生命方向找到了攀援的架子,于是左边三株,右边三株一起缠绕着。向上……细看时遭遇终于发现花苞已经长出了,多少还是有点惊喜。想象着我的书房在阳光洒满的时候,那些喇叭花开展……已经是一副美丽的景。

  有时候太真的的话,总是叫人受不了。可惜我在看见某些自以为是的家长时一定会揭开他的短,也不是为了自己口舌之快,而是希望也许某些句子刺激可以一定程度影响孩子,让孩子多少获益。那也算是一种善果,至于结果到底是不是可以达到,那倒是另外去算了。

  前几天一位同行来电话,说孩子写作遇见问题,因他是科学老师。 而孩子来带着某篇关于鸡蛋沉浮的作文,其实还是生活,可是却写字、小红,小宇做实验之类。我问及孩子自己有没有做,他却说自己跟表哥一起加阿姨一起完成的。可是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感觉写得文章里,却死活感觉还是胡编乱造呢?

  他说妈妈要让他先看作文选才开始写……我很火:好好的实验你自己经历了,如实地写出自己的困难和喜悦,思考和收获,已经很好,却还是胡编乱造干啥呢?

  妈妈说:那是因为我怕他不会,所以叫他那么看的。

  好端端的孩子,好端端的素材硬是被孩子的妈妈指导下折磨了没有自己。难怪说,平时她在家指导还会,一到考试基本就是不会。你不给孩子机会自我表达,到考试的时候,怎么可能还有主动表达的意识呢?

  可是,还有多少自以为是的父母愚昧地折磨自己的孩子。却还是感觉自己做得好,他们不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却靠着自己那点墨水压迫孩子的成长,却又反过来指责孩子的成绩。

  “哎,我老妈呢管她孙子,咱那弟弟也是混,挣钱自己管自己,儿子不管。孩子他妈呢早已跑了,不管,天天跟别人拼在一起。”偶然路边看见两个中女人对话,想象感觉也是人生常态,太多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摇摇欲坠,依赖老人。

  早上去下面条,看见楼下小广场几乎清一色的老太,随便一数十六个,几乎寻常时间多数是十个左右。银发浪潮,引发社会危机其实也是很深刻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孩子多,多到饭都吃不饱·。而今的时代确实随时看见老人,广场舞也是中年以上的人,我们的社会老龄化来得太快了,因为计划生育的步伐走得也着急,推进太快。

  一个孩子的好处似乎还没来得及享受,现在已经遭遇养老金巨大的黑洞……未来堪忧。

  又去那间买木艺的店,可惜老板不在,我看的小架子已经卖光,心里一阵怅惘。没有及时下手呀。而店员没有时间搭理我,我就看着那镇纸。也是很有木质的文化气息。

  可是买东西的那个年轻女子,也是整整一箱子,谈话之中得知,其实买回家挂在婚房里。明天就是婚期。而一边包装一边店员就在不合时宜地絮叨:“买了这些,应该让你老公来,要不你怎么拿呢?我看着都很心疼……”女孩子只是默默跟着收拾却没有答话。

  而后,她确实也没有喊老公来,只是把隔壁一个朋友喊来帮助她装车,一个平板小车可以帮助她送去出租车。

  年轻女子离开店,而店员还是念叨:“她要是我女儿,我就不准备让她出嫁了。这么吃苦啊,买东西一个人拿……”

  “你也不看看那个女子也就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嫁到一个寻常的人家,过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是正常,不嫁就一定好了吗?况且她刚才默不作声已经说明她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的话语只是增加了她的苦恼。一个女人独自买些东西也算不得说明大事,况且男的苦恼也有事情,况且明天结婚了。”

  “她说他们之间已经分工好了,所以才是她来买东西装饰一下家里。”店员回答。

  这样就是对了,其实她已经确定自己可以过的生活,可是若是别人的指点却苦恼害了女孩子,以为自己委屈,回家少不得要发泄, 那么你何苦呢?

  店员听见我那么一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说:“你说得对。”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有点奇怪的观点: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苦,也不能干活。要是贾茹夫家劳动了,就感觉心里不平衡,其实因为小时候父母错误的观点,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而一个男孩子要是去岳母家做事一定也有人说三道四。

  其实,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付出必要的劳动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也是融入生活的一种方式,只有真正热柴米油盐,热爱生活的细节,才能把属于自己的日子过好。君不闻,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为了谁泡面而争吵,都是太过于计较,不是因为自己不能干,而是干了之后心里不平衡。

  动不动听见有些说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不能去做家务,其实这样的灌输,只是害了子女,要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承担保姆费用,也不去劳动,那么还只有爹妈做牛做马。要是爹妈公婆不能干,那么干了一点活都要斤斤计较,最终陷入琐屑的矛盾之中。

  所以,世界总是有些看似奇葩的孩子,确实最终还是因为父母错误的引导,回到现实多数孩子都是寻常人,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要是这个不去落实,怎么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工作之中得到提升确实也是困难的。所以孩子教育最终还是回到现实,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虚妄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做,那个不做,好像谁家养了一个孩子都是应该来为你家的那个服务似的,其实反过来一想,确实还是很多父母太无知……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