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杰奎琳
发布时间:2022-12-12 17:17:57
美色犹如钢印,是独立于官爵和金钱之外的第三种权力。
客居纽约时,主人的书房临时变作我的卧室。四壁琳琅着图片和艺术品。有一幅铅笔速写,是主人的手绘,画的是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线条极幼稚,他是学生化的,于美术并不在行。只是,根总归不能舍弃,那一份痴恋,年代愈远,距离愈遥,便显得愈虔诚,愈顽强。书案正中立着一帧黑白照片,因其色彩的过时,又因其位置的显赫,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一位行走中的白人女子,着紧身针织毛衣,牛仔裤,侧脸向镜头凝视,短发被风吹散,蛾眉作惊讶式的上挑,双眼微微露出笑意,朱唇将启未启,似乎还没来得及作出完全反应。
这是谁?主人夫妇是我多年的熟人,这肯定不是他们家族的成员。也许是男主人新交的情侣?不可能,就算他入乡随俗,域外风流,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再说,都什么时代了,大纽约的靓女谁还会拍这种黑白照。从背景看,这是在长街,在熙来攘往的人行道,女子正兴冲冲地赶路,突然因为什么事掉转头来,秋波斜睨,漾出三分妩媚,二分顽皮,一分迷瞪。
是晚,我不管忙着什么,那年轻而洒脱的女子始终盯着我看。我向左,她的目光也迎向左;我向右,她的目光也迎向右;我站立不动,她的目光也就在我鼻尖定格,仿佛说,看你还往哪儿逃;直待熄了灯,钻进被窝,那一头漫空飘扬的乱发,那乱发丛中明亮的双眸,仍然忽悠在眼帘,又忽悠进梦乡。
翌晨,我问男主人:“这是谁的相片?”
“你仔细看看,凭你的阅历,应该猜得出来。”主人一脸兴味。
“都猜了一晚了,”我老实承认,“猜不出。”
“这是杰奎琳,肯尼迪总统的遗孀,后来嫁给了希腊船王。想起来了吧。记得八十年代末在北京,在你位于马甸桥的家里,我们畅谈古今中外美人,你说美色犹如钢印,是独立于官爵和金钱之外的第三种权力,就是以她作的例。”
喔,经他一说,我才恍然大悟,杰奎琳,太熟悉了,太了解了,她应该是白宫女主人中最有风度的一位,曾长期引导美国的时尚潮流。我至少读过她的三本传记,外加数不清的报道。其中,有几个细节,性格鲜明,过目难忘。
细节之一:她四岁时跟奶妈和妹妹一起逛公园,因为贪玩,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警察看到她一人在四处乱逛,问她是不是迷了路。她脖子一挺,神气十足地回答:“不,不是我迷了路,是奶妈和妹妹跑丢了,您赶快把她们找回来!”
细节之二:玛丽莲·梦露和肯尼迪偷情,她自仗名气冲天,星光逼人,居然直接给杰奎琳打电话,说自己将取替她而成为总统夫人。杰奎琳非但不怒,反而哈哈一乐,说:“那太好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搬进白宫呀?我这就给你挪窝,今后所有压在第一夫人肩上的重担,就拜托你挑了。”
细节之三:1963年底,肯尼迪总统在出访途中被刺,倒在杰奎琳的怀里,脑浆和鲜血喷了她一身。一个半小时后,杰奎琳就穿着这身血衣,参加新总统约翰逊的宣誓就任仪式;她在国家的危难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自制和惊人的镇定。
“这照片是在哪一年拍的?”我问。
“1971年。”
这么说,她已经四十出头。看起来依然年轻,往小里说,只像十七八,往大里说,也不过像二十五六。肯尼迪去世,杰奎琳一度陷入痛苦的深渊,为了摆脱美国政坛的纷争,以及肯尼迪家族厄运连绵的阴影,1968年,她三十九岁,打破美国总统遗孀不再嫁人的习俗,成为六十八岁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新娘。这是备受攻击的一次婚姻,美国朝野诅咒她是委身于魔鬼,委身于空白支票。对此,杰奎琳不屑一顾,她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昂首迈步在欲望的峰巅,一任八面来风把她的秀发吹散,旋舞,纷披如乱麻,拂面似蛛网。
“这张照片,我是1991年来美国时,在房东的旧书堆里发现的。”主人细数家珍,“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你看她那勇往直前的神态,你看她那窈窕有致的曲线,多诱人。我给它加了个镜框,搁在桌上。久而久之,它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代表一种气息,特清新,特高雅。
“事后我弄清了,这女子就是杰奎琳。这是张很著名的照片,关于它的拍摄,有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摄影师,叫盖勒拉,一天,他在纽约中央公园门口转悠,突然发现了杰奎琳,她就是这样一身休闲的打扮,摘了墨镜,素面朝天,旁若无人地穿行在闹市。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题材,须知,纽约有多少摄影师日夜守候在杰奎琳寓所的周围,等闲也难得一见她的面;更不要说这种质朴明净、活力四射的形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盖勒拉叫了一辆出租车,紧随其后。在一处十字路口,赶上了杰奎琳,他放下车窗,按动快门。听得身边‘咔嚓’一响,杰奎琳本能地侧过了头,扑闪着双眸,嫣然含笑,就在她还没有明白真相之际,盖勒拉再次按下快门。
“这张照片,成了盖勒拉的成名作——如今他在摄影界可是大名鼎鼎——那天他尾随杰奎琳,一直到她的寓所。杰奎琳整天被人跟踪,早已不胜其烦。在台阶上,她扭过头来,强压怒火,冲着盖勒拉说:‘你这样做,想必很开心吧?’‘当然,喔,谢谢!谢谢!’盖勒拉不失礼貌地回答;他成功了,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自然激动万分。盖勒拉飞快返回家,躲进暗房,把胶卷冲洗出来。不用说,他最满意的,就是这一张了。照片犹如文章,需要一个画龙点睛、引人遐想的名字,盖勒拉琢磨了很久,最后定为:‘风中的杰奎琳’。”
客居纽约时,主人的书房临时变作我的卧室。四壁琳琅着图片和艺术品。有一幅铅笔速写,是主人的手绘,画的是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线条极幼稚,他是学生化的,于美术并不在行。只是,根总归不能舍弃,那一份痴恋,年代愈远,距离愈遥,便显得愈虔诚,愈顽强。书案正中立着一帧黑白照片,因其色彩的过时,又因其位置的显赫,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一位行走中的白人女子,着紧身针织毛衣,牛仔裤,侧脸向镜头凝视,短发被风吹散,蛾眉作惊讶式的上挑,双眼微微露出笑意,朱唇将启未启,似乎还没来得及作出完全反应。
这是谁?主人夫妇是我多年的熟人,这肯定不是他们家族的成员。也许是男主人新交的情侣?不可能,就算他入乡随俗,域外风流,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再说,都什么时代了,大纽约的靓女谁还会拍这种黑白照。从背景看,这是在长街,在熙来攘往的人行道,女子正兴冲冲地赶路,突然因为什么事掉转头来,秋波斜睨,漾出三分妩媚,二分顽皮,一分迷瞪。
是晚,我不管忙着什么,那年轻而洒脱的女子始终盯着我看。我向左,她的目光也迎向左;我向右,她的目光也迎向右;我站立不动,她的目光也就在我鼻尖定格,仿佛说,看你还往哪儿逃;直待熄了灯,钻进被窝,那一头漫空飘扬的乱发,那乱发丛中明亮的双眸,仍然忽悠在眼帘,又忽悠进梦乡。
翌晨,我问男主人:“这是谁的相片?”
“你仔细看看,凭你的阅历,应该猜得出来。”主人一脸兴味。
“都猜了一晚了,”我老实承认,“猜不出。”
“这是杰奎琳,肯尼迪总统的遗孀,后来嫁给了希腊船王。想起来了吧。记得八十年代末在北京,在你位于马甸桥的家里,我们畅谈古今中外美人,你说美色犹如钢印,是独立于官爵和金钱之外的第三种权力,就是以她作的例。”
喔,经他一说,我才恍然大悟,杰奎琳,太熟悉了,太了解了,她应该是白宫女主人中最有风度的一位,曾长期引导美国的时尚潮流。我至少读过她的三本传记,外加数不清的报道。其中,有几个细节,性格鲜明,过目难忘。
细节之一:她四岁时跟奶妈和妹妹一起逛公园,因为贪玩,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警察看到她一人在四处乱逛,问她是不是迷了路。她脖子一挺,神气十足地回答:“不,不是我迷了路,是奶妈和妹妹跑丢了,您赶快把她们找回来!”
细节之二:玛丽莲·梦露和肯尼迪偷情,她自仗名气冲天,星光逼人,居然直接给杰奎琳打电话,说自己将取替她而成为总统夫人。杰奎琳非但不怒,反而哈哈一乐,说:“那太好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搬进白宫呀?我这就给你挪窝,今后所有压在第一夫人肩上的重担,就拜托你挑了。”
细节之三:1963年底,肯尼迪总统在出访途中被刺,倒在杰奎琳的怀里,脑浆和鲜血喷了她一身。一个半小时后,杰奎琳就穿着这身血衣,参加新总统约翰逊的宣誓就任仪式;她在国家的危难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自制和惊人的镇定。
“这照片是在哪一年拍的?”我问。
“1971年。”
这么说,她已经四十出头。看起来依然年轻,往小里说,只像十七八,往大里说,也不过像二十五六。肯尼迪去世,杰奎琳一度陷入痛苦的深渊,为了摆脱美国政坛的纷争,以及肯尼迪家族厄运连绵的阴影,1968年,她三十九岁,打破美国总统遗孀不再嫁人的习俗,成为六十八岁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新娘。这是备受攻击的一次婚姻,美国朝野诅咒她是委身于魔鬼,委身于空白支票。对此,杰奎琳不屑一顾,她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昂首迈步在欲望的峰巅,一任八面来风把她的秀发吹散,旋舞,纷披如乱麻,拂面似蛛网。
“这张照片,我是1991年来美国时,在房东的旧书堆里发现的。”主人细数家珍,“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你看她那勇往直前的神态,你看她那窈窕有致的曲线,多诱人。我给它加了个镜框,搁在桌上。久而久之,它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代表一种气息,特清新,特高雅。
“事后我弄清了,这女子就是杰奎琳。这是张很著名的照片,关于它的拍摄,有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摄影师,叫盖勒拉,一天,他在纽约中央公园门口转悠,突然发现了杰奎琳,她就是这样一身休闲的打扮,摘了墨镜,素面朝天,旁若无人地穿行在闹市。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题材,须知,纽约有多少摄影师日夜守候在杰奎琳寓所的周围,等闲也难得一见她的面;更不要说这种质朴明净、活力四射的形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盖勒拉叫了一辆出租车,紧随其后。在一处十字路口,赶上了杰奎琳,他放下车窗,按动快门。听得身边‘咔嚓’一响,杰奎琳本能地侧过了头,扑闪着双眸,嫣然含笑,就在她还没有明白真相之际,盖勒拉再次按下快门。
“这张照片,成了盖勒拉的成名作——如今他在摄影界可是大名鼎鼎——那天他尾随杰奎琳,一直到她的寓所。杰奎琳整天被人跟踪,早已不胜其烦。在台阶上,她扭过头来,强压怒火,冲着盖勒拉说:‘你这样做,想必很开心吧?’‘当然,喔,谢谢!谢谢!’盖勒拉不失礼貌地回答;他成功了,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自然激动万分。盖勒拉飞快返回家,躲进暗房,把胶卷冲洗出来。不用说,他最满意的,就是这一张了。照片犹如文章,需要一个画龙点睛、引人遐想的名字,盖勒拉琢磨了很久,最后定为:‘风中的杰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