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是“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压岁钱”(罗西)
不是这年味淡了,而是现在过年时,最快乐的人不是我。
给孩子压岁钱约等于父母给我压岁钱,其幸福感不相上下。
有一种幸福是“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压岁钱”
文摄:罗西
福建莆田、仙游有个风俗,正月初四、初五分别要“做大岁”。
换言之,就是再过一次大年。
明朝的时候,福建沿海常受倭寇侵扰。有一年除夕,倭寇再次登岸侵犯,莆仙一带的村民都躲到山里避难,几天后倭寇被官兵驱逐逃散,村民才陆陆续续回家……
于是,就有了初四或初五莆田、仙游补做“大岁”的风俗。
与正月初一的过年流程一模一样。
小时候,觉得这个风俗太好了,比其他地方多过一次年,赚到。
凡是越快乐、越幸福的事,基本是额外的。
长大后,结婚后,离开家乡后,我就渐渐疏远、失去了这个风俗,似乎也少了那份加量的快乐。
也许这也是所谓年味变淡的一种。
或者可以这么说:
不是这年味淡了,而是现在过年时,最快乐的人不是我。
因为我不再是孩子了。
2月6日,江苏连云港,一段“105岁的老人过年给74岁女儿压岁钱”的视频在网上获赞百万。
网友们泪奔:
在妈妈的眼里,你永远是孩子。
拍摄者苏先生说看到姥姥掏钱给74岁的二姨压岁钱,那一刻内心被感动了。
自己都做奶奶外婆了,妈妈还健在,真的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已很久不是小孩了。
我已很久不是父母的孩子了。
父母在,你再老都是他们的小孩。
有读友说,在宿舍收拾东西,毛毯一直叠不好,装不进压缩袋,怎么弄都弄不好,越弄越烦躁,坐在地上崩溃大哭……“从小都是爸爸妈妈帮我,我不再是孩子了!”
另外一个写道:看到街上被妈妈牵着或抱着的孩子,手里握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话,突然有点难过。我不再是孩子了,再也没有厚实的肩膀给我依靠了,我要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了。
一个30岁的朋友说,好舍不得自己长大,好不想看到亲人变老……
78岁的日本老太井上亲子写了三句小诗:
忽然发现
我的年纪
已经比妈妈还大了
我看了,怔在那儿,难过。
父母离世后,儿时的点点滴滴对我而言就是前世的事了。
齐豫曾说:父母离去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再也没人见证我的童年,就像我的过去一起消失了。
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因为时间回不去。
在央视“等着我”栏目里,常常有一些男人因为做生意或混不好而选择失踪,让父母、妻儿到处找好多年……这种懦夫,不是病,就是无情无义。
如果不是因为感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成功还有什么意义?赚钱就是拿来花的,更确切地说就是拿来表情达意的。
多少年来,我们总以为父母无坚不摧,殊不知正是因为爱你,他们才愿意藏起所有孤单和软弱。
尽量多陪陪父母,其实是给自己造福。
今年女儿在国外留学没回家过年。
除夕夜,给20岁的儿子压岁钱,他仍然愉快地收下,看他开心的样子,那一刻,非常美好。
我给太太的压岁钱,她没有雁过拔毛,直接转手给儿子,儿子也愉快收下。
有个小朋友说,他今年16 岁了,他妈过年就告诉他“今年你可以坐牢了,就不给你压岁钱了……”
哈哈,这位妈妈真幽默。那个小朋友能笑着说,也是幸福洋溢。
我个人感觉,给孩子压岁钱约等于父母给我压岁钱,其幸福感不相上下。
如同母亲骂孩儿“滚”约等于父母安慰孩儿“家里都很好,你放心”,其爱的度数差不多。
翻到一条2014年写的微博:一早去跑步,是怕太早衰老拖累孩子;然后给俩孩子先准备早餐再洗澡,怕先洗澡手上会有香皂味。今天早餐很特别:半碗牛奶、一块安德鲁森面包、半碗薏米红豆汤(加枸杞、桂圆肉)、一个米蕉、一把核桃、两个煎蛋。可怜可恨天下父母心。
母亲生前总是自责说:“我和你爹没用,穷,没给孩子留下什么。”
其实,母亲的爱,我已照搬用了,无穷无尽。
(若喜欢此文,欢迎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万分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