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哲理故事

爱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11 03:22:45
20134月16日,复旦大学的研究生黄洋遭投毒死亡,投毒者竟是他的同学、室友。事隔不久,南昌航空大学一间宿舍被发现藏有一具腐尸,一名学生遭室友杀害。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用铁锤残忍地杀害了4名同学……
 
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令人发指的极端方式,令人深忖。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反思: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多地重视学业的发展,而轻视了学生生命成长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的教育。
 
生命都是有情感的,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教育学生学会爱,从爱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使其人格更加完善,精神更为崇高,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爱”
 
要让学生学会爱,首先应使他们理解什么是“爱”。我们都知道: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爱是一种责任。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爱是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大多数孩子眼中的爱是要啥有啥、样样迁就。为此,我找来一些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的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都明白了:爱不是百依百顺,爱不是物质的代名词,人们可以通过物质增减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但物质绝不能与爱划上等号。爱往往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殷切期待。爱更多的是精神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爱是一种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实践“爱”
 
爱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爱,学会付出。我们通过各项活动为学生实践爱提供机会,如母亲节和三八妇女节为妈妈献一次爱心,帮妈妈做一天家务,给妈妈洗一次脚,写一篇好的作文读给妈妈听……同学们爱集体,爱同学,爱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鼓励孩子们“用行动将爱表达出来”,用眼神、微笑、语言、行为,把自己对他人的爱心表达出来。实践爱是爱的教育的升华,我们的学生在学会付出爱以后,自己也变得更快乐了。同学间爱的回应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班集体更加团结友爱。我们的学生更加体贴父母了,总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的学生变得更有善心了,每次捐助活动,同学们总能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爱本身是一种快乐,一种自身价值得以成功实现的满足,而不是一种痛苦和牺牲。我想学生通过“爱”的实践,体验到爱的幸福和快乐,一定能加深对爱的认识,提高“爱”的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常存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气氛。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父母的过度宠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痹了,成了不懂感恩、不愿感恩的“冷漠一代”。
 
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寻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导很难本质性地进人学校教育的领域。
 
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长,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学生的精神成长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当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严重缺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谢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生命才会有温暖。和谐社会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的学生们,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造就,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活;才会对生活寄以盼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会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学生的行动准则。我们应当通过感恩教育,建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四、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 ,敬畏生命
 
有位哲人曾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源,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源。人的生命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失去了物质的载体;但仅仅保全自己的生命,没有对生命的意义的正确认识,没有对他人生命的起码尊重,不去热爱生命,让自己的物质生命得到升华,就建立不起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甚至终极意义的关心自己。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上帝塑造了我们,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了生命,大自然才有了生机。随着生命的更替、延续,大自然也在发展、进化。因此,我们对每一个生命都应怀有敬畏之情。
 
二十一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的伟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是一个听命于自然呼唤的人,他在《敬畏生命》中写道:“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方向和明确的德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每个学生都从教育者身上接过那股“活命水”时,这些禀赋才能蓬勃发展,否则就会萎缩和枯竭。智慧要靠智慧来培植,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忠诚要靠忠诚来培养。所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心中要充满爱,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只有具备健康感情、完满人格、魅力人格的教师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人性光辉的,充满爱心的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去热爱生命,去追求生命的价值。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