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园必然需要“好声音
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好校园”?大家众说纷纭。有人主张用文化装饰就是好校园,本学期开始,我们大张旗鼓地进行校园文化、楼道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成绩看似丰硕,我想收效一定很大的,至少,从校容校貌上看,新鲜了许多,滋润了许多,感觉也好多了。我们这样做正好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的评估标准相吻合,其中的12项核心指标和28项普通指标,足以从这些凸显的文化幅面上看得出来。
我们总会特别顾及了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今天早晨的大课间,我留神听了一下,全校没有一个班级组织学生唱歌或者舞蹈,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当即进入几个班级,问了部分学生,原来,几个音乐课老师在这半学期竟然没有给学生教唱一首歌,学生也不愿意老调重唱,我又问了这几个音乐老师,为何把音乐课流于形式,他们几个沉默不语,好久,一个年长的对我说:“这半学期简直要忙死了,何况,验收标准的重点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我拿出验收标准中的某些条款,比如,音体美课教学是不是保质保量地进行,这一条就说明了一个要求,即音乐课必须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好,用校园文化这个大帽子遮掩自己的这一违规的教学行为,岂不就是“掩耳盗铃”罢了。为此,我主张好校园需要“好声音”做陪衬,好声音是好校园生命力的外显,也是校园动力的一种催燃剂。尤其那些偏远乡村小学,歌更需要悦耳动听、优美涵蕴的“好声音”,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声音,它是一种教育的精神,教育的生命。
我是一个善于追赶时髦的人,2006年,听说影视明星闫妮要回老家,我专程坐车到几百公里的陕西去看闫妮,当时,妻子骂我犯神经病,得知这一消息的我的好几位网友留言,提醒我要稳重一点,不要过激,最终,我还是去了。我总觉得追风绝不是一种荒唐的体现,反而,我认为这是生活的一种态势。另外,这几天,我发觉好几个年轻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用手机进行“全民K歌”,我很好奇,也下载了这个软件,何不潇洒走一回,昨晚,王二妮演唱的《献给阿妈的歌》,深情、动听,我听了十多遍,我每听一次,我感觉我的母亲就好像在我身边,且不说热泪盈眶,从我的内心,我的辛酸、我的亏欠于母亲的孝道,使我更加觉得我还是个好儿子吗?歌词中有这样的几句——
遥望夜空的明月/想起了久别的故乡/漂泊异乡的游子牵着妈妈/明月啊明月/请你等等请你等等我/我想把思念捎给你。
是呀,好多年来,因为生活,因为工作,我远离母亲,我总觉得母亲这一生,给予了我很多很多,似乎,她是还债才和我们有缘。在这沉沉的寂寥的乡村之夜,我一个人聆听悠扬的声音,感念着我亲爱的母亲,何尝这不是一种最美的心灵反刍?
我终归知道了好校园必然需要“好声音”,当晨露微明,东方的第一束阳光飞过来的时候,操场上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当铃声敲响、那些健步如飞的老师步入教室的一刹那,讲课之声抑扬顿挫;当茶余饭后、枝头凤鸟啼鸣的时候,K歌顿时响起;等等,这些源于校园的声音何尝不就是一曲曲逼我陶醉的好声音。好声音才会带来好心情,好心情必然促使好结果。
课间,当我们被那一阵阵吵闹声扰乱的时候,我们首先面对老师和学生的是批评和谩骂,值得这样做吗?难道我们思考了没有,孩子们的吵闹是因为缺少我们的好声音,有了好声音,孩子们就会欣赏,就会模仿,渐渐地吵闹被悦耳替代。
有人说,练习唱歌纯属无聊,而我不以为然。长期唱歌有助于声带的圆润和美化,好声音是天生造就的吗?no,好声音是用心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