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7 00:40:47

  《生命本来从容》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一):要贴着人物写

  汪曾祺的散文,对文章结构并无太多的讲究,并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只求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写作之余,他拥有着众多的好,如:美食、花草、戏曲、写字、画画……,并把这些写成了天真烂漫、趣味盎然的文章,让读者读来充满了乐趣。

  莫言有他的山东高密,汪曾祺则有他的江苏高邮,其在水乡高邮生活了19 之久,孩童时期就经常在河岸上看船,看打鱼。水之于汪曾祺,似乎有着特殊的渊源。正如他说:我小时候,从早到晚,一天没看到水的日子几乎没有。法国的翻译家安妮·居里安对汪曾祺说过,你的小说里都有水,充满了水的感觉。

  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其曾师从沈从文,文学创作受到老师的影响极大。“水”带我们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如《边城》,也让我们感受到汪曾祺文中的“苏北水乡”。在“水”的世界里,读者见证了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沈从文文品的传承———对故乡水世界风俗的深情营构和冲淡含蓄的美的追求。

  很喜欢阅读书中有关西南联大方面的文章,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七年,写有校园、上课、老师、同学和生活等内容,只是未能阅读到其笔下女同学的风采。印象很深的要推《跑警报》了,贯穿故事的核心是跑警报的态度,提到有位男同学,当来了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还有位女同学则去洗头 。凡是要了解西南联大生活的人,都应该阅读汪曾祺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在讲课过程中,提到文学“要贴着人物写”, “要滚到里面去写”。对此“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汪曾祺认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这种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汪曾祺很晚才成名,尽管他早在在西南联大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发表小说,并且此后数十年一直都在写作,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作品却是创作于花甲之龄。汪曾祺讲到自己年少时读的多是西方现代派的小说,尤其喜欢走意识流的路子,偏爱新奇的写法与内心的表达。而到了晚年,他则选择回归到了古典文学的传统里,不但越写越平实,而且只希望“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

  真是部,挺好看的散文选!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二):隐逸者传

  隐逸者传

  汪曾祺先生成名很晚,在文坛上名气却是很大的。他的最精彩的两篇小说,也是成名作,就是八十年代文革结束不久发表的《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篇小说,当时一出来,就引发了剧烈的轰动效应。说它好,肯定是一个不太专业的说法,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就是文字散淡,闲逸,如行云流水一般,有着非常浓厚的乡情乡韵。而且在结构上也很独特,不和当时主流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传统的路线,犹如散文一般,可是看完了,又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篇小说,而且十分的耐读,令人印象深刻。

  不走寻常路,但也不是另辟蹊径。汪曾祺自己的写作,有其内在路径可寻。他早些年读昆明联大,写的东西还是意识流的东西多,和后面的完全不一样。那是纯粹的西方式写作,后面却完全改到中式写作了,这大概也和他本人经历有关。他解放后文革期间在江青领导下搞样板戏,熟悉了戏剧的写作方式。还有,就是他在《民间文艺》工作过,搞得是民间文学,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其蛛丝马迹。

  而且,文学创作是这样,都不断有一些探讨学习在里面的。汪曾祺先是弄的意识流的西方写法,可能不太适应,后面就改过来了,弄中国式的写法。所以,他的小说里面,戏剧趣味很浓,民间文学的痕迹也有。这都表现在他的语言上,随意、散淡,但是并不是没有文学性的雅致和趣味;另外就是他小说的结构,和戏剧有很大关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种风格成型以后,他写的散文也有了这样的味道了。

  这本《生命本来从容》,是汪曾祺先生的一些文章结集,但是所选的文章都有系统性,是回忆录的集合。讲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所见人物师友等,从《我的世界》到《西南联大》《我的师承》《故人偶记》,算是一个人的小传了。不那么系统,也随意,可是方方面面都很涉及到了。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这种编排算是别出机杼,独出心裁了。正如汪曾祺先生一贯的作风一样,估计他也不愿意写自己的一部完整传记,他不以为然或者也没有那个心思。

  人生本来逼仄痛苦很多,人一出生哇哇就开始哭,没见到笑的。就为了一个自由,所以要努力工作,辛苦奋斗,拼搏所得的物质或者精神回报,就是为了一个自由罢了。先要摆脱物质的束缚,然后取得精神解脱,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所以,平生不求什么闻达诸侯、建功立业,但是起码要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过自在的生活。这不光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这两点,汪曾祺先生是都做到了的。

  所以,本书的编者还是很有眼力的,且把书的名字取得十分恰当。《生命本来从容》,那么何必又人为地去做什么束缚它呢?对于生命的态度如此,践行它的文章自然也差不了。通读全书,对汪曾祺先生的了解更多了,认识更深了。很多年了,汪先生的书都是一直畅销的,而且形成了很大的一些粉丝群,靠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汪先生的做人、作文的态度?这是被肯定的,那么它就是久远的、不变的,有了珍贵的可以抵敌时间消磨的价值。不说不朽,太大;也不说好,太俗;就说从容吧,自然顺和,怎么看怎么顺眼!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三):先生的世界

  汪曾祺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和戏剧家,也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先生一生著作等身,留下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名作,是文学世界的璀璨明珠。先生的这本《生命本来从容》,是一本散文集,包括了“我的世界”“西南联大”“我的师承”“古人偶记”等篇目,辑51篇。细读起来,先生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先生出生于江南水乡,他的世界是水的世界。先生的故乡是江苏高邮,是一个水乡平原,江苏北部一个不大的水乡城市。境内的高邮湖为江苏第三大湖,依傍着宽阔的京杭大运河,众多湖滩分布东西,数百条河流交错有致,为扬州市水面最多的县份。先生的故乡就在大运河和高邮湖畔,从小就和水有着亲缘的关系。以水为背景,他写出了著名的《大淖记事》,那是作者心目中的家乡。在《我的世界》、《我的家乡》及《〈逝水〉自序·我的世界》里,先生详细介绍了他的故乡和亲人,那真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水乡世界。水滋养了先生,先生也将这故乡的水介绍给了全世界。

  先生尊师重友,他的世界是一个厚重的世界。先生自幼饱经战乱之苦,求学经历伴随着战乱而迁徙。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求学不缀,并且在文学的世界里滋养了厚重的底色,那就是尊师重友,尊敬那些教授他的老师,与他文学有渊源的师友。这些经历在他的“西南联大”“我的师承”中均有动情描写。先生师承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名家。在他的笔下,不仅有与师长有关的点滴描写,也有上课求学的精彩故事。在作者的笔下,金岳霖先生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一位非常有趣的教授。金先生时常戴一顶呢帽,主要讲授逻辑,每遇学生提问,则有问必答。金先生与林徽因、梁思成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段佳话,金先生欣赏林徽因的才华,但却一生尊敬有加、某年的一日,金先生邀约朋友请客吃饭,为的是纪念已经逝去的林徽因的生日。金先生终生未婚,他对林徽因的真情令人动人,在我心中也是一位修养为人厚重的大师。汪先生的老师沈从文,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位学养十分深厚的大师。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记述了他的恩师沈从文的为人和文章。在先生笔下,沈先生是一位才情横溢又充满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位不老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位顽强的不知疲倦的语言文字的工艺大师。我们跟随先生的笔墨,认识了一个大师立体的形象。

  先生重情重义,他的世界是一个性情的世界。先生广交师友,以文会友,书写一个个文坛佳话。先生与老舍,既是文学上的挚友,也是相知相逢的知己。在《老舍先生》一文里,老舍先生的其人其事跃然纸上。“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看出了先生对老舍的敬重。先生也写到赵树理、端木蕻良等诸先生,字里行间可见汪先生的情义。

  《生命本来从容》是先生散文作品的“文风”,实则也是先生的人生态度。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四):从容的来,从容的去

  《生命本来从容》读来更像是汪老的自传,所以想要了解汪老的朋友,这本书是必读之一。

  里面从自报家门开始,徐徐讲述了他的一生。从父亲、母亲到祖父,从小学、中学到上班,还有他的童年趣事,旧病杂忆以及对家乡的描写,看似平淡,实则感情炽烈,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我也想起了自己好多趣事。文章着重提到了师者——沈从文老师,字里行间可见汪老对其敬爱有加,也对沈从文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很多朋友和我一样,也对能从侧面了解自己喜欢的一些文人而更加开心。书的最后还提到了老舍先生,还有汪老的一些老友,每个人物虽没有浓墨重彩,可其趣事和特点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玩笑之余多了份敬重和怀念!

  汪老的文字质朴却很有力量,它像一杯凉白开,虽然看似平淡却是不可或缺的。读他的文字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不为名利,淡然处世,当然,对文学的爱好者帮助是最大的,因为文中提到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可谓点睛之笔,令我受益匪浅!

  汪老的小说是自由而散漫的,他对小说的结构定义为“苦心经营的随便”,这还是被某作家逼的,否则他直接就说,随便!是的。就是随便!随便的去写,去构思,去与小说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去表达所要说的,去抨击不平的,正如他所向往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处世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态度,有时不强求,反而会得到的更多。

  汪老虽然出生在旧式的地主家庭,然而他的思想却不保守,这从他与其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中不难看出。我想他思想的开明应该与其父亲有很大关系,十七岁两人就一起喝酒,抽烟老爷子也会递他一根,这样的父亲现在该是人人喊打的吧,此段读来却莫名有些喜感。汪老的小孙女有时也会随着其父亲称他老头子,在他看来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就像我的女儿也会随着我喊父亲“老袁”,家人觉得没大没小,其实正如汪老所说,“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真好,我也正好是这么想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用所谓的道德条框去绑架他们(当然,所谓道德也是有选择性的),将他们变成无趣的千篇一律的人。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读散文,读写实的文字。看了许多汪老的作品,发现其相似之处就是都离不开水。看了这本书才解惑,他生在水乡,长在水边,童年的记忆中就是那大运河堤,西湖,还有河里的船和鱼。这让我想到了贾平凹的秦岭,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我想这就是人的根,根在哪里,即使走的再远,也是言不尽的思乡之情!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五):不要学任何人,做最真实的自己,从容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

《生命本来从容》

  这是我看得第二本汪曾祺老师的书,第一本看的是小说《汪曾祺小说集》,第二本看的散文《生命本来从容》,每一本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过就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看小说,再看散文,更有助于理解,和爱上他的文字。

  而这本散文集更像是对他上一本小说集的延伸,关于他的成长经历,他为什么会开始写作的,他师从何人,他的文风受了哪些作者的影响,他书里经常出现的意境,以及他喜欢的作品,等等等等,娓娓道来,让我浮躁的心情,在看完他的文字变得平和了许多。

  特别是之前接触过他的小说,再看散文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更了解他文字背后的故事,更喜欢写作这些文字的人,更何况我本来就是汪老师的脑残粉儿,笑。

《生命本来从容》

  在第一篇《自报家门》里,汪老提到他的导师沈从文先生给他上的创作课,里面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要贴到人物来写”。

  因为最近看了太多的小说,人物背景、城市风景、情节发展,全都写得非常好,可是怎么看都像是空中楼阁,人物之间像隔着面纱,雾里看花却全无美感只有隔应,更有甚者这些优美的文字会让人觉得不搭噶,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于是无比难受地弃文了。

  而我自己也写过几篇小说,笑,玛丽苏那种,人物虚假,背景虚假,情节虚假,怎样把虚假的人事物都写活了,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以下就是汪曾祺老师对于沈从文教学中的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灵感吧。

他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作者的叙述语言也须和人物相协调,不能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去写农民。《生命本来从容》

  而通篇看下来,最让我感动得却是汪曾祺老师对于青年作家的教导。

第一,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在起步的时候,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

  去尝试更多得可能性,放心大胆地去写,去找到自己的风格定位,不要拘泥困顿于现有的框架中,不可自拔,如果真的越写越平淡,那是阅历本来就到了,而不是刻意去变成谁。

  做最真实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学别人,你只会成为汪曾祺第二,沈从文第二,而一味模仿只会让你迷失自己,成为前人在现实世界的虚幻投影,大家只是通过你去看见他,那为什么不去读原著,而来看你这个盗版呢。

同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容不迫。

  汪老的字有他人生中的阅历,不仅有高潮有低谷,也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生活,更多的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平淡自洽,以及“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关于世间生命饱含的爱意和同理心。

  一页页地翻动,我依依不舍地看完全本,然后会再从头翻一遍,随着我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增多,每每阅读都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这大概就是汪老文字的魅力所在吧。

  End。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