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是一部由张红岩执导,孟非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观后感(一):2019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相亲节目
文|一炸(珞思影视研究组)
距离2010年《非诚勿扰》开播掀起电视相亲热潮已经9年。这些年来,电视上1V24的相亲模式从新奇走向经典,单身青年相亲由婚恋网站到交友APP,年轻男女们开始习惯透过网络捕捉心动的信号。当时针指向2019年,我们将视线重新投向相亲节目时,希望从中看到什么?
昨晚,江苏卫视原创代际相亲节目《新相亲大会》开播。在明星综艺布局集中的周末夜晚,这档素人节目首播拿下开门红:第一期节目CSM55城收视率0.97%,在当晚省级卫视所有节目中排名第一;55城、35城、全国网三大维度收视数据,均位列榜首;同时,它还是2019开年晚间所有节目当中的收视冠军。
这档新节目将父母引入男女相亲的情境:单身嘉宾在见对象之前,先看到的是对象的爸妈;代替儿女坐到相亲前线的父母,是孩子能否顺利接触心仪者的头道代言人;两方父母面对面而坐,向潜在亲家喊话,对台上的年轻人将心比心。
任何时代,择偶除了是个体世界观、价值观的第一落点,也是呈现社会公序良俗变迁的一扇窗口,而相亲节目就是通过求偶情境、观察现实烟火的最佳切口。
多元价值交融
男嘉宾韩峰43岁,履历从十几年前就年薪百万的职业金领延伸到如今的自由创业者,不太了解他的朋友会评价一句“老韩很狂”。离异,有一个12岁的女儿,作为首期节目中第二个上场的男嘉宾,他把前女友作为亲友团一员带到了相亲现场,因而引发现场哗然一片。有女嘉宾斩钉截铁表态“这个不行”,有女生母亲直言担忧“如果心里还没放下前女友怎么办?如果前女友找你帮忙怎么办?”
前任这一生物,在情感世界里堪称“烫手山芋”,每每触及的探讨总能戳中大众情感痛点。该不该与前任保持联系?曾经恩爱的情侣,分手后有没有可能成为朋友?如果继续做朋友,关系边界又该如何设定?是可以偶尔吃顿饭,还是逢年过节群发一条短信?抑或狭路相逢时,点头打声招呼?
带着前女友相亲的男嘉宾,给出的答案显然都是肯定式。在互相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他反问大家:“为什么分手之后,不能给对方一些祝福,甚至于送她走一程,让她走得更好?”出于曾经真爱的前提,男嘉宾主张的离别姿态是留给彼此一个美好的句号,“就算是分手了,希望能够不去后悔我们曾经的相遇和相爱”。
首期节目里,不同个体相异价值观的碰撞不只这一桩,诸如发生亲密关系或互动的约会不代表就能走入恋爱,女友不能看其他异性超过1秒,在情感关系中在意物质条件不比重视其他条件“低级”等等,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的单身青年,热衷于分享自身对情感婚姻的理解与立场。
一定意义上,节目的精彩程度,正是建立在多样价值观的交融和接触上。观众的反应则进一步在场外验证了这些话题对普罗大众的“共情阈值”。
“深爱过的人怎么做朋友”“肯定有和平分手的人,不能一概而论”“得看现任是否是敏感之人”“对于前任,爱人和陌生人只能二选一”……仅就“分手了还能否做朋友”这一个话题,节目在网络上引起代入性极高的辩论,某种程度上,相亲节目能在大众范围内发酵的讨论活性,取决于它在采集某种代表性婚恋价值时所站的格局高度。
节目内外的舆论场反馈表明,能掌握好与前任的关系分寸,或者说在这一问题上能跳出单一情感视角,用更宽广胸怀去包容的人群,眼前可能仍是“小众”。可以说,节目的输出价值也正在这里,在“前任”的存在能够撬动十几亿票房的今天,《新相亲大会》竭力选取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来吃透其背后的延伸。
更包容的公序良俗倡导
从事霹雳布袋戏文化推广的女嘉宾闵多,是韩峰之外,第一期《新相亲大会》节目播后引发网友最多搜索和讨论的嘉宾。除了那句“生育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目的”的表达,她一身黑衣、白帽的非主流打扮,也让她在婚姻这个维度上,有着与其他长裙婀娜的女嘉宾明显迥异的思考。现场观众对离异、有孩、且把前女友带到现场的男嘉宾韩峰一片不敢置信,闵多却从头到尾呈现“觅得知音”的亢奋。
在韩峰阐述对待过往情感和对象的见解时,闵多激动得跳起来,用手指着第二现场的小屏幕,喊出自己的遗憾:“我的前男友非常优秀,可惜他就是没有(男嘉宾)这么大的胸怀,导致我们现在只是点头之交,我对这件事超遗憾!”
回答男嘉宾“如果你的父亲因为我离异的经历,反对我们在一起,你会如何处理”,闵多的干脆利落让孟非奉为范本。这个时代的婚恋选择,父母与子女因立场相左而产生分歧进而完全无法和解的情况应该说已越来越少,但闵多一番“我会带你离他们远一点,等他们看到我在这段关系里过得开心、幸福,我相信他们最后都不会反对”的表态,在孟非看来,是充分分辨清楚爱人和父母在个体人生中所承担的角色后,有思考态度的回答。
以常规判断,一集“女生家庭专场”里仅有的3名男嘉宾,可能无一符合这样一名个性女性的择偶需求。反过来,置身大众婚恋市场,她应该也不太符合当下男性择偶约定俗成的一些需求。然而节目组终究是选择了她。从《非诚勿扰》开始,沉浮在相亲领域近10年的制片人张红岩,在制作《新相亲大会》的过程里,与团队始终坚守一点,选择嘉宾,固然要考虑其差异性、代表性甚至话题度,但先于这些参照标准的选拔原则,应是嘉宾的择偶需求能够孵化更大影响场域的发散探讨。
“除了节目好看以外,还能表达对更多元、更包容的社会观的追求。”张红岩说。
在知识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乖乖女王思齐,体现的是新青年对“不一样”生活范式的憧憬;而海归精英张翔则让人看到了受西方教育熏陶后,一个中国青年寻求两种文化共融的努力;闵多的艺术家爸爸,则打破了大家对父母一代人传统、守旧的刻板印象。
进入2019年,《新相亲大会》可以看作平台对“大众婚恋服务”的更新理解:相亲节目的预设从来不应该是一个市场,而是在尽可能完整、真实反馈婚恋大环境的前提下,透过站上台前勇于表达自己需求的这群“相亲代表”,感受时代对传统观念的改变。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观后感(二):全家上阵的《新相亲大会》,何以实现收视、热度“都挺好”?
文|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某种意义上,微博热搜榜一直被视为“明星的天下”。每天能在TOP10占据一席之地的,不是热度最高的娱乐事件,就是当红艺人的家长里短,抑或热播影视剧的话题周边。如果能在这些热词里突出重围,只能说明一点——它是真的“热”。
3月11日晚,因为第三位登场的女嘉宾杨玲未能成功牵手,#新相亲大会#又一次在节目“更新日”跻身热搜榜前列。事实上,自《新相亲大会》于今年1月初登陆江苏卫视播出以来,每周播出后,都会有相关话题和人物被网友“聊”上热搜;“最美搬运工”朱芊珮,在节目中牵手几周后,又因为《人民日报》官微的点赞,两度登上热搜榜。对于一档纯素人的相亲节目而言,能屡次走进年轻人的舆论中心,足见节目内容的影响力。
相亲素人频上热搜,是节目影响力的一大应证
朱芊珮(左)掀起网络极大热议
与此相呼应的,还有节目收视率表现出的“硬核曲线”。前8期节目,CSM平均收视率1.05%;节目在周末白天的复播收视高达0.53%,比肩很多大型季播综艺的首播成绩。
更有意思的是,一众素人嘉宾的牵手和近况,每每牵动着网友在微博上交流围观,真情实感不亚于自己谈婚论嫁。
不完美的众生相
大概才是相亲最完整真实的模样
连续几周的《新相亲大会》,数次出现不平静的局面。先有男嘉宾林凯亮的前女同事刘静半路“杀出”,凭借一腔英勇的追爱,牵走暗恋已久的意中人。又有女嘉宾周莉莉遭遇空前窘迫,被出来的男生委婉拒绝,心仪她的男嘉宾则在后台透露“他们都不喜欢你”。再有陪女儿来相亲的父亲反客为主,终选时强烈要求女儿杨玲“都不选”,并直言台上的家庭与自家不够匹配……这些“意外”看似突然,放在节目当时的场合和节点,嘉宾的选择却也都在情理之中。只是,对于把自己代入其中的观众来说,难免有些措手不及。
女嘉宾周莉莉面临史上最尴尬局面
有观众不解,生活中的爱慕为何不在生活里解决?女同事固然心想事成了,但对台上的女嘉宾及其家庭,是否有失公平?也有观众不忿,不满意女嘉宾大可直说,纠结到台前再暗示不合适,这样的男士不够磊落,也间接剥夺了其他男嘉宾的示爱权利。
男嘉宾承认在后台想灭灯却没有灭
而引发大众最激烈探讨的,当属华尔街女分析师杨玲和她的父母。女生集高颜值、高学历、高修养于一身,令后台男嘉宾争相表白。杨玲父母均为资深大律师,对女儿的另一半有极高期待,且直言不讳,给现场6个家庭和年轻人带去不小压力。有网友赞同孟爷爷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优越感,都来自于缺乏见识和缺乏悲悯”;也有网友认同杨爸爸的直率,表示“她爸的选择没有问题,只是表现的有些急躁,与其在台上违心牵手,不如当面表达清楚”。
选择心动家庭时,杨玲父亲就坚持不选
相亲,常常被寄予花好月圆的期望,而作为双方父母都在场的电视相亲,似乎更指向皆大欢喜的结果:前10期《新相亲大会》,牵手成功率高达90%。一定程度上,因为“老父亲”“老母亲”的存在,加持了儿女对美好姻缘的渴望。然而,在婚恋焦虑大潮里,从来不缺欠考虑的子女,更不乏踩过界的父母,很多的不圆满,往往就是这么阴差阳错。
在制片人张红岩看来,当父母、子女、男女家庭等多方立场与价值共存于一个空间下,好比一个多方对话的角斗场,每一方在现场的选择,都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是他们当下最真实的反应。“这里面涵盖了男女之间、家庭之间、代际之间等多重关系的价值碰撞,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意外的场合。”即便有一定心理准备,对于连续几次意外暴击,张红岩也很心累,“我们必须抱着一个公平公正的大前提,给所有人都有一个交代”。
林凯亮和刘静的牵手,让网友议论纷纷
客观上讲,《新相亲大会》播到现在,格局已经凸显,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是一轴包罗万象的“新相亲图鉴”。身高、样貌、学历、品性、职业,当你以种种标准衡量他人,殊不知自己也是天秤一端等待被定义的一员。其中,每个人都有取与舍,每个人的行为轨迹都和这些取舍紧密相连。所以有网友认为,不必太苛责杨玲爸爸的坚持,“杨爸爸没毛病,看得出是认真对待这件事情,而且很爱女儿,就是表达方式有问题”。
别人的爱情很美好
从成功样本借鉴自省“择偶哲学”
除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家的爱情。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无意发掘粉红基因的《新相亲大会》,偏偏屡屡发酵出让人向往的神仙爱情。
不论是陪妹妹相亲,而对女嘉宾施楚君一见倾心的钟元凯;还是双方家庭和个人经历有着高度重叠的王逍与费滢梦;又或是“漂洋过海遇见你”的吴尔翘与季艺……扬起“父母在、更有爱”大旗的“新相亲”,确实见证了一段又一段“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的爱情童话。
王逍(左)与费滢梦
季艺(右)和吴尔翘
一方面,这得益于节目组在嘉宾招募层面的细致与用心。透过前期缜密、详细的身份核查和谈心摸底,梳理出每一位嘉宾及其家庭的“择偶大数据”,再围绕每一次男生或女生家庭专场的登场嘉宾,在相应范围内寻求匹配度的“最大公约数”。“我们与每个家庭的接触时间至少是7天,一定会去对方家里,户口本、身份证、出生证明,是查验身份信息的基本三项。”张红岩笑称,为了确保嘉宾信息的真实性,节目组导演还会翻看家庭相册,并专门开发出一套快问快答的独家题库,例如妈妈生日、子女喜好等等,以确认“你爸是你爸、你妈是你妈”的世纪难题。
另一方面,节目以台上牵手的嘉宾,为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提供了可比照乃至自省的借鉴样本。相亲不是一项竞技,一如父母渴望儿女早日成家的焦急,不是说孩子一定要走入婚姻,而是在父辈一代的理解里,婚姻是他们希望儿女获得幸福的载体。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男女青年及他们家庭在婚恋选择上的开合度:相亲的时候,你能否接受女强男弱?如何看待伴侣有一个强势家长?高学历、高收入的独立女性不愿意把时间消耗在家务上,这样的观念,你能接受吗?不希望另一半工作的钻石单身汉,要不要接受?事业型的“霸道总裁”,能留给爱人的时间与精力只有20%,你又怎么看?
有趣的是,从节目中牵手并展开接触后,目前感情进展稳定的王逍费滢梦、盛逸飞李佩泽、吴尔翘季艺三对情侣,恰恰都是“女大男小”的组合。中国社会传统认知中,“女强男弱”被视作婚姻稳定性不强的一种搭配,然而,在“三高”女性占比越来越大的当下,可以看到,诸如李佩泽、季艺这样的“女强大”,她们不介意陪伴及等待男生成长;而盛逸飞、吴尔翘们,也勇于修炼强心脏,迎接暂时性成长不同步的情感关系中存在的挑战。
盛逸飞与李佩泽
有句话说的是:与其羡慕别人的锦鲤,不如学习别人努力的过程。能成为2019年一季度收视王者,在于《新相亲大会》准确“把脉”到了当前社会婚恋的时代焦虑,让那些徘徊在“求爱”路上的青年们,更静下心来去思考,获取幸福的途径。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观后感(三):我从一个相亲节目看到了什么(二)
出于对上一季的信任,我来了,我看了,我哭了。
第一季评论在此: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81146/
第一季只是让我感动流泪,第二季居然可以让我失声痛哭。我的痛点在哪里?
爱的教育孟非有一个总结说的好:每个家庭能给孩子的东西是不同的,有的能提供优越的生活,有的能提供知识和指导,如果做不到这些,还能给孩子温暖的陪伴——而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过的社会学研究中,就有追踪被不同阶层的家庭收养的孪生孤儿的案例。其中有一个三胞胎兄弟分别被律师家庭、中产白领家庭和底层蓝领家庭收养。如果只看家庭条件,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底层家庭收养的孩子应该是过得最不好的那个,可他的养父在艰辛的生活中却尽力给了他爱和陪伴,所以这个孩子反倒是三兄弟中性格最开朗阳光的那个,而中产家庭收养的孩子在事业受挫后自杀了(他的养父因此内疚,因为他一直对孩子比较严苛)。物质条件和知识储备对孩子的未来走向成功很重要,而爱才能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出场的嘉宾,无论他们的求学、工作背景如何,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原生家庭是低气压的,还是充满爱的。一个人接受爱、付出爱、创建亲密关系的能力,我称之为爱商,它绝对有家学渊源。
我在哪痛哭了呢?
在看到第四期出场的女嘉宾是重组家庭,她的继父为了她们母女放弃要自己的孩子,就把她当做唯一的女儿。然后王富贵家也说明了类似的情况。
如果大家看过第一季,也许记得单身妈妈杨曼笛姐姐,对她的遭遇记忆犹新。这两个家庭的妈妈相当于是二十年的小姐姐,她们只怕更不容易。我听说过因为女方不生孩子,或者生不出儿子而分手的。两位爸爸却用行动证明:传递基因的生物本能,传宗接代的世俗压力,都是可以克服的——原来还有这种爱情,而且并非绝无仅有。
我父亲的家庭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我爸的兄弟们,凡是头胎生女儿的,都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再要了儿子,只有我妈坚持不肯再生——若再生又是女儿,没遂他们的心;若生了儿子,怕我以后受苦。当爸爸跟妈妈说兄弟们之中就他没有儿子,当他抢着去抱小男孩的时候,我还能怎么样,只能保持微笑。我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我要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我要足够优秀才能得到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以男性作为假想敌,在考试、比赛中赢过男生拿第一就觉得痛快)。美貌、才学、事业,我都要有,我要成为女神,成为人中龙凤,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这样的心态固然能催人发奋,但是无形中也给自己的情感筑起了藩篱。
由于我自己和一些朋友所见证的婚姻大多不过尔尔,甚至有恶性事件(家暴、出轨),导致我对婚姻一直没有一个正面的憧憬:结婚是为了什么呢?爱情又有那么好吗?很多人在我看来就是搭伙过日子,养育后代,能不彼此折磨就不错了。我对艺术作品中轰轰烈烈的爱情、美满的婚姻总是持观望态度,觉得一地鸡毛才是现实。(偏偏最美的艺术大都献给了宗教和爱情,也许爱情也是一种宗教吧。)
当我看到这两个重组家庭,不但幸福,而且不像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更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时,泪如泉涌。谁说一定要成为女神,站在金字塔尖才能找到幸福?难道成了女神就一定能幸福吗?
有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在外一呼百应,家庭生活却一塌糊涂,连个贴心人都没有。他们的智商、情商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否则根本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这样的境遇可能就是爱商缺乏导致的吧。有的人可能觉得爱商也该归于情商,我更喜欢分开来看。比如说薛宝钗,为人处世滴水不漏,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没有不喜欢她的(连情敌黛玉也与她惺惺相惜),对标到今天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这情商水平都可以开课了。可我觉得她不懂爱情,她的婚姻也是一场悲剧(时代局限性,不能苛求)。
黄梅戏《孟丽君》中有一段唱词我过耳不忘:“为何不敢被人爱?为何不敢爱别人?” 无论你的原生家庭如何,无论你现在的爱商几何,愿你都能敞开心扉,也学着好好去爱。
不一样的烟火第一期抱着霹雳布袋戏人偶出来的女生让我印象深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句放她身上何其贴切。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牵手有个12岁女儿的大叔,只因为欣赏对方表达的所有观点。我爱有趣的灵魂,但我不能毫不在意皮囊,无法接受可以和自己父亲称兄道弟的人。(在对嘉宾们的观察中,你也可以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接受范围。)
第二期的丁克姐姐,42岁简直比许多女生32岁的状态还好。她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我始终相信只有一个人都能过得好,才有本事和另一个人过得更好。假如我也没有在最美的年华找到对的人,希望到了42岁那年,也如此自信、美丽和优雅。
第四期的搬运工小姐姐让我以后不敢自称女汉子。她自己也说在香港粮油行业的搬运工没看到第二个女生,而她已经干了十年了。有人是无法理解她对运输的热爱的吧,就像有人无法理解对艺术的追求。我们许多人从小受到的教导是要成功,要追求地位和财富,我从不知道原来做搬运工也可以这么心无旁骛、乐在其中。
两代人的和解父母对孩子可能有亏欠。
第五期的2号男嘉宾说自己的单身妈妈太强势,兄妹几个长大了都和妈妈疏远,他想找个不强势的女生。孟非在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后说:以后你就知道,一个女人要带大三个孩子有多么不容易。第六期的台湾爸爸也坦白自己在女儿小时候酗酒,疏于照料而让女儿得了重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是教育家,他们养育你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不科学、不理想的做法(我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家还不是要挨打)——我想大多数时候(没有极端错误的情况下),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就都能原谅了。
孩子可能对父母也有愧疚。
有男嘉宾在现场坦白自己以前瞒着父母闪婚闪离。还有男嘉宾懊悔小时候破坏了母亲重组家庭的可能,在现场积极为母亲牵线,他说:自己能不能牵手倒不是很重要,要是妈妈能幸福就好了(这家的表弟适合当主持人,就没有接不上的话)。
每当看到这类场景,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相亲了,它甚至带上了调解两代人心结的功能。且不说本身为了上这个节目,也会促使家长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要不然有多少家长现在说得出自家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呢。
(有意思的是,无论嘉宾的亲子关系如何,到了灭灯环节,凡有犹豫不决的都会回头看,听爸妈的话——“不好意思,我爸妈说了。”)
你很好,我也不差但凡出现一个条件优越的嘉宾(比如说一方有惊人的美貌、财富等资源),往往掀起抢人大战。现场表现可以分为有两类。
一种可以说求生欲非常强烈了。
女嘉宾美若天仙的话:不会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没关系,我家儿子/爸妈会/全包。事业不强?没事,你负责貌美如花,我儿子赚钱养家,婚房etc.包在我们身上……
男嘉宾事业有成的话:不做家务?我女儿贤惠/丈母娘包了。要以他的事业为重?我女儿可以辞职回家做贤妻良母。大男子主义,出现争执要听他的?你们吵架肯定是我女儿的错,我会教育……
如果双方的三观真如此般配(甚至连扭曲的地方都像拼图一样贴合),恭喜他们找到彼此。
另一种人会坚持自我,追求独立和平等。
第七期的2号男嘉宾,家世背景是一般人没得挑的,但是看他短片和父亲观点的时候,几乎所有女嘉宾都对他要以他的事业为重,不要管他等观点表示担忧,2号女嘉宾甚至因此直接灭灯。女嘉宾们在后台直白表现出“他这点我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我可能hold不住”,而不是激动地盘算“怎么样才能嫁到他家”。好玩的是,4号女嘉宾也叫她爸爸灭灯,他爸放下电话却说了一大通理解男方的话,男方好感度 到满格,明知4号要灭灯还愣是让她出来了。轮到4号表白的时候,她没有表白,而是要问几个问题:1. 你没有灭灯,是喜欢我爸还是喜欢我呀?(差点送命题lol)2. 你说你要掌管家庭经济大权,我也想有话语权,可以吗?3. 我脾气小暴躁,不喜欢有人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打扰我,你会怎么办?(教科书般的答案:那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不去烦你,可以各干各的事情。)在男嘉宾交出满意答卷之后,她的眼里才开始冒小星星^_-(撒花祝福两位~这个案例告诉我:有时候父母可能需要再坚持一下。)
我不认为那种需要一方刻意迎合另一方,甚至是委曲求全的关系能得到幸福,希望你们爱的都是对方真实的样子。
追求独立与平等,不但体现于拒绝在婚姻中做别人的附庸,也体现在拒绝让他人做自己的附庸。
当唱老旦的京剧演员姐姐在短片中提到自己可以为了家庭放弃事业的时候,在场男嘉宾的普遍反应不是“太好了,有人给我稳定后方”,而是提出疑问:她应该是热爱也擅长这个职业,为什么要放弃呢?他们也希望另一半有自己的追求。
除了颜值和人品方面,现场被提出频率最高的一个择偶标准可能就是“独立不黏人”。我们需要理解,需要陪伴,也需要孤独。
看不懂第八期的外国妹子一上来,后台除了从澳大利亚回来找中国妹子的男嘉宾,全都抢着表白?!完全不问姑娘的学历、事业、爱好……(后面来的那位斜杠青年小姐姐才真让我眼前一亮,不愧是能让男嘉宾现场写情书的。)
这两轮的女嘉宾考点也很有意思,外国小姐姐要掰面包(当地婚礼习俗,谁手上的面包块头大,婚后听谁的)。斜杠小姐姐则做了个情境假设题:假如我跟一个富有的外国王子在沙漠里探险,缺水了,向你买水,你会有什么反应?这个问题我摸不着头脑,性格测试?请见多识广的朋友告知下。
澳大利亚男嘉宾的现场情书还不错(这个我当然看得懂啦^_-就是给他们秀一下)第8期的3号女嘉宾是一位将爱好变成工作的自由潜教练。男嘉宾的阻力点:1. 自己怕水;2. 如果她穿性感泳装去教男学员自己不放心;3. 职业有危险,是否可以转行。女嘉宾和孟爷都给出了我认可的回答——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是抢着看脸爆灯,然后对女人的事业说三道四?(没关系,最后人家还不是和现场最开明的男嘉宾牵手了。)
第10期再次出现男嘉宾因为女嘉宾家庭条件和本人太优秀(父母是自己开律所的知名律师)纷纷灭灯。当然女嘉宾父母在现场确实一个心动家庭也没有……女嘉宾父亲说都不选之后,连表白的男嘉宾们也全退出了,可全场公认这个女生真得很好——场外的男士们别错过啊。
孟非金句(躺枪了吗?)“所谓的慢热,其实有一种理解是,没有碰到那个让你特别喜欢的人。也许等那个你爱得不行的人出现的时候,你就没有过去那么内向了。”
(想想一些迷妹们,哪怕平时anti-social,和人说不上几句话,看到爱豆居然能高呼“老公”追着跑,就是这个理哈~)
“有了喜欢,其他的条件才有意义。”
“一些女生说我想找一个老公,就像我爸爸那样的老公;有的男生说我要找一个女朋友,就像我妈妈那样的——我认为这些想法本身非常有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情感关系当中,只有血缘关系是无条件的。我爱我的女儿,不是因为她优秀我才爱她,是血缘决定的。但是我从来不会奢望,有一个男人会像我那样喜欢我的女儿。我认为我的女儿,必须是她有可爱之处,才会让一个男人去爱她,而不是说可以无条件的。在婚姻、恋爱关系当中,爱是一种平等关系。宠爱不是平等关系;宠爱是一种单向付出的关系。很多女人觉得:我获得了宠爱,我幸福,我骄傲,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但是我更希望每一个年轻的女人知道:在情感关系当中,我首先是个独立平等的人。我不仅要获得爱,我也要具备付出爱的能力。在这种关系当中,才能让一个女人在失去了婚姻的时候,一样有尊严地生活的很好。”
(孟爷是支持男女平等的没跑了!)
结语虽然本季植入硬广很多,作秀的也不少,还是感谢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生活和幸福的更多可能性。打四星是在2倍速跳过广告看的情况下,我对于综艺类节目的评价。
至于下一季我会不会看,严重依赖于嘉宾质量。(或许过几年我自己去当嘉宾?^_-)目前无论是嘉宾背景,还是现场互动,我都已看出一些套路感(比如说嘉宾扎堆自媒体/美容/健身/金融/创业等领域,问答环节基本可以不出高频题库)。看节目的收获应当也有“边际效用递减”:初期是增长了见识,一段时间之后就到了平台期——看再多别人的故事,听再多孟爷的道理,都不足以让你好好谈一场恋爱或者经营一场婚姻。爱是一种需要学习和提高的能力,而实战才是检验爱商的唯一标准。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观后感(四):专访|“相亲”十年,孟非的“月老经”
文|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主持《非诚勿扰》快十年,在大众意识里,孟非与中国青年的婚配几乎绑定在了一起。
今年,他接下代际相亲节目《新相亲大会》,在这档子女带父母一起相亲的节目上,爸爸妈妈向他求抱、示爱、套近乎,把孩子的终身大事托付给“孟爷爷”。孟非分享人生经验的对象,也由20多岁的年轻人,扩大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女老少。
本周日(3月24日)晚,《新相亲大会》将迎来第一季的收官,第二季筹备也已提上日程,再加上每周六常态播出的《非诚勿扰》,同一个人再三主持类同题材的节目,创作激情会不会被掏空?
孟非说,今年是他做婚恋服务类节目的第十年,要说疲惫感,“非诚”做到三年多的时候有过,但同样一份工作做到上十年之后,就不存在什么疲劳期了,“就像跑马拉松,已经过了生理极点。”
如今做《新相亲大会》,反倒又给他带到一些新鲜元素,“当然会有新的挑战这种感觉”。他的理解中,做相亲节目的本质,是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即便婚恋情感探讨可能“撞题”,但因为舞台是人来人往的,孟非得到的反馈也就不尽相同。
“因为人是不可复制的。哪怕都聊姐弟恋,不同的男女青年,给你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在与捕娱记(ID:ibuyuji)的对话中,孟非也确实不见疲态,回溯一两个月前的录制故事,他甚至能清晰还原现场嘉宾的某些行为细节。
洞察蛛丝马迹
爆款永远是稀缺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客户品牌因为避风险心理,会更多将目光聚焦到综N代和明星综艺上。江苏卫视这档纯素人的《新相亲大会》,作为综艺新品的第一季,截止目前创造了已播11期节目平均收视率达1.07%的佳绩。从白酒到服装,从女性护理到日用食品,节目还同时创下获9家商业支持的同类节目巅峰。
市场反馈的欣欣向荣,与节目内容呈现的五光十色恰成正比。
既有令人羡慕的神仙爱情,如高度相似的王富贵和费滢梦,一见如故好事将近;互补生情的吴尔翘和季艺,漂洋过海克服时差。也有励志向上的奋斗模范,如最美搬运工朱芊珮的自立金句,多次被《人民日报》官微点赞。当然,作为一档覆盖代际对话的婚恋节目,舞台上的两代人也会因爱而生差异。如男嘉宾于春阳与妈妈各有坚持,又如林凯亮带女同事替自己把关,却陷入后者与现场女嘉宾一起向自己告白的偶然插曲。
作为舞台上首先直面“意外”洗礼的人,孟非并不觉得这些状况算什么大事,他更愿意将其定义为这个舞台的必然产物,“相对《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实际来说,现在的人物关系复杂了,有女方家庭,有男方家庭,这些家庭来到台上的人物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是父母,有可能是闺蜜兄弟,还有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带来的关系越复杂,肯定就有更多的事情会发生”。
因此,孟非将自己置于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观望嘉宾的欲望和经历、情感及需求。缘于这样的察言观色,孟非说,自己偶尔能先于事实一步,预见状况的发生。好比林凯亮在台上获女同事刘静告白,孟非称自己一开始就察觉到不对劲,这种事先预警,更多来自他对正常人情世故的一种常识判断。
“一个年轻姑娘,陪着自己年轻单身的上司来相亲,这件事本身就不寻常。”这种情绪,被孟非视为一个旁观者自然会有的疑问,所以当刘静最终选择告白,解答了孟非疑惑的同时,他便能够迅速换位思考,得出对方行为动机的合理性分析。在孟非看来,同事关系,是特别容易产生特殊情感的一种人际场域,所以他非常理解女生在当时情境下做出的一些举动,而站在主持人的立场,他愿意给予这份追爱一个平等的展示机会。
“现场有一个女嘉宾王楚楚,主动提议请那个女孩上台,大家公平竞争。如果当时王楚楚不提的话,我也会征求当场两名女嘉宾的意见,是否同意叫刘静上来。如果大家都愿意,这是一个机会均等的舞台,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恰当的。”孟非说。
呈现人生百态
在婚恋交友类节目的舞台走过十年,孟非见证了中国当下社会择偶观、婚恋需求的变化,也在这个舞台上,输出自己对生活和婚姻的观点。
十年来,他的职业生涯主色都是在帮人找对象,他在节目中遇到了无数红男绿女,见证他们的价值观被展现、被讨论。而经历过自己的人生起伏,也旁观过他人烟火的孟非,在台上谈笑风生的同时,身上也保留着清晰可见的尖锐,他的一些点评被观众认为是“撕破包装”,帮助大家辨清某些是非,摘除某些矫饰。
孟非式的一针见血,某种意义上是他的风格标签
而《新相亲大会》的特殊性在于,观点的交锋,或者说不同价值取向的对话,比只有男女双方在场的“非诚”,更见“冲突”与“矛盾”。另一个变量则来自观众,对于共情值辐射最大的婚恋择偶,人人都能代入自身,预设立场,并更容易站向场面上的弱势一方,对事态走向有一个内心期待的结果。
作为主持人,在场上出现意见冲突,或者说遇到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人时,就需要孟非发挥精确的控场能力。
比如,父母都是大律师的杨玲,被爸爸建议放弃选择;比如,条件极其优越的男嘉宾黄以诺,希望另一半在家相夫教子。类似这类言论,孟非会在自己的“天平”里先过一遍。
“可能对有一部分人来说,你觉得自己条件很好,但你的条件在更高一层的人眼里,也许不值一提。对于个体而言,容貌、财富、知识、能力、幽默感……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归纳为优质资源,但是我认为获得这些优质资源,有些是上天给的,有些是后天修炼的,我们不要给那些不具有这些优质资源的人造成压力,这是基本的美德。”
对于父母陪着子女去相亲的《新相亲大会》,它网罗了一个包含多重社会关系的人际结构,呈现出来的“众生”姿态更加五味杂陈。尤其是天然具有社会属性的婚恋交友类节目,某种程度上,大众既希望在舞台上看到佳偶天成的良缘,又不愿意节目太过粉饰太平。孟非认为,在度的把握上,最基本的原则是一定是“真实”,“我们要保持一个基本的情绪真实和事件真实”。
“不能说把一个坏人剪好了,好人剪坏了,颠倒黑白。有些(不好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来,也有它的价值,让大家看一看人生百态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这么说大家能不能接受,我认为节目是有一定教育功能的。”
做服务,也要做好节目
2010年,横空出世的《非诚勿扰》开启新一轮的电视相亲热,之后的一年内,“单身男女双向选择”的节目成为各平台标配。但一年后,蜂拥而来的“同款”就让市场浮现天花板,大浪淘沙,至今坚挺的《非诚勿扰》,称得上市场上最具IP价值的婚恋类节目。在强敌环伺的周六档,它的收视率仍然破1。
伴随“非诚”停留在大众视线里的,还有孟非。他从江苏省内频道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转会到上星卫视相亲综艺里当“月老”,此前从未有过任何帮人介绍对象的经验,孟非也想像不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的工作都围绕着“婚恋服务”。
去年的《新相亲时代》,到今年的《新相亲大会》,过去,无数次在“非诚”里表态“父母不应该过多参与儿女婚恋”的孟非,在这个与父母有关的相亲题材里,找到了新的表达出口。
“同样的一份工作,你做了快十年之后,突然还是在这个范围里,就给到新鲜的一些元素,你当然会有新的挑战这种感觉。”而同时还要在“非诚”中坚守的孟非,不觉得同时肩挑两档类同题材的节目,对自己会是一种消耗。
“你要说有疲惫感,三年的时候的确会有。但现在都十年了,就像跑马拉松,已经过了生理极点了。”
要说变化和挑战,孟非认为,是在这座“富矿”里开采太久之后,必然会产生更新的某些认知。比如节目看点和服务效果之间的平衡,“我们现在做的,是既要服务素人家庭的择偶需求,也要做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尽量要做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冲突。”而对于代际交友类节目的观众生命力,孟非很是看好:“这档节目没有年龄门槛,至少来说,我觉得能做到四五季。”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观后感(五):专访|相亲IP“头部推手”张红岩:做婚恋服务,是件痛并快乐的事
文|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如果你在生活中给人介绍过对象,会明白:当红娘,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姻缘促成,固然是功德一桩;倘若不遂人愿,搞不好两头都生怨怼。
在“电视红娘”这条路上行走十年,从张红岩身上,看不到半点对这份职业的疲态。3月24日,她担任制片人的《新相亲大会》将迎来第一季的收官,但张红岩和她的团队已经无缝连接投入下一季的制作准备——2个月后,《新相亲大会》就要启动第二季的录制;代际交友模式的首个海外专场,也提上日程。
市场总在不断应证:相亲是一种刚需,相亲节目不存在过时的说法。
先说几个大数据:2019年一季度,喜剧、音乐、情感观察等王牌节目纷纷出动,《新相亲大会》开播登顶卫视综艺周冠军;前8期收视率稳中有升,CSM55城平均收视率1.05%,周末晚间复播收视率0.78%,即便是周末白天复播,CSM55城数据也高达0.53%——这个数字,比肩很多大型综艺在黄金时间段的首播成绩。
做过《非诚勿扰》,如今转向《新相亲大会》,张红岩十分明确:婚恋、交友、相亲,这块综艺市场总有可挖掘的空间。“在目前的婚恋大环境下,《新相亲大会》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格局。”除了“转角遇到爱”的姻缘,在张红岩看来,节目最大的可看性,其实在于其中展现的人性多样面。
从“非诚”到“新相亲”,张红岩已然成为电视相亲IP的头部推手
更复杂的人性大晒场
面容姣好,气质婉约,有英国留学背景,目前在一家外企任职——从个人履历来看,上海姑娘周莉莉和这个舞台上的多数女孩儿没什么两样: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稳定的工作,喜欢旅行,爱美爱生活。
转折发生在她的个人短片播出之后。她对自我的描述是“典型的上海小女人”,而在她的认知里,“上海女生有两大特点,一是嗲,二是作”。她用了两个流行标签来定义自己:“做不完的公主梦,打不败的女王心。”她希望另一半能像“英雄”一样,“踏着七彩祥云出现在我的面前”。
而在周莉莉作出这些表达时,短片中的她穿着粉色外套,穿梭于环境典雅的餐厅、文艺腔调的街道以及为童话和梦幻代言的迪士尼乐园。个人表达与画面语言共同勾勒出这个上海女生的样子:对爱情有绮丽憧憬,需要另一半给予大量“爱的供养”。
谁也想不到,这段短片附带来巨大的劝退效应,80%的男嘉宾在二现场萌生退意。有人认为,女生“生活太小资,跟我不合适”;有人担心,不知道女生会“作”到什么程度。但人又是反复和纠结的,这些年轻人在后台能分明道出对方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却在向前台父母传递时变得语焉不详——直接拒绝,不符合大多数国人接受的委婉教育。
微妙之处在于,节目规则赋予给家长的权利,在这种思维下发酵出一个尴尬的局面:想灭灯的孙建澎和沈于成,被不愿灭灯的父母“保送”到了台前;对周莉莉各种满意的关维峰,却因自身的慢热和家长的不擅言辞,丢掉了面对面的机会。当关维峰说出“他们俩根本就不喜欢你”,屏幕内外的观众都能嗅到彼时空气中的凝滞。
“这是我职业生涯到目前为止,最纠结焦急的几十分钟。”即便现在回忆起来,张红岩仍感觉“心有余悸”。出去的不喜欢,喜欢的出不去,现场导演必须在不中断录制的前提下,妥善处理这种突发状况。“虽然我们是录播节目,但是我们的准则是:现场录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绝对不补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确保真实性。”
一定意义上,剑拔弩张的场面,构成了这档素人生活服务类节目,连续战胜强劲对手,问鼎周日综艺收视率冠军的原因。除了男女相亲场景覆盖的一套量化标准,《新相亲大会》将“相亲”行为所囊括的参与单位全部网入其中,“它除了涵盖男女,涵盖代际,还涵盖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多层关系交互。几十分钟的时间,他们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发生激烈碰撞,特别容易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情况。”
人性所凝聚的缺陷与美德,计算与博弈,就在短兵相接中火花四溅。
所以,尽管这一季节目“意外”频生:男嘉宾的女同事半路“杀出”告白,嘉宾家庭向女导演“示爱”出现了两次,张红岩却不愿意简单粗暴地用“规则”进行一刀切。比如被架在前台的周莉莉和她的家庭,张红岩希望能通过公平、合理化的处理,将事件引向一个大家都能心平气顺的结果。
“我们认为所有的破坏规则都要有一个强烈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说出来后,在场的人都可以接受——对方的女孩愿意接受,当事家长愿意接受。我们不能替对方去做选择。所以我们考虑了再三,答应了关维峰打电话的请求。”
孟非在台上有过一番对“规则”的表态
无能为力的不平衡
年龄、形象、财富、性格、职业,通向稳定婚姻的道路,说到底是由择偶标准铺就成的。某种意义上,人们都认同,相亲接近于一种市场行为。
相亲的诞生和运转,本身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它集大众的焦虑、欲望、成见于一身,不乏角力与推拉,但它也帮助很多人获得了满意的情感归属,反应出对话平等与真挚的重要性。至于电视相亲,本着服务性和可看性的双重功能,客观上也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而深层次的“相亲角”。
王岩的出现,引发了一圈热搜和讨论。除了展现42岁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境遇,她对全场父母阐明立场,“我真不觉得,我的年纪没有结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她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人道出心声:“我也很希望爸爸能够看到我结婚生育的一天,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得这样按部就班,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孩子。”
男方家庭在得知女嘉宾42岁时的反应
而在王岩登场的前一期节目里,43岁男嘉宾韩峰的到来,掀起的却是另一维度的热议。他坚持与前任保持良好关系的情感观,与当前社会占据主流的前任“再见论”显得格格不入,因此也让众多女生家庭如鲠在喉。有意思的是,关于现场大多女生与韩峰存在一轮以上年龄差的情况,无论是女生本人,还是她们的父母,鲜少有人将之视为太大的困扰。
从10年前参与《非诚勿扰》的制作,到率领18人的核心团队,创造出惊艳收视率的《新相亲大会》,身为女性,且在30 年龄结婚生子的张红岩,再清楚不过大龄单身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艰难”。其实,在节目组开会讨论时,有年轻同事曾对让王岩登上节目表示异议,对方的提议,是找一个外貌和实际年龄有极大反差的大龄女性,“这样在节目呈现上更有反转效果。”
张红岩领衔的18人团队,把握着什么样的人和故事更应该推给大众
“马上就被我否定了。我特别讨厌这种所谓的反差,为什么有一定年纪的女生,就不能看起来是她该有的年龄?”张红岩认为,让王岩来到这个舞台上说出“我要活出我自己”,使她的择偶需求扩散到更大的传播空间,意义远大于她在这个舞台上牵手某位男嘉宾。一定程度上而言,能够站到台上的这些嘉宾,反映的也是节目组的价值观。样本越多元,体现的是制作者对更包容社会秩序的倡导与追求。
节目展示的“大姐姐”样本,彰显了现代女性的自信风采
把代际相亲再做十年
如今饱受催婚之苦的城市青年们,也许并无法体会一部分父母心中的“怕”和“痛”。徘徊在大大小小公园相亲角里的家长,过年永不缺席的催恋催婚话题,无一不透露出万千中国父母对下一代婚嫁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与其说是指向婚姻,不如说是指向为子女谋求更安定、不会被耽误的人生。
20多岁未婚时的张红岩,无法理解父母对儿女婚嫁的期盼,但在她步入婚姻、生了孩子以后,她渐渐能读懂父母一辈的由衷期许,因此有了她做《新相亲大会》的契机。子女们讲感觉和缘分,家长们看合适与条件,“带父母一起相亲”的平台,让天秤两端的子女及家长学着摸索两者之间的平衡。这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则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好好说话”的机会。
现实总是提醒我们抓紧纠正。与家长对接一周的负责导演,经过大量的资料摸底和深层沟通,他们比儿女们知道更多的父母秘辛。而掌握家长与儿女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对张红岩来讲是一种太有“痛感”的知情。“台上曾来了一位男嘉宾,他对父母隐瞒了自己闪婚闪离的往事,大家从节目里看到这对家长好像比较淡定,实际上,他们受到的冲击非常非常大。打击不在于儿子有喜不报,而是自责没能给孩子足够的关注,而导致儿子宁愿隐瞒也不告知实情。”
子女的需求对于许多中国父母来说是第一位的,如果说看眼缘、追求共同语言是年轻人的主动选择,那么对孩子另一半是否离异、是否有孩子、是否年龄差距悬殊等等问题表现出的极大宽容,则是家长的主动妥协。婚恋应该有个体自由决定,是《新相亲大会》一直倡导的原则之一,引入父母并非要放大代际差异的矛盾和冲突,而是期望大家能理性看待“父母参与”这件事。
“代际沟通不能,是我们常常觉得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其实好多父母要的是一个和子女在一起,做一件事的机会。”对节目受众的调查,让张红岩看到做《新相亲大会》的现实收益:年轻人和中老年观众所占据的比例,几乎是一样的。如此,也令张红岩开始重新估量节目模式的延续价值,“希望能做的时间更长一些,再做一个十年?做到孟爷爷退休!”张红岩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