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圆桌时光派》影评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6 22:44:28

  《圆桌时光派》是一部由苏雷执导,窦文涛 / 蒋方舟 / 马家辉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桌时光派》影评(一):让我登录了豆瓣的节目

  我对这个节目的感觉就是:能给我对人生的思考带来新的东西,为数不多的有深度的谈话节目,希望能一直这么聊下去。

  人生有很多很多姿态,不断提醒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看好别人的。

  文字的力量总是让我充满敬畏跟犹豫,刚好是找工作之际,是继续往内容方向发展还是说换个方向,我也看不清。

  《圆桌时光派》影评(二):抵抗焦虑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圆桌时光派》影评(三):时光,不败

  看《圆桌时光派》,马家辉谈到他和太太约定到30岁一起自杀那段,我简直是大笑起来拍腿附和。

  我中学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活到23、24岁就算足够了,漂亮地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年龄消失,不用给自己任何走下坡路、面对惨淡人生的机会。现在是觉得那是完全被困在社会认同里的无意义反抗了,潜台词好像就是在对到了一定年龄的女孩设置各种刻板印象。

  当然是要好好活下去啦,我永远生机勃勃。

  《圆桌时光派》影评(四):来自消费主义定义的老

  我觉得节目里面其实稍微谈到了一点流行文化所说的老,其实背后是消费主义的力量推动。

  现代社会所定义的 老 有很大部分的是来自于消费主义的压迫,就如同罗振宇这些人的焦虑贩卖一样,其实是一种集体的盲目营造。

  简单来说就是主流的大众娱乐消费群体活在哪里,它就会活在哪里。而与此同时,它还要抢夺社会文化的话语权……后果就是颠倒旧时代的常识,让你对最基本的东西都开始疑惑。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关于 老 的定义了。不是这样吗?

  《圆桌时光派》影评(五):你着急吗?

  这期的主题是“着急”,你越来着急吗?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急性子人,总感觉做什么事都慢不下来,不过要是有陈老师给我宽心,估计还是会有所改善的[偷笑][偷笑][偷笑],然后说到年轻人的焦虑问题,对信息的明辨能力,像辉辉老师那么聪明了人,也你抵挡不了信息的诱惑,毕竟是人性。陈老师的《风味人间》拍的确实不错,他一说起吃的,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稍微贵一点的菜和便宜一点的菜,后者的评价的过瘾,迷幻,爽,前者是性感温和。那是否跟背后人的文化背景有关,我觉得是,人的用词跟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后者懂得用语言来描述。

  《圆桌时光派》影评(六):有共鸣有思考

  挺有意思的,有共鸣有思考。慢慢地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真好。

  一期讲初老,对于几个嘉宾讲的各阶段老感都有点儿理解,对于马晓辉说的一个人非要和小孩们一起玩反而被看作傻子印象深刻,同龄人的圈子确实很难去挤进去,科科。要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蕴藏。

  一期讲焦虑。对于时间、精力不够用的焦虑,自从工作以后也常常感到,最近尤其觉得能完整看完一部喜欢的电影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很辛苦了。看到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放心了,哈哈哈。方舟千字八十嘛,努力的方向,Binggo。

  纾解了窝的一部分焦灼,剩下的,需要窝自己去积累和努力。

  《圆桌时光派》影评(七):接受自己

  开篇两集就直指两个抓住人心的话题,害怕“变老”、“着急”,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焦虑”的一种体现,这种焦虑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推着自己往前变好,这样反过来想,就是我们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储备更多人生智慧。

  节目里面说的那些想法和例子,我们生活中好多人都有过,既然很多人都有,那就是正常的,你可以去接受这些,大胆的包容到自己的心里,这样焦虑就转化成动力。

  “老”“着急”“焦虑”“时间”等等这些,当我们意识到它们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会很吃惊,慌乱,但是接下来就会接受它们,让它们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部分,而不是被我们厌恶和讨厌的外在,否则,我们会在原地一动不动。

  《圆桌时光派》影评(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每次看圆桌派都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每个老师都以自己的纬度呈现观点,无关对错。

  最近正好反思自己太急躁,急着想让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变得“复杂”;急着想获得一切即时的回馈,仿佛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一样;急着让自己不要那么急。

  正好就看到了这个节目。希望自己能够逐渐地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又会想,我们总是在说来日方长,但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体力智力还有身体机能,都能支撑着我们来日方长吗?

  窦文涛老师在问蒋方舟就算不认识当红的明星,又会怎样。合他人之群,我们才能过得更好吗?

  朋友圈微博的人活成的样子就是你一定要活的模样吗?

  再说到变老。

  好像全世界都在抵抗衰老,外在或者内在……但是我们哪能真正地去抗衡衰老呢?这是每个人的趋势,就顺其自然吧。也不是只有年轻只有貌美才能让我们自信,多做一点能做的努力让自己更自信叭!

  《圆桌时光派》影评(九):初老

  两个地方最触动我.

  第一点是蒋方舟说的,当开始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青春小男孩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老了。真是感同身受,毕业之后越来越喜欢跟没毕业的女孩交流,越来越渴望美好的校园情。可能仿佛这样才能把我从这个已经坠入社会污沼的人再拉回到青春风暴的美好学生时代,那时候无疑是最美好的、现在最渴望的、最怀念的.

  第二点非常认同陈晓卿老师讲的,你不能抢别人的话语权。用别人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冒犯。要靠近又要有距离。例子:一个人说他拍的东西跟舌尖“一模一样”为啥你就不能用我呢,所谓的一模一样就是抢了别人的话语体系,就好比小学生英语演讲,大人会觉得小孩会英语很厉害,但是真正的英国人就会很懵逼。再就是生活里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家长那个用一些所谓的网络语言来跟你对话时,但你看到这些已经过气了的网络语言时,这种强行融入,会让你你在心里已经觉得,这就是老了。

  另外还有一段话话有点意思:所有的美食 总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的 你要屈尊去和它拥抱 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 我觉得美食如是 人和事也如是。

  《圆桌时光派》影评(十):慢一点才有趣

  看了最新一期的圆桌时光派,话题是你越来越着急吗?他们的聊天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在大大改变着。其中提到的一个点我觉得很有意思,说大家都想要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旅行的时候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一天的计划,比如看节目的时候用倍速,可是省下的时间又用来做什么了呢。旅行本来就是要看看风景、放松心情、开拓视野,看节目有时候为了娱乐,有时候为了学习,其实各有收获,如果这些,我们通通都要“倍速”,那么我们又从何处去找寻幸福感呢? 抖音等短视频之所以火爆,在我看来是因为它掌握了碎片化的精髓,短短15秒来讲述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就准确迎合了“快”的潮流,手机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被标题吸引之后点进去的看的,很多都让我们大失所望,各种“××竟然××”的标题,赚足了点击量,却也浪费了我们多少的时间。 比起“快”,我更喜欢“慢”下来,不为了打卡拍照而旅行,不为了“看过”而读书,把时间“浪费”在值得的事情上,会快乐得多。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