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感人故事

“葛根”情缘

发布时间:2024-07-27 14:41:43

  东晋医药学家、炼丹术士葛洪(西晋太康至东晋晋哀帝间,即生公元284—卒364) , 是一位杰出的道教养生学家,也是葛玄神仙的堂侄,炼丹大师郑隐之徒弟。因战乱祸害师徒失散有年,葛洪连年跋山涉水行医济世寻师不息。

  葛洪深知仙都,这一缙云仙山,乃道教典籍称之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是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之一,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于是有一天慕名而来仙都,一来瞻仰轩辕黄帝炼丹和升天的圣地,二来行医寻师。葛洪云游仙都之时,频频闻说当年黄帝炼丹的仙草神药及饮用的香茗绿茶,多数来自括苍山脉的溪仙谷。于是暗想:难怪听说自己寻找失散多年的师傅郑隐,这些年就是隐居龙溪。原来龙溪竟然是黄帝寻药问茶的灵川宝谷!于是情真意切,问津盘溪,逆潜贞水,马不停蹄,从南乡进发龙溪仙谷。到某一山脚庄户打听,一位银须飘逸的老者指引:后山有一东乡通往南乡的东南岭,客官如奔龙溪,可抄近路,直跨十里石级的东南岭即乃龙溪地界也。葛洪道谢指教,登上三青求,直奔东南岭。到了岭头,北望东乡,龙溪仙谷郁郁葱葱,龙水扬波滔滔不绝;回顾南乡,奇山异石古树峥嵘,贞溪清流宛若银带。身居岭头仙风入怀神清气爽。正想置身凉亭歇息一会,却好像听到隐隐约约的小孩哭声。葛洪循声找去,顺着林间小横路宛然信步,不到五十步之遥,只见小岙清泉叮咚左侧,有一东歪西倒的草舍,柴门旁边一个七八岁光景的童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哀哭:“神仙爷爷,山隍土地啊,显灵显圣啊,救苦救难啊……”。葛洪连忙上前问过明白,原来是一家种山度日的山民,小孩的祖父母在未满“头七”的短短日子里相继瘟疫而故,母亲在破烂不堪的病榻上只有奄奄一息,其父亲过于忧伤积劳成疾,痛风疼得死去活来,业已几天几夜痛疼难熬生不如死。年幼无助的小孩上天无路入地没门……。葛洪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马上将身边带来的药粉,以山泉为药引,分别给小童的父母亲喂下去。过了半个时辰,只见他娘嘴唇泛红能翻身喝汤了,父亲肿消痛止渐渐精神焕发。一家人慌忙下跪谢恩:“请问何方仙师救苦救难,山民没齿不忘。”葛洪连忙扶起众人,谦称“过客姓葛名洪,与你们有一面擦肩之缘”。边说边拿出一大包药叫他们连吃三天病根必除。同时在一个葫芦里拿出几粒种子,教他们如何栽种推广,既可治百病又可救饥荒,造福一方,功德无量。然后称“路人葛洪就此告辞”。

  山民按照葛洪仙师的吩咐吃药,果然应验如神病消痛止。次年春,虔心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很快生成草质藤本,块根肥厚,全株有黄色长硬毛。茎长好几丈,甚至几十丈,铺满于地面或缠攀于它物而向上生长。为了记念葛洪功德,山民给此腾药取名带有“葛”字的“葛藤”和“葛根”。将“东南岭”改名为带有“洪”字的“洪坑岭”。后来村民干脆将洪坑岭脚的桥也称为“洪坑桥”,岭脚的村名也随之命名为“洪坑桥”村。

  几千年来,“葛根”这灵丹妙药在缙云大地一传十,十传百地种植推广,覆盖缙云山山垄垄无处不有。加上相关的草药搭配,一直为缙云山民发挥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显著功效。也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生津,痛风褪肿等多种疾病。与缙云百姓结下不懈之缘!

  大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戚继光率兵抗倭于浙江沿海。那一年练兵于龙溪东俞山“跑马坪”。适逢暮春三月,天气忽冷忽热,加上操练劳累,很多士兵接二连三倒下,有的筋骨痛疼,有的脚酸手软,有的呕吐不止,有的冷如冰死去热似火活来……。龙溪百姓知情,纷纷挖来葛根加上几种草药调配,送到军营给广大将士服用,一两天过去,士兵不知不觉病灾全消。全军将士感谢之余,无不称赞灵丹妙药!

  后来从清咸丰11年至13年,太平军(长毛)李世贤部入境,烧杀掳掠,缙云各乡的乡勇顽强抗敌时;1864年,同治二年,瘟疫盛行,粒粟贵如珠时;1935年夏,刘英、粟裕率部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队经过家乡之时;地下党和敌后武工队的武装革命在缙云三乡的红色根据地不懈奋斗的艰苦岁月里……,“葛藤”、“葛根”无不担负着“充饥治病度难关”的光荣使命!有诗为证:

  救荒济世替饥粮,止痛排忧驱病殃。

  从叶到根全是宝,灵丹妙药美名扬。

  应子根 2016年5月19日14:10:02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