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力量读后感精选10篇
《孤独的力量》是一本由(加)迈克尔·哈里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的力量》读后感(一):孤独的美好时光
《孤独的力量》是一本心理自助类图书,在这本书里有对于孤独的感怀,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有的人觉得独处意味着孤独和寂寞。而独处恰恰是一种最好的享受。事实上确实如此,在许多黑暗时期,独处可以使我们拥有一种内在的安详。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许多人感觉压力大,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全然没有静静独处的耐心,其实我们应该超然物外,享受独处的美妙,人们普遍认为,独处就是离开了人群脱离了社会,意味着孤独和寂寞,有谁会愿意忍受孤独和寂寞呢?
其实,孤独并不意味着拒绝世界和社会,这是与世间万事万物乃至与自己更高层次的交流。多数人会认为交流只是一种语言形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同蓝天、白云、绿柳或者玫瑰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用语言来交流,而是体认和接受这些事物,并感受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从它们的存在中学到许多东西。独处的真正含义是,让自己生活在正念当中,而不是要把自己同社会割裂开来,假如我们体悟了独处的精妙,就能更好地同他人和社会进行交流。
孤独可以使我们的心如白云一般轻盈,如明月一般亮澈,可以转化你的内心,转化过去也可以转化未来。使它们在你眼中不再那么黑暗。独处可以使你内心变得强大,能让你懂得活在当下的美妙,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与世界交流。独处还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宁静和快乐的源泉。
如果我们将过往的一切总是历历在目的话,思绪也如同潮水一般涌来。有些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寂寞和孤独让人憔悴。也有一些人,享受孤独,并且慢慢地活出自我。记忆中的痛苦,于现在而言,却是一种福气,因为这不止是经验、更是财富。往往到最后,会自己顿悟,要勇敢地做自己,要坚持追逐梦想,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个人与时代的命运永远都这样纠缠不清,每个人都避不开大时代的颠簸,也躲不开个人命运的摆弄。我喜欢这种深入内心,抒发情怀的文字。
阅读这本书,孤独可以让你发现完整的自我,让孤独帮你打开一个庞大、坚不可摧的世界,在喧闹中寻找孤独,与自己对话,发现蕴藏与孤独着的力量,享受孤独可以让自己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有时会令人发慌,而孤独则会发光!
《孤独的力量》读后感(二):正视孤独,正视创造力
本书先从独处的益处开始分析,将读者引入到独处的环境中。独处的最大益处在于它能激发新的思想,想要出勇敢创新的想法,远离人群总是必要的。斯托尔:“几乎各种各样的创新型人才在成年后,都会逃避他人,以获得一些独处的机会。”比如治疗拖延症的神器——番茄时钟,其实就是让人专注在做一件事情,也是在试图独处。对于写作者来说,更熟悉小黑屋,也是让写作者在孤独中做出更好的创造。
第二个益处是对自我的认知。拉森:“人们想从独处的时光中受益,必须能够将一个本质上可怕的状态转换成一个丰饶的状态。”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人越会在开车的时候越想要看手机。就是想要躲避独处时自我的那些渴求。研究也有表明开车时发短信后的整整十五秒钟都有遭受车祸的风险。即使大家都知道会有潜在危险,也会拒绝孤独的存在。
第三个好处是巩固与他人关系。唐纳德研究说明:健康的成年人会在无意识中回忆起童年时受父母呵护的时光,从而避免孤独和紧张。每当我们独自回忆时,其实都在肯定和朋友亲人等之间的关系。
这些独处的益处总结就是引发全新的思考、理解自我、靠近他人,最终都是会让你建筑起丰富的内心生活。
然后书中从“白日梦”这个主题去深入讲解独处对灵感、对艺术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说过:快乐的人从不会做白日梦,只有不快乐的人才会。作者觉得这个观点是沉闷且正确的,就像莫奈画出印象派的睡莲时,他是一个对传统自然观极为不满的人。这是换种方法提出白日梦的正面力量,它从根本上是富于创造力的过程,做白日梦的人对千奇百怪的选项都易于接受,还未出现在人群中的全新洞见和方法会呈现在独处的大脑中。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场独处,这样的白日梦会让我们飘荡、游离的思维产生灵感。
不过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仿佛我们的脑力活动都可以用工具来改善,不需要灵感和力量了。我们正在把孤立的人类心灵与高科技结合起来,慢慢忘记了独立思维的优点。最终,人的特性越来越趋同化了,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若像书中一样,问一句:“你觉得你是谁?”估计大多人都说不上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从众的心态,重视孤独,摆脱被喜欢或分享或追随的愿望。可以简单来试验一下:减少上微博、减少刷朋友圈的时间,然后用这些时间冥想一下,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状态偶尔让我们感到空虚,那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我们没有被允许深入的思考事情,我们被剥夺了思维漫游时能给与我们的意义和快乐。就像新媒体时代,为了适应这个节奏,内容创作者越来越成为一个“标题党”,慢慢变成了对媒体的屈服,而不是媒体对我们的服务。这种哗众取宠只是社交的表面,并不能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早晨是每天回忆孤独的最佳时机,在世界向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注入太多干扰之前,早晨是保持初始心态的时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事物都会变得罕见而珍贵。所以,可以试试早晨的美妙时光。
《孤独的力量》读后感(三):孤独的艺术
孤独的艺术
探讨孤独的书籍和言论很多,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孤独在人群和社会之中的重要。孤独大概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感觉之一。从一个小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孕育,然后十月怀胎,呱呱坠地,这个小婴儿最先感到的可能就是孤独。因为,从一个温暖的地方,从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到了一个陌生世界,没有陪伴,一切似乎都变得令人恐惧起来。于是,可怜的小婴儿哇哇大哭起来。
当然,幸运的是绝大多数婴儿都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婴儿渐渐熟悉环境,适应了这一切,他安静下来。这让我们猜测,他的孤独感在某种环境下得到了缓解,他孤独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婴儿这个阶段,孤独是一种感性的力量,可以随时兴起和平复。但是很显然,这种感受也会相伴人的终身。
当婴儿逐渐长大,所有的感觉会更加丰富细腻。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也更加真切和深入。而孤独同样如同一条有着韧劲的藤蔓一样,伴随大树迅猛生长。它和宿主同生同灭,表现了一样的兴旺和萎靡。孤独始终是人类心灵的一块高地,它被妥善保护着,也被很多东西进攻着。
然后,当人逐渐成熟,孤独变得有些分裂,它呈现了两个方向。一个,它呈现了负面的力量,比如阴郁,比如和群体的隔膜,和人交流的障碍。人是群体动物,孤独则背离了这个规律,所以它有时候被视为某种疾病。而另一方面,孤独又产生了某种异乎寻常的力量。比如哲学家的思考,作家的创作,以及普通人的某些深思熟虑。孤独和沉静,有时候是裸体的双胞胎。
孤独呈现了这样的力量: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之下,因为孤独让人们产生了新的灵感以至创造力,它是一种助燃剂,甚至是直接的爆燃液体。在人体这个精密的仪器之下,它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巨大火花。新的力量就这样被创造出来。是创造,那么就不是复制,起码是新的超越和跨升。孤独还能让你自身的平衡机制得到运行贯彻,修正旧有的有些偏离的轨道,修复自身产生的凹陷和偏离。它是一种有益的东西,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了解孤独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是空气一样,对我们很重要的东西,我们可能熟视无睹,知道但并不了解。孤独有着这样特质,它的名声响亮,但是它的身影我们根本看不到。只能感知,用心去感知。如果要归纳一些重要的规律性和可以衡量的标准,对于孤独来说大概是徒劳的。如果一个人孤单影只,你并不能确认他孤独,当然你可以说他孤独,其实他也许并不孤独。而在人生喧闹的场合,也许一个高谈阔论的人内心极度孤独,他没有找到知音或者同伴。没有人理解他,他也不认可其它人。
总之,孤独是你必须品尝的一杯酒。是人生这杯,不是别的。你要认识自己,才能明白孤独是怎么回事。你要熟悉孤独,才能知道它的负面和正面,然后修复更正或者更加促进它,让你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艳丽。你要适应孤独,无论是寂寞的情绪还是在人生大路上的某种具有意义的追寻。孤独是这样,它是中性的,要看人的选择和追寻。
孤独是一种利器,看你如何应用它。善用者,得其惠;不善用者,得其弊。善于操控掌握,也许就是使用孤独的艺术。孤独会消失吗?当然不会,它就是你自己啊!
《孤独的力量》读后感(四):孤独,是一个沉默的湖泊
独处的艺术,是一个人凭借一种无懈可击的宁静,去装点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富足,使自己身处其中,倍感惬意。任何想要前来和逗留的人都会受到热情的欢迎,但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只身一人时,也会同样感到快乐。
关于如何独处,没有人能比独居瓦尔登湖的梭罗和一个人旅行的阿兰·德波顿更有发言权。前者的独处和后者的独行几乎涵盖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独处时间。
那么,人应该如何独处?又为何独处?
在《孤独的力量》一书中,作者迈克尔·哈里斯写到:一种践行,抑或是一种修炼,将寂寞变为主动独居,将空旷的日子变成空白的画布。那一定死某种失传的艺术,像优雅的书法,或是在婚礼上戴阔领结时的自信。这是一种失传的小小艺术,年复一年,在未来漂白的光线中褪色。
哈里斯认为独处是一种失传的艺术,何出此言?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何为孤独的问题。
一、孤独是人类的宿命。
追忆往事,快乐、痛苦都只是片刻的心情起伏,唯有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孤独感无关职业,无关年龄,也不分高低贵贱,在最深的夜,喝最烈的酒,此时孤独如影随形。
在《孤独六讲》中,蒋勋认为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我们必须要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他将孤独分为六种: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孤独;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一种孤独,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一种孤独,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一种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一种孤独。
由此看来,孤独源自于自己的人格或追求不被他人理解、认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沮丧、抑郁等一些列持续的负面情绪。如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则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学会接受孤独、与孤独共舞,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必修课。
二、独处是一种资源。
真实的世界早已令人类的热闹无处安放。那首歌怎么唱来着,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村叔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初读《挪威的森林》时,其实很不能理解故事的主角们为什么会有一种扭曲到近乎病态的情感行为方式,原来这就是蒋勋所说的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
时代巨变,经济在快速发展,人类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情感无处宣泄,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空虚与焦虑。
先有迷失,再有救赎。恋爱、友情、逃避和幻想,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一劳永逸。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可我们都知道,谁也不是谁的上帝。
互联网拉近了人类的物理距离,却把心里隔阂无限扩大。真实地映证了《大话西游》里的那句话,此刻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因为你正在低头玩手机,查看各种社交APP有无消息。
亚里士多德将人定义为社交性的动物,所以我们总是希望能给他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因为获得社会认同才能增加安全感。因此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人们善于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将缺点隐藏起来。
听音乐我喜欢用网易云,偶尔翻看一首歌的评论区,发现很多留言都在诉说自己心碎的孤独感,同时也博得一些微小的同情。点赞和跟帖足以证明。点赞越高跟帖越多证明引起的共鸣就越大。可是关上手机,你还是你。或许你多了一些走下去的勇气,但活着的问题依然在那里。
因此在书中作者后来认识到,说独处是一种失传的艺术有点太过粉饰,太过无力,因为独处早已成为一种资源,如果使用得当,最终可拓展为丰富内在生活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是保护这一资源,就像保护环境一样。
三、独处是你认识自我的最佳途径。
热闹都是别人的,我什么都没有。当年在课本里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多少人留意到这句话呢?
我们都被荷塘的迷人月色所吸引,忘记了那个在月下独自散步的人,那个在孤清的月光里卸下一身防备和疲惫的人。
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孤独意味着自由,而独处则是将自由变现的最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清晰地认识自己。孤独是一种需要去接受甚至需要去主动寻找的一种状态,处于孤独中的人不盲从、不委曲求全、不受偏见的蒙蔽,做的都是发自本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生命中最珍贵、也是最稀缺的状态。
我有一天听电台,突然听到一首歌叫《给我一点温度》,瞬间被富有节奏感又缓慢温柔的前奏吸引,而后被演唱者清亮而高亢的声音所迷住,于是开启单曲循环。
歌手梁博,他的成名之路恰是一条一个人的朝圣路。正如他在最新单曲中唱到的那样:你总是静静地等待,你总是面容不改。
不难发现,越是成功、越是内心富足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越是孤独,因为他们能节省出与别人对话的时间用来和自己对话。在孤独中更加清醒、更理性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将孤独转化成前行的能量。 只要心中有深刻的信念,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孤独非但无法伤害你,反而会使你更清醒、更强大。
最后想用最近读到的一首诗结尾。
我的生活 像一个沉默的湖泊
我会一滴一滴地建造
观赏宇宙的蔚蓝的湖底
每个新的声息
都给了我新的音符
每个不同的特色
都给了我不同的韵律
并献给我它的诗句
《孤独的力量》读后感(五):孤独带来力量
01
李嘉诚十五岁左右的时候,经历了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却没有被打垮,自己一一撑了过来。
旁边的朋友评价,经历过少年时期的磨练的李嘉诚,早已经习惯了孤独的感觉。“孤独感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自然的常态。”
在这位朋友看来,几十年的历练,李嘉诚早已学会了从孤独中吸取力量,所以,登上人生的高梯之后,才会鲜有孤单寂寞之感。
02
“天才都是孤独的”,正是那些孤独工作的人,改变了整个世界。
司马迁获宫刑,但他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成就《史记》; 伟大的斗士鲁迅,一生都在孤独地用笔战斗;
牛顿是在孤独思考时,发现万有引力;
梵高生前孤独困苦,死后才享誉世界;
贝多芬一生孤苦,为人类留下华美乐章;
安徒生一辈子茕茕孑立,留下一系列美好的童话……
为什么佛陀会在一棵树下冥想?
为什么耶稣在野外度过40天?
为什么穆罕默德在斋戒月隐退?
03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越成长,越喜欢孤独。这个孤独不是寂寞孤独,而是自己惬意自由和自己相处。
年轻的时候,逛街要有同伴,吃饭要呼朋引伴,甚至上厕所,也得找个拉手的伙伴。
现在,除了正常工作的时间,我喜欢给自己留白,让大脑充分的放空,每天给自己留出时间和自己对话,回顾一天的经历,分析、总结、复盘,让自己成长。
04
加拿大人迈克尔·哈里斯所著的《孤独的力量》是一本真正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力量的心理自助类图书。在喧闹中寻找孤独,与自己对话,发现蕴藏于孤独中的力量,让孤独帮你打开一个庞大、坚不可摧的世界。
迈克尔·哈里斯,知名畅销书作家,荣获普利策奖提名。他撰写的《缺席的终结》荣膺非虚构类总督文学奖。曾为华盛顿邮报、沙龙、全球与邮件等大量的媒体机构工作,写作了一大批关于艺术、媒体与平民自由权利的著作,可谓著作等身。
一、在孤独中认识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你真正了解你自己吗?你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吗?和别人相比,你能真正忍受孤独吗?
因为什么,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因为什么,让你想逃避现在的工作岗位?因为什么,你已经付出很多,却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这是因为,你希望通过深入周围朋友的社交,融入各种各样的圈子,可是,往往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这些社交都是无效的。虽然你看起来很忙很累,但是,没有留给自己独处思考的时间,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
孤独的最大益处在于它能激发新的思想。要想出勇敢创新的想法,远离人群是必要的。
同事L,是个知名财经大学毕业的男生,专业功底很强,但是他没有利用自己的专业长处,反而喜欢组织饭局、参加饭局,以认识各行各业的人、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为荣,几年下来,的确认识了不少人,微信人数都要达到上限了。和他同时进单位的,还有另外一个男孩两个女孩,这三个人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工作之余准备司法考试。在L到处拓展人脉的时候,他们三个在背法条;L在饭桌上一醉方休的时候,他们三个在刷真题。几年过去,这三人不仅通过司法考试,而且都是各自科室的业务骨干了。回头看L,专业技能已经荒废,新的领域也没有开拓,就是经营了自己所谓的“人脉”,殊不知,在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朋友”早都不知所踪。
孤独的时候,是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最佳时刻。
二、如何利用孤独处理好人际关系
认识一个女孩,有点自卑,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怕真实的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总是一味去迎合周围的人,虽然看起来朋友挺多,但是她常常觉得很孤独。
因为年龄差不多,她经常和我说一些心里话。我鼓励她展示真正的自己,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任何人都有弱点,向别人展示真正的自己,说不定弱点也会让别人产生共鸣,得到意想不到的的结果。
她试着改变自己的方式,每天回顾发生的所有事情,利用本心去思考,怎么处理,这件事会更完美?怎么说话,既能不违背初心,又能得到别人理解?用这样的方式走了一段时间,成果简直超出期望,她内心越来越充盈,真正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这就是孤独的另外一个益处:巩固和他人的关系。
三、孤独是一种资源
享受孤独的人,内心都狠强大,都是非常有趣,能够活出自我、过得精彩的人。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孤独使人出众。
如果要实现梦想,孤独是必修课。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必须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要分清大小主次,学会利用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的成果。
弟弟从学校毕业去到贸易公司的时候,人力资源安排他去车间实习,实习结束还要上交个人总结。当时,他特别迷茫,内心也很孤独,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去到车间以后,他沉下心来,努力工作。在一天天繁重的工作之余,他突然明白,让他烦恼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人力资源安排车间实习,是让他真正去感受公司的设备、原料、人工、工艺流程……最终的成品是在质检一丝不苟的把关,一层层工人精益求精的流程中……自此,他明白,孤独可以是一种资源,只有当自己静心下来,反复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做精,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有方向,梦想也才可以得以实现。
孤独让你在自省中不断成长。
孤独有这么多的好处,赶紧行动起来吧!放飞自己的思想,思考自己的行动,不要再钻牛角尖,让自己大放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