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园风
我们的校园风
■杜志平
大凡人步入中年,便开始怀旧了。
近期只要心一静下来,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一些往事,就是做梦也是如此。前些天,瑞安市作协主席林新荣携副主席黄选坚、副秘书长王键陪同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曹启文一行作家来瑞安进行“两美”浙江采风,顺道探访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仙岩梅雨潭的“绿”,我得知消息,与黄卫东等几位仙岩梅雨潭文艺社的文学爱好者前去陪同。
我和新荣是瑞安师范八六届同学,两人长久未遇,聊着聊着,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瑞安师范的“校园风”时代。
八六年我们进瑞师读书,我读的是普师班,新荣读的是美术加强班。当时的学校很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建立了许多协会,如:声乐、美术、书法、篆刻、吉他、口琴、笛子、小提琴等等十几个,其中就有诗歌协会,发起组建者和领军人物是林新荣。他读的虽然是美术加强班,但我似乎感觉出他当时对诗歌的兴趣并不亚于美术。他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北岛、舒婷、泰戈尔等诗人的诗集,读完便推荐给我。
八十年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很是受青年学生的喜爱,那时一提及诗人,心中的羡慕和崇拜感油然而生。新荣发起组建诗歌协会,取名为“校园风”诗歌爱好者协会,印象中起初有二十余位爱好者,后来逐渐增加,到八七年新一届学生加入时人数将近六十人。林新荣担任会长,委我为副会长。他当时已与瑞安的文学界名人如张鹤鸣、俞海、陈小萍、余成鸿、林长丰等有过接触,于是便邀请他们经常莅临瑞师讲座,以激发诗歌协会成员对诗歌的兴趣与提高诗歌写作的水平。为给爱好诗歌的同学有一个发表诗歌习作的平台,诗歌协会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取名就叫《校园风》。那时电脑打字并不普及,我们都是像老师刻试卷一样刻蜡纸,然后手工油印。每出刊一期,均发给诗歌协会的每一位同学,还在每个班级的黑板边上再张贴一张。当时我还是学校书法协会的副会长,练习柳体。林新荣说我的字写得端正,适宜在蜡纸上刻字。于是,我便成了《校园风》的专业刻工。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陈小平老师在瑞安市文化馆工作,主编《飞云》文学报,赵锦鸿老师在市总工会工作,负责《瑞安工人文化宫》副刊《梅潭》的编辑工作。于是,便有一些诗歌协会成员的诗歌习作陆续在《飞云》和《梅潭》上发表。《梅潭》一月一期,每期均会有人很负责地张贴在瑞师的传达室门口,那是瑞师的窗口,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方。每每贴出去之后,便会引来一大群同学围观。特别是有诗歌协会成员的诗歌作品发表在上面时,那简直可以沸腾许久。
我的诗歌处女作《在乡野的田塍上》也是发表在《梅潭》上的。那是在“校园风”诗歌协会成立一年多之后,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很浓,诗歌水平也逐渐提高。当时新荣给协会聘请了许多顾问,余成鸿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一天,新荣挑选了部分同学的诗歌习作,叫我陪他一起送给余老师,请他指导。余老师看了以后很高兴,说稍作修改推
荐给《梅潭》试试。一、二个月后,1988年12月份的《梅潭》上果真刊发了我们的诗歌,其中就有林新荣、缪奇恩、张建淳、董文树和我的诗歌作品。余老师还以《校园风中的花蕾》为题,撰写了诗歌短评:浏览了这叠诗作后,我仿佛有一种在美的幻境中作一次长时间的旅游的感觉。这些诗有赞美烫热的生活,也有抒发冷静的沉思;有宣泄执着的追求,也有蚕吐缠绵的情丝。在这些诗里,可以窥见年轻人心境之莹亮,也可以触感到学生脉跳之沉雄。由于限于篇幅,我只得选几首短小荐给《梅潭》副刊,读者可以透过一滴露珠的折射窥视一个太阳,闻到一缕桃花的馨香感受一片春天。这几首短诗,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酣醇的情感芬芳。山村总走不出悠悠牧笛/葛藤缠绕在古朴的额头,苏忠喜的《山村》给我们形象地展现了山乡风景图;乡野的风景里/光着脑袋/裸着脚丫,杜志平的《在乡野的田塍上》则把我们带到童年的梦境;张建淳《漫步》里的青鸟为我们“衔来了相思豆”,“裹着你绯红的脸”; 缪奇恩虽然“兜装着青灰色的彷徨”,却仍然在夜里“去寻找郊野美丽的风景”; 董文树“心水晶了”,“诗玻璃了”也还怀着执着的想念;林新荣别有一番情趣,在李清照的丈夫之外,和这位古代伟大女诗人偷偷地幽会呢。这几首诗具有年轻人情感真切、思绪激动等特点,而且具象性也比较强烈,通过丰富的想象,具体的形象,向读者展现心境的画面。由于学生们涉世不深,生活阅历浅,诗龄较短,在思想深度、生活广度和技巧力度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如果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缪斯,“无诗意的梦中也梦做诗”,我想他们会受到女神的青睐的。现在他们已经在“挖掘一个干固的泥穴,埋下一粒莫名的种子”,浇灌下热血和热汗,这些种子已在生根、抽芽、结蕾了,他们在《校园风》的沐浴下,将会开出一簇美丽的奇葩的。这就是余老师当初对我们的评价。
1989年7月,我们毕业,各自踏上从教之路。新荣分配到马屿区篁社镇中学,我分配到塘下区罗南乡校。那时交通不便,家庭电话极少,就学校校长室有一部电话机,也是手摇的,要通过邮电局转接再叫人,十分麻烦,因此,我和新荣的联系逐渐减少。毕业头几年,我们还在温州市组织的一些诗歌笔会上相遇,后来联系越来越少。2001年8月,温州行政区域调整,我所工作的地方——丽岙被划归瓯海区管辖,我们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断了。或许,那时的我已在文学的殿堂里渐渐淡去……
直到2007年11月,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文联联合在瑞安举办“林新荣诗歌作品研讨会”时,新荣邀我去参加,我们才又得以相见。此时的新荣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出版了《天瑞地安》、《涉水之痕》等多部作品集,还担任瑞安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负责编辑瑞安市文联主办的《玉海》杂志。从此,我们的联系又开始频繁起来。他经常会向我推荐一些上乘的诗歌刊物,我便把一些诗歌稿件发给他,他也时常会在《玉海》上发表我的诗歌作品。在他的引领与鼓励下,那几年我写作诗歌的热情又开始激发起来。
今年,新荣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还连任瑞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他是当初瑞安师范《校园风》里结出的一颗硕果,相信,还有许许多多“校园风中的花蕾”正在不断成长与绽放。也不知,二十多年前我们曾经日夜热恋过的《校园风》,如今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