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拉煤

发布时间:2022-01-20 21:12:41

  虽说现在大多数人家,做饭已经使用上天燃气,但在上世纪八十代左右家庭做饭、取暖还是以散煤为主。前几天,我和邻居大哥唠嗑,说起他年轻时去煤矿拉煤往事,他家在豫东平原,煤矿离的远,拉一次煤来回三天,路上吃、住真是难。蓦然间保留在我记忆深处,两个少年拉着一架子车煤的一幅画面,清晰地浮现我眼前。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14岁、大弟弟12岁,我们家住在伊川县城。那年初秋的一天,大我几岁的发小说:“他第二天要去洛阳门煤矿拉煤,龙门煤矿的煤是无烟煤,很耐烧”。我回家和母亲说:”我想跟着他去龙门煤矿给家里拉煤”,母亲说:“你力气还小,能拉动一车煤吗”?我说:“我力气不小,能拉得动,让我去吧”,我大弟弟听说也非要跟着去。母亲同意后,我找发小去借架子车、栅子,现在的人可能不知道啥是栅子,它是一种草绳编织成卷围着架子车内侧,起车箱体作用。约好第二天早点出发,趁天凉快赶30多公里路到矿上。早上母亲千叮咛万嘱咐,注意安全,藏好钱、煤票、粮票,跟紧一起去的人和车。那天,加上街坊邻居共有4辆架子车去拉煤,我们兄弟俩拉着架子车随大家从县城沿洛栾路向北出发去龙门煤矿。当时,洛栾路是沙石路,路上汽车很少,大家几辆车连成一排,领头驾着车,几辆车同时行走起来,很壮观,大家谈笑风生一路。经周村、董村、张庄,李圪垯、浥涧、过窑底、小庄、大庄、槐树街、郭寨,到龙门山下,当年,龙门石窟下是墨黑锃光瓦亮青石板的大路,人和车过龙门山必须在此过路,随便行走。我第一次看到恁高的山,漂亮的大佛,清似泉水般山脚小溪,龙门东西两山夹着宽阔清澈见底波光涟漪的伊河,风景美如画,我目不暇接。神话传说:”上古年代,龙门山是一道东西走向的青石山,山南一片汪洋,一天,一位神仙来到这里,问一个在龙门山上的放羊娃:‘龙门开不开’,放羊娃说:‘开’,青石山轰隆洞开,涛涛洪水瞬间北流入海,从此,青石山称呼成东西龙门山,山南才露出来繁花似锦的陆地”。

  曾经来过的大叔说:“咱们先去装煤,回来再上山看大佛”。到了煤矿,我去开煤票,让弟弟在附近等,我开好票,出来一看,弟弟和架子车不见了,我急急忙忙去找他,谁知弟弟已经拉着架子车到称重量的磅房排队去了,这个场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到矿上拉煤,开煤票排一次队,称架子车重排一次队,装上煤称重还要再排一次队,每次排队都是长长的队伍,弟弟主动先去排队,节省了我们排队的时间,现在想一个12的少年能有此动作,真是了不得啊,我们在一行人中年龄最小,但先装成车。我驾着500斤煤车,弟弟在后推,我们4辆拉煤车沿来时路返程。

  到龙门山脚下,我们互相一看哈哈大笑,都是煤灰花脸,先在清似泉水般的小溪里洗了脸。将煤车停大路边,大家去龙门街逛逛。我和弟弟在国营工农兵食堂吃了午饭,买了两碗粉汤,两个火烧馍,还有从家里捎的两个卷子头,就是白面裹红薯面蒸的馍,卷子头白面多点。

  午饭后,大家沿着崎岖不平的石台阶,登到半山腰,有一个很空旷半园形平台。大佛雕刻在西山壁,需仰视才能看到大佛,大佛慈祥带着威严,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大佛北边石壁上有尊佛像,大腿处磨蹭地亮晶晶的,许多人都上去抱一抱,据说,能抱着的人有福气,我也上去抱抱,开始抱不住,后来我头偏向一边,勉强抱住了。这尊佛旁边还有一块磨的光滑立体面石壁,大家拿着分钱硬币,往上贴,我也拿着一分钱硬币去贴,得有点技巧,在石壁上来来回回转,找到一个点就贴上了,应该是硬钱币的空隙和石壁形成一个真空,我将硬钱币贴上,很高兴。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大佛石雕,雕刻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大佛左右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逐渐降低,有众星捧月的效果。

  看大佛后,我们将溪水浇盖一层在煤车上,不让风吹散煤,大家开始拉着煤车返程,到家缷完煤,归还借的架子车时,母亲交待剩车上一箩头煤再还给人家。这次拉煤经历对我影响深远,磨练了我的意志、毅力。

  当时,煤是多少钱一斤,在食堂吃的粉汤、火烧馍多少钱,真忘了。写这篇小文,为完整再现那时的物价,询问曾经在煤矿工作过的朋友。回复“当年,煤炭18元一吨,4元5角钱拉500斤。带5元钱去拉煤,拉一架子车煤连吃饭钱就有了。粉汤一角钱一碗,火烧一角钱一个,要是有粮票9分钱一个。支撑煤矿巷道顶用,棉花棵编织的花柴拍子一个2角钱,按价换煤”。

  文章创作者:凌纪元

  欣赏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状态。

  向往从容、简单、平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生境界。

  退休后,拣起笔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河报茶坊版、大河健康报作品版,刊发20余篇散文。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