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精选故事

关于偏见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1-09-03 05:39:25

  我们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偏见的小故事,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前来查阅。

  成见的故事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国君,也未必顺利啊。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我听说,君子独立无愧于身影,独寝不惭于灵魂。孔子妄自议论他人,这犹如湖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开始,我见到儒者,觉得他们很尊贵;今天,我倒觉得他们很值得怀疑。”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识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此事记载在《晏子春秋外篇》中。

  孔子之误解晏子,根源在于他对晏子怀有成见。

  不去深入调查,只是胸怀成见地看问题,往往就要栽跟头,圣人亦不例外。

  要使一个人没有成见,很难。正因为难,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实真相再去下结论的人,才显得更为可贵。

  偏见这样产生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六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个出狱的囚犯,他是一个职业渔民,他是一个灵媒,他是一个成功戒酒的酒

  之后,六张肖像照被挂在了一起。

  每一张照片都准确、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这是很大的一张面部特写,眼神犀利,微微翘起的嘴角,显得如此志得意满,他是百万富翁;这是一张扭过来的侧脸照,锃亮的光头,大鼻子,目光尖锐,嘴巴抿着,看上去牙关是紧咬的,身后是大面积的阴影,让人觉得沉重,他是出狱的囚犯;这是一张如此灿烂的笑脸,敦厚、善良,给人温暖和安全感,他是救生员;他坐在沙发上,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目光犀利,洞穿镜头,他只占了半个画面,另一半画面是一张空椅子,他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人,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隐隐不安的诡异感,他是一个灵媒……

  但这个被拍摄的人,既不是出狱的囚犯,也不是救生员;既不是渔民,也不是百万富翁;既不是酒鬼,也不是灵媒。这六个身份,其实都与他无关。

  他也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

  可是,当他被当作囚犯、救生员、渔民、百万富翁、酒鬼和灵媒之后,摄影师们居然将他拍出了这六张迥然不同的脸。

  这个实验,是想告诉人们,当一个人被先入为主地假定为某种身份后,他的身上,可能就真的能找到那个身份所具备的特定潜质。

  偏见就是这样产生的。

  击碎偏见的女子

  1916,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邀请一位年轻的女子来到德国著名学府哥廷根大学,不久,这名女子就开始以他的名义在哥廷根大学讲授数学课程。尽管她的授课技巧并不怎么纯熟,既匆匆忙忙又断断续续,但她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却吸引了许多学生。

  一个女子能够踏上大学讲坛,这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重磅炸弹。然而,这只是她创造的众多奇迹中的一个,她一路击碎这个男权社会中偏执而顽固的性别偏见,迫使那些高傲的女性歧视者低下陈腐的脑袋,她就是被誉为“抽象代数之母”数学家的埃米·诺特。

  诺特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所以她从小就不像同龄的女孩子那样喜欢打扮自己。在女子中学读书时,她对那些所谓的女子教育课不屑一顾。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学钢琴、舞蹈,而不能成为数学家?带着这样的疑问,她踏上了成为一名女性数学家的艰辛道路。

  诺特在十八岁时考上了尔郎根大学,但学校却拒绝给她学生身份,因为当时的大学根本不允许女生注册。而诺特不在乎有没有学生身份,她选择了自费旁听,是当时整个大学中仅有的两名女生中的一个。

  诺特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议论,每节课都大大方方地坐在最前面,认真听课、努力思考。她的勤奋好学打动了主讲教授,破例允许她和男生一起参加考试。诺特最终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但却没有任何文凭,因为她不是学校的正式学生。

  在爱尔郎根大学毕业的当年,诺特又来到著名的哥廷根大学,旁听了希尔伯特、克莱因、闵可夫斯基等数学大师的课程,这使她感到大开眼界,越发坚定了献身数学研究事业的决心。

  不久后,诺特听到了爱尔郎根大学允许女生注册的消息,立即赶回母校继续学习数学,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考试,成为第一位女性数学博士。

  获得学位后的诺特应邀再次来到哥廷根大学,以希尔伯特的名义讲课。希尔伯特非常赏识这个年轻人的才能,不愿看着诺特因为女性的身份而被埋没,于是想帮她在哥廷根大学找一份正式的工作。

  然而,聘请教师必须经过哲学教授会议的批准。希尔伯特的意见遭到了教授会议中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极力反对,他们不相信一个妇女能够成为大学教师,所以连“私人讲师”的工作也不愿给她。

  诺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她用自己的行动使那些反对她的人低下了花岗岩脑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诺特就在希尔伯特的支持下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其中的一篇还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严格的数学方法。她以卓越的成就击碎了那些女性歧视者的偏见,于1919年成功升任讲师,并在1922年获得教授称号。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纳粹在德国上台了,身为犹太人的诺特处境非常危险。1933年,纳粹当局剥夺了诺特教书的权利,将她赶出哥廷根校园。处境艰难的诺特不得不离开祖国,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流亡之路。1935年4月14日,一次不成功的外科手术夺走了诺特的生命,那时她仅仅只有五十三岁。

  正在读这篇故事的你,也许正遭遇着不公正的待遇,也许正经受着突然降临的挫折,但请你不要灰心、不要抱怨,战胜偏见、跨越挫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梦想不懈奋斗!

  如果别人对你有偏见

  我刚工作的那几年,被周围的很多朋友称作“好斗的小公鸡”。

  为什么呢?因为我特别容易激动和冲动。最典型的是,我情商最低处表现在:凡事都喜欢和别人争个明白,辩个高下。很多时候,争辩的最后,早已经脱离了最初讨论的问题,就像男女朋友或小夫妻吵架一般,吵着吵着就开始翻旧账、摆立场了。

  经过几年血与泪的教训,我开始收起自己略显凌厉的棱角,慢慢地开始走向所谓的成熟和圆滑。因为年岁,真的可以让我们明白很多世事,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看透很多问题的对错真假。

  还有,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好与坏,是看这件事情发生在了什么人身上。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对某个人的某种行为或言论有意见,而是对这个人有偏见。你若在心底觉得讨厌的人,无论他做了什么事,你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赞颂的;而如果换作自己亲近的朋友,无论他做了什么事,你总会觉得有几分道理或者有一些是可原谅的。

  这就是偏见的可怕之处。

  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死磕——他觉得自己做得非常正确英明。你为什么不赞同或者不表扬,甚至误解和歪曲我呢?他为自己不值,觉得应该把这件事情和别人讲清楚。这正是我以前走的那条路。

  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只有很少的人,你能通过和他进行几场或者几十场辩论,彻底改变他对你的认知和评价。

  所以,很多时候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为是徒劳的,甚至是有些可笑的。懂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释,不懂你的人听不懂你的解释。

  最有价值和分量的,是你的不辩不语和不言放弃。

  是啊,我们要做的事,心中认定的路,想过的人生,为什么非要解释给别人听,非要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和支持呢?

  有人说,如果不解释的话,别人会误解你,自己会受委屈的啊!

  这只能表明一点——你还是很年轻。要知道,受委屈几乎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途径,吃下去的是委屈,消化后得到的是格局。

  人生在世,我们不会遇到一个完全没有委屈的环境,就算在视我们为第一位的父母那里,都有可能会存在委屈,更何况在社会上呢?而且,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些委屈和偏见,不見得是多么坏的事情,反而可能会让你的心智迅速成长。至少,不至于在以后,被别人评价为:这个人,怎么还像个毛头小伙子一般冲动毛躁呢?

  大千世界里,我们被很多人看不懂,就像我们也看不懂很多人一样。如果我们坚定自己心底的方向,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在慢慢靠近梦想的光芒,那么,就不必在乎别人是怎么看你的。

  母亲曾告诉我一句话:世界上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而是充满暖意的附和。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