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家过年,理由竟然是……
点击蓝字鲤伴即可关注
文 | 李清浅。
1
五岁的小侄女是家里的小问号。
前几天,她突然跟我说:“我的同学阿明说他们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还说过年要一家人一起过,姑姑,过年家人为什么要一起过呀? ”
因为过年就是要团圆啊,我不假思索的说。
她却挠挠头,又问我什么叫“团圆”。
这次轮到我挠头了,我看着她左手一支棒棒糖,右手一支棒棒糖吃得不亦乐乎,问她,为什么要两根棒棒糖一起吃?
她奶声奶气地回答,这样会更甜啊。
我想了想,回答她:就像你的棒棒糖凑到了一起会更甜,家人聚到一起也会更开心更幸福啊。
2
记忆深处那些餐桌上的美味才是团圆的味道
说到春节,你记深处有哪些难忘的传统美食?水饺、春卷、年糕抑或者各种开胃大菜?在各地的传统美食中,黏糯可口的小甜点可谓老少皆宜,深受喜爱。
说到甜点,第一个绕不过去的就是糖瓜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民俗里讲究用糖瓜祭灶。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汇报各家的情况,我们都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于是就用糖瓜粘住他老人家的嘴,让他只能说好话。
儿歌里也有唱“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又被称为“小年”,过了小年,年味便会越来越浓,各家各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各种准备了。
除了糖瓜,在各地的小吃中,也有很多黏糯可口的美食,比方,老北京人爱做油炸糕,河北人爱蒸年糕,东北人会做很多冻黏豆包,武夷山附近则盛行做糍粑,贵州、四川等地过年则会吃汤圆。
这些食物大多软糯香甜,吃起来甜在嘴里,幸福在心头。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黏糯可口的美食,是否暗含着什么深意呢?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中,吃,可是大有讲究的,比方,吃枣意味着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象征着“幸”福来临,吃豆腐就会“福”气临门等等。而这些黏糯香甜的食物,则表达了我们希望和家人“黏”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遗憾的是,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有时候却疏于与家人的联络,更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甚至连春节也不能回家团圆。而有的人即使回家了,也没有好好陪伴家人,而是一直盯着手机,好像和手机黏到了一起,其实最需要黏在一起的是我们的家人啊。
什么才是真正的团圆?最近我看了一个视频,从中找到了答案。
这支视频相信很多90后会深有共鸣,它讲述了主人公从1998年到2018年,二十个年间的春节故事,从小时候对过年充满期盼、少年叛逆时期反感春节的“大人之间的客套”,再到被“催婚”的青年时期恨不得做一只“逃家小兔”。无一不精准地暗合了我们的心迹。
可是,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我们习以为常的“回家过年”,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幸福。
3
成长,就是一个逐渐理解父母的过程。要到很久之后,我们才发现他们的沉默背后,包含了诸多的无奈和牵挂。这,正是这支视频最打动我的地方。
如果不是这支视频,我可能不会去细想,我们回不回家,父母的饭桌上完全是两道风景。
得知女儿不回家,他们的餐桌上,只有一盘饺子。
得知女儿要回来了,老妈的购物车简直塞得不能再满:
我们回家的消息,是他们忙碌的全部动力。而我们一旦选择不回去,他们就会选择凑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诚如这支视频所言,对期盼了一年的父母来说,我们不回家,春节少的不止是一双筷子,还有热闹喜庆的年味儿。
相信看过这支视频后,你也和我一样,坚定了过年回家的决心。
过年为什么要和家人团聚?因为不想让等待落空,不想让期盼随风,过年,就是要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年”(黏)在一起。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支有温度有质感的视频,是由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京东《京晚8点》联合7FRESH&京东生鲜暖心打造,它寄托了春节团圆的美好祝福。
新春的脚步正在悄悄临近,辛苦了一年的你,就算再忙再累,也不要忘了父母殷切的期盼。
回家,就是我们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因为有你,春节才会新鲜满桌。
“爱有鲜意,年在一起”。
1月26日至27日,来京东APP,首页下拉,让我们一同感悟那些有关“年味”的故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