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感人故事

事细情深,言尽味远

发布时间:2021-09-07 22:39:01

  ——悟“项脊轩”中情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选入高中教材的古典散文《项脊轩志》所写的内容以及其文章结构、叙事、抒情技巧,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写作真情作文。

  关键词:项脊轩志,散文,构思,细节,抒情

  引文: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琐事习以为常,总觉得只有写传奇人生、写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写出感人的文字,殊不知,“琐事见真情”.《项脊轩志》就是叙写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来寄寓作者各种人生感慨的,细读此文不但能为情所动,更能学习文章的写法。

  高中教材里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不乏感人之作。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这里选取《项脊轩志》作为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因为文章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很多感人的细节,而文中洋溢的也是那亘古不变的我们人人依恋的脉脉亲情,以此为契机,可以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真情,并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写出动情的作文。

  归有光,世称震川先生,明代着名散文家,“项脊轩”是其书斋名。作者围绕这间小屋着重记叙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叹。

  作为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志》结构简单却又有特色。全文分正文和后记两部分,共六段。前四段为正文,写于作者十八岁时。后两段为后记,补叙了正文写成之后十余间事。后记做于作者三十岁之后,时间相隔十几年,但通篇情感却一脉相连,读来毫无隔感。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也印证了优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这里我仅就“神”避“形”简单谈谈作者在质朴的文字里流露的款款深情。

  文章前段非全文重点却也紧扣文题,点明小轩来历后分别介绍小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面貌。

  修葺前小屋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狭小(“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聊聊数语看似写“室”实则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已渗入其中,这种破败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为主体部分的抒情营造了一个“悲”的氛围。可是作者却出乎意料的笔锋一转,并未直接延续“悲”情,反而是从悲的反面“喜”来着笔。阁子“稍微修葺”便不再破旧漏雨,“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便不再昏暗阴冷,“杂植兰桂竹木”便不再零落残败。修葺之后,旧貌换新颜。作者也完全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宁静清幽的环境便恰似作者闲适淡泊的心境。主客观世界的融合真实而自然。但作者着意并不在于“喜”,写喜只是为了映带下文,更好的衬“悲”.

  二三段为文章主体,首句一转,承上启下,“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可喜”收束上文,“多可悲”统领下文。

  三四五段作者便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其心境的悲凉和命运的多舛。

  叔伯父分家,大家庭变得零落衰败、分崩离析,可悲;老妪深情回忆和指点,勾起对先母的追念,可悲;“瞻顾遗迹”先母对自己的抚教诲和期盼,可悲;“久卧病无聊”,缺少温情缺少抚慰,可悲;枇杷树已“亭亭如盖”,而妻已去多年,可悲。悲得让作者“长号不自禁”,悲得让读者心酸落泪。

  但细细味来,震川先生落笔本“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却溢于言语之外”.这无不得益于作者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简练的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抒发内心的满腹悲凉。

  写叔伯分家,作者用极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幅纷扰杂乱的景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门墙相叠,鸡鸣狗吠,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嘈杂混乱的环境。封建家庭追求的是门庭兴旺,归家却由往日的大家族至于离析败落。作家虽只是记叙而不言感叹,感慨却极其自然地寓于其中。

  写妪忆母亲,其细节的再现,真是让人过目不忘。“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仅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便写出慈母对儿女的关怀爱抚。母亲慈祥的面容宛如眼前,而只能通过回忆感受点滴温馨,归有光内心的凄凉旁人又岂能味透?

  回忆祖母文字依然简洁,也仅是记了几句祖母曾经说过却一直萦绕作者耳旁的话语。“‘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亲切的语气、精细的动作,老祖母的神态性格以及对孙儿那种又是疼爱又是期盼又是欣慰的复杂心理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作者忆完祖母再想到自己求取功名是屡试不中,心中百感交集,悲不自胜,因而“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内心的痛苦悲怆一如潮水奔泻而出。

  时间也许可以渐渐地抚平某些创伤,妻子的相伴也许让归有光度过的一段美好快乐的生活,可苦难却又再次降临。时隔十一年,妻子庭中种下枇杷树就离他而去。漫漫长夜,又回复孤灯相伴的生活。

  归有光也试图用回忆来安慰自己。他想到当年的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想到妻子“凭几学书”,想到妻“归宁述诸小妹语”.妻的音容笑貌,妻的呢喃耳语,妻的一举一动都那么的清晰,而双眼睁开见到的却是久不修葺的坏室。“吾妻死,室坏不修”,仅七个字却包含了作者无限的失妻之痛。试想当年作者总是千方百计的把小屋装饰得温馨幽雅充实闲适,可如今挚爱的妻去而永不返,又哪有心思去修葺小屋?读到此处我脑中很快闪现的是东坡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出话凄凉。”真是令人泪湿沾襟。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忆完爱妻后仿佛平静下来。“……乃使人复修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住。”读者内心也随之放松。也许是他转身之际见到那棵茂盛的枇杷树,“庭有琵琶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罢此句,我也似乎看到了那棵“亭亭如盖”的果树幻化成震川那亭亭玉立的妻。“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虽也极言物是人非之感,但比起项脊生的这一句来实在太过平淡。

  人已亡,所种之木却如盖地生于庭中。走吧,又何留下这棵让人无限伤怀而无情无意的树呢?

  睹物伤怀啊!思念如此的沉痛,而作者却无一字言及思念,也正如明人王锡爵之言:“所谓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好的文字便如佳酿,愈久愈香,愈老愈淳。

  多年担任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作文应该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他应该是真实、真沉、纯净的。”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意浅显,借助资料和教师讲授,学生能全然理解。所以,我们完全可将此文作为教材中指导学生写作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写就感人文章,如何简洁叙事,如何用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等等。

  深感于此文,遣拙词劣句以言其妙,也以此而感悟苦难,但愿我们都能珍惜来自生活中的各种温情,更愿学生能从美文中吸取养料。

  (宿松慧德高中93709817@qq.com)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