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照顾爸爸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7 18:26:33

  《照顾爸爸》是一本由[英] 伊芙·柯伊(Eve Coy)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照顾爸爸》读后感(一):照顾爸爸,就是爸爸

  收到书的那天,我下班回来,对女儿说有包裹快递,我们一起去拿,好吗?她很开心,因为她知道这是她的快递。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说这本书叫《照顾爸爸》,就是你要当大人,爸爸当孩子,你要像妈妈照顾你那样照顾爸爸。她说这是爱爸爸。也许在孩子的眼中,这样的方式就是爱吧!

  《照顾爸爸》是伊芙?柯伊的作品,书中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温暖的。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照顾”爸爸的故事。 文中的开头:这是威廉,我的小男孩,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带着眼镜拿着笔的大人。对他而言今天是特别的一天,他的女儿成了他的“妈妈”,喊他起床,给他刮胡子,做早饭,陪他运动,逛超市,安慰摔倒的他,聊关于梦想的事情。 一桩桩,一幕幕,都透露着温暖,父女之间的感情很好,很有爱。而小女孩也很享受当“妈妈”的快乐。 绘本中提到,小女孩说威廉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她的好爸爸。我想每个有孩子的爸妈应该都是这样想的吧。

  我在怀女儿6个多月的时候,至亲离世,情绪低落,以泪洗面,就是靠着我有个女儿的信念支撑下来的。女儿出生到现在两周四个月了,从牙牙学语,到现在会时不时说妈妈我爱你,有好吃的会想着我。而我现在最大的信念就是做好女儿的妈妈。

  绘本的最后,小女孩说她最希望的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无论是当个宇航员还是其他的什么。 在孩子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都陪在自己身边更好的事情了。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爸爸,妈妈,还有她,就是幸福的一家人。

  《照顾爸爸》读后感(二):来,让我照顾你,爸爸

  《照顾爸爸》是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描述大人养育孩子的日常,用换位角度和方式,生动触碰大人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父母治愈的爱,也稀碎表示父母在带孩子中消耗的体力跟精力。

  整本书画面感清晰,生活化适合孩子观看,大人讲解可以寓意性引导。作为读书看下来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爸爸,但在照顾白纸般的小朋友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日常琐碎的影子:

在没有小朋友的时间里,爸爸是个自由的人,爱画画,养小猫,种草,种花...在小朋友的照顾下,爸爸要学会一起玩,做很多不一样的事陪伴,需要全心全意~

  书中“威廉可不会赖床,他要早早起来”----:自从有了娃,从来不会有睡到自然醒一说,都是根据娃什么时候醒我什么时候起;

  书中 “一边跳着舞,哼着歌,一边刷牙,刮胡子,穿衣服,做早餐...”----:这不就是起床后带娃三部曲嘛,洗漱穿衣做早餐开始马不停蹄的一天;

  书中“使不完的劲锻炼...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时刻放心里,很多事要做,一不留神可能摔跟头..”----:对的,带孩子就是二十四小时待命,体力上的消耗一不留神她还会摔跟头...

  书中“他可以是驯兽师,也可以是宇航员,可以在最好的巧克力店工作,专门制作香喷喷的巧克力,他那么聪明,还可以去当侦探...”----:多重身份的爸爸,在小朋友眼里爸爸的形象。这也许是爸爸的职业,也许是爱好;也可能是爸爸对小朋友教育的引导,职业的见识。

  总之,爸爸除了生活无所不能,在孩子的眼中还充当着驯兽师、宇航员、面包师、侦探、护士……作为爸爸可以认真看下这本书,体会着来自养育孩子的每一天。

  《照顾爸爸》读后感(三):我无需变成你,一样可以体会你的恩情和不易!

  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本能地对这本书有些排斥,毕竟我看过两本类似的书了,内容都是一样难尽。好在这本书的封面足够温馨,让我忍不住下了手,没有错过这本很棒的书!

  之前读过两本亲子交换角色的绘本,一本是照顾妈妈,一本是照顾爸爸,那两本书里大人和孩子没有交换身体却交换了灵魂,孩子俨然是成人该有的样子,大人却变得像个孩子一样幼稚和任性。通篇看下来,感觉怪怪的,为了表现主旨而不顾真实情况,生搬硬套,满满的违和感。

  《照顾爸爸》这本书,女儿成了大人,她要当威廉(爸爸)的妈咪,可是爸爸却并没有变成小男孩,他还是平时的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认为是“妈咪”的小女孩跟爸爸的日常相处,以小女孩的角度来叙述,呈现出来的画面却是正常的,没有配合孩子演戏,仿佛这个故事是孩子的自以为是而已。这就很符合儿童心理了,他们经常会自我臆想,把自己套入某种角色里,然而世界不会因为他的臆想而改编,太阳照常升起落下。

  文字和画面形成了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女儿的自言自语,一条是父女日常,两条线来回交错,使得整本书充满了喜感。

爸爸在整理衣服父女出行超市购物

  孩子也知道“照顾”太难了,可孩子终究是个孩子,无法真正体会照顾孩子所要付出的艰辛。《照顾爸爸》这本书里没有让孩子具有大人的情感和思想,而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来体会父母的辛劳,让同样是孩子的读者能够感同深受。

  我家就曾经上演过类似的一幕:我让女儿帮我一点小忙,她一边玩着积木一边说“我太忙了“,让我哭笑不得。没想到在图画书里看到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女儿当时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立刻出现在了我面前,多可爱多滑稽啊!在孩子小小的脑袋里也有着大大的世界,她们也懂得辛劳也知晓忙碌,只是跟我们大人的角度不同而已。

  这幅画面更是在每一家都有过,明明是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玩具搬到了爸爸,她却要说“威廉马马虎虎的”。这可不是孩子抖机灵,可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在她的认知里,事实就是那样的。在她的认知里,爸爸也是个孩子,一样会马马虎虎,一样需要安慰。

  爸爸被女儿的玩具绊倒之后,女儿只用一幅画就化解了他的伤痛。在女儿看来,爸爸只是需要一点小安慰,就想她自己平时磕碰了一样,在爸爸看来,这是女儿满满的爱,再多生气和疼痛都没关系了,有这么可爱的女孩,家里再乱他都可以耐心收拾。

  《照顾爸爸》我读了好几遍,又给自己女儿读了,又在故事会上给小朋友们读了,我们有过多地给孩子讲我自己的理解,因为她们会有自己的体会。有个孩子跟我说:“明明是爸爸在照顾她呀!“,另一个孩子跟我说:“她们是在做游戏吧。“还有一个女孩回家画了一幅画给爸爸。我知道,这本书把某些东西传递给孩子了,他们会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生活里。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很喜欢的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喜欢它,是因为觉得旋律很好,长大后我依然爱它,但是爱的却不仅仅是旋律了,更多的是感动。20年的成长经历,让我长大了,也真的是长大后才懂得了大人的世界,正如那句“养儿方知父母恩”一样,真正站在了对方的位置上,才懂得了对方的情感和思想。

  一本图画书没法一下子让孩子变成大人,但是它一样可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恩情和不易,一样可以传达浓浓的爱意。

  读这本书,我感觉到的是家庭里的亲情在流动,暖暖的,纵然有再多的辛劳也觉得不那么辛苦了。很多时候,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不易,却不需要他们的任何回报,只想他们快乐健康,这就足够好!

  《照顾爸爸》读后感(四):Eve Coy和她的绘本作品《照顾爸爸》

  英国的绘本作者经常能使用温暖的色调和幽默的语言创造出让人感动到流泪的作品,例如人手一本、讲述亲子情的《我爸爸》、《我妈妈》。

  这本《照顾爸爸》的作者——Eve Coy擅长水彩画创作,她在个人博客里展示的画作都让人颇有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图片来自Eve Coy的个人博客

  《照顾爸爸》和《我爸爸》《我妈妈》一样,是一本用一个小女孩儿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书。有趣的是,这本书讲述了她是如何“照顾”她的爸爸的故事。整本书采用了作者一贯使用温暖的水彩画风格,氤氲的笔触给整个故事加上了柔光滤镜般的温柔情绪。

  Eve Coy曾从事了7年的绘本和2d动画师,这本《照顾爸爸》由英国著名的安德森出版社Andersen Press出版,对于这个社,大家比较熟知的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花格子大象爱玛》系列。

  《照顾爸爸》,原名Looking after William 。

  William 是小女孩儿的爸爸,也就是被“照顾”的对象,所以在书的第一页,小女孩儿还没正式出场,就用画外音说道:”这是威廉,我的小男孩。“

  如果读者不是读了中文的标题,而是英文的标题,就会知道,这位就是被”照顾“的对象——William 。

  而中文版的读者,则会试着在图画里寻找一个“小男孩”。过了一会儿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穿着毛衣、有点儿胡子拉碴的男人就是她的“小男孩”。

  仔细观察的过程中,读者还会发现,这个房间里到处都是宇航员的元素:

  地板上放着的宇航员娃娃;

  镜子上也贴着宇航员的照片;

  “小男孩”威廉似乎也在用纸盒和毛线团在“创作”着什么。

  带着疑惑翻到下一页,小女孩儿正式出场。今天,她是威廉的妈咪。

  她是怎么“照顾”威廉的呢?

  首先,她要叫他起床,因为好孩子可不能睡懒觉。

  她要帮他穿衣服,刮胡子。

  还要带他出门锻炼身体,陪他玩。

  照顾他并不容易,何况,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当然,“小男孩”威廉也会摔倒。

  而他最需要的,除了休息一会儿以外,是来自“妈咪”的治愈。

  她会鼓励他想做的一切事,他可以做驯兽师,可以做宇航员,也可以做护士、侦探和巧克力店的店员。

  但她知道,他只想做、最想做的是——她的爸爸。

  看到这儿,我们都知道了,我们并不是在了解小女孩儿”照顾“爸爸的方法,而是看到了这位温暖的爸爸,是如何耐心地教导、养育他的小女孩儿——他是如何鼓励她独立、坚强、承担责任,无论她的理想是什么,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她。

  这本《照顾爸爸》是一本很好的父亲节的礼物,它用水彩画面带给我们的温暖情绪,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一张温暖的怀抱之中。

  《照顾爸爸》读后感(五):孩子眼中最美好的一切,全在这本书里了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很火。从孩子和妈妈两个视角讲述了相同的一天。

  下班回家的爸爸向妈妈和姐姐问了同一个问题:今天过得如何?两人的回答却截然不同。

  妈妈眼中的一天,是普通的、手忙脚乱的一天。

  先是被姐姐从梦中吵醒,不得不忍着困意去房间陪她;

  然后是妹妹被姐姐抢了玩具哭闹不止,不得不赶紧跑去安慰;

  接着是逛商场时两个小家伙各种捣乱不配合,还推倒了超市陈列的商品;

  还有姐姐自己端蛋糕时打翻了盘子,蛋糕落了一地……

  而姐姐眼中的一天却是最美好的一天。

  她睡醒害怕的时候是妈妈过来抱她、安慰她;

  妈妈虽然很忙,但亲了她和妹妹很多次;

  她还和妹妹一起坐了车车去超市购物。最开心的是,妈妈跟她一起玩了食物大战。

  不得不感叹,孩子跟成人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未经污染,幼稚、单纯。

  无独有偶,伊芙·柯伊的《照顾爸爸》绘本,也分别从孩子和成人的视角解读了小女孩跟爸爸威廉单独相处的一天。

  在小女孩眼中,威廉是一个需要她去照顾的小男孩。

  她可忙了,不仅得叫威廉起床,帮他刮胡子、穿衣服,给他做早餐,带他出门玩,陪他逛超市,还得在威廉不小心摔倒的时候,放下手中的玩具去安慰他。

  而在爸爸眼中,这就是普通的一天。

  大清早被女儿闹醒,一边刷牙洗脸还得一边陪女儿玩;在给女儿穿好衣服、吃完早餐后,得带着女儿出门放风。在逛超市的时候,女儿在小推车里睡着了;自己还被女儿随手扔在地上的玩具绊倒……

  如何才能将两条故事线在一次讲述中完美统一起来?《照顾爸爸》一书采用的是文字与图画“分离”的模式。

  绘本中的文字部分,是小女孩自以为是的一天。而图画部分,则“暴露”了威廉眼中那一天的真实情景。

  比如,在女儿眼中,威廉是马马虎虎的,走在路上时会小心摔个跟头。而画面为我们展示的真实场景则是,因为女儿把玩具随手丢在地上,爸爸威廉被绊倒了。

  再比如,小女孩说照顾威廉太难了,因为有好多事情等着她去做。而画面为我们展示的真实场景是,她正“忙”着玩积木、画画、荡秋千等。这对她来说是顶重要的事儿呢。

  虽然这种双线叙事让读者们哭笑不得,但从小女孩对威廉的“照顾”上我们不难看出,她做的都是她眼中爸爸妈妈曾为她做过的、她认为最美好的事情:早上叫她起床、帮她穿好衣服,为她准备好早餐,一起出门玩,一起去购物,遇到挫折时的拥抱等。

  不仅如此,在她的眼中,威廉是个很聪明的人,所以她希望威廉能从事她认为最重要、最酷炫的职业,比如她最想成为的宇航员,比如在最好的巧克力店专门制作香喷喷的巧克力等。

  在经历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后,故事的结尾格外让人感动。

  小女孩知道爸爸最爱他,所以“知道”威廉最理想的职业是做自己的的爸爸。

  但梦想做宇航员的小姑娘,更希望全家都是宇航员,这样就可以全家人一起在太空漫游。

  你看,这就是孩子的逻辑。

  她认为最美好的是有爸妈在身边,而不在乎究竟一起做了什么;她认为爸妈也像自已一样需要被照料,但同时他们又是如此的无所不能;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全家人在一起,不论是在地球还是外太空。

  这本水彩绘本,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讲述”她和爸爸共同渡过的一天,温暖而甜蜜。小孩子读起来会很有共鸣,大人读起来则忍俊不禁。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