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一定要“斤斤计较”
常常听人说,做人一定不能太计较,因为计较是一种算计,你算计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在我看来,这句话并非全对。
其实,在任何一段关系里,人与人之间一定会存在着计较。有的人锱铢必较,凡事不愿被占便宜,这种人自然是没人愿意与他来往的。而有的人,他们不是想着如何不吃亏,而是始终抱着不占别人便宜的心态去计较。
正如张嘉佳所说: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
有的人,将他们的善良,藏在了他们的这种计较里。
和朋友相处,“斤斤计较”,恰恰是对彼此的尊重,因为就算是朋友,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心境。人总是喜欢以己来揣度他人,而在揣度他人时,又不顾及利益,难免会对朋友带来不便。
算清利益,彼此心知肚明,能让两个人都活得更加敞亮,交往的时候,不必时刻担心,你是否因为哪一点而不慎得罪了对方。
有一个前辈,曾经跟我循循讲述他的处事之道:他和一个做生意的朋友,相交数十年,每年过年都要相互登门拜年,还要给对方孩子带礼物,两个人送的礼物,都大致差不多的价格,你给我的孩子一个iPad,我也一定要送你的孩子一件巴宝莉,年年如此,从不例外。
前两年,那个朋友生意状况不佳,背了一身债,前辈去拜年时,就给朋友孩子送了本书,礼物的价值,比往年小了许多。
我问前辈,为什么朋友困难时,反而给的礼物更少。前辈说,他深知那个朋友的性子,就算再困难,也一定要还一个相同价值的礼物,因此故意送的书,不给朋友带来太大压力。
这位前辈,对待朋友,算计礼物,算计数额,实在是“斤斤计较”到了极致,但是反而赢得了朋友的感激。
和朋友相处,涉及利益的时候“斤斤计较”,也是为他人考虑,体谅他人的境遇,不让自己的“豪爽大方”,成为对方的难处。
朋友相处,本应如此。
一个凡事都不计较的人,容易被朋友所利用。因为即便是朋友,在利益面前,也并非一定能守住底线。
交朋友,不可毫无防人之心,全无计较之意。
有个做生意的长辈,曾经给一个朋友贷款。那个朋友是前辈的初中同学,有几十年的交情。长辈的朋友想要贷一大笔钱,但是不愿意抵押,说希望念在几十年交情的份上,让长辈给他批无抵押贷款。前辈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
那个朋友,拿到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他在外面的工程全部亏损,欠了一大笔债,已经把房子和车都卖了,早就没有能够抵押的财产了。这次贷款,就是准备拿到钱就跑路,躲起来苟且偷生。
我这个长辈,吃了大亏,资金链差点断了。从此再也不轻信朋友,该走的流程,说什么也要走完。
帮衬朋友,本是无可厚非,但该计较的,一定要计较。说到底,没有人是不为自己考虑的,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全心向着自己。
斤斤计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朋友相处,不可无底线,即使这底线牵涉着利益,也不能因朋友交情而不谈利益,破坏底线。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几个彼此关系很好的朋友合伙创业,开了一家公司,其中一位家境好,负责投钱,虽然不懂商业,但还是在公司的股份里占了大头。
后来公司发展好,找投资公司融资时,投资公司的人说,那个投钱的人什么都不懂,还占了这么多股份,太危险了。要想得到融资,必须得把他赶出去。
公司的另几个创始人,就借喝酒的机会,把那个投钱的朋友灌醉,让他在股权转让书里签了字。
如此,他们就这样把自己朋友的股权,吞了个一干二净。
再好的关系,在赤裸裸的真金白银面前,也是如此不堪一击。
酒桌上可以豪情万丈,人人皆是兄弟,但彼此之间的算计,却不能不多留个心眼。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现在有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智商高,情商高,善于利用体制,利用感情。
人当然不能一味利己,但完全不利己也是万万不行的。
与朋友交往,不计较,不稍微留个心眼,就是喊着嚷着让别人来把自己应得的给瓜分干净。
社会就是如此的真实。
和朋友“斤斤计较”,不是小肚鸡肠,不是固守利益,而是不越界限,知道轻重。
不是每一个朋友,都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哪怕自己受损,也要让你得利。
不是每一个朋友,都值得你为之不顾利益,全心相待。
即使是感情无比深厚的朋友,也不可完全不计得失,因为人总是会变的,儿时的玩伴,成长至中年,不可能全无变化。
你以为他依然对你诚心相待,却不知他历练多年,早已人心不古。
斤斤计较,是抛弃那些不理智的一腔豪情,充分地权衡得失,仔细地思考关节要害,既为他人着想,体会他人处境,也不让自己平白无故地蒙受损失。
在恰当的时候,计较一番,权衡一番,才能让自己和朋友的感情,走得更远,更舒畅。
懂得“斤斤计较”,即是对他人的善良,也是对自己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