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精选故事

管理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07 11:02:40
管理小故事

  管理小故事(1):

  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望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身旁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推荐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这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此刻论功行赏,原先给你推荐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推荐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由www.telnote.cn整理]

  管理小故事(2):

  子贱放权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但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一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现代企业中的领导人,喜欢把一切事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公司的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就应是子贱二世,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

  管理者,要管头管脚(指人和资源),但不能从头管到脚。

  管理小故事(3):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明白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管理小故事(4):

  不拉马的士兵

  一位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练状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状况:在一个单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最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此刻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主角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企业的管理者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能较早地发现变革的导火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管理者要有系统的观念,在实施变革时不能忽略工作流程的调整,从而发现哪些工作已经不再需要,或者工作流程的哪些环节已发生了变化。

  经理的工作就是要了解程序中变异的种类,以便采取适宜的行动去改善它。

  管理小故事(5):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先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

  管理小故事(6):

  老总挨批

  两年前一位记者朋友去一家乡镇企业采访,那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该企业董事长正坐在办公室生闷气。原先,上午在董事会上他再次提出上果汁生产项目,又被否决了。

  聊起企业的管理问题,他连连抱怨:此刻的企业越来越难管了。他说:“企业刚创立的时候,虽然规模小,员工文化素质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较顺心,我指东,没有人往西。此刻倒好,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几番,又招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人才,按说,工作就应更得心应手了,可实际上呢,我的话此刻不灵了,常常有人唱反调。就说生产果汁这件事吧,你明白,一瓶汇源或是茹梦,饭店卖十几、二十元。咱这个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产线,你想想那利润!可几个副老总愣是不同意,说果汁眼下走俏,但从长远来看却……”

  两年后,这位董事长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会,又与记者朋友见面了。闲聊时,记者朋友问他那个果汁加工项目之后是否上了,他长嘘一口气,说:“幸亏当初没上,如果上了的话,此刻可就背包袱了。邻县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进去。”

  他感慨地说,看来企业里有人说“不”,并不见得是坏事。

  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能人。创业伊始,这些能人凭个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份额。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知识、新技术超多应用,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也进一步加大。现实*迫企业向高层次转换,高层次的企业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相匹配。企业若想要继续驰骋“商场”,靠单打独斗显然不行了。企业家首先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知识结构到经营理念进行全面更新。战胜自我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摒弃自我为中心,察纳雅言,博采众长。

  以前一知名企业的老总说过一句话:20年前,我是最强的,带着大家往前冲,20年后,我站在后边运筹帷幄,看着大家往前冲。

  作为老总,员工在你面前唯唯诺诺,并不必须就是好事。当有人向你说“不”时,就应庆贺才对。

  如果你总是按过去成功的道路走下去,接下来等着你的定是死路一条。

  管理小故事(7):

  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十分灵活可。这人转阿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潜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必须自己潜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潜力十分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管理小故事(8):

  林肯“独断”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齐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透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就应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取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在企业,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新的意见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其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犹如鹤立鸡群,限于孤立之境。这种时候,领导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转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样说,恐怕他们也不会理解,那么,就干脆不要寄期望于他的赞同。

  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

  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作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作出决断的,是一个人。

  管理小故事(9):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明白,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十分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管理小故事(10):

  县令买饭

  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叛乱,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叛军即将杀到。

  黄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敌。巡尉问道,“士兵还没吃饭怎样打仗?”黄炳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黄炳并没有开“空头支票”,他立刻带上一些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着街市挨家挨户叫道:“知县老爷买饭来啦!”当时城内居民都在做早饭,听说知县亲自带人来买饭,便赶紧将刚烧好的饭端出来。黄炳命手下付足饭钱,将热气腾腾的米饭装进木桶就走。这样,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不耽误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个县令黄炳,没有亲自捋袖做饭,也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他只是借别人的人,烧自己的饭。县令买饭之举,算不上高明,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在于你多么会做具体的事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管理人士尤其要注重加强培养自己驾驭人才的潜力,知人善任,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力量是自己能够利用以助自己取得成功的。

  四两拨千金,聪明的人总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

  领导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

  管理小故事(11):

  机会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期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能够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校园,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最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管理小故事(12):

  平衡管理

  H电脑公司是一家科技应用企业。公司创办时,董事会破格从地产公司电脑服务部聘任优秀员工A为公司经理。理由是:A在电脑应用及智能化工程实施方面的技术水平较高,属内行。A上任三个月,工作用心、勤奋,带领员工刻苦钻研技术业务。但他不明白怎样经营和管理,公司经营处于停滞不前。董事会决定将其撤换掉,但处理方法不当会挫伤A,并对其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平衡,董事们提出了各自的想法。董事C的看法:把他增选进董事会,然后兼任公司技术负责人。董事Z的看法:让他做分管技术的副经理,享受经理待遇。董事Y的看法:我们需要的是懂管理,能带领员工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效益的经理,既然他不行,那就撤职让他专干业务,那不就行了吗?此刻的企业对人的管理不必太顾虑,该咋办就咋办。董事S的看法:把他调回,给他3000元苦劳奖,开个离职欢送会,大家吃顿欢送饭。

  董事长H(领导层的权威)的看法:1.A为一个有技术的优秀员工,是我们企业的财富,是我们没有给他摆好位置,这是我们的失误;2.A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专业人才,公司正要依靠这样一些技术尖子来发展,调走他会影响到公司技术工作;3.目前我们选定的经理J虽有经营管理经验,但技术业务不太熟,需要A帮忙,增选A进董事会不适宜,若他作为董事兼技术总负责,而不是董事的新任经理在领导工作中会有难度;4.若简单把撤换掉,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不宜简单化;5.我的意见是设总经理,由我兼任。设两个总经理助理,拟聘的经理J任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A任总经理助理兼技术部经理,对年轻的优秀员工A(24岁)我们应采取用心培养的方针,透过传、帮、带,使他既在业务上持续高水平,又在经营管理方面能有所突破。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在时宜时,我退出,那时务必建立一套稳定的、潜力强的领导班子。H的意见透过后立即得到了实施,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了起色,A依然用心勤奋。半年后,H退位,J任总经理,A任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公司运转良好。

  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多动脑子的工作,在思考问题时需要面面俱到,切不可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轻易下决定。应一切以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合理利用为目标,思考周全了,才能做出比较完善的决定。

  管理是个写“V”字的过程,落笔向下是坟墓(^),向上提笔是胜利(Victory)。

  管理小故事(13):

  两熊赛蜜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一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黑熊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一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一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一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它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一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转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

  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留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

  绩效评估是专注于活动,还是专注于最终成果,管理者须细细思量。

  由于乐队指挥者的指挥才能不同,乐队也会作出不同的反响:或者演奏得杂乱无章,或者表现出激情与才华。

  管理小故事(14):

  三只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十分灵活可爱。这人转阿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潜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印象中的优秀管理者仿佛必须要是潜力十分全面的人,其实不然,真正的领导人,不必须自己潜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懂择,管理并团结自己的下级,就能更好地利用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从而自身的价值也透过他们得到了提升。相反许多潜力十分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管理就是你不做事,让人做事,让别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怎样样让别人去做,并且别人愿意去做。

  管理小故事(15):

  各就各位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潜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是那类很优秀很出众的人才,只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事务或某类工作不熟悉,*作起来不仅仅显得吃力,也显得被动。有的人适合搞科研,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喜欢习文,有的人酷爱练武。一个优秀的领导,就应清楚地了解其下属的所长,让他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能。

  如同那位作家,报纸没办好,即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为报纸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这种状况下,老板最理智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做他就应做得好的事情。即使把这个得意之才留下来,也只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得。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务必十分明白全体的工作目标,了解团体的需要,并明白个人的工作情形,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明确果断的决定,不可受任何人情因素的蒙蔽,如此方能成功。

  10、以柔克刚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貌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这一招也是十分有用的。人的性格千奇百怪,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软硬不吃,你该怎样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任何人的不合作态度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为待遇太低,或者不公平,或者是工作量的分配不匀,或者是在对员工的各项政策上有所误解,而这些都是与你这个作决策的管理者有关。也许你不是决策者,而只是个执行者,那你又就应怎样应对下属的这种不满情绪呢?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听指挥的我就辞掉他!这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

  要明白一个企业解聘一个员工很容易,如果不是太差的企业招进一个员工也不难,但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员工就真的十分难,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失去了一些好的员工,对企业就是相当大的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群众的战斗力。

  这时候就需要领导发挥以柔克刚的本领了,首先承认错误在自己,让他的气有地方撒,然后再施以缓兵之计,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有的放矢,不是很好吗?

  管理小故事(16):

  逆旅二妻

  杨朱和弟子在宋国边境的一个小客栈里休息,发现店主的两个老婆长相与身分地位相差极大,忍不住向店主人问是什么原因,主人回答说:“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所以举止傲慢,但是我却不认为她漂亮,所以我让她干粗活;另一个认为自己不秀丽,凡事都很谦虚,我却不认为她丑,所以就让她管钱财。”

  现代企业有多少领导,用人能像这位旅店的老板一样公允分明呢?有很多领导,一望见艳丽出众的女孩子,不管她才能如何,都要尽收门下,给其最简单的工作和最优厚的待遇,留着养眼呀。而能干、谦逊,但长相平凡的员工,却让其干粗活,工资也低。这样的老板,真的让人很寒心。你要用华而不实的东西,你就全部去用吧,看以后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谁来帮你做?

  以貌取人的领导,最终会伤透下属的心,长期下去,务实之人定然会悄然离别,而花瓶也不可能为你带来效益,最终你就等着关门吧。到时候,不但江山没了,美人也弃你如敝屣,哎,赔了夫人又折兵呀。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力争摆脱这种以貌取人的传统方式,对人才的甄别,应从本质上去认识。这样,你才不会错失千里马,朽木当块宝。

  恃才傲物,不守规矩的“特殊”员工,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战斗力。

  管理小故事(17):

  古木与雁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望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于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我们的客人。”

  庄子的学生听了很疑惑,向庄子问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保存了下来,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社会呢?”

  庄子回答说:“还是选取有用和无用之间吧,虽然这之间的分寸太难掌握了,而且也不贴合人生的规律,但已经能够避免许多争端而足以应付人世了。”

  世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应对不同的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评判标准。对于人才的管理尤其明显。一个对其他企业相当有用的人对自己来说不必须有用,而把一个看似无用的人摆正地方也许就能为你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收益。

  聪明的领导人就应学会发现人才的优点,使得人尽其才,尽量避免人才浪费。

  审慎选取适当人选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务必靠平日不断地观察,留意每个人的发展动态。在检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发掘能干的部属,并且还要剔除办事不力的员工。

  管理小故事(18):

  动物园的骆驼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的长?”骆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能够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能够帮我们储存超多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能够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阿。”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先我们这么有用阿!!但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无可质疑,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好的管理者就是能为每一个员工带给这个适宜的舞台的人,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找到每一个员工的特长,并尽可能地为他们带给适合他们发展的舞台。

  一个好领导不必须是业务潜力最强的人,但他必须是个懂得惜。

  管理小故事(19):

  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一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后,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此刻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前表现保守的他,简直象换了一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之后的开刀阔斧,必须感到不解。此刻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株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之后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员工的价值高低绝不能凭我们管理者一时的观察或是只看他表面的现象。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观察。只有透过了细致彻底的观察,才能正确评估出一个人的价值并给他适宜的工作。

  花匠总是勤于给花草施肥浇水,如果它们茁壮成长,就会有一个秀丽的花园,如果它们不成材,则把它们剪掉。

  管理小故事(20):

  神偷请战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样,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也许说是容人之智更恰当,工作就是工作,千万不能夹杂自己的个人喜好。也许你这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得力之臣。

  用兵无固定方式,如水无固定流向,能依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管理小故事(21):

  永图选秘书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龙永图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曾选过一位秘书。当龙永图选该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因为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当秘书。在众人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的,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但是龙永图选的秘书,处事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走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9:30,经过核查,十有九次他是错的。但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因为龙永图是在其谈判最困难的时候选他当秘书的。当时由于谈判的压力大,龙永图的脾气也很大,有时候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也不说。每次龙永图回到房间后,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惟有那位秘书,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坐到龙永图的房间就翘起腿,说他这天听到什么了,还说龙永图某句话讲得不必须对等等,而且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禁骂。无论怎样骂,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所以在龙永图脾气十分暴躁的状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状况下,有那位禁骂的秘书对龙永图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世贸谈判成功以后,龙永图的脾气好多了,稀里糊涂的秘书已不再适合龙永图的“胃口”,于是龙永图很快把他送走了。

  那里,读者可不要误解龙永图是个过河拆桥之人。因为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做某件事情适合,但是换一个时间,他可能就不适合了。

  诚然,龙永图是位卓越的领导,因为他十分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最适合什么工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人,这一点,是常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管理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适宜的人,摆在适宜的地方做一件事,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手上的工作。

  管理小故事(22):

  王珐鉴才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劳,凡所明白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推荐,认为皇上潜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能够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能够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十分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能够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型态而运作,务必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务必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经理人员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带给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

  管理小故事(23):

  不必紧张

  小明洗澡时不留意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此刻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前,我该做甚么?"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能够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放简单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应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管理小故事(24):

  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明白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样没有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个性容易栽跟斗。

  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管理小故事(25):

  原先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日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

  乙:「的确可恶!你是否有立刻报警?」

  :「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

  在你应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

  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秀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

  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管理小故事(26):

  理由充分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务必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务必十分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

  然而也正因为务必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管理小故事(27):

  第一名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

  但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之后,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样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没听清楚?"

  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它同学没听清楚。"

  (名与利是多少人的捆绑、多少人的心结?我们被教育要争气、要出头,

  但是争气出头的,但是是少数人,沉默的大众毕竟还多数。

  想一想,有那么多人都和你我一样,不也是很兴奋的一件事吗?)

  管理小故事(28):

  令出必行

  《左传》记载: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便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练姬妃宫女。孙武挑选了一百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孙武将列队*练的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作一堆,乱作一团,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那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此刻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练,两个队长带头不听指挥,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肃静,宫女们吓得谁也不敢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划一,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孙武派人请吴王来检阅,吴王正为失去两个宠姬而宛惜,没有心思来看宫女*练,只是派人告诉孙武:“先生的带兵之道我已领教,由你指挥的军队必须纪律严明,能打胜仗。”孙武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从立信出发,换得了军纪森严、令出必行的效果。

  做人难,做个优秀的管理人才更难。个性是担任管理职务的中层干部,往往会遇到孙武这样的问题,制定一些政策出来在推行的时候却因为触及了一些人的旧有利益而无法施展。这些人或者是比自己职位更高,或者有很多自己开罪不起的背景,他们构成的阻碍会让你进退两难。

  正所谓“慈不掌兵”,管理者就就应坚持正确的原则,虽然推行的结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层人士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样玩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它所运用的就是经济学最常用的一种理论:博弈论。其实只要你真正是客观公正地执行政策,而不是过多纠缠于自己的私利,你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管理小故事(29):

  欠着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注: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觉得老天爷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贪婪之欲早已代替了感恩之心。)

  管理小故事(30):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但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推荐,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纪律能够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怡安管理顾问公司的陈怡安博士曾说过:“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必须是能够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

  管理小故事(31):

  肯德基的特殊顾客

  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达9900多个。然而,肯德基国际公司在万里之外,又怎样能相信他的下属能循规蹈矩呢

  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了3份总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三个分数是怎样评定的原先,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

  这些“特殊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这就使快餐厅经理、雇员时时感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疏忽。

  很多企业,员工与老板经常打游击战。当老板在的时候,就装模做样,表现卖力,似乎是位再称职但是的员工了;而等老板前脚刚走,底下的人就在办公室里大闹天宫了。很多老板,会在这个时候杀个回马枪,嘿嘿,刚好逮个正着。但是,这样也不是个长期办法,老板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去跟员工玩游击战,主要还是制度的确立。如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让员工意识到,无论任何时候,都须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那么,底下的员工就不会钻空子翘懒了。

  人做一次自我检查容易,难就难在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时时给自己一点压力,一点提醒。公司管理者就需要充当这个提醒者,时时给他们一点压力,一点动力,以持续员工不懈的进取心。

  经理的最大考验不在于经理的工作成效,而在于经理不在时员工的工作时效。

  管理小故事(32):

  一日厂长

  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这一独特的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各部门、各车间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核正自己的工作。这个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工厂的向心力增强。工厂管理成效显著。开展的第一年就节约生产成本300多万美元。

  让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也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并身体力行地做一回管理者,不仅仅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也对从多方面看到管理上的不足有用心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职责,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两者越一致管理效果就越好。

  管理小故事(33):

  鲶鱼效应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十分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之后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持续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

  其实用人亦然。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员工们望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明白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Kill掉。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

  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管理小故事(34):

  日立“鹊桥”

  在大多数企业,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即禁止内部员工恋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法,也不可取的。“棒打鸳鸯”只能导致军心涣散,让员工对组织感到寒心。获得如此“待遇”的员工即便留下,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日本日立公司有一名叫田中的工程师,他为日立公司工作近12年了,对他来说,公司就是他的家,因为甚至连他美满的婚姻都是公司为他解决的。原先,日立公司内设了一个专门为职员架设的“鹊桥”的“婚姻介绍所”。日立公司人力资源站的管理人员说:这样做还能起到稳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日立“鹊桥”总部设在东京日立保险公司大厦八楼,田中刚进公司,便在同事的鼓动下,把学历、爱好、家庭背景、身高、体重等资料输入“鹊桥”电脑网络,在日立公司,当某名员工递上求偶申请书后,他(她)便有权调阅电脑档案,申请者往往利用休息日坐在沙发上慢慢地、仔细地翻阅这些档案,直到找到满意的对象为止,一旦他(她)被选中,联系人会将挑选方的一切资料寄给被选方,被选方如果同意见面,公司就安排双方约会,约会后双方都务必向联系人报告对对方的看法。

  最后有一天,同在日立公司当接线员的富泽惠子从电脑上走下来,走进了田中的生活,他俩的第一次约会,是在离办公室不远的一家餐厅里共进午餐,这一顿饭吃了大约4个小时,不到一年,他们便结婚了,婚礼是由公司“月下老”*办的,而来宾中70%都是田中夫妇的同事。

  有了家庭的温暖,员工自然就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由于这个家是公司“玉成”的,员工对公司就不仅仅是感恩了,而是油然而生一种“鱼水之情”。这样的管理成效是一般好处的奖金、晋升所无法比及的。

  如果一个人能在公司中体味到如家庭般的气氛,他便会安心,士气在无形中自然也就增高了。

  管理小故事(35):

  索尼的内部跳槽

  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齐就餐、聊天。他多年来一向持续着这个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们的良好关系。

  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饭,谁也不理。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最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取。但是,此刻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课长干活。坦率地说,我这位科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推荐都得科长批准。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善,科长不仅仅不支持,不解释,还挖苦我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有野心。对我来说,这名课长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弃了那份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

  这番话令盛田昭夫十分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就应关心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处境,不能堵塞他们的上进之路,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能够自由而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个性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度以后,有潜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人力资源部门能够发现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问题。

  这种“内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动是要给人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如果一个普通职员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满意,认为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另一项工作更加适合自己,想要改变一下却并不容易。许多人只有在干得十分出色,以致感动得上司认为有必要给他换个岗位时才能如愿,而这样的事普通人一辈子也难碰上几次。当职员们对自己的愿望常常感到失望时,他们的工作用心性便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对用人单位和职员本身都是一大损失。

  一个单位,如果真的要用人所长,就不要担心职员们对岗位挑三挑四。只要他们能干好,尽管让他们去争。争的人越多,相信也干得越好。对那些没有本事抢到自认为适宜的岗位,又干不好的剩余员工,不妨让他待岗或下岗,或者干脆思考外聘。索尼公司的内部跳槽制度就是这样,有潜力的职员大都能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岗位,那些没有潜力参与各种招聘的员工才会成为人事部门关注的对象,而且人事部门还能够从中发现一些部下频频“外流”的上司们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进行补救。这样,公司内部各层次人员的用心性都被调动起来。当每个干部职工都朝着“把自己最想干的工作干好,把本部门最想用的人才用好”的目标努力时,企业人事管理的效益也就发挥到了极致。

  内部候选人已经认同了本组织的一切,包括组织的目标、文化、缺陷,比外部候选人更不易辞职。

  管理小故事(36):

  惠普的敞开式办公室

  美国惠普公司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广大职工。

  为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头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造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

  单打独斗、个人英雄的闭门造车工作方式在现今社会是越来越不可取了,反而团队的分工合作方式正逐渐被各企业认同。管理中打破各级各部门之间无形的隔阂,促进相互之间融洽、协作的工作氛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

  不要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屏碍分隔,敞开办公室的门,制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也敞开了彼此合作与心灵沟通的门。

  对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一个快乐,进步的环境:在管理的架构和同事之间,能够上下公开、自由自在、诚实地沟通。

  管理小故事(37):

  我想跟什么样的人合作

  以前有人采访比尔盖次成功的秘决。比尔盖次说:因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

  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也有提到: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

  成功的人很多,但在我生活中我不认识,也没有办法去为他工作,而让成功的人为我工作,在现阶段,我更没有这个实力。

  只有合作,是我最喜欢和最欣赏的。我也力图借助一个宽松的环境和用心的团队,与更多的人公平合作,以便在未来替自己经营一个抵抗风险的事业。我最喜欢合作的人就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甘心。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感,最大的陷阱是满足。人要学会用望远镜看世界,而不是用近视眼看世界。顺境时要想着为自己找个退路,逆境时要懂为自己找出路.

  二.学习力强.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掌握将来.懂得从任何的细节,所有的人身上学习和感悟,并且要懂得举一反三。主要的是,学习,其实是学与习两个字。学一次,做一百次,才能真正掌握。学,做,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到达教的程度,才算真正吃透。而且在更多时候,学习是一种态度。只有谦卑的人,才真正学到东西。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三。行动力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行动不一样,结果才不一样。明白不去做,等于不明白,做了没有结果,等于没有做。不犯错误,必须会错,因为不犯错误的人必须没有尝试。错了不要紧,必须要善于总结,然后再做,一向到正确的结果出来为止。

  四。要懂付出。要想杰出必须得先付出。斤斤计较的人,一生只得两斤。没有点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创业的。要先用行动让别人明白,你有超过所得的价值,别人才会开更高的价。

  五。有强烈的沟通意识。沟通无极限,这更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当然要有共同的愿景,非一日能够得来。需要无时不在的沟通,从目标到细节,甚至到家庭等等,都在沟通的资料之列。

  六。诚恳大方。每人都有不同的立场,不可能要求利益都一致。关键是大家都要开诚布公地谈清楚,不要委曲求全。相信诚信才是合作的最好基石。

  七。有最基本的道德观。以前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能够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样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

  儿子十分委屈:“但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十分好奇地问:“你是怎样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管理小故事(38):

  分粥

  有七个人以前住在一齐,每一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一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一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之后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留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必须是机制问题,必须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思考的问题。

  管理小故事(39):

  用途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能够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能够帮我们储存超多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能够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阿。”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先我们这么有用阿!!但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此刻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 一本成功的教材 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管理小故事(40):

  秀才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齐,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十分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这天你怎样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必须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用心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管理小故事(41):

  天鹅、狗鱼和虾

  有一次,天鹅、狗鱼和虾,一齐想拉动一辆装东西的货车,三个家伙套上车索,拚命用力拉,可车子还是拉不动。

  车上装的东西不算重,只是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尽是向后倒拖,狗鱼直向水里拉动。

  究竟哪个错哪个对用不着我们多讲,只是车子还停留在老地方。

  员工之间不协调,工作就施展不好,只会把事情弄糟,引起痛苦烦恼。领导者的智慧所在,即能妥善分配员工的工作,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合作。

  无论一个公司的金钱、机器和材料的总和多么强大,如果没一支愿意进行思考和清醒的人们组成的队伍能够使用,他们只但是是一堆不会产生成果的僵死物质。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于是我们又可得到结论:绝对权力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构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但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必须是机制问题,必须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制度是企业最好的制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海尔的制度好不好?联想的制度好不好?对于你的企业而言,难说。关键是适用。是从你的企业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从专家学者的专著中生搬硬套而来。制度是生物,不是产品。

  由是得之: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取的,是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制度是生长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于部分之和,产生1 1》2的效果。

  管理小故事(42):

  职责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齐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但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必须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忙。

  职责能够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能够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管理小故事(43):

  分粥制度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向是人类头疼的难题。请看下边的这个小故事。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透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一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构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由此我们能够看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管理小故事(44):

  习惯人生

  父子两住山上,每一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样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样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管理小故事(45):

  V型飞雁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忙它两边的雁构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合作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此刻则跃居80%。

  分工合作正成为一种企业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们能把容易的事情变得简单,把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很容易,我们做事的效率就会倍增合作,就是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一个关键,世界正逐步向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产物。

  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经过优化设计后,整体功能能够大。

  管理小故事(46):

  当老虎来临时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但是老虎阿!”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个性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十分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管理小故事(47):

  小宏的裤子

  小宏明天就要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了,怎样也得精神点把这一完美时光留在记忆之中,于是他高高兴兴上街买了条裤子,可惜裤子长了两寸。吃晚饭的时候,趁奶奶、妈妈和嫂子都在场,小宏把裤子长两寸的问题说了一下,饭桌上大家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没有再被提起。妈妈睡得比较晚,临睡前想起儿子明天要穿的裤子还长两寸,于是就悄悄地一个人把裤子剪好叠好放回原处。半夜里,狂风大作,窗户“哐”的一声关上把嫂子惊醒,猛然醒悟到小叔子裤子长两寸,自己辈分最小,怎样得也是自己去做了,于是披衣起床将裤子处理好才又安然入睡。老奶奶觉轻,每一天一大早醒来给小孙子做早饭上学,趁水未开的时候也想起孙子的裤子长两寸,立刻快刀斩乱麻。最后小宏只好穿着短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一个团队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用心引导并靠明确的规则来分工协作,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构成合力,管理一个项目如此,管理一个部门也是如此。

  团队协作需要默契,但这种习惯是靠长期的日积月累来达成的,在协作初创起,还是要靠明确的约束和激励来养成,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冲天的干劲引导不好就欲速不达。

  领导的权力不是指挥棒,而是杠杆。

  管理小故事(48):

  要求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秀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先他忘了要火了。

  之后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秀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一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取决定什么样的生活。这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取决定的,而这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取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管理小故事(49):

  通天塔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之后,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十分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到达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人们各自*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人类的力量不见了,通天塔最后半途而废。

  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身为领导者,要能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惟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的精神,有方法、有层次地激发员工发表意见与讨论,汇集经验与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团队有共识,才能激发成员的力量,让成员心甘情愿地倾力打造企业的通天塔。

  一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进时,若不随时与同伴交流沟通,便会很快落伍。

  管理小故事(50):

  饺子皮尖

  有个富家子弟个性爱吃饺子,每一天都要吃。但他又个性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十分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必须要感谢邻居大嫂。

  大嫂对他讲:不要感谢我。我没有给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当年你丢的饺子皮尖,晒干后装了好凡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还给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样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十分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必须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管理小故事(51):

  挑水别忘了挖井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一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时间在每一天挑水中,一晃就是五个春秋。

  忽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最后按耐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能够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一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我们此刻年轻力壮,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时,我们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挑水喝吗?所以,即使我有时很忙,但也没有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最后让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工作挣薪水就像是挑水;而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给自己多铺一条路。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即使体力拼但是年轻人时,我们依然还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且源源不断。

  企业在经营时,是否也要为自己“挖一口井”呢?培养新人,给未来投资,这何尝不是企业的长远之“井”呀!

  多种一块田,就是为自己多留一条路。

  管理小故事(52):

  我是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最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十分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一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十分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最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阿!!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能够成为最强者。

  管理小故事(53):

  最后的一分钱

  有个好吃懒做的小孩,他的父亲时时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然而那个孩子一点也没有改正自己缺点的意思。

  父亲不得不随时随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担心他会把家里的钱或值钱的东西偷到外面去换吃的,这位父亲觉得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但是说来也怪,孩子虽说好吃懒做,却从没偷过家里的钱,也没有听说过他在外面偷过左邻右舍的东西。他弄钱的办法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手段。比如说你给他钱买酒,他会少买一点酒,然后把剩余的钱一古脑儿买了吃的。无论是买油盐还是买酱醋,他总会用相同的办法省出钱来满足他那张不争气的嘴……

  为了使孩子的懒惰的习性不再滋长,父亲决定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个原则:少给钱多办事。尽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回,父亲一气之下扔了一分钱给孩子,让他去买油。父亲心想,我看你怎样把钱掰成两半用:一半买油一半买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里,售货员给他装满了油,把瓶子递给他,手却不缩回去。孩子明白售货员要的是钱,就装模作样地在自己浑身摸了一遍,然后苦着脸告诉售货员说钱掉了。售货员无奈,只好把瓶子里的油倒出来,把空瓶子给孩子。

  孩子嘴里咂着一粒糖,双手抱着那个油瓶子,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一进门,父亲劈头就问,油呢?

  孩子举了举瓶子。

  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里,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亲大怒,这点怎样能吃?

  孩子说,一分钱只能买到这么多。

  ……

  不管这个孩子的好吃懒做有多么的不好,而他这个恶劣的品行有多么的冥顽不灵,但他的机智却依然让我感到佩服。

  过舒服日子,不如在危机的状况下令人发奋。如果连命都豁出去了,倒可能想出逃命的办法。危机和逆境能磨练人,它会*着你想办法。

  在被*到一个无处可躲的地步,在一穷二白空手创业的时期,依然能够达成自己的心愿,也许这就是优秀的领导人和平庸的管理者之间的区别吧?

  刀按在脖子上,全身的神经都会紧张起来。

  管理小故事(54):

  鞋带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能够透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必须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用心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能够下一次再说阿。”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管理小故事(55):

  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靠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能够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zz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必须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群众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

  管理小故事(56):

  三个金人

  以前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但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样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必须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管理小故事(57):

  本性难移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状况下,我务必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

  “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青蛙虽然明白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破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口。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

  “我明白。”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务必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应意识到:改造一个人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弊端,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点,并力图帮忙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

  一个改变自己以求适应大众的人,最终会失去自己的一切特性。

  管理小故事(58):

  跳槽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推荐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必须要给它点色彩看看。但是你此刻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此刻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就应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十分被动。”

  A觉得B说的十分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此刻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久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潜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管理小故事(59):

  总裁的公文夹

  现代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这两个轮子。在国外,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现代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众多的企业透过改善管理、创新求实,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美国汽车公司总裁莫端要求秘书给他的呈递文件放在各种色彩不同的公文夹中。红色的代表特急;绿色的要立即批阅;桔色的代表这是这天务必注意的文件;黄色的则表示务必在一周内批阅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时须批阅;黑色的则表示是务必他签名的文件。

  把你的工作分出轻重缓急,条理分明,你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机智,也使你工作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点地浪费你的人生。

  管理小故事(60):

  博士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但是一个池塘阿。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样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样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能够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明白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够踩着桩子过去。你怎样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就应是学习型的团队。

  管理小故事(61):

  逃离高笼的袋鼠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从而导致袋鼠从笼子里跳了出来。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先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谁知第二天,他们发现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