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欧阳修人物简介
(北宋名臣)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zz家、文学家,且在zz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出身没落小官吏家庭。父亲早死,家庭贫困到没有一垅地、一片瓦的地步,不得不依附叔父生活。寡母郑氏以沙为纸,以芦管为笔,教儿读书。由于从小营养不良加上没有灯油、常在暗处看书,欧阳修不仅身材修小,而且有严重的近视眼,可谓其貌不扬。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读书人,要取功名谈何容易。欧阳修在天圣元年和天圣五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明名落孙山。
天圣八年,晏殊四十岁,以兵部侍郎兼资政殿学士、前枢密使的元老身份,主持礼部贡举。当时出的考题是:《司空掌舆地之图赋》。分卷后,全场举人默默无声,只见一个瘦弱少年走到主考官晏殊面前,询问:“请教大人,司空一职,在周代就有了。但周代的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今日司空掌舆地之图,是从汉代开始的。不知我们是写周司空还是汉司空?”晏殊注意地望了少年一眼,缓缓答道:“看来满场举人,只有你一人发现试题中司空不同含义,很好。这里指的正是汉空司。”其实试题并没有出错,是主考官故意这样写的,看谁能识题。结果全场举人,惟有欧阳修一人懂题;或者说,惟有欧阳修一人看出了题目的破绽而又有胆量向主考官提出质疑。晏殊十分赏识欧阳修有学识、有胆识、选拔欧阳修为礼部考试第一名(省元),殿试连捷为进士。
宋仁宗康定元年,晏殊任检校太尉、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时年五十岁。次年(庆历元年),冬日大雪,晏殊在枢密府西园设便宴,邀了几位朋友一同饮酒赏雪。平日晏殊十分节俭,“奉养若寒士”;但又喜欢结交朋友,“未尝一口不宴饮”。正好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和陆经来拜望晏殊,一同在座。席间晏殊请大家赋诗咏雪,二十七岁的欧阳修写了这样的几句诗呈给晏殊:
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当时,西部边疆宋夏对峙形势颇为紧张,连西京洛阳都处在戒严之中。晏殊看了欧阳修的诗,知道欧阳修批评自己作为军事主管,不能只为瑞雪兆丰年而高兴,应该多关心一下边疆将士。
作为晏殊门生的欧阳修如此不讲情面,使晏殊很不痛快,当时不欢而散。过后,晏殊对人说起这件事:“韩愈是文章大家。他赴裴度令公宴会,也只“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没有见过欧阳修这么不懂事的人!”
从此后,晏殊和欧阳修之间逐渐疏远。不过晏殊并不因为个人关系影响知人善任。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兼枢密使,仍然巨剑欧阳修为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