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情感故事

堂姐

发布时间:2022-10-16 18:20:51

  大伯精明睿智,人脉广通,是我们家族中有名望的执事人。村里村外,说起他,无人不伸出大拇指,表示钦敬有加。可他一生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所生的四个子女都没有进过学校大门,全是文盲。

  放在旧社会,这算什么事?那时穷人几乎都是文盲。可是现在解放了,翻了身的农民家家都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大伯的子女最小的也已十四五岁,过了上学的龄。说起来此事,大伯后悔不迭,自己聪明一世,却在这事上犯了糊涂。

  直到1952年,大伯家才有了第一个学生----他的大女儿。

  她是我的堂姐,名叫凤兰,不但聪明伶俐,而且长相靓丽,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酷像大伯。1951年,她刚满17岁就结了婚,姐夫高小文化,是邻村的一位现役军人,后转业到甘南某国防厂当了工人。堂姐是个有志气的人,从结婚那一天起,他就感到两人的差距,心生一种危机感。如何缩小差距?她想来想去,只有上学。第二年,已经18岁的堂姐,在公婆的支持下走进了学堂。

  那时我正在上高小,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一行人传颂着乡间奇事。有一个同学说:“你们见过十八岁的新媳妇上小学一年级的吗?咱邻村就有一个。她天天背着书包,和七八岁的小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和老师一样高,像是学生的妈妈。”同学们议论着:“那么大了,也不嫌臊得慌!”“她还真有胆量,就看能不能坚持下去。”我已听说过,知道他们说的就是我的堂姐。我说:“那有什么?旧社会不是家穷上不起学么!”

  堂姐不管这些议论,还是坚持了下去,一直学到会读书看报。不久,乡上见她出身好,又好学上进,选她当了妇联主任,成了我们家族中第一个吃公家饭的人。

  以后,我上了初中。暑期放假时,大伯对我说:“孩子,咱家有了脱产干部,就是你姐。她十八岁才上学,又入了党,现在是乡妇联主任了。咱坟里的风水厚实着哩,以后就看你的啦!”我看得出,大伯脸上漾出兴奋的光芒,他是为堂姐的进步而骄傲啊!

  堂姐工作大胆又热情,先后调任几个乡,工作做得都很出色。她走村串户,宣传男女平等,宣传婚姻法,调解家庭纠纷,维护妇女权益,很受群众戴。老太太把她当女儿,年轻姑娘把她当大姐。堂姐名声大了,大伯更觉脸上有光,走到哪里,三句话不离“我那个大闺女”。邻村的熟人看见了他,老远就喊着“那不是凤兰她爸吗!”大伯就会笑容满面迎上去说:“是啊,是啊!你们可好?”直到大伯去世时,邻村人还说是:“凤兰她爸不在了。”

  到了七十年代,堂姐有了三个孩子,八十岁的婆婆还跟着她,丈夫又远在千里之外,再留在乡下走村串户已经有了实际困难。县上领导说:凤兰在乡上已经工作这么长时间,该调回县上了。一纸调令下来,堂姐到县印刷厂当了党支部书记。

  打这以后,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那个小小印刷厂没有在改革大潮中站得住脚,不久就承包给私人经营。原有人员,大部分下岗回家,无事可做,连生活费也无处可领了。家里四五口人吃饭,仅靠姐夫那点工资实在顾不住,堂姐作为县上的一个科级干部,并没有向国家伸手,而是自力更生,置办了一架小推车,每天推到街上卖汽水、糖果和儿童玩具什么的,挣几块钱补贴家用。到了八十年代末,国家有了新的政策,堂姐才拿到了退休金,虽然数量不多,也感到很满足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堂姐随丈夫从河南移居兰州。环境变化了,家里又有了新的困难。3个在企业工作的子女,几年之间全部下岗,老两口不得不节衣缩食,拿出退休金补贴孩子们。以后,大女儿熬到退休生活暂时稳定,二儿子炒股赚赚赔赔靠儿媳勉强度日,三儿子两口倒腾服装过得紧紧巴巴。可是堂姐两口子不怨天,不怨地,始终乐观地生活着。

  堂姐是和我一块长大的。1959年,我和妻子结婚时,是堂姐领着我们办的登记手续。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回乡探亲时再次见过堂姐一面,那时他正在推着小车在街上摆摊。如今,堂姐老两口都已八十多岁。今年五一节我和女儿赴兰州看望她,姐弟相见,堂姐高兴得眼泪长淌。我看到,当年长相靓丽、充满活力的堂姐,已变成瘦小的老妪,只有两只大眼睛还时而闪动出我所熟悉的光芒。

  他们住的是商厦5层一个70多平米的两居室,屋内家具陈旧,只有一架彩色电视机还看得过眼。我说:“日子过得清贫啊!”姐说:“还可以,比起当年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姐弟回忆当年,说起老一辈创业的艰难,不禁多次唏嘘流泪。夜晚,姐姐特意把她睡的床让我睡,她和姐夫睡到另一张小床上。早上,天不明就早早起来为我准备早餐。我忽然觉得又回到了当年的家,堂姐就好像我的母亲。

  在堂姐家,我住了3天。堂姐几次劝我多住几天,我说:“女儿要上班,我也还有一些事要办,不能再住了。”堂姐说:“明年还来吗?”看着她依依不舍的样子,我说:“还来。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来。”堂姐拖着衰老瘦弱的身体,一直送我到楼下,直到车走了很远很远,他还在那里向我们招手。

  (2015.5.11)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