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精选故事

最后一支曲子

发布时间:2022-11-25 14:33:32
最后一支曲子

  ¤

  四川西南部一个镇子的小剧场门前,有一座雕像,是一个女孩,手里握着胡琴和弓子。

  那个雕像女孩是有名字的,叫小叶。

  女孩扯着嗓子哭喊的时候,就出生了,母亲的眼睛也就此闭上了,连怀胎十月生的孩子都没看一看,彻底闭上了。[由www.telnote.cn整理]

  女孩长到一岁多的时候,就成了“小叶”。

  没有玩具,小家伙却经常拿家里的铁铲或是别的什么能够通过敲击而发出清脆响声的玩意儿,到处乱敲,从中获得人生第一份乐趣。男生个性签名

  乐趣的所在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兴趣。这话是那时镇上小学里教音乐的孙老师说的。孙老师是个好人,一心把孩子们教好,把他们送到大学里去,送到城里去。好人说的话却未必都是好话。比如,他说小叶这孩子有音乐天赋,有艺术细胞,这不是瞎扯嘛!

  小叶只剩下一个爸爸,是个亲人,她爸爸也只剩下小叶,是个亲人。这一对亲人相依为命,要想好好活下去,必须有人赚钱养家。于是,她那个老实爸爸背着一个破旧的旅行包走出了家门,走出了村子,走出了小镇。

  那个男人走出家门的时候,他的女儿三岁。霸气网名女生

  镇子上倒是有个幼儿园,但不是寄宿制,不是孩子的去处。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孙老师。首先,孙老师是个好人,这是不用说的。另外,去掉“老师”的光环,他其实就是个老光棍,一把纪了,却无儿无女,也难怪他平日里对孩子们格外地亲切,孩子们也都喜欢他。

  他把女儿领到孙老师那里,说明了情况。老家伙还没听他说完,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那天晚上,是他和小女儿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小叶睡在自己家床上的最后一个晚上。

  月亮有些昏暗,云很多。窗外的树影没有明亮月光的笼罩,显得惨惨淡淡。

  小孩子没有什么心事,睡得早,也睡得香。

  床头坐着她即将远行的父亲,唠唠叨叨:

  “爸爸要走了,爸爸不知道要去哪儿,反正是要走,不走不行啊。

  “你以后住在孙老师家,我也就放心了,只是不知道,这老家伙他还能活多久啊。”

  大滴的泪直往下掉。他一直哭,一直哭……

  ¤

  小叶搬到孙老师家里住的时候,还是喜欢拿着东西到处乱敲。敲得发出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真像音乐一样,她就咧开小嘴儿笑一会儿。

  镇子上,有一片小树林。很多鸟常年居住在那里,这意味着很多美妙的音乐一年四季都能萦绕在林子的上空。

  小叶从村里搬到镇上来,发现了这个小树林之后,那里就不单是鸟的天堂了。

  如果有人恰巧路经此地,一定会看到一个女孩在林子里跑来跑去,身后是一大群鸟随着她飞来飞去,忽上忽下的,形成一个美丽的队形,如舞蹈一般,和着这些精灵清亮的歌声。树叶也被风吹得簌簌作响。油绿的叶子在洒满阳光的下午摇摆着,仿佛无数银色的碎片点缀在风中。

  晚上,小叶从树林回到孙老师家。一路上,拉开了一条鸟啼声织成的彩带。

  刚开始,镇上的居民听到声音后,纷纷从窗户里探出头来。他们想看看,到底是有多少只鸟,是怎样的鸟,竟能够发出如此此起彼伏而又韵律和谐的乐声。

  街上没有一只鸟。

  女孩在奔跑。

  后来,人们不再探出头来看,只是相互望一眼:“听,小叶回来啦!”

  孙老师说得对,小叶这孩子有音乐天赋。

  ¤

  小叶第一次见到二胡的时候,已经八岁了。五年来,她的父亲只回来过两次。钱倒是寄来不少,但没有人告诉他,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钱。庆幸的是,孙老师那老家伙还活得好好的。

  那把二胡就是教音乐的孙老师的。它几乎与主人一样历经沧桑,或者比他还要老。他教了一辈子音乐,都是一群野孩子坐在下面听。现在,终于有个人,叫他觉得可以将毕生的心血传授给她,值得他拿出那把他一生钟的唯一的乐器。

  他郑重其事地把二胡交到了小叶手上,就像五祖把衣钵传给慧能一样,想给她一些抱负,一些使命感。小叶被孙老师严肃的表情吓得几乎有些哆嗦。孙老师很满意,认为小叶能掂量出二胡的重量。

  八岁到十三岁,又是五年。

  五年间,小叶的父亲只回来过两次。钱倒是寄来了不少,但还是没有人告诉他,孩子需要的,不光是钱。孙老师倒是一直活得好好的,只是,已经非常苍老了。

  苍老的孙老师在五年里教会了小叶好几首曲子。他说,这是老祖宗的东西,城里人学得少了,咱可不敢忘。

  十三岁的小叶已出落得异常清秀。她早就入了学,可是对学校里的功课没有一丝兴趣。

  孙老师只能拿音乐来安慰她。五年来,小叶最常听孙老师讲的是瞎子阿炳的故事。那个叫做“华彦钧”的瞎子,连阳光都看不到,一辈子连舞台都没登上过,死了连大名都没被人记住,但是,他有《二泉映月》,有《昭君出塞》,有《大浪淘沙》,有中国民间音乐最动人的乐谱。

  那时,小叶坐在孙老师院子里的黄葛树下,用那把历经沧桑的二胡缓缓拉出《二泉映月》的曲调,偷偷地想念着父亲,偷偷地哭。伤感怆然的调子从两根琴弦中飘出,绕着黄葛树久久不散。据说这种树就是佛家说的菩提,应该长在寺庙,接受供奉,不知怎的,它竟矗立在人家的院子里。

  一曲终了,小叶跑进屋里,请教孙老师,要想把二胡拉得像阿炳那样好,是不是也得把眼睛弄瞎呀?孙老师简直吓得要跳起来,猛咽一口唾沫,发出喑哑的嗓音:“阿炳是阿炳,阿炳只有一个。我给你讲他的故事,是让你学习他的精神。孩子啊,可不能乱想,好好的,啊?”

  孙老师教了一辈子音乐,自己还从来没有在舞台上演出过。

  //未完//

  ¤

  四川西南部一个镇子的小剧场门前,有一座雕像,是一个女孩,手里握着胡琴和弓子。

  那个雕像女孩是有名字的,叫小叶。

  女孩扯着嗓子哭喊的时候,就出生了,母亲的眼睛也就此闭上了,连怀胎十月生的孩子都没看一看,彻底闭上了。

  女孩长到一岁多的时候,就成了“小叶”。

  没有玩具,小家伙却经常拿家里的铁铲或是别的什么能够通过敲击而发出清脆响声的玩意儿,到处乱敲,从中获得人生第一份乐趣。

  乐趣的所在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兴趣。这话是那时镇上小学里教音乐的孙老师说的。孙老师是个好人,一心把孩子们教好,把他们送到大学里去,送到城里去。好人说的话却未必都是好话。比如,他说小叶这孩子有音乐天赋,有艺术细胞,这不是瞎扯嘛!

  小叶只剩下一个爸爸,是个亲人,她爸爸也只剩下小叶,是个亲人。这一对亲人相依为命,要想好好活下去,必须有人赚钱养家。于是,她那个老实爸爸背着一个破旧的旅行包走出了家门,走出了村子,走出了小镇。

  那个男人走出家门的时候,他的女儿三岁。

  镇子上倒是有个幼儿园,但不是寄宿制,不是孩子的去处。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孙老师。首先,孙老师是个好人,这是不用说的。另外,去掉“老师”的光环,他其实就是个老光棍,一把年纪了,却无儿无女,也难怪他平日里对孩子们格外地亲切,孩子们也都喜欢他。

  他把女儿领到孙老师那里,说明了情况。老家伙还没听他说完,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那天晚上,是他和小女儿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小叶睡在自己家床上的最后一个晚上。

  月亮有些昏暗,云很多。窗外的树影没有明亮月光的笼罩,显得惨惨淡淡。

  小孩子没有什么心事,睡得早,也睡得香。

  床头坐着她即将远行的父亲,唠唠叨叨:

  “爸爸要走了,爸爸不知道要去哪儿,反正是要走,不走不行啊。

  “你以后住在孙老师家,我也就放心了,只是不知道,这老家伙他还能活多久啊。”

  大滴的泪直往下掉。他一直哭,一直哭……

  ¤

  小叶搬到孙老师家里住的时候,还是喜欢拿着东西到处乱敲。敲得发出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真像音乐一样,她就咧开小嘴儿笑一会儿。

  镇子上,有一片小树林。很多鸟常年居住在那里,这意味着很多美妙的音乐一年四季都能萦绕在林子的上空。

  小叶从村里搬到镇上来,发现了这个小树林之后,那里就不单是鸟的天堂了。

  如果有人恰巧路经此地,一定会看到一个女孩在林子里跑来跑去,身后是一大群鸟随着她飞来飞去,忽上忽下的,形成一个美丽的队形,如舞蹈一般,和着这些精灵清亮的歌声。树叶也被风吹得簌簌作响。油绿的叶子在洒满阳光的下午摇摆着,仿佛无数银色的碎片点缀在风中。

  晚上,小叶从树林回到孙老师家。一路上,拉开了一条鸟啼声织成的彩带。

  刚开始,镇上的居民听到声音后,纷纷从窗户里探出头来。他们想看看,到底是有多少只鸟,是怎样的鸟,竟能够发出如此此起彼伏而又韵律和谐的乐声。

  街上没有一只鸟。

  女孩在奔跑。

  后来,人们不再探出头来看,只是相互望一眼:“听,小叶回来啦!”

  孙老师说得对,小叶这孩子有音乐天赋。

  ¤

  小叶第一次见到二胡的时候,已经八岁了。五年来,她的父亲只回来过两次。钱倒是寄来不少,但没有人告诉他,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钱。庆幸的是,孙老师那老家伙还活得好好的。

  那把二胡就是教音乐的孙老师的。它几乎与主人一样历经沧桑,或者比他还要老。他教了一辈子音乐,都是一群野孩子坐在下面听。现在,终于有个人,叫他觉得可以将毕生的心血传授给她,值得他拿出那把他一生钟爱的唯一的乐器。

  他郑重其事地把二胡交到了小叶手上,就像五祖把衣钵传给慧能一样,想给她一些抱负,一些使命感。小叶被孙老师严肃的表情吓得几乎有些哆嗦。孙老师很满意,认为小叶能掂量出二胡的重量。

  八岁到十三岁,又是五年。

  五年间,小叶的父亲只回来过两次。钱倒是寄来了不少,但还是没有人告诉他,孩子需要的,不光是钱。孙老师倒是一直活得好好的,只是,已经非常苍老了。

  苍老的孙老师在五年里教会了小叶好几首曲子。他说,这是老祖宗的东西,城里人学得少了,咱可不敢忘。

  十三岁的小叶已出落得异常清秀。她早就入了学,可是对学校里的功课没有一丝兴趣。

  孙老师只能拿音乐来安慰她。五年来,小叶最常听孙老师讲的是瞎子阿炳的故事。那个叫做“华彦钧”的瞎子,连阳光都看不到,一辈子连舞台都没登上过,死了连大名都没被人记住,但是,他有《二泉映月》,有《昭君出塞》,有《大浪淘沙》,有中国民间音乐最动人的乐谱。

  那时,小叶坐在孙老师院子里的黄葛树下,用那把历经沧桑的二胡缓缓拉出《二泉映月》的曲调,偷偷地想念着父亲,偷偷地哭。伤感怆然的调子从两根琴弦中飘出,绕着黄葛树久久不散。据说这种树就是佛家说的菩提,应该长在寺庙,接受供奉,不知怎的,它竟矗立在人家的院子里。

  一曲终了,小叶跑进屋里,请教孙老师,要想把二胡拉得像阿炳那样好,是不是也得把眼睛弄瞎呀?孙老师简直吓得要跳起来,猛咽一口唾沫,发出喑哑的嗓音:“阿炳是阿炳,阿炳只有一个。我给你讲他的故事,是让你学习他的精神。孩子啊,可不能乱想,好好的,啊?”

  孙老师教了一辈子音乐,自己还从来没有在舞台上演出过。

  //未完待续//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