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成语故事,小成语大道理
发布时间:2021-12-24 03:59:04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成语故事,每一个简短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教诲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总能带给人们一些人生哲理!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寓言成语故事,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提高智慧!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吸收到一些精华!
(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九)【痴人说梦】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十)【患得患失】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十一)【自相矛盾】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十二)【井底之蛙】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十三)【量体裁衣】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十四)【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十五)【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十六)【无价之宝】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十七)【庖丁解牛】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十八)【囫囵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十九)【望洋兴叹】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二十)【狐假虎威】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读后: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寓言成语故事,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提高智慧!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吸收到一些精华!
(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九)【痴人说梦】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十)【患得患失】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十一)【自相矛盾】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十二)【井底之蛙】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十三)【量体裁衣】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十四)【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十五)【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十六)【无价之宝】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十七)【庖丁解牛】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十八)【囫囵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十九)【望洋兴叹】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二十)【狐假虎威】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读后: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