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感人故事

情倾“牛缘” (一)

发布时间:2022-10-03 20:23:23

  我逝去20多的先父,出生于民国癸丑年,当然生肖属牛。

  老黄牛,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化身,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旗帜。但事实上牛也是懦弱的屈服者,正是这样也只能给它带来无尽的苦役,为了生存它付出了足够的代价。而且他的生命并没有得到保证,随时可能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所谓的淳朴、善良、憨厚、勤劳,只是人类自己强加给它的,主人一边用竹丝抽打,一边说着它的勤劳,不信你可以看看它眼角的泪水和那凄惨的鸣叫!

  这不但是对牛,也是对我先父的写照!

  正因如此,每当我看到牛,就马上会追思到大如山的父亲。想起父亲,又会想起当年我相依为伴的老黄牯——白脑夹。

  殊不知这是一份孝心情感还是可谓情倾“牛缘”。

  记得小时候,我娘动不动就说:“你若是勿惠(不乖),就送给别个当喂牛西格(离家给财主人放牛的牧童)”!因为我经常听长辈说起“丐长年(当长工)”和“当喂牛西格”是如何如何苦,如何如何被东家不当人看。所以一听到“喂牛西格”这句话就又怕又急。也就是在童年时期,娘和伯轻而易举地用一句“喂牛西格”,就能像孙悟空头上的“金刚箍”,将我箍得服服帖帖。

  说也奇怪,我虽然没有去给财主人当什么“喂牛西格”,可在自己的家中却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喂牛西格”。因为在那个年代,按照我们农村惯例,一个男孩六七岁起,去喂牛放羊是天经地义的职责。我大哥如此,二哥如此,三哥四哥都是如此。甚至还听说我大哥是四岁就跟着公公到十几里远的胡西坑人三百田那边去放牛了。不过我估计这是祖辈对孙儿的宠爱,带在身边陪伴而炫耀自己的娇孙能干罢了。可是如今真的轮到我六七岁了,哥哥们有的要去读书、有的要去砍柴或帮忙父亲上山下田干他们大一点的事 。所以喂牛肯定是我义不容辞的任务了。否则就要被大人骂“讨饭骨,没出处!”

  时光飘过了五六十年,但我家的那头“大黄牯——白脑夹”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漂泊在我的脑海里。它全身金黄色的绒毛,腹部黄往白色过度,颈部与背部的交界处有一个高挺的“峰窝”,“国”字型的头,又宽又大的嘴巴,鼻子“呼哧呼哧”地喘着牛气,鸡蛋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头两边竖着一对灵敏的耳朵,不时地摆动着。两旁耳朵前面的额头长着一对弯弯而尖韧的硬角,像两把钢钻,用来决斗、护身。还有一条钢鞭似的尾巴,一甩一甩地赶着背上的苍蝇、牛虻。柱子般的四条腿和瓦盆大的四只蹄子走起路总是左前脚与右后脚同步,右前脚同左后脚并进,刚好后脚踩在前脚的后半个脚印,颈下挂着厚重的“牛麻糍”有规律的波动,形成一道既有标准节奏又是稳健有力的,雄赳赳气昂昂的风景线。特别是脑门上有一块白色拳头大的酷如“爱心型”的“白脑夹”更是独一无二。

  当时我站在威武高大的“白脑夹”身边,就是踮着脚尖,举直小手还是摸不到他的脊栋呢。所以我那公牛耕起田来轻轻松松,与邻村的“大结牯”相冲格斗,也是稳操胜券。只是碰到本村秋焕叔公的大结牯,才略有逊色。那时我一直以自己的大黄牯的雄风傲居全村老二而暗暗自豪!

  有时我不明白的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多数都是养一只老结牯或牛娘壳,而我们家里一定要养这样大力气的大黄牯?”父亲告诉我,我们是大户人家,土改时共产党毛主席分给我们的田地也不少,再加上我的小叔叔(应川武)在他乡(靖鹤等地)教书,家里没有劳力也没有养牛,所以小叔家的田要耕,巧叔婆的田也要耕,另外还要给前路宗亲“种田脚”(租种),再者父亲是崇正书院的校董,又种了“崇正书院”的“校田”……。如果没有这样的牛是耕不回来的。足见我的父兄是多么的辛苦,何等的勤劳啊!

  年仅七岁个子矮小的我,又惊又喜又无奈地接管了放牛任务,幸好我们道坛里就有三四个同年的“喂牛伴”结队互助。这些同年的“细格伴”,既是朋友又是堂兄弟堂叔侄,据父母所说都是当年村里一起“做娘娘会”后,送子娘娘送给这些善男信女的,那一年送子娘娘给我们全村一共送来二十八个同年佬。而我这一个道坛就有五六个同年,所以全村多说我这个道坛最发丁。

  当时我一个道坛就有四只耕牛。其中我的大伯父养一只大水牛,二伯父家扬一只黄牛娘,三伯父家养一只又小又黑的小牛娘。我家养的是“白脑夹”大黄牯。除了大伯的水牛以外,算是最大了,而喂牛的小孩班里的个子却我最小。

  我们农户养牛,冬天是“跟栏”,也就是冬天冷,外面没有草吃,只得关在牛栏里圈养,牛“跟栏”的时候我们每天的任务:一是“绞牛稻杆”,饲牛、垫栏。就是将稻草用四齿耙弩将稻杆鱼索干净,然后用绞刀将稻草屁股特别硬和不干净的部分切除用以垫栏,上部干净细软的稻草挂在牛栏的一个松树钩上供牛自行享吃,有时怕牛不自觉吃不饱,或将上好的稻干半归半出浪费掉,父亲就要我在牛栏头十来根十来根地将牛稻干喂它吃。二是每到傍晚,将牛赶到杏梅树脚的水坑里喂水解渴,顺便让它放放风舒舒筋骨。三是下雪天刨一些菜头丝或切一些青菜叶,在牛康桶里搁拌牛糠,作为对牛过冬御寒而赏赐的佳肴。四是因为牛和猪“和栏”,每餐喂猪饲米苷,娘总是要我在栏门口护着猪吃完米苷。称作“喂米苷”,一旦发现牛嘴馋来偷抢,就要将牛狠狠制裁,以保障猪的安闲权益。有时我一边在喂米苷一边想,为什么猪只管吃只管困却有米苷吃,而牛要耕田受累,却偷吃一口米苷反而还要受严厉惩罚……,真是为牛抱不平。记得有一次我看看米苷快被猪吃完了,又急着去与小伙伴玩“纶纶鱼”,同时也有意让我的牛品尝一点点“米苷的甜头”而提前一步溜走。“白脑夹”马上如饥如渴地舔吃了猪的“残餐剩饭”,结果被我娘发现,娘就狠狠地用猪槽棒将“白脑夹”一边打一边骂:“白脑夹,勿甜赞!会挂俭(嘴馋)打你鳝(弯)”。娘打了牛后拿着专门请治小孩用的“竹丝”来追打我,害得我从间沿逃到道坛,从道坛躲到世间……,不料一个“踢脚绊”跌碰在道坛角流血如注,此时的母亲又是心痛的痛哭流涕死命自责。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