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6 04:36:10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是一本由别山举水 / 黄亚洲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一):静思独处时,你需要这本书来慰藉你的情感

  文/子非泞

  1 现代化的快节奏,很多时候读的都是时下流行的书籍,要么就是经典著作,能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散文的时候偏少。 阅读这本散文时,由内而外,唤起一种力量,平静中崛起的力量,反而更滋养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作者黄亚洲,笔名别山举水,生于七十代,湖北麻城人。 曾著有《生命中不得不谈的情》,在多个热卖平台一度火热。作者黄亚洲擅长写乡土类的散文和小说,文字质朴,以情动人。 今天阅读的这本《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全书分为六大辑,总体围绕故乡展开的一些回忆。思乡的时候来看看,总能找到些自己过去的影子。 2 全文用不少的笔墨来描写故乡的食物。汪曾祺喜描写各种食物,作者黄亚洲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食物绝对是占比例最大的。 第一部分着重写了对食物怀念和趣闻。有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香气扑鼻的”热干面“;还有采摘制作下饭的”蒲公英“;以及为保护葡萄,计上心头制作的”稻草人“。 书中的“特色“食物贯穿整本书。有永远吃不腻的妈妈牌”马齿苋“,从头到尾最爱的故乡菜园的“黄瓜”,还有美味的“糯米酒”、借故想吃的“糍粑”、偷来的“红薯”、盼着成熟的“桑葚”…… 每一样的食物,都有作者的独特记忆。食物养育了身体,也给予了精神上的寄托。想念的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对亲人和故乡不可追的不舍。 3 所有的食物几乎和作者的母亲关联,农家母亲的对儿子的爱,也全部包含在了饭菜里,妈妈的爱最是质朴,儿女们吃好穿暖身体康健,便是作为母亲最大的心愿。 全书的另一着重部分,就是对母亲的回忆和思念。和母亲相处的点滴,总能勾起作者心中最温暖的部分。 遗憾的是,母亲故去,作者懊悔。庆幸的是,这种亲人之间的感情流动,在源源不断的被传承。 作者着重写了和母亲的情感互动回忆,也写了和女儿、父亲以及旧事故友的相处,还有隐藏在心中的恋人,人虽朦胧,情感却依旧炽热。 书中写,“这世上会有一个人,懂你的言外之意,懂你的欲言又止,懂你的强颜欢笑。懂你的欲罢不能……这世上会有一个人,懂我的患得患失,懂我犹豫苦闷,懂我的放纵张狂,懂我的冷漠无情……“ 4 人是依据情感而生,有了各种情感,生命才能鲜活。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本书的情感力量,时而在平静出迸发,时而直接呼啸而出,不同的情景催生不同的情感力量,有力量,总能促人向前。 打鸡血的力量或与能维持一时,而终归要从自身生出力量。当你焦虑急躁时,不妨来看看这本书。 从纯朴的文字中,汲取到一些力量,静下来,看看来时的路。 用书中话来结尾“雨也就是那样,打得伞多了,人们跑的急了,它也就很大了。其实,人生也就那样,走的匆忙了,变得焦虑了,便少了许多风景,少了许多单纯。“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二):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

  最近读了一本电子书《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说实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根本不理解里面写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书中文字的时候,非常喜欢,写的很好,很朴实,句子很唯美。很庆幸与这本书结缘。

  本书是简书作者别山举水刚刚上市的新书。别山举水原名是黄亚洲,湖北麻城人,从书中了解到别山举水老师没有特别高的学历,高考失败之后由于家庭条件原因没有选择复考,从此踏上了打工之路。曾经搬过砖,进过厂,但别山举水老师依旧没有放弃对文字的爱好,一直坚持写作,对散文拥有独特的嗜好。别山举水老师经常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不管是一杯茶,一滴水,或者一片叶子,都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其描述的淋漓尽致。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这本书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每件事物以及每个人物的真实情感。文字唯美,句子押韵,每一句话都像一位美丽的偏偏少美女在起舞。文字美的我舍不得读漏一字一句,美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美的不可方物,美的以至于我这笨拙的手笔,颤颤巍巍不敢轻易做评语,思前想后才写出这不能入眼的字句,美的读完后恨不得重新在来一次。

  “将手机摁灭又摁亮,将消息一遍遍翻个精光,闲的人一直闲,忙的人一直忙,有的人也如我,只缩在某处无聊地观望。想要静下心来,划拉一些文字,无论怎样刮肚搜肠,竟如同喝了忘情水,灌了迷魂汤。”

  “我思,我想,我痛,我伤,又有何人肯蹲下身子端详,洒下几滴泪水在路口为我徜徉,就是别人偶尔察觉,我也一门心思掩藏。尽管自己的天空在下雨,我依然只想让你看见阳光,哪怕是昨日的也无妨。”

  我想这些美句只有有缘人才能与之相与,只有有缘人才能细细品味,只有懂得的人才能深深体会,再次庆幸与此结缘。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很享受,作者把自己真情实感描述的淋漓尽致,让人有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如果在周末闲情逸致的下午,在冬日的阳光下,捧着《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悠闲地看上几个钟头,也是另有一番滋味。

  别山举水老师没有较高的学历,仅凭对文字的热爱,坚持写日记,写散文,最后让自己的作品成功的散发到全国各地。老师的这份坚持正是我现在需要努力的目标,老师写作的风格也正是我需要学习的对象,感谢缘分,感谢遇见。

  以别山举水老师作为榜样,我会坚持努力。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三):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

  文/逐梦水乡 前几天,还在怀疑,是地址写错了么。怎么还没收到我买的书呢?一直在忐忑中期待着。 结果,今天就来信息,让去取快递,一阵欣喜。 收到邮件那一刻,我迫不及待的,小心翼翼地撕开外包装袋,生怕损伤丁点书页。打开一看,精装的封面跃入眼帘,是读书时那种硬皮笔记本样式。白底子上镶嵌着各色树叶,树叶的空白处是橘黄色的“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几个字,正熠熠生辉,闪闪发光呢! 再一看书的背壳,还另附有32页的薄本。醒目的“别山举水作品 ——阅读试题详析详解”几个字,估计这个就是纳入中学生阅读课文的吧! 这是公众号、简书名:别山举水,原名黄亚洲老师刚出版的新书《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他是湖北麻城人,擅长写乡土类的散文和小说,是简书最早的散文签约作者。现在是多个平台的签约作者,尤其是美篇,经常有他的加精文章面世。 他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文章见于《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和《外来工》等杂志及公众号,更有文字被纳入中学生阅读理解题里。 捧着带有墨香的纸质书,好生欢喜,顺手翻了翻。 第一页是序: 每个人都会有故乡,不管是城市还是故乡。而我,虽然现在一直在外,但也只是飘零如浮萍,总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回到那个山村。 那儿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二十年,那儿的亲人朋友陪伴了我二十余载。他们给了我最温暖的关怀和最深切的疼爱,他们给了我最真挚的友谊和最纯朴的情怀。 有如血脉浓厚的亲情,有如大山质朴的乡情,有如山泉纯洁的友情,有如嫩叶初绽的爱情。这些情已浸进我的骨子里,将痴缠我一生。无论我走在哪个方向,无论我泊在哪个路口,无论我弓下身负重,无论我放下心思量,即便没有回头,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那些情,也总让我热泪盈眶。 后面省略N个字 接着是目录,目录共有六个辑,每一辑里又有十二篇文章。 第一辑 那些故园味与情 第二辑 那些故人情与思 第三辑 那些故土思与恋 第四辑 那些故事恋与怀 第五辑 那些故里怀与盼 第六辑 那些故乡盼与梦 从小热爱文字的黄老师,没有因为四处漂泊而放弃看书写作,他经历过很多挫折,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他都以书为伴,以书为乐。 是书成就了他,是写作改变了他。是他的努力、他的坚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外为生计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在2018年底迎来春天,受湖北麻城市最大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去当培训指导老师。他的人生终算圆满,出走大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他最近每天开箱、签名、录地址、封装、生活被雕刻成了固定的模式。 他的一本本书就在这条流水线上,从麻城飞向全国各地。 常在朋友圈看他的文字。哪怕是一粒沙、一块瓦片、一枝花、一片落叶、一声叹息,在他的笔下随随便便就能扯个千儿八百字,他的文字真挚朴实,打动人心。 喜欢他的书,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坚持,感恩在文字里遇见。 人生每走一步路都算数,你的坚持终将春暖花开。 2019年,拥抱每一天,认真吃饭、认真睡觉、认真锻炼身体。认真爱着自己爱着这个世界,努力读书、努力做事。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四):《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 :相思陪伴,留恋回念

  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偶尔想起时,把眼睛望向了远方。浓浓的乡音,在时间的磨练下已经慢慢退却,回不去的过往,亦如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文中满满的老事物,浓浓的乡音,门口等候的老母亲,那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无不化为浓浓的血液,深深地烙在骨子里。那种相思相念,如春风夏雨,让人无处可藏。 带着这份眷恋,我去查看作者的资料:黄亚洲,笔名别山举水,生于70年代,湖北麻城人,简书签约作者。文字朴实,真情,擅长于写乡土类的散文和小说,曾被东莞电台和武汉电台多次播出。目前已公开文字八十多万,文字感情真挚,打动人心。他的笔下细腻生花,一句句话好像呈现了一幅幅画,把我们带入画卷。 就如文中的母亲:“母亲每次早起,首先就是将饭菜烧好,再将昨晚全家换下的衣服搓洗出来。此时,若我起来了,她就揭开锅盖,一起吃饭,若我没起来,她又去去菜园,瞅瞅庄稼。吃完饭后,她忙着将碗筷一洗,之后,赶紧将衣服拿到水塘里浣洗干净,晾起来”。就这样一位辛苦劳作,默不作声的勤劳母亲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跟随母亲的脚步,体会到了背后浓浓的母爱。 母亲有时候劳作发出一丁点声音,就惊恐万分,害怕这个不太响的声音吵醒了“我”。她的这份忙碌也不是非得不可,只不过想让在外奔波的自己回到家里可以睡一个好觉,多一份安宁。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被母亲细心的呵护着,偷偷的藏着。这份小心思如果不细心观察,就会觉得理所应当。这份真情,随着作者骑着摩托车载着背后的母亲,将这份沉甸甸的爱延续下去,母爱永不褪色。 被这份母子情感动,让我抬头看到坐在自己对面的母亲,母亲不知从何时起已经不是满头乌黑,两鬓不知何时有白丝悄悄爬了上去,脸上的皮肤也不像记忆中那么的紧绷绷,已有皱纹画上了符号,双眼也不是那么清晰,总是在穿线的时候带上了眼镜…… 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还没来得及去接受就快速发生。我无能为力,现在只想多陪陪他们,时光你慢些走吧,请多多善待他们,他们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陪伴是长久的告白,从现在起,我要用时光陪他们长长久久。 作者背井离乡,早早的在完成高中课业后离开了家乡。辗转多地,多年后,当父亲母亲都变成了地上一个个山丘后,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到故乡的味道——豆腐脑和热干面。流连在各个早餐店,品尝了一家又一家,都不是血液里那熟悉的味道。直到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驻足留恋,那分明有他最熟悉的故乡的味道,他每天都在那里停留。现在已经不需要点餐,只要他的脚步踏入,那熟悉的味道很快就会在鼻尖生香。 这也让我想到我的故乡,想念故乡满山的野酸枣,留恋故乡甜甜的沙地花生,思念故乡软脆的“篓馍”……只不过我比作者幸运的多,虽然故乡已经再也回不去了,但我依旧可以吃到母亲亲手做的“篓馍”。 每当过年的时候,家人都会生地火,和面,揉面,加上葱花油,做花型,放地锅,然后在盖上盖子后还会在盖子上也放上火。在我们来来回回看了几次后,终于在爸爸高亢的一声“好了”后终于出锅。新出锅的“篓馍”最是好吃,它的外沿厚厚的,脆脆的,咬起来还会“嘎嘣嘎嘣”响,中间薄薄的一层软软的,整个馍都是充满了葱花的香味儿,就连手上也是那个味道。我们就会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听家人的念叨念叨,这也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沉浸在书中的情感无法自拔,时光在慢慢变老,我们也在走走停停。留不住时光,但可以定刻幸福。在书中遇见自己,找寻幸福时光。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五):你有多久没有被感动过了?

  现在社会观念让我们很浮躁、焦虑、迷惘。我们总是被推着往前走,往前走,走着走着都已经迷失方向,失去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们变了,我们从爱看散文小说故事变成了搂着一大堆工具书来啃,我们迫切的汲取这个社会想让我们学到的东西,生怕耽误一点时间就跟不上这个时代。 媒体的文章也变了,新媒体时代的文章让我们感到更加焦虑,《月入十万+,你一定要学会的事情》这些标题赤裸裸的吸引着我们去点开去学习,生怕错过生怕错失这样子的机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的浮躁。真正在写好文章的人也屈指可数了。也许别山举水老师就是其中一个。别山老师真名黄亚洲,笔名别山举水,简书签约作者。他的文字朴实,真情,打动人心。 收到《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这本散文书后,我迫不及待打开去读。 一下午的时间,我跟着作者哭了笑了,笑了哭了。任自己的情绪在流淌。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是作者独有的真实情感打动了我。 这本书在我眼里不是简单思念故乡思念故人的书,这本书更像是在讲述作者的前半生。漂泊在外的游子用细腻的文笔记录着他的前半生,以及和前半生相关的人和物还有他的人生感悟。 有人惊叹于作者现在的成绩,但我更佩服他用手机不间断的日更,并且一直保持着细腻朴实的风格,作者独有的敏锐眼光,作者笃定的内心和真实情感的流露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我一落座,无需多言,一碗热气腾腾 的豆腐脑就上来了。我只吃咸的,柔嫩洁白的豆腐脑上撒着一些切成丁块的腌萝卜,一些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酱紫色的汤汁欲断还连,随着颤颤的豆腐微微抖着。 俯下身子,轻轻吹一口气,然后将汤汁与豆腐脑搅抖均匀。我其实很挑剔,不允许豆腐脑有一丁点块状,这样就差了味道。”

  看到这里我仿佛自己也已经吃了一碗豆腐脑,并且自己暗暗想到,明天我也要去吃一碗豆腐脑,最好多放点辣椒。 我从小就爱看书,记得之前随便看一本《读者》《知音》《意林》这样的杂志都会感动的百感交集,泪眼汪汪的。当时默默想着自己哪天可以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工作忙碌让我一直没往前踏出一步。现在我开始学习写作,是一个写作新手,我报了很多写作班,却依旧写不出自己内心想要的文章。我跟随大流在写一些谆谆教人的文章,我跟随大流写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文章,可是我内心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却不知该如何提笔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因为我早把自己的情感封住了,我抱怨生活让我的感情麻木但从未想过和生活和解。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里我读到了作者对生活的不妥协,即使每天在工地穿梭,也坚持日更,即使生活给予了无尽困难,却使用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他把所有的人和物都融进了生活。 “我还不如一个老人,一个不识字的农村 老人,一个已中风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不仅不能给她激励,给她称心如意,还一味地给她累赘,向她撒气。我的目光太过短浅,我的心胸太过自私,我的思想毫无见地,我不配做她的扶手,她才是我最好的动力。”

  文中对母亲有过好多次的描写,每次读到心里都是闷闷的,我也会想起我的母亲,刀子嘴豆腐心的碎碎我,总是让我夺门而出,但我知道,她内心是爱我的。我从未仔细观察过现在母亲、现在的父亲,我自私的只关注着自己的小家而忽视了他们。 这本书读完后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的情感慢慢开始流动起来。 如何你也是一个写作新手,我觉得可以把手里的课程、工具书稍微放下。品读一下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也许文章的好坏不在于我们会多少套路,而是我们究竟有没有把情感释放出来和别人产生共鸣。 如果生活让你觉得疲惫,也可以品读一下这本书,我们可以试着通过用文字来记录生活,享受当下,享受身边人的陪伴。 别山老师写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日子,将岁月镌刻成一圈一圈的年轮,将生命涂抹出一缕一缕的痕迹。 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六):人到中年, 体会到的不止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还有……

  昨天我爸来我家了,给我带的妈妈蒸好的馒头,炸好的豆腐,油茶,还有他买的五花肉等等,装了将近一麻袋。 每次爸妈要来我这时,总会打电话问我需要带什么东西,而我总是一遍一遍地回复着说什么都不要带,然而每次他们上来的时候都会,大包小包的带着很多东西。 不管我们是否已成家,是否已经为人母为人父,在他们眼里依旧是孩子。这份爱不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只要他们活着,对我们的牵挂就不会减少一分。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像一串串散落的珠子,串起来后发现有亲情、友情、爱情,但让我感动到落泪的是他们一家人的爱,有父母对作者的爱,也有作者对孩子的爱。 别山举水是美篇签约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是一位40多岁的大叔,家有老婆和两个孩子,是孝子、是好丈夫、好爸爸。 别山举水把他创作的64篇散文收录在《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敝树》里,他用精致而细腻的文字,行云流水般的文笔表达着自己对家乡、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深刻感情。我尤对他写的亲情感触较深,让我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有些看法是不对的。 母亲的爱 母亲牙疼,到了饭都吃不下去的地步。去看医生,医生说吃点消炎药,然后再用点好的牙膏。母亲平时用六七块的牙膏,作者嫌不好,就在上海给她买的三四十块的牙膏,效果挺好,牙不再痛了,然后骗她说是牙膏十块钱。方法是挺好的,可不幸的是母亲发现了真相。随后噼里啪啦一顿抱怨,拒绝再用这么贵的牙膏。别山举水无奈地说,可如果不用好牙膏,牙再痛,去看医生不止这个钱啊。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很熟悉。记得之前带我妈去医院看病,前面坐着一个大叔,旁边站着他儿子,医生说去年不是治好了吗?今年怎么又来了。他儿子叹了一口气说,因为收玉米啊,因为不让他种地说了很多次,就是不听,你说收的玉米卖了钱都不够看病的,图什么呢? 很多老人都闲不住,我爸妈也是,可因为太劳累,身体垮了还得看病花钱,一来一去白折腾了。 之前总觉得爸妈这样很烦,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不明白呢?可看过这本书,才意识到,不是父母不明白,而是父母放不下儿女,希望自己能多付出一些给孩子积攒一些。 报喜不报忧 别山举水一个人在上海工作,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像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也是独自一人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住院一个人。 他右手受伤住院后,家里人都不知道。直到一次在和老婆通电话,医生护士的喊声传到了电话那边儿老婆的耳朵里。 伤的重不重?不重;用不用过去?不用;好些没?好些了;什么时候出院?快了。 面对亲人的关心总是一遍遍的撒谎,深怕她们担心。就像书中说的:我可以熬,一秒一分地熬,一点一点将不便熬成可以,一丝一丝将剧痛熬成微痛,将微痛挤得立不住身。 一个人在外边,最怕的就是家人的担心。 以前一个人在外,生病了,自己去医院,自己吃药,病了半年,除了妹妹知道,家人都不知道。不敢说,也不能说。那种孤单与无助,大概只有独在异乡的人才懂吧。 爱家爱女儿的心 书中描写一位大叔,烟瘾特别大,一支接一支,手指熏得焦黄,直浸入骨肉里,一张口,黄黑的门牙里扇出一股浓浓的烟味,因为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拐的,一直娶不到老婆,后来经人介绍,有个带女儿的寡妇跟了他,此后,他便立志要戒烟,只因女儿读书要用钱,让工友们监督着。 别人的孩子每天有爸爸陪着,作者的女儿却只能隔着屏幕和爸爸撒娇。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只能独在异乡赚钱。就像书中说的:我可以让泪水模糊我的眼,让斥责扇打我的脸,让苦难将我纠缠,让郁闷将我塞填,让孤独陪我成眠,但我不可以怨愤,不可以逃避,不可以沮丧,不可以撒手什么都不管。 有了孩子后,我们就失去了自己,好像人生只剩下这一个身份了。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炖个鱼汤喝都要斟酌一下,感觉孩子不在,炖鱼汤喝对不起他似的。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由很多深入人心的小故事组成,每一篇故事里都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目前的生活以及那些埋藏在心中的记忆,每一个故事仿佛如丝丝细雨湿润我们的心。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七):赤子心 故乡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记得有一次听别山老师的课,他曾讲过这本散文集《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的创作灵感。别山老师生于大别山脚下,举水河畔。可谓大别山举水河孕育了这个新时代的知识青年。

  他的文字平淡中有种力量,冷静中透着锋芒!他的经历也是曲折的,当年仅以几分只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他的人生从此被改写。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别山老师的文学之路是那么耀眼。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是一本散文集,共分六辑:一:那些故园味与情;二:那些故人情与思;三:那些故土思与恋;五:那些故里怀与盼;六:那些故乡盼与梦。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把暖暖说的散文在文体和写法上注重的形散而神不散。就是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密切相关,而无关的内容只会让你的文章跑题。我抄在本子上。每读到一篇文章,我就会想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传达给读者一个什么思想。

  其中我读到第二辑的《母亲》,对我触动特别大,母亲这一角色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的入木三分;母亲的勤劳善良,对“儿子”的体贴关怀,以及母亲的勤俭节约,作者都观察的那么细致入微。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觉得我很惭愧,虽然我天天和我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她一直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活琐事被她老人家照顾的面面俱到,不管寒来暑往,夏天的热,冬天的冷,每天一进家门我总能够喊上一声“娘”,总能立即吃上可口的饭菜。出门有人关心我,冷了有人嘱咐我添衣,想想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我有时候还不珍惜这属于我的幸福,有时会对她发火,每次她就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默默承受着我对她的态度。从今以后我要改掉对母亲的这种态度,好好对她——我的母亲,这个带给我生命,以及在我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一直开导我,陪伴我走过来的人。我爱我的母亲,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要好好珍惜我们母子一场的缘分。

  《刘嫂》,故事中一个被生活的意外折磨的精神失常的漂亮女人,她长相俊俏、体态匀称,但是生活却和她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也许是她经不住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也许是她不堪生活的重负,原本“精致”的人儿一度失常!

  这不免人让人遗憾,又有些无奈。我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也曾写过一个因造化弄人而变疯了的人物形象,当然我的文笔不能和别山老师比。但是我想从老师的文章出发,找到我的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我的文章故事情节不够完美,缺乏对比性,主人公的塑造缺乏灵动性,细节描写不够鲜活,我意识到自身存在好多问题,但是我不能着急,只能慢慢地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能自我完善。

  当我看到最后一篇文章《蝉与我》,我就想作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本书的最后呢?究竟是编辑老师的安排还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呢?是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心声呢?我一口气读了3遍,就是想找到点我想要的东西。

  “虽然它的叫声简单,乏味,重复。但它没有想过要停下来,它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情绪而退缩。”

  “蝉在树上,没有心思理我,依旧高歌,似乎在说:走自己的路,自己对自己负责!”

  冬日的暖阳里,沏一壶茗茶。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射进我的小屋,我手捧这样一本书散文集,尽享这书中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这是最近的一部畅销书,承载着别山老师的梦想与心血,我想说:别山老师的书你读了吗?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八):最暖相思情

  如果内心深处有个地方曾让你魂牵梦绕,留恋它的一草一花,思念它如大山质朴的乡情,怀念它掩盖在厚厚尘土下的乡村生活,或许那个地方只有故乡吧。 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概念,它是每个人内心最深的眷恋。是每一次眼光回望时寻找的落脚之地。有它,便觉心安。 最近读到一本散文集《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作者别山举水。别山举水本名黄亚洲,因热爱文字,愿徜徉在长长的文字梦里,只因老家在大别山与举水河间,感恩故乡的养育之恩,故取名别山举水。他是简书散文专题内第一位签约的作者,曾出版电子书《生命中不得不谈的情》。 从作者的文字中得知,他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挣扎在社会底层为生活奔波。曾顶着炎炎烈日,含饭奔跑,只为解决一个个空调障碍;曾在砖厂冒着严寒,与泥土结伴,与煤矿亲密,忍着苦受着累。然而他却在磨难中坚强地傲立着,因从小偷看小人书的经历,只有纸上跳动的文字能为他倾诉衷肠。《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共有六辑,分别写了故园味与情、故人情与思、故土思与恋、故事恋与怀、故里怀与盼、故乡盼与梦。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实属感性之人,他的文字多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质朴平淡却蕴含韧力,不钻奇巧却总有温情。 日子简单重复,平凡之中又见不平凡。简单的生活让他的眼里多了几分细腻,小到生活中的“牙膏”“红薯”“蘑菇”,在他的笔下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在《红薯》一文中写到:小时候因家里穷,餐餐吃米饭是一种奢侈,红薯是一种高产作物,虽然穿不暖,但红薯如救命恩人一般解决了他们的粮食问题。那香喷喷的红薯,牵动着他的味觉,也牵动着他的目光。就像红薯眷恋着大地,他也眷恋着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 在《牙膏》一文中写到:生活无情地摧毁她矫健的身姿,岁月残酷地剥夺她敏捷的思绪。简陋,迟钝,沧桑,衰老,甚至死亡,她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都可以放下,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紧紧地揪住一条不放,那就是对我的爱。看到这里,我内心一揪,天下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了。一支牙膏将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母亲即使强忍疼痛,也不舍孩子花三四十为她买支牙膏。在母亲的爱里,没有自己,只有孩子。 最美的风景是故乡的人。在《思念》一文中,这样写到:听母亲说,这地儿是父亲拄着棍子转了好几天才选定的。它背靠村公路,那是他的儿子上初中走了三年的路,那是他迎来送往了三年的路,也是他拉着板车,挑着担儿去街上卖农产品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有他的汗水和希望,有他的失落和遗憾。它面朝举水,面朝那一滩白茫茫的沙和一汪瘦瘦的水,那水中倒映着的是他儿子去远方或归家的身影,那沙上深深浅浅的足印,留着他儿子从异乡带回的气味。不觉让我泪目,“深深浅浅的足印”写出了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不禁让我想到每次在放假回家都会在路口等我的父亲,他一直奉行“用心写字,以情动人”,他笔下的文字让读者产生一种共鸣,那就是感动。 作者家中世代务农,平凡简单的乡村生活让他的文字越发饱满。在《雪》一文中写到:那深深浅浅的思念,化作一片茫茫的白,无声地召唤着那些看见它们的生命。鸟儿的叫声仓促起来,为着肚腹与睡眠,土狗们循着鸟叫欢快地跑来跑去,也为着肚腹与睡眠。行人缩着脖子,咯吱咯吱地走着,咯吱咯吱地笑,偶尔抓起一坨雪,飞快地扬起,双手红红地,一头钻进某处热烘烘的房子,拼起一桌狗肉火锅,也为着肚腹与睡眠。他笔下的风景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而是经过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沉淀,最终成为有内涵的意象。语言质朴有劲,并非华丽矫情,犹如一朵花儿,你觉得它美丽,那是源自它脚下的那片沃土。 刘亮程曾说:“每个写乡愁的作家都生活在别处,是‘别处’照亮了‘故乡’,是别处确认了‘故乡’。”作者虽一直在外,却飘零如浮萍,内心在跟自己撕裂较劲,时不时回望来时的路,一笔一笔写下对故乡的那份思念。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九):笔端书写故乡的深情与眷恋

  “每个人都有故乡,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而我,虽说现在一直在外,但也只能飘零如浮萍,总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回到那个山村。”这是《人生处处, 总有相思凋碧树》一书序中开头的一段话。 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人世间,最感觉亲切的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依恋的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如同王维的诗所写:“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作家黄亚洲对此深有体会,他在麻城故乡长大,对于生活了20来年的故乡充满了深厚感情。虽然,他因为生活离开了故土,去了武汉打工,然后又去了大都市上海;但,他对故乡深情依旧,以浓郁深沉的笔墨,撰写汇集成《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一书,用以纪念漂泊岁月里对故土的思念与怀想。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作者黄亚洲,笔名别山举水,七零后,湖北麻城人,是简书签约作者,擅长写乡土散文,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将所有的情感与思念都诉诸与笔端,真挚感人,又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寂静的寒夜,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希望寻觅心灵的丝丝安慰,我翻开《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这本书。一页一页,从第一辑《那些故园味与情开始》至《那些故土思与念》到《那些故里盼与梦》结束,整本书有六个辑,共有六十四篇文章。作者用简单的笔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将故乡物的思、情的恋、梦的盼都一一刻画的淋漓尽致;如诗的语言散发出独特的韵味,读着读者,仿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浮现于眼帘,让我痴迷而又感动。 《味道》一文中写到“豆腐脑和热干面”,是作者在武汉漂泊的岁月,从寻觅、遇见、选择到喜欢自己合胃口的食物,从此成为贫瘠辛苦岁月里温暖心灵的慰藉。多年以后,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将铭刻记忆深处的食物通过场景与细节描述再现,“豆腐脑里放腌萝卜,用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仿佛时光并未走远,如同昨天、亦如永远的怀念。 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同时也勾引起我对热干面的怀念。那也是多年前,再次踏进学海,面对身上不多的积蓄,却不愿伸手向父母要钱,无奈面对生活的一日三餐,只能精打细算,街角一家的热干面成了我固定的早餐,味道不错,而且还很便宜。此刻回想起来,仍觉得温暖与怀念。 所以,作者通过对“味道”的怀念,是那种铭刻进骨子里的爱与习惯,在走向别处生活后,记忆里仍无法忘却的一种味道,其实也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吃,而是怀念那段生命的时光。 《雨中漫想》一文中写到“看着空中飘落的雨丝,母亲的容颜浮现于眼帘。”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抒写了对母亲的思念,虽然,此刻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母亲那温暖的话语却记忆犹新。在匆忙流逝的光阴里,在纷飞的细雨中,一直铭记母亲的教诲,且心存感恩。 《母亲》一文中写到:“成人的我依然在母亲的庇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意间一档情感节目,受访者诉说了与母亲相濡以沫的故事。”作者听完故事,再看看身边忙碌的母亲,突然间醒悟,无法再去漠视母亲的辛苦付出,而是应该去帮助母亲承担与分享,更需要有时间来陪伴母亲。 与其说这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不如说这是写给所有读者的,让我们想到为自己辛苦付出的母亲,给予我们反思的同时,来承担起那份为人子女的孝心。 《马不停蹄的思念》一文中写到:“姑娘,在远方,也在我心上,在看不见的角落,在忘不掉的旧时光,在我睡着的梦里漫步,在我醒着的岁月撒欢。”整篇文字语言柔美,如诗、如歌,抒写着思念的绵长,歌唱着离别的惆怅。缘啊!可以无声无息的来,却无法悄悄地去,带走了我青春的欲望,却带不走我与你共同拥有的时光,可以在游走的岁月里淡忘,却又在流逝的光阴里偶然想起。 《桑树》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着桑树的四季,犹如青春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些由桑树而引发的故事和记忆永远滋养着生命,丰盈了时光、丰富流逝的昨天以及无法回去的从前。 《女儿》一文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深情的文字,抒写了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是满满的爱、无奈与愧疚。为了生活,不得不异乡漂泊;为了更好的未来,不得不离开妻女与温暖的家园,孤单上路,去打拼、去奋斗。简单的文字承载着女儿那深情的期盼、父亲的无奈。读来让人感动,同时也有几分辛酸,哪个女儿不想时刻拥有父亲的宠爱?哪个女儿不渴望时间拥有父亲的拥抱、撒娇和陪伴? 合上书,一句句唯美的文字依旧回放于眼帘,一幅幅纯美的画卷依旧浮现于脑海,所有的文字与画卷倾诉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我想最终,作者会实现他的愿望,停下了脚步,回到了家乡,圆了孩子渴望父亲在身边陪伴的梦,圆了妻子相濡以沫的深情期盼,也圆了作者不再漂泊的心愿。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读后感(十):大别山的情思,举水河的爱

  大别山的情思,举水河的爱 文/花香四季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是别山举水老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生长在大别山下,举水河畔的别山举水老师,以自己细腻笔触向我们讲述着他对大别山的浓情,对举水河的爱意,对故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作者文中那些细腻真挚的情感常常让读者感同身受,热泪盈眶。谁没有故乡,谁不曾被乡音乡情牵系?读他的乡恋,想自己的魂牵梦绕,那些熟悉的花草树木,那些亲切的面孔身影,流淌在心里,浸透在灵魂中。 别山举水老师是简书作者,目前已经在简书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他是以写散文而被简书签约的第一个作者。2017年我注册简书的时候,他是我关注的第一个作者。我曾经花了两个多星期,读完了他在简书发表的二百多篇文章。之后一直跟读他所有的文章,通过阅读,对他的家乡,他的经历,他的工作有了一些了解,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散文美。 当我收到他的签名版的《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时,真是爱不释手。虽然书中的文章几乎都读过,我依然愿意重温这份山水情怀,让大别山的壮美,举水河的柔情再一次将我滋润。 通过阅读,我从别山举水老师那里学到了写散文的精髓。我觉得要想写出精美的散文,就应该像别山举水老师那样多读书,勤动笔,常思考,有一颗敏感的心,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别山举水老师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曾经辗转于湖北、广东,上海等地,曾经在工地的劳作过,在菜场装过车,在大上海骑着电瓶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客户修理空调。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他却一直没有放弃写作。 在简陋的集体宿舍,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他一直在读书写文。在嘈杂的环境下,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正是这份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他喜欢读书,喜欢听歌,喜欢读古诗词,喜欢摘抄优美的词句。这些长年累月的学习沉淀,使他的文章有着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如行云流水一般,读来朗朗上口。 他还善于观察思考,他总能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从而挖掘出写作素材。在他的眼中,一阵风,一场雨,一片落叶,一只飞鸟,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能触动心怀,引起无限的遐想,通过细腻的文笔,精雕细琢,成就一篇篇精美的散文。 他的文章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将笔下的事物展开了描,往细微处写。还有贴切准确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 他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将平常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和活力,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增强了代入感,读者会随着描写的步步推进而沉浸其中,读他的散文真的会不知不觉地落泪,读他的散文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下了很多功夫。在这方面,作者对自己要求一定很严格。在写作态度上作者是严肃的,真诚的。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用了多少心思,读者是能够读出来的,也能体会得到。在这方面,别山举水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要写出好的散文,还要要一颗敏感的心,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散文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除了文笔之外,还有文章中透露的真情实感。 别山举水心中一直装着家乡,装着乡土乡情。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外奔波,但故乡一直是他梦中最美的地方。所以他无数次地想起那个熟悉的地方,那个承载着他童年的欢乐的地方,那个有着血浓于水,情重于山的地方。 童年的生活环境,家乡的青山绿水,成就了他心中的美好,青年时期的打工经历让他见识了人间冷暖,生活艰辛。他感受过温暖,他品尝过苦涩。这些痛苦和煎熬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使他思想成熟,认识深刻,对人对事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由于有切身的体会,所以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对这个世界有着深沉的爱,文章中才有浓浓的情;因为怀着满腔的真诚,写真实的内心,真实的世界,所以才有满满的正能量。 在当今时代,他的散文被视作一股清流。所谓文如其人,一点不假。这股清流来自大别山透亮的风,来自举水河清澈的水,来自纯粹的乡土乡音。 别山举水老师的文章,写故乡的最多。《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仍然以写故乡为主。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老人孩子,粮食蔬菜,美食特产,故乡的过去与今朝,这些时时牵动着作者的心,故乡就是作者永久的素材库,情感的发源地,对故乡的情思永远说不尽,道不完。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这些情已浸润进我的骨子里,将痴缠我一生。无论我走在哪个方向,无论我弓下身负重,无论我放下心思量,即便没有回头,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那些情,也总让我热泪盈眶。” “我爱那儿的人,如同爱着自己的身体,我思念着那些情,如同思念着自己的灵魂。” “只因那过去的,现在的,一份份真情,我无法逃避,无力抗拒,我跨不过那一份沉沉的牵挂和殷切的希冀。” 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读者的渴望,让我们到别山举水老师的书里去慢慢体会那份故乡情吧!那最温暖的关怀,最深切的疼爱,最真挚的友谊,最淳朴的情怀,是人一生的财富,值得被永久珍藏。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