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与千寻》哭了的成年人
每个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千,一个叫千寻。
首映18年后,《千与千寻》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时隔多年,又看了遍这部电影,以现在这个年纪再看《千与千寻》,感触大不相同,还发现了许多没有注意的点。
比如,在此之前,我从来没仔细想过“千与千寻”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它只是一个听起来郎朗上口的日文翻译。
直到又看了一遍电影才意识到,原来它是“千”和“千寻”,是一个人的两个名字,一个人的两个状态。
千寻,是她的本名,代表的是一个未经世事的10岁少女,是未经历过伤害和剥夺过的完全体。
千,是她被汤婆婆夺走了姓名后的代号,是一个远离亲人、失去自由、拼命寻找出路的人。
千与千寻,一个是破碎的自己,一个是完整的自己。
01
这部电影,并不是供给孩子的动画,它里面处处充满着成年人的人生隐喻。
就像无脸男,它没有脸、没有形态、没有表情,但不知为何,你看到那张脸,体会到的是寂寞和孤单。
它空洞的眼神背后,像是藏着一颗更加空洞的心。它需要填补的窟窿太大了,以至于要吞噬一切。
就像是千寻的父母,在外在之物的诱惑和自身本能的驱动下,贪婪进食,最终失去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变成了失去思想、只知道进食的猪。
等到“养的肥肥的、养的壮壮的”,体重合格就会被吃掉。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景象。
无脸男像是每一个极度空虚、极度缺爱的灵魂,而饕餮的众神则投射着我们无止尽的欲望。
它可以是金钱、是房产,是名誉、是权力,是被外部教导你必须拥有、你必须渴求的一切。
我们拼命地追求、占有,将自我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挂钩在这些事情上,最后的最后,忘记了我们是谁。
02
在《千与千寻》中,最核心的一个隐喻,是名字。
在剧中,名字有着独特的能量。汤婆婆会剥夺掉对方的姓名作为束缚,一旦被雇佣者的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了,一辈子成为她的奴隶。
这样剧情荒谬吗?不,这就是现实,这几乎是人类世界的真实写照。
人的成长过程,不断地会遭遇那些试图剥夺你“名字”、试图夺走你自我的人。
父母给予孩子名字,同时也在孩子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期待,一个人往往一生,都没有走出这种别人的期待;而一旦进入社会,进入不同的组织,本质上更是一个不断被削弱自我的过程。
在人们最常见的工作场景中,相对于个人而言力量庞大的公司,会用各种统一的口号、文化、行为,去剥夺掉雇佣者的自我和思维,一些极端的地方,更会直接以号码或者别的代号来替代员工的名字。
自我的追求,被替代为父母的追求;自我的意志,被替代为企业的意志。
有时,这种逼迫是强硬的;有时,这种改变是温情的,是自觉的,是充满给予的,甚至是我们主动投向的。
后来,你成了的张经理、王总监、你成了技术大大,你成了9527。
最终,每个人都有了两个名字:一个叫千,一个叫千寻。
03
寻找自己的名字这件事,很重要吗?
我想起来了多年前的一期《康熙来了》,蔡康永聊起《千与千寻》,说到白龙回想起自己名字的片段,他忽然哽咽。
当时,现场嘉宾全都流露出震惊的表情,实在无法理解哭点是什么。
蔡康永说:“你不觉得感动吗?他忘记自己的名字很久了耶!”
小s回复道:“所以你是经常忘记自己的名字还是怎样?”
今天,看了白龙记起自己名字那段情节,一下子明白了蔡康永的心情。
电影里,千寻骑着白龙飞在天空,她忽然想起来自己曾经掉进去的那条河,那条已经被填起来盖上高楼大厦的河。那就是白龙的自我。
她说:“白龙,你的名字叫做琥珀川。”
那一刻,鳞片飞起,白龙化作少年。他和千寻在空中牵起手,两个人的眼眶里涌出泪水。
“我真正的名字,叫做赈早见琥珀主。”
即便被填河,被盖起高楼,面目全非。但多好啊,我还能想起自己原来的名字——我是那条你曾经坠入的河。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个名字。
我们出生时,是千寻;而后我们变成了千,不知道自己是谁,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世界上有太多人作为“千”度过了这一生,也总有人披星戴月,翻山越岭,甚至一度末路穷途——
只为找到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