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小故事2篇
【文章导读】 每个汉字的演变,都是有历史缘由的。看看古代的人结绳记事,竹片记事,还有什么记事的呢!反正都没有我们现在用的字方便好用呢! 小编为您整理了汉字小故事 ,供您参考和阅读。
【篇一】教士与和尚教士:小和尚这么早就在练习写字哪。
小和尚:是的。师傅刚教了我四个字。
教士:那么你怎么只写一个“王”字?还有三个字呢?
小和尚:我是四个字一起写。
教士:我怎么没看到另外三个字呢?
小和尚:另外三个字是:“一”、“二”、“三”,然后当中加一竖,就是这“王”字 了。
教士:汉字了不得。划四划就是四个字。那“一”、“二”、“三”倒是一看就明了,可是那“三”字当中加一竖,怎么就成了“王”,the king了
小和尚: 师傅说了,上面一横是天,底下一横是地,当中一横代表人,人在天地之间,对不对?
教士:对,有道理。那么,那一竖又代表什么呢?
小和尚:师傅说,当中一竖 表示通天地人,能通天地人的就是“王”了。
教士:Holy cow。汉字真奥妙。怪不得,你们把‘God” , 叫做“主”。
小和尚那也有讲法?
教士:有啊,你看“主”这个字,写出来就是“王”字上面加一点。原来,你们祖先早就知道大“王”不过通天地人,而我们的“主”却在天地人的上面!你还是信“主”吧。
老和尚冲出:一派胡言!
教士:啊哟,怎么说来就来,把我鸡皮疙瘩都吓出来了。
老和尚:别装秀气了,你们皮肤那么粗,还是像你们那样叫“goose skin” ---鹅皮疙瘩吧。你以为我们老祖宗也这么写“主”字的?
教士:他们怎么写的呢?
老和尚:看看我们的《说文解字》吧: 。
教士:这是什么啊?
老和尚:这才是“主”,底下是灯台,中间一点是火头。我们老祖宗说“主,灯中火主也”。你那点洋墨水,当个测字先生都不够,还想来收徒弟?
【篇二】形声字的诙谐事“文化大革命”时期,盛行“外行领导”。某大报主编对众人讲话,把“墨西哥”错念成“黑西哥”。听众大笑。主编生气说:“墨”也是“黑”的,有什么可笑,你们“吹毛求庇”! 中国有句俗话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主要是对形声字说的。意思就是从形旁可以认识字的意思,从声旁可以念出字的声音。这句俗话不全对。为什么呢?
比方说,一个“湘”字:看字的右半边“相”,知道它的读音,看字的左半边知道它的意义踉水有关,是水的名称(湘水、湘江)。乍看起来,这种“识字认半边”的方法还挺方便,可以推而广之。这样,汉字不是很容易学的吗?
然而,汉字从古到今,无论字形、字音、字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决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必须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专门理论来作科学的解说。而使用汉字的人不可能都是文字学家、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因此,对于今天的“秀才”来说,读汉字的半边,不一定能读出正确的字音来,望另外半边,也不一定能望出真正的字义来。如“深圳”的“圳”不读chuān。又如“板”,原来专指木板,如今“钢板、纸板、玻璃板、塑料板”的“板”都不是木头做的。难怪有人说,“秀才识字认半边”,往往造成秀才认别字,望文生义,往往生出不对头的义,甚至不知道该生什么义。
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旁。巧对对联有趣,巧用形声字也很有趣。
有个财主家的少爷,自以为读了几句书,就爱耍点小聪明戏弄人。一次,他出去游逛,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使嬉皮笑脸地对她哼哼:“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少爷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