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求求彭昱畅别演烂片了

发布时间:2022-03-24 01:06:40

  写在前面男孩在热门的综艺里大口大口吃着东西,转眼间三碗面就空了底,过往略显瘦削的娃娃脸圆了好几分。有人打趣他演员不能吃太多,他嘟囔着:“没事,我还在长身体。这一彭昱畅刚满24岁,个子没有长上去,身材倒是变成了横向延伸。有人开玩笑说,比起演员,彭昱畅更适合当吃播,因为每次看他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很下饭。也有人说,彭昱畅胖若两人之后,更能证明自己是不靠颜值圈粉的演技派了。这一年的彭昱畅算不上名声大噪。但也提过了金马的影帝,演过几部不错的戏,有着讨喜的路人缘,在流量鲜肉冲击下的影视市场里扎住了脚跟,一眼看过去就是坦荡可观的资源前景。如果不是这一次在荧(银)幕前又频频看到“不一样”的彭昱畅的话,或许我会一直这么想。

  

  说实话,这是我想不起第几次在银幕上看到彭昱畅了。

  但是这一次的他有着明显的不一样。

过去稚嫩的娃娃脸现在多了纹身,眼线黑黑长长的像极了古装剧里黑化的反派,头发更是乱糟糟的朋克模样。和《快把我哥带走》里面眉清目秀五讲四美的少年截然不同,像极了一个叛逆期的小混混。这是他的新角色,《回到过去拥抱你》里面的“张子扬”。这不算是一部正常人能看下去的片子,最起码豆瓣给它的评分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哪怕抛开尴尬的台词与浮夸的演技不说,单是电影剧本逻辑上的Bug就足以让人说上一箩筐。在张子扬变成叛逆少年之前,是公认的校园霸凌对象,但是只是换了个造型,曾经欺凌他的“大哥”就立马变成了张子扬的小弟。因为同严父的矛盾而选择死亡,但是90分钟的片长里,他与父亲却并无任何过激的矛盾点。好好的一招家长自省教育的棋,被拍成了无脑偏激少年坠桥。                                        在无数片子被砍未能如期上映的这个夏天,这部占据上映先机的片子,票房依旧惨淡。豆瓣底下热评,也都是希望彭昱畅远离烂片的粉丝呼吁。说不讶异是假的,有着演技招牌的彭昱畅,在这次翻了车,演技与剧本统统滑铁卢。如果这部2017年拍摄的片子,好歹还能用尚未爆红前的“身不由己”来解释。那下面的这部剧就好像更接近于一种我无法理解的接戏逻辑。根据《网球王子》改编的真人版的电视剧《奋斗吧!少年》,已经开播了一段日子,热度却始终低迷。开播近一周后才勉强开分,开画6.7的评分无疑让剧悬在了一个尴尬的水平线上(截止成文)。虽然彭昱畅在里面依旧保持着高质量的表演,但始终没办法以一己之力去带动其他演员的不足和剧作本身的硬伤。短期作品不算亮眼,但综艺娱乐却频频热搜,这对于一个影视演员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综艺要夸大外放反应,讲究快;而演戏又讲究要内敛敏感,讲究慢。于是当演员从角色背后出来,综艺形象的曝光量高过作品,观众的眼光便容易被切割,演员形象以及银幕的神秘感自然会被固化消耗。但其实一开始彭昱畅远不是这条路上的。至少《大象席地而坐》的时候不是。 我一直觉得韦布跟彭昱畅演过的所有少年角色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满身伤痕,被现实生活折磨的变了形的少年。整部电影都是他在黑暗中找寻希冀,挣扎中向往光明。他为朋友出头而背上命案。他和其他三个人一样,想要逃离的生活窘境,却都被更复杂的困境桎梏,无力反抗。就像韦布的那句台词:我可能是最后一个看透你是个烂人的人。 如果说,从前彭昱畅可以从观察生活细节来揣摩人物,那么韦布这个极端压抑的角色完全是靠他自己塑造出来的。大量的长镜头,提升了表演难度,也让彭昱畅对角色有了更加粘稠的贴近程度。“化身其中”这是我看完《大象》对彭昱畅表现的第一感受,韦布就是他,他就是韦布。我对他的喜欢,也差不多是从《大象》开始的。这几年快被用烂的“宝藏男孩”用在当时的彭昱畅身上却无比贴切。虽然长相算不上惊艳,一张娃娃脸上,眼角微微下垂,嘴唇也有些厚,笑起来还有几分黄渤的模样。但也幸亏这张脸,他的戏路更宽泛了。他可以演很多小角色,也能演得起大人物,只要剧本给他,他就可以让魂钻进角色里去。他会演男孩。同样是少年角色。这一秒他可以是觉得这个世界都操蛋极了和心仪女孩告别的压抑男孩韦布。下一秒就是《快把我哥带走》里面阳光治愈的时分,人们羡慕的“别人家的哥哥”他也不止会演男孩。《演员的诞生》里和陶虹搭戏,原本担心自己演不好都买好回家车票的他,一举夺得众多褒奖。他把少年,青年,中年的溥仪诠释的惊心动魄。少年和青年时期面对婉容时不同的笑容,中年出现在婉容回忆里,那副厌恶凶狠的情,结尾绝望中掉下的那滴眼泪。浓情蜜意的和决绝的冷酷,丝毫不输任何老戏骨。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演员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就塑造出的三个角色。 他有这种魅力。在做配角时,无论身旁的演员多大咖位,多好的演技,他总有办法夺走观众的目光。 而且他还能做到像一张白纸一样,角色可以在上面随意涂鸦,待戏结束,白纸还是白纸。正是上面的这些光芒和荣耀,让我忍不住下笔写下今晚的这篇推文。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从业媒体对一个年轻演员的期待。也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普通粉丝对喜爱的演员的小小要求。其实我也理解明星艺人的选择,理解偶尔的注水剧,理解巩固粉丝粘性的真人秀。但我相信大部分影迷应该都更希望看到,最开始那个连片酬都不拿就演戏的小男孩,还在努力演他喜欢的戏,拿他应该得的奖。市场需要彭昱畅,可是需要的又不仅仅是一个“韦布”、一个“时分”。他值得更多能被记住名字的作品,而非青春校园八点档和贩卖话题的真人秀。他的起点可以让他在演员这条路里钻得更深,而非不加分门别类的泛。写在最后去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我正好坐在彭昱畅的经纪人边上。彭昱畅提名的金马影帝揭晓的时候,她们比我想象中冷静很多,最后当“徐峥”的名字出来的时候,她们出乎意料地松了一口气。嘴里还不停地嘟囔“还好没拿”。我觉得奇怪,就问她们为什么这么想,她们的回答是:“他还太年轻了,拿不住的”。是啊,彭昱畅其实就像一个攀登层楼的少年。在攀登层楼的壮举之下,他可以获得无数鲜花、掌声、光环。但若稍不留意,少年终将有跌落的风险。而身在层楼中,未必真的可以安稳停下俯瞰山小,层楼之上还有层层青云,还有需要年岁沉淀才能迈过去的坎。无论如何,我希望彭昱畅始终是那个因为喜欢演戏而不断攀爬层楼的少年。我希望他更好,不是停滞不前,也绝非跌落,是站在层楼顶端,被真正的认可。

  音乐/大象—花伦

  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