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情感故事

孔子交友智慧:这三种人,最值得深交

发布时间:2021-12-28 13:57:30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友谊是得意忘形时的当头棒喝,是困难挫折时期的宽厚臂膀,是犹豫彷徨时期的醍醐灌顶。

  庄子曾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般清澈纯洁,不含杂质,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甜蜜。

  那么,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这三种人,最值得深交:

  一、友直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善养浩然正气。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饶州。

  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当时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有大臣斥责王质:“你啊,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堕落成朋党呢。”

  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成朋党。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为朋党,范先生真是厚待了我啊。”

  听到这件事的人没有不害怕的,不但远离了范仲淹,还远离了王质。

  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压迫下,很多人自动与德高望重的范仲淹划清了界限。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刚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气,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二、友诚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交友不以诚,则情裂。

  李苦禅是我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十分惭愧,立即铺纸研磨,画了幅“百莲图”。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后,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如果今后再有老友要我的画,一定要及时催我,不可失信!”

  老朋友意外离世,李苦禅即便作画出来,老友也欣赏不到了。死者已矣,生者还要信守承诺,只为遵从自己的内心。

  李苦禅正如自己笔下的梅兰竹菊,品质高洁,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三、友多闻

  与知识广博,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不但可以增长见识,还会在你人生的重要节点,帮你举明火把,照亮前行的路。

  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巴金先生在写其第一部小说《灭亡》的时候,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本想自己印几百本,送送人就好了。叶圣陶当时是《小说月报》代理主编,偶然间看到巴金的稿子后,立刻决定放在《小说月报》发表。

  1928,巴金把稿子寄到上海,1929年1月,杂志开始分4期连载这部小说。巴金从巴黎回到上海后,就已经成为了着名作家。

  当时人们都在议论这人是谁,居然要登他的文章,叶圣陶直接在编后记里说:巴金是谁,我其实也不认识,只是一个新的作家。

  叶圣陶除了巴金外,还把丁玲等作家带入文坛,但他们不是酒肉朋友,也不天天见面,叶圣陶发表新人的作品,只是欣赏他们的才华,并非要谋取私利。叶圣陶看重巴金是个作家,而巴金看重叶圣陶是位老师。

  这位老师对巴金格外护。有段时间,巴金的文章写得特别多,谁约稿都写。叶圣陶知道后,就托人叮嘱巴金:要爱惜自己的文笔。这是一个前辈对一个青年作家的提醒。那时,是巴金名声最大的时候,甚至比叶圣陶还大,但叶圣陶能说出这句话,完全出自朋友间的坦诚。

  对于这位老师,巴金很敬重:“我常常这样想,也仿佛常常看见那张正直、善良的脸上的笑容,他不是在责备我,他是在鼓励我……我还说他是我的一生的责任编辑。”

  孔子的七字箴言是交友的准则。如果一个朋友同时具备正直,诚信,多闻这些品德,真是一生中的无价之宝。

  反过来说,如何努力成为别人心中的“益友”是不是更值得深思呢?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