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我要坑儿子
李泰:我要坑儿子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得天下不久的唐王朝面临内忧外患,雄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更是想趁此时机施展抱负,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就在这时又一条喜讯降临到了正在崛起中的唐王朝,那就是秦王李世民的正妻长孙氏又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取名李泰。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史载宠冠诸王。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年仅17岁的李泰被封为魏王,遥领相州都督,并督七州军事,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住京都,然而唐太宗不仅舍不得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而武德殿靠近东宫,是极其重要敏感的地方,若非魏征极力谏止此事,恐怕李泰还真会入住武德殿。不过李泰好似也并没有辜负太宗的诸多宠溺,据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并于贞观十五年完成。
因为李世民过分的宠溺使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并产生了错觉,认为只要把大哥李承乾拉下马,自己就能登上太子之位,此时权欲熏心的李泰开始着手阴谋夺嫡,最终还是踏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满朝文武便都将注押到了李泰身上,大都支持太宗立李泰为太子,而此时太宗也想立李泰为太子,只是尚未拿定主意。一次,李世民闲来无事外出散心,不经意间就走到了魏王府邸,于是就顺道进去看望自己的儿子,李泰见自己的父亲亲自前来,十分激动,忙出来问安。李世民开门见山的说到:“很多大臣都支持立你为太子,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李泰一听觉得机会来了,一边望着还在一旁玩耍年仅四岁的儿子李欣,一边对太宗撒娇道:“儿臣当太子并非为自己着想,儿臣也深知父皇爱护九弟雉奴(李治的小名),而儿臣膝下就只有欣儿这一个儿子,如若日后儿臣有幸继位,那么百年之后儿臣宁愿杀死李欣传位于九弟,还望父皇明察。”这父子间的对话却注定了李泰最后的悲剧。
李世民回到寝宫后越想越不对劲儿,以致冷汗直流,太宗思忖道:“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杀掉,那他还有什么人不能杀呢,他又会对我如何呢?况且李泰太过残忍,如若继位必容不下承乾和李治,如若仁孝的李治继位那么三个儿子便可共存。”于是太宗便打消了立李泰为储君的想法。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年仅十五岁的晋王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并贬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泰死于郧乡,年仅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岂不可惜?
李泰死于坑子,若不是当初的那一番表忠心的话也不会沦落至此,而李承乾同样英年早逝,太宗皇帝当初三字并存的愿望也已然落空,这岂非天意弄人?不知昔日的慈父如若泉下有知的话又该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