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原产地·潮汕》经典观后感10篇
《风味原产地·潮汕》是一部由胡志堂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一):溯源归本
牛肉丸、鱼饭、腐乳饼、腌蟹、擂茶、卤水、薄壳、菜脯、鱼丸、粿条、普宁豆酱、紫菜、牛肉火锅、生蚝、潮柑、南姜、鱼生、橄榄、鱼露、益母草
十分钟左右一集虽短小精悍,但因减少了那些煽情段落,使得片中内容更集中、回归于食物本身。可惜各集间质量仍有参差,尤其旁白让人听着尤为不习惯、不贴合。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二):希望多关注中西部食材,美食
潮汕有些被神话了,各类美食节目的品评已然过剩,过于聚焦,风味每集很短,pick一种食物,其实中国很多地方的小吃都很独特,食物之美,之味不仅仅在于食材的珍贵,很多地方至简的普通材料也能做出令人称道的美食,比如有些城市仅仅早餐汤粥的种类就有十几种,有些南北交接处的城市,美食杂糅南北东西各地精华,非常独特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三):于是乎有了一个小短假去潮汕拔草美食的flag
对于美食节目的热爱,不知从何而起。日常也不爱做美食(一方面是不喜欢洗洗刷刷、另一方面做完了也没有合适的人来吃),但是就是很爱看美食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锋味》,要么边吃边看,要么晚上饿着肚子看。
陈晓卿出的《风味原产地·潮汕》,又一次满足了我的“食欲”。
从整体美食故事风格来说,还是一贯的舌尖的feel,一集11分钟左右聚焦一种美食,从几个不同的人物对某一种食物原汁原味的坚持来彰显美食背后所代表的历史与文化,看起来很简短、轻松。
20种美食牛肉丸、鱼饭、腐乳饼、腌蟹、擂茶、卤水、薄壳、菜脯、鱼丸、粿条、普宁豆酱、紫菜、牛肉火锅、生蚝、潮柑、南姜、鱼生、橄榄、鱼露、益母草,每一种都想拔草,只是心里的OS是潮汕人吃这么甜、还吃这么多肉、经常吃夜宵都不长胖吗?!羡慕嫉妒恨啊~在我的家乡例如菜脯、粿条、普宁豆酱小时候家里也做过的,只可惜现在都没有了也挺可惜的。美食真的是文化非常好的传承方式之一。
于是乎有了一个小短假去潮汕拔草美食的flag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四):赞赏中带着遗憾
我只想写个短评,却啰嗦成剧评。
作为一个非潮汕团队,能在家家味不同的潮汕吃圈提炼出这样20集内容,并且拍得蛮有美感,确实值得给多星星。但是!作为酝酿了两年的节目,应该有深入调研过的,却仍然出现了颇多明显的硬伤,就非常不应该了,从而严重降低了可信度。。。。。。你说橄榄核敲出来榄仁的,广东人民都不肯啊,别说80后往前的几代潮汕人,哪个小时候没存过乌榄核解馋的?!还有说巴浪骨头多的,文案同志你真的尝了鱼饭吗??类似这样的硬伤,得误导多少流口水的娃儿呀! 不过从节目窥得某些司空见惯的食材制作,倒是让我暗喜,毕竟吃不到新鲜鱼饭的,可以依瓢画葫芦搞啊(?ω?)hiahiahia。 最后感慨一下,作为曾经较长时间经济文化中心的潮州,有着不少有点年纪的潮汕人记忆里的共同味道,如今却丢失了许多传统小吃的领先地位。平心而论,确实不少汕头揭阳的后起之秀做得更好吃也更符合现代需求。 另外,作为东方犹太人族群,在如今浮躁而功利的氛围下,本该保持的优良传统——匠心,却在逐渐消失。聪明才智用来赚游客们的快钱,仿佛让我看到如此不易建立起来的形象在不久的将来崩塌。 再给节目组挑个刺,这二十集的节目里,你们居然不提猪油,也就是潮汕人的朥!你知道不知道没有这玩意儿,潮汕人的餐桌茶配得少一半的风味啊!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五):做一枚认真记笔记的吃货。
《风味原产地·潮汕》 《牛肉丸》 牛肉丸、牛筋丸、牛肉卷、牛肉丸粿条汤 《鱼饭》 带鱼饭、红哥鲤鱼饭、那哥鱼饭、秋刀鱼饭、黄墙鱼饭、红鱼饭、虾饭、鱿鱼饭、墨仔鱼饭、蟹饭、银鱼饭、大眼鱼饭 《腐乳饼》 传统腐乳饼、酥皮腐乳饼 《腌蟹》 生腌蟹、生腌虾、生腌虾姑、生腌生蚝、生腌血蚶、生腌膏蟹、生腌大闸蟹 《擂茶》 蜜兰南瓜烙、鲜茶泡鱿鱼、茶香焗明虾 《卤水》 潮州卤鹅、卤蛋、卤鸭爪、卤鹅肠、卤水火锅、卤水老鹅头 《薄壳》 金不换炒薄壳、苦瓜薄壳汤、葱炒薄壳米、薄壳米卷、薄壳米炒饭 《菜脯》 菜脯煎蛋、菜脯排骨汤、菜脯炒粿条、菜脯炒鱿鱼、菜脯炒带鱼、菜脯煎排骨、菜脯粥、老菜脯炖虾 《鱼丸》 潮汕鱼丸汤、笔套鱼册、鱼册汤、金砂鱼册 《粿条》 干炒粿条、包粄、桐坑粿条 《普宁豆酱》 豆酱空心菜、豆酱麻叶、豆酱蒸鱼、豆酱茄子煲、豆酱焗蟹、豆酱焗鸡 《紫菜》 肉末炒紫菜、紫菜煲、紫菜炒饭、油炸紫菜、紫菜虾胶、紫菜蔬菜羹 《牛肉火锅》 牛肉火锅 《生蚝》 腌生蚝、炸生蚝、清蒸大蚝、豆腐鱼蚝烙 《潮柑》 潮州柑饼、金钱酥柑 《南姜》 南姜炇鳗鱼、南姜末咸菜、南姜末炒糕粿、南姜麸拌水果、南姜鸡、卤鹅、鳖蒸羊 《鱼生》 鱼生、象拔生、虾生、龙虾生 《橄榄》 橄榄菜、橄榄猪肺汤、橄榄萝卜汤、橄榄角螺汤、橄榄酒、橄榄糁蒸鱼、橄榄粉肠煲、乌橄榄蒸鱼 《鱼露》 百花酿鱼鳔、蚝烙 《益母草》 益母草猪血汤、益母草汤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六):下载在手机里,想家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作为一个潮汕人,很感谢陈导给家乡拍了这么一部诚意满满的纪录片。也许不完美,也许有些小纰漏,它没有风味人间那么强的叙事性,也没有舌尖那么深刻的人文关怀,但对于一个在外漂泊10来年的游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慰藉。 看着哪些熟悉而又亲切的美食,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这就是我儿时的那个味道啊。
然后就是有几个特别著名的潮汕特色美食没选进去有点可惜:
第1个是粿。关于粿,潮汕有上百种,就粿条那一集轻描淡写带过去总觉得还是太简单了 。
第2个是粥(糜)。风味人间宵夜那一集说的白糜说的可好了,这边怎么都没讲到,潮汕大部分家庭早餐其实在家是喝白粥,宵夜也是喝白粥。白粥加点配料用砂锅熬煮就是砂锅粥,这是除了牛肉火锅之外另一个全国各地都有的潮汕美食,很有代表性。顺便也可以把杂咸一起说了。
第3个是肠粉。虽然广州也有,但是潮汕的肠粉差别很大,而且普及度也特别广,也很有内容可以讲。
第4个是沙茶,我觉得有鱼露沙茶没有有点可惜,潮汕人爱沙茶那是爱到骨子里,不仅仅只是蘸牛肉,炒菜炒肉,蒸制美食都会用到,腌制有些也会放。我个人觉得比鱼露影响更深远。
第5个就是益母草了,我觉得要么把西洋菜和真珠花菜一起说了,因为这几个确实都是在煮这些砸碎的时候会放的,而且据我所知,益母草现在吃的不多了,西洋菜什么的还是很多。
其他大部分选题是很满意的,除了擂茶,擂茶只是在潮汕的部分客家人吃的,其他大部分潮汕地区都没有饮用擂茶的习惯,普适性特别小,还不如换成功夫茶,功夫茶这个都成了潮汕人的一个标志了。。。其他的食物基本是都是潮汕出了名的美食,选得很恰当。
最后,还是要再谢谢导演们。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七):最熟悉的陌生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是没办法做到不带家乡滤镜去看这部纪录片的。
虽然经常自嘲不像潮汕人,但直到看了这部纪录片,才意识到自己就像个“家乡的过客”。每年匆匆回家,待上那么五六天,就又奔赴广深,这些熟悉的食物,竟有好几年没有尝到了。
对家乡味道,除了牵动味蕾的肠粉和卤鹅,似乎就没有其他的印象了。(但相信我,五天里几乎顿顿都是卤鹅也绝对会让你发疯的)
但在这部纪录片里,所有记忆深处的味道又复苏了。
很多习以为常的食物,在细细了解后又陌生化了。生蚝、薄壳、鱼饭,特别是看到薄壳米只有我们镇上有,我有点震惊,再听到那特有的潮汕话语调,看到那熟悉的房屋,想家的念头就油然而生。
小时候不爱吃薄壳米,偏咸,而且总感觉带沙。但吐净沙的薄壳却是夏季的独有风味。和蚝烙的做法相似,有点烫嘴的薄壳烙,我们专爱挑里面的薄壳肉,不一会面前就堆起了一座薄壳小山,对比起来,旁边的薯烙就更显无人问津,只能就着金不换将就吃一些。
生蚝也因为太常见,无法引起我的食欲。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家里面的烹调方法重油而不注重去腥,因为在外,蒜蓉烤生蚝可是令人食欲大动的存在啊……
鱼饭里面只记得秋刀鱼了,煎过会更加美味,强烈推荐的吃法!配粥送饭都是很好的搭档。
除此之外,鱼丸一集里的鱼册,是比味道和口感单一的鱼丸更加美好的存在。口感层次丰富,味道鲜美,不知名小店卖的就很好吃了。(差点因为不喜欢鱼丸错过这一集……)
卤鹅不是陈鹏鹏专有,每家每户过年过节都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卤鹅大师,道路上往往也会溅上很多鹅屎,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但是随着卤水沸腾,卤鹅捞起,再切分后送给亲朋好友,难闻的味道就会被温情味所取代。
走进一个普通市场,随便一家杂咸摊上,就可以看到乌橄榄、橄榄菜、生腌蟹、血蛤、菜脯、南姜麩……不过这些就像它们的统称一样——太咸了,往往一小份就要配很多粥。小时候我妈会经常跟我们讲吃太多腌制杂咸的坏处,不知道从何考证,但如果吹毛求疵的话,这部纪录片也许可以把氨基酸的出镜率分一些给这些长期腌制食物的弊端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八):不辞长作潮汕人
春节前后十来天,日日大鱼大肉,吃饱喝足,按理说是难以被勾引的,却不曾想还是让一部短小的纪录片给看馋了。
片中介绍的食物自然都不陌生,但在黑蜀黎的视角下,却有了一些似乎没那么相熟的新鲜感,牛肉的部位、那哥的取肉方式、鱼露的制作......看完片子才发现,对我乡的美食宝藏知其一不知其二,平时并没有特别强烈想要回去的愿望,这会儿却有立马订高铁票的冲动!
春节前娘亲回了一趟汕头,照例要扛个泡沫箱回来,除了必不可少的牛肉丸、鱼丸、墨斗丸,还有各色海鱼,回程当日赶早市买定封箱,两个小时的高铁回到家,其它行李先撇在一边,首要要紧的事是开箱取材,丸子类马上送入冰箱,海鱼经过简单处理,分袋送入急冻,春节前后一个月餐桌上最重要的主角便有了保障。
除了泡沫箱,行李箱里照例还有留着位置装各色物食(零食)。如今我们几个孩子渐渐对甜食失了兴致,花生糖绿豆饼之类的特产自然也被娘亲抛弃了,但有一样却是常客:橄榄。鲜橄榄是个鲜嫩的小清新,适合饱餐后消食;橄榄糁带着让你欲罢不能的油腻,早餐跟白糜是绝配;腌橄榄则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刷剧时一颗接着一颗,越咀越有味。海物鲜甜,连吃数顿总归有点蛋白质过度摄入的不适,只有这橄榄,从早吃到晚,不同花样轮换着吃,总是欲罢不能。
大学某年寒假,特地存下了几颗鲜橄榄带回宿舍给北方同学们尝,一口下去大家神同步地皱眉头,随之便是面面相觑的尴尬,我只好作一副体贴势,摆摆手道:“吃不惯就丢了吧~”众人得了饶毫不留情便把口中、手中的橄榄弃之,扎了我的心!
从那以后,纵是有那好奇心强烈想要一尝的,我也绝不轻易分享,有些味道还是私藏的好。
作为一个血统正宗却不在潮汕长大的潮汕人,第一次吃鱼饭,是在人近三十的中年,而且是在香港吃的。在泰国人与潮州人聚集的九龙城,随意走进了一家潮州饭店,酷酷的服务员姐姐第一推荐的便是鱼饭。当日用的是黄花鱼,从冰箱里端出来,鱼身上还结着薄薄的一层油冻。黄花的肉比巴浪之流要软嫩,一筷子下去轻轻就能挑起鱼肉,带着微冰的口感又滑又爽,那种鲜甜与热食完全是两个世界。
腌蟹、血蛤也是长大后才吃到,因为肠胃脆弱,家里从小就禁绝凉食,冰镇的饮料也是限量供应,掌握食物选择权后才能大开冰戒。
薄壳从小常吃,却在长大后回到汕头才被这种食物圈粉,可惜在潮汕以外吃到的薄壳,滋味总是不能相比,除却潮汕不是壳!
最后对此片表达一下遗憾,居然没有姜薯大大!
最后的最后,大胆猜测一下,许多评论中都提到这部纪录片不像舌尖系列、风味人间关注食物背后的人与故事,专注于食物本身,大约一方面是因为语言隔阂,另一方面与潮汕人不喜表达、修饰有不小的关系罢。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九):潮汕人简单讲几点瑕疵与提醒
坐标:揭阳 文:刘子渊 时:2019/2/11
1,惠来县属于揭阳市而不是汕头市。(纪录片里面的行政区划很迷)
2,潮汕,在明确的行政区划上包括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相对的,汕尾大部分不属于潮汕地区而是属于海陆丰地区。换句话说汕尾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潮汕。历史上的汕尾出自于“惠州府”而非“潮州府”,隶属潮汕只有短短25年的时间。虽然地域划分不同,但有些美食也有传承的印记,却不建议混为一谈。
3,擂茶是一种客家人的美食,没吃过的朋友去吃的第一次建议饭与茶汤分开,一点点加,以免不适口味。擂茶里面也有金不换,味道可能有些人觉得太刺激不好吃。
4,潮汕相对珠三角来说并不是发展得多好,对比汕头跟其他经济特区就看得出来。相对于揭阳而言,近几年常住人口也在外迁减少,很多祖辈相传的记忆都面临失传。对于近几年来说,各大美食家对潮汕的吹捧,看到这一篇文章的地方父母官而言是不是也应当意识到这也是属于潮汕发展的一个契机呢?都口口声声在说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这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切入点吗?保障特色不流失不走散方可得一方风味。
5,有没有一些纪录片遗漏的,却值得去吃的美味。有。窑鸡,笋粿,乒乓粿等等。总觉得“粿”这一个写得太简单了,分上下两集我觉得才能说得完。
——————————分界线——————————
挖个坑吧,有想法再写写。嗝。或者说等我吃饱了再说。
2019/3/19看到一篇文章,又是一种悲哀情感,何方愁滋味?
摘自公众号:镇守海《请回答1991,潮汕三分天下那一年,给今天埋下了什么伏笔》2019/6/12更。推荐另外一篇剧评,刚刚在吃早餐,差点吃不下我眼前的炒粉。写的真的很好。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yn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2615 《风味原产地·潮汕》的豆瓣影评:【最熟悉的陌生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是没办法做到不带家乡滤镜去看这部纪录片的。 虽然经常自嘲不像潮汕人,但直到看了这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2615
《风味原产地·潮汕》观后感(十):一时兴起,给美食填上几首词
一次偶然中,看到了关于《风味原产地·潮汕》的宣传,凭着《舌尖》的口碑和对家乡的莫名自豪感,兴匆匆地就把每集长度为12分钟左右的20集记录片一口气看完。
看完纪录片,突发感想,如果为家乡这些美食填上诗词,那会怎么样呢?于是,多年没有动笔的我绞尽脑汁,七拼八凑,堆积了以下几首,聊以自娱!
视频截图喜团圆?牛肉丸
千锤百打,筋销肉烂,绝味无双。
沙茶蘸配香三里,盛名跨重洋。
思觉往事,天涯书剑,旅客他乡。
珠丸粒粒,牵思动绪,断了柔肠。
不开心,捶它!开心,也捶它。
大学时候,经常在大学城看到一些小摊,上面写着“正宗潮汕牛肉丸”,具我不靠谱的经验,越是突出“正宗”的小摊越有可能不正宗。
广州的饮食融合了大江南北,学生时期想要找到正宗的牛肉丸还是有些难度的。经常逢年过节的时候,免不了从家中带上三五斤真空包装好的牛肉丸,与同学们一起打火锅。许多友谊也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觥筹交错中沉淀下来。
?
定风波慢?柑饼
历冬寒、春早南疆,黄金万颗百树。
取意祯祥,携情祝好,新岁通千户。
缓撕开,漫香雾。流齿清泉玉浆露。
如故。任凭风波起,娴然静处。
美人怖迟暮。恐英雄、理想终相负。
绣钨刀,去鞘银光振奋,重整登高路。
褪金衣、和糖煮。解慰人间百般苦。
何惧?逆旅人生,餐单羹素。
人生太苦了?那吃点甜的吧!
潮人对柑的感情与其他地区是不同的。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有柑,称为“大吉”。每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其他礼品可以随意或不带,但总得带上一对柑,等回家时,亲朋好友会换上自家一对柑带回。这是互赠吉祥,祝愿来年大赚的意思。
我打小吃的柑饼跟纪录片中的略有不同,汕头的柑饼大多是沾着翻砂糖的,而纪录片中的是直接煮出来,比较粘稠。一样的是,都是本地才有的甜食。
写这首词是先有了“和糖煮,解慰人间百般苦”这一句,自然而然就浮现的一句。我想是因为,美食除了果腹,它也有属于它的人生道理,借来宽慰自己,也是很合适的吧。
?
诉衷情令?鱼生
轻舟短舵踏波行。雾散四野明。
迎风点心敲茶,嘲辩总关情。
忽钓起,色青青。未知名。
锋刀杀肉,薄如蝉翼,透若冰凌。
我吃过许多的三文鱼刺身,有两次印象深刻。一次是在云浮的科室会上,厚切的进口新鲜鱼肉入口即化,那是第一次领略到刺身的美。另一次是在澄海吃饭,同样的三文鱼刺身,配料除了惯用的酱油和芥末,还有一味独特的存在——菜脯丝。
不知道潮州的鱼生与佛山顺德的鱼生会有哪些不同,我心中是非常期待的。其实我可能更期待的是菜脯丝们这样独特的配菜。
?
西江月?鱼饭
碧海云消霞散。停舟起网收帆。
晓风残照鸟飞还。返路智餐鱼饭。
潮平浪起芳心乱。归期总把心栓。
愿将华贵换平安。勿负相思切盼。
潮汕与福建毗邻,都是滨海城市,出海捕鱼是比较传统的劳作方式。渔民出海,妇人一般会去拜求妈祖保平安。除了这件事情,剩下的就是牵挂。老人常年爱说,“平安准(当)大赚”。只要平安,一切都好。
?
南乡子?卤鹅
肉桂南姜,
老鹅头陈卤新汤。
樽俎笑谈思故友。
如旧。
却道时光容易走。
那晚与父亲一起看纪录片,父亲说起数年前一个老鹅头连同鹅脖子,价格是八百多元,现在早就超千元了。如此昂贵的美味,常常供不应求。
澄海狮头鹅是当地比较有名的鹅种,以它为型,人们还创造了一种狮头鹅舞,可见它受到足够的珍视。除了老鹅头,其实卤味在潮汕是非常亲民的,无论是游神赛会,还是日常三餐,都有它的身影。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常会亲自卤上一锅美味,拜神后,或约上亲朋好友到家里吃鹅肉,或到亲朋家里送肉。丰衣足食的年代,这种温情却还保留着,成为这片乡土别样的风情。
(才思有限,只填了几首,自得其乐。欢迎有缘人相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