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读后感10篇
《然后》是一本由张小厚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然后》读后感(一):记一忘三二
对于粉丝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礼物。也许以前听歌只是喜欢他们的歌,抑或是在他们的歌里放入了自己的感情,但读过这本书之后,突然觉得小厚和小琴是两个更加贴近自己,更加真实的存在。
羡慕小厚有这样的好记性,而朋友跟我提起过去时,我只能稍微想起一点点。甚至有次朋友跟我提起我之前谈恋爱的细节我都惊呆了,死活不承认那是我
《然后》读后感(二):往事只能回味,但我们会有更多《然后》
昨天刚参加了新书首发会,如期见到了小厚,当然还有小琴。书在前两天已经寄到学校,昨天赶到学校才匆匆取了去参加签售。在等候的时间里看了1/2左右吧,回来又迫不及待把剩下的看完。 它不是一本充满大道理的心灵鸡汤,所以你不必指望看了它以后就能摘抄一段发到朋友圈里秀一下。它是一本装着小厚回忆的诚意之作。有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认识他们之前,比如他们最初奔波于全国各地酒吧的演出,我未曾知晓;有些事情发生在喜欢他们之后,看的时候仿佛也成了自己的回忆,几度落泪。喜欢他们的第五个年头,也的确错过了他们最艰难的那几年,这一路走来都太不容易了。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我想陪伴他们更久一些。在喜欢他们的第五个年头,我终于下线追星,在现场听了我最喜欢的歌,也做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多多相见”的约定。
如果你是妹友,我想你肯定买了这本书,甚至不止一本,我想我们会有很多或相似或不同的感受。如果你还不太了解这个作者,你不妨“随手”翻来看看,然后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好妹妹乐队”,或许你也会喜欢他们。
想对小厚说,虽说《往事只能回味》,但以后放进书里,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你保存,你会有更好的《然后》……我们会是更好的我们,你也会是更好的你,未来可期,我们待续……
《然后》读后感(三):青春的云迹,在回忆里追寻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青春是说不完的话题。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某个时刻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甚至长时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张小厚的《然后》,让人仿佛回到少年的时光,那里有斑驳的梧桐树影,那里鳞云被吹拂,漫撒于嫩晴的蓝天,每一口呼吸都是夏天的味道。
对熟悉小厚和好妹妹乐队的读者而言,《然后》里的文字并不陌生。它温情的笔调与真挚的情感如同他的音乐一般,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为之驻足的人。作为一个现象级乐队的成员,一名歌手,张小厚并没有在书中展现多么光鲜亮丽的明星生活,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极为自然地讲述着他私密的个人生活。童年时与姐姐做的傻事,年少时的爱恋,成名前后的自我否定,歌手身份背后的辛酸……他都毫不吝啬地与读者分享。或许,就是这样的真诚,才是我们深爱着小厚的原因。
阅读他的散文,我们能够看见一个纯真的男孩,他跟我们一样,向生活张开怀抱的同时遭受着各种不如意的烦扰。尽管有时感到疲惫、孤独、挫败,但他并不惧怕或是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抱着“撞碎南墙”的心态迎接未来。比如,在《外婆》这篇随笔中,他提到自己为做乐队,穷困到车票钱都没有,然而沮丧过后,他很快就重新整装再出发。迷茫又怎样?狼狈又怎样?只有“拥抱过去不完美的自己”,才能“努力长大”。
著名音乐人姚谦评价张小厚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且“他的平凡是一种非常平衡的平凡”。在这里,平凡意味着他低调、平稳的生活态度,书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他对朋友、家人饱含的深情。对往事进行回味时,虽然提到家人的次数不多,但依然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家人是他情感的软肋与理想的支撑,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正是因为有家人,过去的时光才会永远温暖。与此相对的,朋友则真切地陪伴着他成长,真实地组成了他的青葱岁月。他待朋友也像家人一样:当秦昊过得不如意时,张小厚“接济”他,跟他住在同一间房子里,甚至将自己的卫衣外套给他穿。无论是“好妹妹”的“姐妹情深”,还是“薰衣草男孩”的“基情满满”,都成为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南京《然后》新书首发会上,观众提问环节让人印象深刻,有三位粉丝十分激动地表达了他们对小厚的爱,并谢谢他出现在自己的青春里。正是以青春的名义,张小厚所表达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在他的记录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张小厚的文字以及音乐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城市。南京、无锡、杭州、北京……张小厚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对于他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中南京在他的心中最为特别。南京人说话的口音、南京的街道和树木、南京的食物、南京夜晚的微风等等,都是他所喜欢的。即便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只要置身在这座城市里,在石鼓路上惬意地走走,就能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城市大多意味着离开家乡,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理上的。少年时光总是有家人和朋友陪伴着,而成长需要我们独立地面对生活,扛住所有。我们日复一日的通勤,来往于不同的牢笼般的房间;于是,陌生的城市里只剩下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在街道上飘荡。小厚的文字和音乐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普通的城市的名字成为温情的符号,召唤着每一个飘荡的孤独者,使他们明白世界上有许多人跟他们一样共享着这份情绪;又或许在轻柔地抚慰你我,孤独并不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依然值得用力去爱,因为我们始终回忆着,青春着。
从歌手到作家的惊艳跨界,对于张小厚而言,就是将音乐换成文字,以另一种媒介保存美好回忆的方式。正如它书名所暗示的那样:然后,是不经意间表露出的困惑,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短暂悬停;经过一番调整,然后,继续在人生的长途里自在如风。
《然后》读后感(四):石鼓路上走九遍,然后呢?
在外地人看来,南京是一座“鸭都”,一年吃掉1亿只鸭子;在南京,没有一只鸭子能游过长江。
南京人“稳中带甩”,是刻到灵魂里的态度。
就像大萝卜,外糙里嫰,看着嘻嘻哈哈,内里也有柔软的神经。
广州路上的先锋书店,宁海路上的61HOUSE,夫子庙的青果,太阳宫的欧拉艺术空间,这些藏在闹市里的小地方,伴随着大蓝鲸的日出日落,慢慢成了南京的文化地标。
这个时候,南京不仅仅是“鸭都”,更是一座文艺之都。
从江苏走出去的文艺名人身上,不少都带着南京味道,作家苏童、毕飞宇、叶兆言、张嘉佳,歌手朴树、丁薇,还有独立音乐人、好妹妹张小厚。
这一次,张小厚以作家身份跨界出版了首部成长随笔《然后》,他在书中写到:“我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南京人说话的口音,喜欢南京的街道和树木,喜欢这里的食物。”小厚与南京的缘分兜兜转转,像一曲四重奏:在南京停留、为南京写歌、在南京出书、首发在南京。
在南京停留
讲起来,张小厚出生在泗阳,在南京工作过,算半个南京人,南京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刚到南京时,他住在凤凰西街,常常乘坐18路公共汽车,从江东北街上车经过凤凰西街。
那是夏天的梅雨季节,空气中永远都是湿漉漉的,地上到处都是积水。落叶飘在水面上,明晃晃地印着属于自己的忧郁的夏天。
吹着南京夜晚的微风,他一次又一次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感,虽然这一步步走得很艰辛,很拮据。但是找到一个想要的生活状态不是更难吗?他很开心,他找到了。
为南京写歌
好妹妹在南京演出过3次,第一次演出结束后,他和秦昊开心地蹲在路边,抱着吉他,在夜晚的街道旁大声地唱着歌。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只记住了当下最真实的快乐。
后来,在南京青果举办《春生》专辑的发布会,小厚的家人到场了,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家人的肯定。他背着吉他拎着大家送的礼物站在远处,远远地冲着大家挥手,互道晚安,心里很开心,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努力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以上这些文字是张小厚的音乐日记《石鼓路的匆匆往往》,收录在他的成长随笔《然后》中。
他的文字朴实而温暖,像黑夜里的一豆火苗,温柔地跳跃着,提醒你还有我在。
在南京出书
正是与南京的不解之缘,张小厚的首部成长随笔《然后》选中了南京的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为资深文艺类出版社,江苏文艺不仅出版过苏童、毕飞宇、叶兆言、池莉等名家作品,也在文艺和文化领域精耕细作。2019年文艺板块有三部重磅作品相继面世,音乐作家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靠谱》,为大众讲述古典音乐的正确打开方式;著名导演张纪中《人在江湖》弘扬中国武侠精神;好妹妹张小厚首部成长随笔《然后》,以个人生活和乐队成长为主的随笔集,在记录过往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丰富、有趣、充满美学态度和正能量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无论逆境顺境,都要勇往直前。
首发在南京
南京这座城市对张小厚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然后》首发式也选定在南京举行。
小厚在《然后》这本书里也写道:“虽然已经离开了南京,但是石鼓路上的那些匆匆过往,成了我2011年最难忘的记忆。终有一天,我会回去,我会回来。”
石鼓路上走九遍,终于这一次如期而至。
8月16日,小厚携新书再回到南京,他说,“当你踏入一个未知的领域,或者开启一段新的冒险,好像从南京这里出发变成了一种仪式感。”
《然后》读后感(五):茫茫人海相互看见:读张小厚《然后》
浓密的丛林,绵延的石径,整洁的衣衫,俊朗的少年……合上书本,再度欣赏这幅颇具美感的封面,不禁感慨,感慨图片中主人公一路经历的风风雨雨。他和伙伴们许多年来的喜悦与伤悲,欢笑与泪水,尽在这一册书中。他,就是好妹妹乐队的成员之一,来自江苏的音乐人张小厚。
好妹妹乐队是成立于2010年的独立二人男声乐团,初名“好妹妹二重唱”,成员除本书作者张小厚外,还有来自重庆的秦昊。他们并非音乐专业出身,但怀着热诚勇敢前行,在歌声乐韵中浸润着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自2012年的首张专辑《春生》起,他们已发布有七张专辑和一众单曲,且举行或参与各类演出达数百场,均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与乐评人的认可。就风格而言,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清新温暖的城市民谣,且带有较强的流行性,旋律朗朗上口。除原创作品外,恰如乐队名所提示的,他们也翻唱过许多华语流行乐中的经典抒情歌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
本书是张小厚的成长随笔,而非历时性记叙的传记,其篇幅看似零散,但有一种情绪贯穿其中,即对音乐生涯与个人生活的温暖深情。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表达主题、书写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第一部分是“你好,妹妹”,主要讲述作者作为音乐人的创作、巡演等相关经历,亦谈及对自己迄今音乐生涯的体悟,所占篇幅为各部分之最;第二部分是“平常邮件”,标题出自乐队2017年发布的专辑《实名制》中一首歌的歌名,本部分主要以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作者对搭档、听众、爱人以及到访过的城市等的真挚“告白”;第三部分是“往事只能回味”,标题为刘家昌谱曲、尤雅演唱的一首1970年的旧歌之名,好妹妹乐队曾翻唱过此歌并收录于2014年的专辑《说时依旧》,该部分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生活中的诸般经历,同时也触及与音乐人身份有关的内容;第四部分是“一种年轮”,作者通过“微博体”的短文逐条排列这种形式,呈现着自己近年来的各种思考与感悟,可谓别具一格的“大事年表”。
书中记叙了作者与同伴的音乐创作过程。作为独立音乐人,作品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形式,是他们与乐迷交流及参与音乐市场的主要途径。作者提到为了他们的首张专辑《春生》,二人曾到北京与一群朋友窝在没有暖气的厂房排练编曲,以及后来进棚录制时8首歌前后只用了15个小时等,这些细节不但能引起乐迷兴趣,更是当代音乐人工作状态鲜活的记录。书中还写到了他们与词作人的交流,其中有一段海选歌词的佳话,即他们经台湾知名词作人姚谦建议,先谱出曲,随后征集众人的词作投稿,最终笔名“蔫小坏”的女孩所写词作被选中,成就了歌曲《如期》。为更好的契合这篇歌词,乐队在编曲了做了调整,以打击乐和整体偏冷的配器的音色,结合人声比较温暖的表达,营造出一种交织着熟悉与陌生的感觉,反映出好妹妹乐队及其合作者的匠心。此外,书中提及的《你妹电台》,亦可视作他们别具特色的创作形式。
书中记叙了作者在各地巡演的经历。对好妹妹乐队而言,他们主要的演出场所是Live House,即小型展演场馆,它们往往位于各大城市较为中心的地带,与体育馆等大型场馆相比成本更低,同时能保持场地设施专业性与音响效果处于高水准,更能方便乐迷近距离欣赏音乐及与音乐人互动。好妹妹乐队迄今已走进过数十个这类的演出场所,与乐迷、主办方、同行,乃至场地所在的城市,共同书写了一段段音乐故事,为彼此留下了美好回忆。如提到在济南时,演出场地盒子酒吧的老板武哥特地派人开车接他们,请他们游览泉城名胜,喝酒吃宵夜等,最后还退给了他们演出的门票费用,如此深情厚谊,令人感动。又如某次在北京南锣鼓巷开弹唱会时,作者突然因外婆病情严重而必须回家,告知同伴秦昊后,得到的回复为简单的几个字:好,你还好吗?后来去询问演出情况时,回复的风格依然:一个人唱歌好累。寥寥数语间,闪烁着友谊之光。
书中记叙了作者关于自身音乐生涯的心得体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音乐事业上的自我定位问题。作者提到自己与同伴受经济条件影响,第一张专辑中的作品基本都为吉他弹唱的形式,因而给乐迷留下了“民谣音乐人”的印象。而此后他们的作品中有不符合人们对所谓民谣的预期时,就会收到诸如“你们变了”的留言,但作者不为所动,认为音乐是记录生命的一种方式,有改变非常正常,且民谣不应成为束缚自身的标签。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Bob Dylan将吉他插上电演唱出Like A Rolling Stone后发生的种种,诚然,好妹妹乐队的音乐不具备这般的革命性,但他们“我自求我道”的态度,对音乐人而言确实必须具备的。书中还提到,音乐是一个有着辑稿工业标准的行业,是有关声音的频率、均衡等充满理性的数值的排列组合,但同时也要在其中融入感性的情绪,如此才能打动乐迷而不至沦为纯技巧性的展示,这无疑是真正用心的音乐从业者的肺腑之言。
全书以质朴、真诚的文风,展现出作者张小厚的音乐人历程与生活细节,这些与好妹妹乐队的音乐作品相互呼应,从而更为动人。乐迷们可以在本书中看到自己青春年华的倒影,更广大的读者则可通过本书认识一位真挚亲和的独立音乐人,一位温暖深情的邻家男孩,同样在某种意义上发现自己。就本书而言,阅读不再是艰深的思索或进入新世界的尝试,而是一种平和的对话与自我回望,正如好妹妹乐队在歌中所唱:照耀彼此的脸,茫茫人海相互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