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我还挺感慨的。
希希跟我说,前段时间她有个好朋友跟老公吵架,到她家借住了几天。
这期间对方跟希希讲了很多他们相处中的不愉快,并且反复笃定地说自己这次是真的想离婚了,真的觉得过不下去了。
听对方说的桩桩件件,再看她眼圈红红整个人憔悴狼狈的样子,希希也忍不住替朋友觉得不值。
于是希希安慰朋友,说如果觉得在一起不开心,不行就离了,日子还长着呢,好男人有的是。
到这里事情还是正常的。
但第二天,对方的老公主动找上门来诚恳地认错道歉并且向希希致谢,然后…他们和好了。
希希送走俩人之后,想起自己劝离的话,感觉尴尬到脚趾抠地……
这种事情应该还蛮常见的,也许对方不一定介意,但是自己心里或多或少,一定是会有点尴尬的。
图片
我想起诗人萨迪说的:
“你在两个仇人之间说话要有分寸,以免他们和好后,你将无地自容。”
成年人之间的相处早已不再像小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畅所欲言,甚至有时候真的不是越亲密越好。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是一种甚好且长久的状态。
1
关于隐私
可能你也有被问到过一些觉得没那么自在的问题。
“这是你谈的第几次恋爱啊?”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你对象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家里会把钱留给你弟弟吗?”
有些人会觉得,问一些隐私性的问题恰恰代表着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于旁人的,但实际上成年人的世界里,相处舒服才是亲密的前提。
任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有一方觉得被冒犯到,那就一定会产生隔阂。
我们都已经在这凡尘里摸爬滚打小半生了,该明白社交最基本的默契,就是如果涉及到隐私问题,别人说或不说,我们自己都不要追着去问。
他人的生活不应该成为你我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没有必要作为我们衡量自己的参照物。
生活是自己的,谨言慎行,这很重要。
2
关于谈话
之前在微信收到过一则倾诉。
一对已经在一起快七年的情侣,在订婚前夕选择了分开。
女生跟我说,他们相处这么多年,对方总是习惯打断她说话,尤其是两个人意见相悖的时候,他从来不肯认真耐心地听一听她到底想表达什么。
其实不只是爱情,工作也好,生活相交也罢,分享欲望一旦失去,就注定着是要散场了。
耐心倾听和肆意表达同等重要,听别人把话说完,再表达自己的意见,真的是一项美德。
不插嘴,不打断,不立刻反驳,尊重别人发言的权利,也认真去理解别人讲出的内容。
只有这样,在话语权转到你这边的时候,你才值得同样的真诚以待。
图片
3
关于尊重
年轻的时候爱憎分明,锋芒毕露,总以为自己认准的事情就一定是最正确的。
后来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人,也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觉得一定要和爱到骨子里的人结婚,有人觉得合适比感情更重要;
有人觉得这辈子走得越高越远才越好,也有人觉得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在十八线小城安于一隅,就已经值得满足。
成长的标志之一其实就是大方地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别人和自己不同,认可别人的选择和追求。
你喜欢苹果没有问题,他喜欢凤梨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去要求改变别人,在无关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尊重差异,会更容易过得舒心一些。
4
关于建议
再回到文首希希遇到的这个事情。
其实我这些年在微信上、公众号后台里,也听过很多关于“要不要分手”、“要不要离婚”、“要不要在一起”之类的问题。
但实际上我很少会明确地帮别人指出一条我认为正确的道路。
因为很多选择都不是像“明天中午吃米饭还是面”这样简单。
所谓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意思不仅仅是要我们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同时也是要自己明白,人生苦旅,悲喜自渡。
成年人的选择题,每一个选项背后,都有附加的代价。
所以,希望你以后帮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不要莽撞;也希望你听别人给你建议的时候,不要盲目。
图片
最后:
很喜欢周国平的一句话: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相处是门大学问,最难把控,但是我们一直都要谨记并且修持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寸感。
成年人的疏离总是悄悄的。那些离开的人,他们往往不会告诉你,你哪里做错了,你哪里冒犯了他们。
我们无需为散场遗憾太久,但也得记得,一个人受欢迎和被讨厌都一定是有理由的。
所以,点亮“在看”,
多专注自己的生活,少窥探别人的隐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往后余生,继续保持真诚,也努力修持分寸。
愿你我都能在舒适的相处之内,遇到互相吸引的知心爱人、三两好友,简单、温柔、舒服地过生活。
晚安,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