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谁弄丢了教育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2-04-05 21:54:42

  今日,我接待了北川教育访问团一行20人。一个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的孩子,可以清楚地看得出,孩子的眼睛里还盛满着哀伤。我真的不忍心把他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惨烈的回忆里去,毕竟,他只有15岁,和我的儿子差不多的纪。

  我想逗逗他,就问他,地震难道就没带给你一点“非痛苦”的记忆?

  他想了想,突然破涕为笑,眼睛里闪烁着少年的纯真,他的回答让我震惊,他说:“有的,不用上学了。”

  “不用上学了!”这不是控诉,而是一个学生的心声。

  我送走了他们之后,便久久地独自呆在房间里,这个孩子的这句话“不用上学了!”使我浮想联翩,一次又一次地从心底里涌动上来的不是欣慰,而是一种从没有过的沉重,这不由地使我反倒自己问自己:“如今的教育究竟怎么啦?”

  我们先从这句话说起,因为孩子沉重的学习压力,孩子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上学了。”难道这就是孩子真正所要的吗?不,孩子需要的不是应试教育下的枷锁的雷锁,如今,好多学校有一种评价学生的等式:好成绩=好学生,这种只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质、技能培养,其实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败,更是一种悲哀。

  有人会问:既然一味地追求成绩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为什么如今高考偏偏以成绩定论?要想合理科学地寻求一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评价方式,恐怕连教育部在目前也无法解决呀,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打开了选才的先河,分数成了唯一选拔的衡量指标,“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直接的显现。现在,学校教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形如“机器人”式的模具学生,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老师教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这种机械呆板的教育,源于不是老师的错,而是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上的一种错,他们在评价老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时,总是不外乎拿班级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指标,上级怎么评价教师,教师就怎么应对评价,为了评价和反评价,学校无形中把一切负担统统嫁给了每一个学生,这样,造成了差生被歧视,教育不公平,前一段,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在网络上炒作的沸沸扬扬,这难道只是这所学校的错误吗?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这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错!

  如何寻求一种最利于学生、教师的评价方式,这恐怕是好多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家、教育领导一直思考而又最感无奈的事情吗?我们国家的空头zz家比较多,做表面现象、鼓吹“挂羊头、卖狗肉”者为数不少,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极其很少,依我看,这种现象的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惯有“明哲保身”的习性,唯恐碰了“有权势的或者最敏感的钉子,可能会使自己受伤受罪。”假如涌现出一些敢想敢做善于摧毁不良现象的教育勇士,何愁我们的教育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小悦悦”事件就是例证,好多人明明看见,就是不敢上前一步拉一把,假如“拉一把”,遇到“反咬”现象,这种“一失足成千古恨”岂不让亲人怨恨八辈子吗?

  上周,我参加了一个教育研讨会,感觉很可笑:研讨的主题是如何课改?当时,我试问了一个主管教研的领导,就“圆柱体的体积”一节教学,你说说如何课改最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结果,这位领导说得天花乱坠,缤纷五彩,我对他进一步追问:“何不来个现场展示?”而他借故身体不适而仓促离去,这种“纸上谈兵”的空头教育家究竟还蒙骗谁呢?我认为凡是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至于那些合作探究交流并不一定就是金玉良法而适合每一个学生,我们的教学总不要圈在一个岛上。

  教育的幸福究竟指什么?我的观点:教育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幸福不是专指吃得好、穿得好、或者住得好,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用小学生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心情舒畅”,现在,教师的压力、学生的压力让人触目惊心。前一阶段,我在网上看到三个学生的跳楼事件,对此我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教师把自己工作中的沉重压力强加给这三个学生,她们实在不堪承受,竟而轻生自杀。11.16甘肃正宁县校车碰撞事件,20名幼儿惨死,归根结底这还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这也说明了学校合并存在着一定的失败性。学校合并是谁的点子?这是政府行为吧。

  我主张学校教育务实一些,真正解决一些师生最渴求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原来的一位同事和我闲聊,他一再抱怨地说:“政府扣除了我们工资当中的一部分,用作兑现绩效工资,这合理吗?”结果,绩效工作发下来,上访事件屡屡发生,出现这种问题,难道政府官员们没有学习过教育法、劳动法的有关条款吗?

  是谁弄丢了教育的幸福?那些掌握着教育权力的人物难道不感到脸红?一味地施加给教师各种压力,这样每一个学生能真正感到幸福吗?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