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情感故事

在台湾遇上博士导游

发布时间:2022-03-27 17:35:06

  那次去台湾旅游,导游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他头发半白,瘦高矍铄,不仅介绍车窗外的景物,还时不时穿插介绍台湾社会风情。尤其谈及台湾的社会救助义工志愿者,言语中透着自豪。

  他让我们把喝完的矿泉水瓶都捏扁,投放在车前的纸箱中,说这些瓶子都会送到一个慈善机构,他们会将其加工成毯子,世界上哪儿有灾患,就会送过去。大陆遭遇汶川地震时,他们就送了很多。他还说——

  有个台湾人做生意挣了一些钱,就想做些慈善事业,他看到因为各种原因瘫痪的人,家人有时工作忙碌难免照顾不周,于是他就建立了一个护理站,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照料,也不要钱,就用自己挣的钱。可他大大低估了要花的钱,很快口袋要空了,着急之下找了很多人,人们都觉得这是个无底洞,不愿伸援手。

  这一天,他从一位求助的人家出来,竟觉得走投无路,沮丧地低下头,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张丢弃的购物小票,他顿时有了灵感。台湾的税务部门鼓励人们购物索取小票,人们可以在购物小票上刮奖。他就呼吁人们把购物小票给他,他收集多了,就能用刮的奖来护理瘫痪的人们。

  这一天,他从一位求助的人家出来,竟觉得走投无路,沮丧地低下头,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张丢弃的购物小票,他顿时有了灵感。台湾的税务部门鼓励人们购物索取小票,人们可以在购物小票上刮奖。他就呼吁人们把购物小票给他,他收集多了,就能用刮的奖来护理瘫痪的人们。

  这个活动进行得很好,影响很大,所以导游让我们把购物小票给他,他再统一寄过去。

  我们疑惑导游怎么对这方面知道这么多,他解释说,他以前做过很多义工,做过的义工时间都会被记录下来,将来养老需要照料时,可以抵扣别人照顾他的时间,而不够的时间他就要付费了。现在,大陆到台湾旅游的人非常多,导游不够了,公司就去找他们,他觉得义工是服务,还有收入,就来了。

  导游言谈举止显得素质不低,说话中各种知识也很丰富,对台湾社会、文化和政坛不时发表见解,听起来有条有理。我不禁好奇他的学历,一问吓一跳,他有三个硕士学位,并正在读一个博士。

  三个硕士的专业分别是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园艺,正在读的博士专业是古代建筑。人力和市场是他轻时工作需要,园艺和建筑则完全是个人兴趣,而且这些学位都是他工作之余读的。

  无怪乎导游的素质很高了。在台湾走了一圈,发现台湾人彬彬有礼,说话很和气,的哥待客也很亲切,确实是内心比较善良。街道环境和交通也井井有条,导游也介绍了很多这方面的管理方法,比如垃圾收集、交通疏导和建筑规划等。

  我觉得,台湾的这些进步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分不开,甚至台湾大学的数量之多,入学之容易,都让人觉得有些过分。导游有次让我们猜,考多少分可以上大学?我记得他好像说台湾高考总分有五六百分,我们开始猜,400?导游摇头;300?摇头;200?还摇头。我们不敢猜了,导游公布答案:17分。大家都惊呆了。他说台湾大学太多,有个笑话,说考试那天是星期几,你选择题序号就选几,总分就够上大学的。台湾人都看不下去,呼吁要裁减大学。

  台湾的发展,高等教育肯定功不可没,现在看起来是“通胀”得太厉害,减少一些也可以。大陆经过十几年的扩招,现在也有声音说,扩招了这么多大学生,带来了就业的大问题。但和台湾比,似乎还有很多空间,我们怎么着也得考几百分才能上大学吧?要我说,大学就得超前于社会发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了,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总是有利的。

  即使大学的高中生生源不够了,还有社会上有深造需求的人们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需要更新知识,以更好地工作;另一方面生活基本满足后,会从兴趣出发再去求知,就像这位台湾导游一样,需要大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