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关机
辞职前,我在一个有着应急性质的机关单位里工作,工作性质要求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这对于以前习惯了睡觉关机的我来说,着实有些不爽。
倘若真是因为工作所需被吵醒也就罢了,但那种几乎从不是因为工作,而是随刻可能被无端电话打扰睡眠的感觉,让人格外窝火。
当时在朋友聚会上提起这事,得到了好几个朋友的共鸣。
原来大家都是喜欢关机睡觉的啊。
只有小A没有接话。
我们问,小A,你呢?
她淡淡的说,哦,我从不关机的。
为什么?
因为我想,也许我爸妈会找我啊。
小A是一个孤身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奋斗青年,爸妈都在老家,逢年过节才能回家见上一面。
平日里,只有隔三差五的互通电话,互报平安。
当然,通话时间都是在小A方便的时间。
可究竟什么是这“方便时间”,让小A的爸妈觉得很为难。
在他们心里,小A忙,要开会啊,要工作啊,要约会啊,自己没什么正经事儿,生怕打扰了孩子。
可小A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天天想得慌,也惦记,哪怕只听听女儿的声音,也是满足的。
于是,几乎每通电话的开场白都是,闺女啊,你有空吗?哦哦有啊,哈哈,那说说吧。
小A说,她不喜欢爸妈那种怯生生的样子,却也理解他们内心的纠结。
想念一个人,又在乎一个人,不就是这个模样吗?
小A想了想,自己能做的,除了在空闲的时间陪陪他们说说话之外,也就是保持手机一直不关机吧。
这样,就能让爸妈在任何想念自己的时候找到自己,而不会听到冰冷的关机回复。
这样,就能坚定的和爸妈说,随时找我啊,我手机开着呢。
手机开机的意义,就在于给爸妈一个暖心宝,即使我们并无法第一时间赶到身边,即使他们并不会在深夜把电话拨来。
2015年巴黎遭遇恐怖袭击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大C正在巴黎出差。
一整日的忙碌,让他回到酒店倒头就睡下了。
为了保证良好睡眠不被打扰,他在睡前习惯性的关上了手机。
整夜平静,似乎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
直到早上醒来,开机,上百通未接电话的短信提示跃于眼前。
绝大多数来自于家里的爸妈,几分钟的间隔显示出他们的拨话从未停止。
大C瞬间吓住了,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电话又响了,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妈妈的名字。
喂,怎么了?家里出事了吗?大C急切的问到。
手机那头愣了两秒钟,忽然传来爸妈大哭的声音。
儿子,你没事吧,平安就好,平安就好啊!
大C这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一夜间已截然不同。
那么多人在恐怖袭击中遇难,那么多家庭溃然崩塌。
自己是何其幸运的一个。
由于酒店距离事发地点较远,又加上睡得昏沉,竟对这些一无所知。
而国内的爸妈自打从新闻里知道这桩袭击事件之后,就整颗心都系在儿子身上,度过了多么难熬的几个小时。
后来大C对我们说,从那以后,他的手机再也没有关上过。
虽然这辈子遇上恐怖袭击是件极小概率的事情,但他想在任何爸妈对他挂心的时刻,都能接到电话,对他们说,放心吧,我很好。
手机开机的意义,就在于给爸妈一个安心,而不给他们任何为我们胡思乱想,或是担惊受怕的机会。
如今,我早已离开那个有着应急性质的单位,好几年了,却仍然保留了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
不是因为习惯成自然,也不完全是因为小A和大C的故事。
而是因为,六姥姥的几句话。
有次带六姥姥出去旅行和她住一屋,半夜睡的正香,被六姥姥手机上的响一声的电话吵醒。
六姥姥的来电铃音调的特别大声,相比于我的烦躁和不耐烦,六姥姥表现的却满是慌张。
她拿起手机戴上花镜,如释重负的说了句,哦,没事,是骚扰电话,才重新躺了回来。
我说,还用看吗,二半夜的,还就响一声,肯定是骚扰电话,你睡觉怎么不关机呢?
六姥姥说,怕是你姥爷打来的啊,他年纪大了,万一有个什么事找我呢?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敢关机,就是怕老人有个什么需求,或是有个万一。
六姥姥说,各种急救号码,我都和你姥爷家的保姆交代过。
但仍然觉得,有什么事儿了,你姥爷会第一时间找我,而不是那些急救号码。
因为,对于老人而言,子女才是在危急时刻最能够想到的人啊。
那天以后,我的手机再也不关机了,只为了,爸妈的那份依赖。
是啊,也许我们离家远,并不是最快速能到达爸妈身边的人。
也许我们知识有限,并不是最能够为爸妈有效处理问题的人。
但在爸妈心目中,无论何时,我们都是他们最依赖的人。
也许我们生活在平安盛世,并没有许多遇到危险的可能。
也许我们自认为,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但在爸妈心目中,无论何处,我们都带着他们无尽的挂念。
睡觉关机的理由,可以有很多:
减少手机辐射、杜绝骚扰电话、保证良好睡眠。
而不关机的理由,可以是:
爸爸妈妈的依赖和挂念。
身为儿女,只这一个,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