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职场励志故事大全,改变一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7-28 22:46:34

  职场如战场,无数人在其中拼搏,为何有的人原地踏步,为何有人一落千丈,为何有人能平步青云……在职业生涯中,你要做的不应该单单只是手中的那份工作,想要升职加薪,你要做更多。

  看看这些职场励志故事吧,说不定这将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第一则:《坚持是一种美德》

  米琳大专结业后,前往南方某市求职,颠末一番努力,她和别的两个女孩被一家公司初步录用,尝试使用期为一个月,尝试使用合格,将被聘用。

  在这一个月之内,米琳和那两个女孩都很努力,到了二十九天时,公司按照他们三人的营业能力,一项项给她们打分。结果,米琳虽然也很卓越,但仍然比另两位女孩低一至二分。公司王经理托部下通知米琳:“明天你是最后一天上班,后天便可以结账走人。”

  最后一天上班时,两位留用的女孩和其他的人都关心的劝米琳说:“反正公司明天会发给你一个月的尝试使用工资,今天你就不必上班了。”米琳笑道:“昨天的工作还有点没做完,我干完那点活,再走也不迟。”到了下午三点,米琳最后的工作做完了。又有人劝她提早放工,可她笑笑,不慌不忙地把自己工作过的桌椅拭擦患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而且和“同事”一同放工,她感觉自己很充实,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其它员工见她这样做,都非常感动。

  第二天,米琳到公司的财务处结账,结完账,她正要离开,顶头遇见王经理。王经理对她说:“你不要走,从今天起,你到质量检验科去上班。”米琳一听,惊住了,她不信赖会有这种好事。王经理微笑着说:“昨天下午我暗中观察了你好久,面对工作你有坚持的理念。正好我们公司的质量检验科缺一位质检员,我相信你到那里一定会干的很好。”

  第二则:《将脑袋打开一毫米》

  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每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部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部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mm。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当我们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或新创意时,千万别将脑袋密封,置之于后,应该将脑袋打开1mm,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也许一个新的创见,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不少启示,从而改进业绩,改善生活。

  第三则:《业余时间决定你是否成功》

  一百多年前,有道数学题难住了全世界的数学家:“2的67次方减去1,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

  这是一个数论的题目,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是,破解它的难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后者。数学家们做过种种尝试,都无功而退。

  出人意料的是,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数学年会上,一个叫科尔的德国数学家,成功地攻克了这道数学难题。

  他的论证方法很简单:把193、707、721和767、838、257、287,两组数字竖式连乘两次,结果相同,由此证明,2的67次方减去1是合数,而不是人们怀疑的质数。

  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尔并不是专门研究数论的数学家,这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采访时,记者问:“您论证这道题目花了多长时间?”

  他说:“三年来的全部星期天。”

  无独有偶,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在北京,一位知名作家接受了一个年轻人的采访。他在全国许多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五千多篇颇有影响力的作品。

  年轻人问:“你写了这么多作品,花了多少时间?”

  他说:“二十多年来的全部星期天。”

  数学家的成果和作家的作品,都是额外的收获。

  你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别人难以付出的东西。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之间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业余时间的不同,也就是说,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决定着你的未来。

  第四则:《要么“惊艳”,要么经验》

  我收到过很多封邮件,都是说自己与学历有关的痛苦。比如,A小姐,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临极大的困难;B先生,因为没有读过大学,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感慨何时是个头。每次遇到这样的邮件,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为无论我怎样回答,都没办法解决他们没有学历亦没有贵人相助,而被划在标准线之外的事实。

  我没办法跟他们说,有一个保安,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没办法跟他们说,有一个保姆阿姨,在给东家煮饭的同时潜心研究菜谱,考上了特级厨师,而东家感动于她的认真,给她投资开了家饭店,最终她凭借过硬的技术成了连锁店老板;更没办法跟他们讲,连比尔·盖茨都是没有大学文凭的……

  这些都是励志书上的故事。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以为自己就是下一个,第二天热情降温,又继续陷入生活的愁苦中。

  无论我跟他们说什么,都没办法立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没有学历是一个既成事实,也是一时无法改变的。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只上了一年就因为各种原因退学了。之后,他一直在四线城市晃荡,做过业务员,开过影碟店,因为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广告人写的文章,就下定决心要去做广告。可是他的生活圈子里没有一个广告人,怎么办呢?好在他会上网。他花了很长时间收集了一二线城市知名广告人的个人资料和邮箱地址;又花了很长时间收集了许多知名广告公司的资料和作品集,还去琢磨已经出街的广告;最后,又下载了无数个广告人的简历去研究……最终,他花了很长时间,动手制作了一份非常牛的简历,投给了北京几家知名的广告公司。

  这么多的“很长时间”加起来,距离他决定做广告人的时间仅仅4个月。因为简历做得好,他同时被好几家广告公司邀请面试,最终他选定了一家自己最喜欢的公司做文案。

  4个月的时间,他成功转行,并进入了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广告公司,而他能拿得出手的文凭只有高中学历。这说明,其实很多时候,公司用人,学历并不是第一参考因素,如果你“够惊艳”,公司也会破格录取。

  “惊艳”这种事情需要用心,除了广告这种需要创意的行业外,大多数的行业并不需要员工太过“惊艳”,只要有足够的经验就行了。相对一般的工作来说,经验远远比学历重要。

  经验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这个“大量”是多久呢?有个朋友曾发起了一个名为“一万小时”的活动。意思是,任何事情,你用一万个小时来做,虽然未必能成为专家,但一定会成为熟手。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想求一份能保障温饱的工作。那么,我们并不需要令人惊艳的才华,小才华就足够了,而小才华是能后天培养的。无他,唯手熟耳。

  很多时候,我们的艰难不在于没有学历,而在于能否在一个行当里开个头。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更难的是逼迫自己沉下心去学习和做事情。生命是漫长的,一味嗟叹自己什么都没有,只会让时光蹉跎。正确的态度是正视自己的个人条件,看自己的能力是否与想做的事情匹配:如果能力足够,学历只是锦上添花;如果能力也不行,那就努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第五则:《怨天尤人难翻身》

  最近,我到一位厨师朋友的餐厅吃饭。当晚,餐厅的人不多,厨师朋友做完菜后,出来和我聊天。

  “唉,真不知道生意该怎么做。最近,我们这条街开了好多家餐厅,竞争者愈来愈多,把这里的生意搞得愈来愈难做。”他说。

  他抱怨了很多事情。比如,台北市的上班族愈来愈穷,很多人是月光族,一个人根本没有钱到外面吃几次饭。还有,最近几个月天气不稳定,雨常常下得很大,人们不愿外出吃饭。他还认为,老板决定不为餐厅申请信用卡付账,客人得用现金,这应该是客人不愿上门的理由。

  我听着他的抱怨,忽然想起半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这家餐厅刚开业没几个月,朋友觉得客人没想象中多时也曾抱怨:“唉,真不知道生意该怎么做,这条街上一家餐厅也没有,只有我们一家,客人不会专程走过来,生意很难做。”

  老天爷一定觉得,人类真难以讨好啊。只他一家很难“集市”,多来几家集了市,又怨叹来抢生意的人多。

  我问他,或许我可以帮他解决问题,如果他有财报的话。他拿来了,我看了一会儿,不久就发现一个问题:“你的生意在中午时挺好,但晚上不太好,这里是上班区,晚上恐怕不太好做。不如在晚上削减开支。你看,你的店里晚上有5个工作人员,但是平均每天来不到10个人。如果晚班少请一些人,人力费用就少很多。”根据经验值,一家餐厅,食材加上人力若超过总营业额的60%,就完全没办法赚钱。他的餐厅竟超过50%,不赔才怪。

  他听到这个建议立即反弹:“老板也觉得我请人太多。可是我是从五星级饭店出来的厨师,不多请几个人,没有面子。何况,有时晚上会有人订生日宴会什么的,万一客人忽然变多,我很难马上找人来支持。”

  他不想变。我苦笑,知道自己不必再说些什么。商业社会的数据都会说话,如果数据不够理想,一定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只知怨天尤人,那么,你只能等着让问题解决你。

  台湾有很多餐厅,开在更偏僻的巷弄里,照样高朋满座。如果你做得够好,总有人不远千里而来。我曾经在某个暴风雨的天气,冒着山崩石落的危险,到某个位于鸟不生蛋的郊区餐厅用餐,人家照样是“人满为患”。

  我想告诉你,一个人如果一直怪来怪去,刚开始,他会过得很轻松,因为错都在别人身上。但他终会活得愈来愈沉重。最糟的是他会怪起自己的命来。怪命运最容易,因为天已注定,都不关自己的事。走到怪命运这地步时,就难翻身了。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会不会找到光。如果他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事实,并且想方设法改进,那么,他永远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人。(生活日记网:www.telnote.cn)

  第六则:《找准自己的弱点》

  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生性害羞,外号“大妹”。因为害羞,其他小朋友玩,他只能在旁边看着。更要命的是,他彷佛有种学习停滞症,始终无法把自己的精力用到读书上,上课5分钟后就完全失去了注意力,而对教室外面发生的一切都一清二楚。结果他换了两所高中,还是没能考上大学。为了圆大学梦,他从早到晚甚至夜里都死啃书本,终于考上了东海大学。

  可是进了大学后,他的学习停滞症再次爆发,成绩一塌懵懂。他学的是物理专业,可物理成绩居然是17分,算术0分。于是他又缠着教员要求换到社会形态学专业,实在他并不是真的对生理或者社会形态学感乐趣,只是想换个好混一点的专业,可惜他终极未能混到结业。

  没有文凭,他只能选择当营业员。但卖工具这件工作对他来说,仍具备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因为他太害羞了,甚至半大敢和女生说话,一上讲台,手就会发抖,底子不会社交。幸亏他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以是第一次上班的时辰,他就强迫自己见了人必患上大声地打号召,让人感觉很开畅;受训的时辰,提问时抢先举手的一定是他,不是因为他知道答案,而是受训前他就决议了,无论问题会不会都要第一个举手,讲话时再想答案。一个星期后,他感到脸皮厚到了一定水平,就提着包上了路。培训时他们的经理说,来我们这个行业,3个月还没有卖出一台机器很正常的,第四个月才会有可能卖出机器。但一个半月后,他卖了四台机器,其他的人一台机器都没有卖出去。

  倾销员的经历使他发现了自己的经商潜力。1987年底,他来到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洛杉矶,创建Keypoint科技公司,起头销售a生产的台式机组件。1990年,创建优派集团,同时创建了奇特的品牌行销策略,在10年代里使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优派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跨国集团。1993年,于洛杉矶荣获“杰出企业家”奖;1994年,获海外华人第三届“杰出青年创事业楷模”;1996年,被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泛太平洋》杂志誉为“十大亚裔青年企业家”之首;1998年直到现在,Viewsonic一直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计较机显示器的第一品牌;2000年,Viewsonic列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前500强大私营企业第228名,昔日的差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名副真格的亿万富翁,他就是优派集团总裁朱宗良。

  他说,为何我会成功,我想的起来有人告诉我,大概造访40个客户会成功一个,我会这么想,如果我碰了39个钉子后,就会成功一个,那我每碰一个钉子,都离成功近了一步,我应该开心。为何要生气难过呢?以是,每碰一鼻子灰我城市很开心,我干工作都是“扫地毯式”的,一个都不漏过,先敲门,再想怎么说,若是想完了就不敢敲门了。

  第七则:《让能力走在工资前面》

  朱莉与吕勤是一家广告公司策划部的员工。两人同批进入公司试用,同批被公司转正。由于同龄以及同为公司新人,两人彼此感觉亲切,很快成为了好朋友。虽然是好友,但是,她们在工作上的态度分歧却非常大:朱莉觉得公司目前给的工资太一般,不能够体现她的工作价值,因此,她工作不卖力,基本上是混日子。因为同一部门,工作资历相同,两人的工资一样。但是,吕勤好像有些“缺心眼”:拿着低工资还那么卖力地工作,简直是头不知道疲倦的傻驴!朱莉劝说过吕勤几次,她不但不听,居然还给朱莉洗脑:“咱们暂时工作能力不行,就得主动地多修炼,等修炼好了,工资自然就上去了!”朱莉反驳道:“你这是啥逻辑?别的不说,就说去菜市场买菜,出什么样的价格就能买什么价位的蔬菜。其实,人作为劳动者在职场上也是商品,老板出多少钱,员工就付多少劳动,不出够价格,对不起,那我宁愿闲着也不会多干活的……”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以各自的职场价值观行事。

  吕勤加班加点地折腾了一个月,熬夜熬成了熊猫眼,终于给一家客户单位成功策划了一次宣传活动。这次宣传活动是为了配合客户单位一款新产品上市的。活动很是成功,客户单位很爽快地把剩余的策划费交了。公司收到钱后,老总也很爽快,不但给吕勤发了个三千元的红包,还给吕勤每月涨一千元工资。见吕勤乐得合不拢嘴,朱莉叹息道:“你这人真是好糊弄啊!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地勤奋加班,这样的自虐一直持续了一个月,但是,这样的代价换得了什么呢?就一个三千元的红包外加每月涨一千元?”吕勤继续乐:“我就是没有出息!反正给我发红包给我涨工资,我就会高兴得龇牙咧嘴的!”见吕勤这么没有骨气,朱莉叹息道:“你还真像那头拉磨的毛驴,只要多给你把草料,你就高兴得驴蹄四扬、奋发向前!”吕勤没有辩解,她又开始兴冲冲地给自己加码投入工作中去了。

  吕勤策划了一个羽毛球比赛,就是以一家企业命名,算是以命名权的形式给企业做广告。吕勤联系了当地的体委,请体委出面组织这次比赛。体委也想做出些成绩,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吕勤策划,当地体委组织,那家企业赞助的羽毛球比赛圆满成功。由于吕勤策划周密,事先联系了当地的几家媒体,在媒体的宣传下,这次大赛的影响力很大,那家企业非常高兴,顺利地向吕勤所在的广告公司交纳了大额的策划费。

  收到策划费,老总非常高兴,居然还专门开了场庆功会,在会上号召大家都向吕勤学习,学习她主动工作主动奉献的精神,为了奖励吕勤,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勤奋工作,老总给吕勤发了个一万元的红包,同时,还给她的工资涨了两千元。

  当初转正后,吕勤和朱莉的工资都是每月四千元,但是,因为吕勤的工作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红包不算,光工资就涨到了每月七千元。差距拉得过大,朱莉才感觉到勤奋工作的威力,她开始懊悔自己以前没有勤奋工作,使得在职场上落后了吕勤很多。

  职场上的一些人,特别是职场新人,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在职场中贡献多少能力。但是,在没有看到能力没有看到贡献之前,老板是不会轻易给员工涨工资的。于是,很多深藏“能力”的职场“聪明人”在“坐等升值”中白白浪费了时间以及才华。

  生活中,只有勤奋工作不断把自己的才能挖掘出来的员工才能不断升值。每个老板都会看重有能力的人。让能力走在工资前面的人,不断上涨的工资自然会紧紧地尾随其后!

  第八则:《每天都是试用期》

  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后,经过一番辛苦求职,进入一家大公司试用。与我一起试用的还有个名叫叶萍的女孩儿。

  求职的过程,让我深深明白就业的不容易,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试用期机会。每天早晨,我都是尽量去公司早一些,然后打扫办公室卫生、精心地给办公室里的花浇水。

  其他部门加班的时候,我也主动过去帮忙。叶萍作为试用期的员工,她的工作态度也是和我一样,工作主动认真、吃苦耐劳,为公司干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

  我们公司是家销售品牌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产品的公司,特约维修点建立在全国地级市以上。我和叶萍都在公司总部的售后服务部工作,本职工作就是接听售后服务热线。接听售后服务热线是件不断挑战个人耐心极限的工作,有的客户因为不恰当使用产品造成了产品损害,要求免费维修;有些是因为零部件自然损耗,但是,客户觉得自己花了钱,商家就得负责到底;有的明明过了保修期,客户还在电话里死缠烂打地要求免费保修,甚至要求免费以旧换新……这个时候,我们都得耐心礼貌地解释,请求客户“理解”。客户对于我们电话里的耐心、热情、礼貌也无奈,最后只得气呼呼地挂了电话。一天下来,我感觉特别累。

  好在我的敬业终于换来了回报。3个月的试用期后,我正式被公司聘用,签订了3年的工作合同。签完合同后,我感觉身上的千斤重担一下子落了地,轻松了很多。

  签订合同的第二天起,我就不去公司那么早了,也不打扫办公室了,13个人共用的大办公室,凭什么就我和叶萍打扫?“3个月的小媳妇”熬出头了,现在和其他的“婆婆”平起平坐了,我不能再苦自己了。

  不符合产品维修规定的客户再打电话嗦个没完,我也没有以前那么耐心了,一般说:“对不起,现在有点事情,我们这有来电显示,稍后,我给你回拨过去啊!”不等对方同意,我立刻挂了电话,当然,我根本不会回拨的,如果客户再打来电话,我“礼貌”地解释现在还是忙,马上回拨过去,如此这般,客户就没有脾气了。这样的绵里藏针,使我在工作中省心了不少,也能腾出时间在电脑前看网络新闻,或者和朋友QQ聊天了。

  让我纳闷的是,叶萍真是不开窍,试用期都过去了,都从“小媳妇”转变为“婆婆”了,整天还一副劳碌命,依然大包大揽地打扫办公室卫生,依然帮助其他部门的同事加班,依然在售后服务电话里那么热情、耐心……

  叶萍真是天生受苦受难的命,我在心里暗暗叹息。

  叶萍不但不给自己减轻工作量,她居然还没事找事,经常在中午休息时间向公司维修部的工程师请教一些技术问题,以便在电话里向客户更为详细更为权威地解答。她真是能折腾自己!

  两年后,售后服务部的经理被调到上海分公司做经理去了,老总居然出人意料地把这个空缺给了叶萍。要知道,除了那个离任的经理,我们全销售部12个人,凭工作资历,我和叶萍是并列第11名。她居然像“空中飞人”一般直接从那10个“职场前辈”头上飞过去,扑通一声,直接降落到部门经理的宝座上。她的空中降落惹得全销售部的员工都有情绪。

  老总是个聪明人,自然理解大家的心情。所以,叶萍正式上任部门经理的那天,老总亲自参加了叶萍主持的第一次部门例会。例会上,老总感叹道:“很多职场中人,只要试用期一过,与单位的合同一签,立即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工作劲头一下子就松懈了,我为什么任命叶萍做你们的部门经理?凭的就是她把这两年的每一天都当做‘试用期’度过!不管是老员工,还是进来刚两年的所谓新员工,你们部门里还有谁是在工作合同签订后保持试用期工作状态的?还有谁?请举手。”老总扫视着大家,大家不由自主地都低下了头。

  老总的话一下子把大家的心说得透亮,大家的不服气一扫而光。是的,叶萍每天都把自己当成“试用期”,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这个部门经理,也只有她最有资格来当。

  不偷懒不懈怠,持之以恒地勤奋工作,这样的员工才有资格得到快速提升,这样的员工才有能力在职场里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