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耘说技巧】“自作自受”和“三态”
【十耘说技巧】自作自受
秋日之书
诗/成都锦瑟
这还是属于少数人的秋天
更多的人还两手空空
这个秋天很长
它将被延迟退出季节
风要缓缓地吹,叶子要慢慢地老
黄了,枯了
也最好挂在枝上
来填补苍茫巨大的空白
这个秋天
落叶能够覆盖的地方
都是王的封地
将被收取押金,成为秋天的人质
这个秋天,镰刀割伤了自己……
技法:
【自作自受】自作自受是条成语,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后来广大网民发散思维,恶搞成了一条假英文,no zuo no die,不作(嘬)死就不会死。哈哈,真佩服人民群众的想象力。说实话,这种想象力值得诗人学习。但我今天讲的自作自受与这个意思有很大差别。
自作自受,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让动作的施加者同时成为动作的承受者。此技法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新奇感、陌生感和感染力。
剖诗:
这个秋天,镰刀割伤了自己……
一只镰刀可以割伤其他任何物体,唯独不能割伤镰刀本身,这是事实上的不可能,简直没什么道理好讲。可是诗人偏偏就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个秋天,镰刀割伤了自己——让人又凉又疼,心底流泪。
说句题外话,这首诗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的省略号,这是不少初学诗歌的朋友喜欢用的。但这有一个缺点,省略号容易产生故弄玄虚之感,在诗中(特别是结尾)无特殊情况要避免使用。
造句:
1.
一条脱缰的河流
淹没了庄稼,房屋,道路
淹没了公章,保险柜,会议室里的秘密
淹没了尘世的疼痛,欢喜,贪欲
河流淹没了自己
2.
一颗子弹射出后
最先击中的
是自己
3.
没有了鲁迅
那把匕首孤零零的
刺不中黑夜
只能刺中自己
重点:
此技法特别要注意对事物的选择,因为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适用。举个失败的例子:
在小河边,我打了自己两下子
虽然“我”同时是动作的施加者和承受者,但一点也没有新奇感,为什么?因为是人体的A部位(手)打了人体的B部位(身体),实际上动作的施加者和承受者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分别产生不同动作的事物(如人、动物、机器人、吊车等等)一般不能成为“自作自受”技法的承载事物。
感悟:
让同一事物同时承担两种使命,可以减少诗歌意象数量的泛滥。使意象的使用更加集约化。诗歌也需要“环保”。
【十耘说技巧】三态
收藏家
诗/轩辕轼轲
我干的最得意的
一件事是
藏起了一个大海
直到海洋局的人
在门外疯狂地敲门
我还吹着口哨
吹着海风
在壁橱旁
用剪刀剪掉
多余的浪花
技法:
【三态】学物理的时候,最有意思的当属物体的三态变化了。固、液、气,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多么奇妙的现象!这其中,有的物体相对活跃,如水,很容易在固、液、气三态间自由跳跃。也有些物体相对稳定,如一块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铁的沸点2862℃,超过这个温度铁会变成气体冉冉升起。哎呀,这更有趣了!这些奇妙变化,在诗人笔下瞬间就可以完成。
三态,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让处于某一形态的物体呈现出另一形态的属性和特征。通过此技法,可以使诗歌充满新奇,异彩纷呈。
剖诗:
用剪刀剪掉
多余的浪花
浪花是什么形态的?液态。液体能不能拿剪刀剪掉?当然不能。诗里为什么能?诗人把浪花写成了固体。好玩儿吧!
造句:
物体的三态变化包括六种形式,咱一一造句。
1.熔化:固态→液态
(1)没有风的时候,她们在一本书上划船
(解读:书从固体变成液体,上面可以划船)
(2)最终,鼻癌淹没了女孩
(解读:鼻癌从固体变成液体,把女孩淹没)
2.凝固:液态→固态
双目失明的老人,几刻刀
就把西湖水
雕成一条鱼的形状
(解读:湖水从液体变成固体,可以由老人雕刻)
3.汽化:液态→气态
骊姬的鼻子凑近酒器
不一会儿,就嗅干了一杯美酒
(解读:酒从液体变成气体,可以由鼻子嗅干)
4.液化:气态→液态
“简直是一大氧吧!”
他往前一跃,两脚离地
在空气里游起泳来
(解读:空气从气体变成液体,可以游泳)
5.升华:固态→气态
一块生铁
很快就被风吹成气流
我们看不见
却可以呼吸到一股铁腥
(解读:铁从固体变成气体,可以呼吸)
6.凝华:气态→固态
别打扰我
我只想坐在空气上待一会儿
(解读:空气从气体变成固体,可以就坐)
重点:
以上分类为的是头脑风暴,不要把自己限死,生活中还有一些准三态物体(甚至不是物体,如火焰),需要参照运用此技法。
1.实际上是A形态,但人们更认同它是B形态
如烟,雾
以烟为例,虽然实际上是固体小颗粒,但人们更认同它是气体。
造句:爷爷放倒了炊烟
(解读:炊烟从准气体变成固体,像旗杆一样可以放倒)
2.实际上不属于任何形态(甚至不是物体),或很难说清属于何种形态
如火,光
这种最好写,一定要多用。
造句:
下班回家,他打开手电,把一束光拄到天上
飞蛾在灯光里游泳
火势失控,大火流向更远的地方
感悟:
思路万万千,很多都在你学过的东西里面。
来源:微信公号《十耘说诗》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
法律顾问: 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