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劝学的小故事
有关劝学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劝学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劝学的故事:孙康映雪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劝学的故事: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劝学的故事:苏洵发奋
苏洵,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劝学的故事:梁灏夺魁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相传他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进行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得了状元。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虽然《三字经》中“梁灏夺魁”的典故与真实的历史有冲突,但因其中所含的坚持发奋学习,终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寓意,至今为人们传颂。
《三字经》: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劝学的故事:祖莹学诗
祖莹喜欢学习,迷恋读书,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不准他日夜不停的看书。等到父母睡着之后,他经常在暗地里点着蜡烛偷偷读书,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后来,祖莹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称为了太学学士。
劝学的故事:文姬辩琴
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悲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