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串和相声“串”起财富
她是一位普通的个体户,下岗之后,因生活所迫,在街边摆了一个摊烤羊肉串。因为吃苦耐劳,每年能赚几万元。
但她绝对不是个普通的个体户。当生活刚刚好转,她想的不是扩大规模多赚些钱,而是过起了白天烤羊肉串,晚上说相声的双重生活。去年,她在天津各大戏园子的舞台上,一共说了186场相声,总共才赚了6000余元。
这位个体户为什么要干赔本赚吆喝的事?在烤羊肉串和说相声如此悬殊的两种职业里,她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她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遭遇下岗
勇当“羊肉串西施”
今年39岁的刘春慧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她有6个哥哥姐姐和一个老奶奶,小时候,一家10口人住在10多平方米的两间房子里,全靠父亲每月54元钱的工资生活,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尽管家境贫寒,刘春慧却十分爱好文艺。每逢班里有集体活动,其他同学都纷纷往后躲,刘春慧却总要打头炮。初中二年级时,她看到天津市河北区话剧团招业余演员,便壮着胆子跑去考试,结果还真考上了。此后几年,刘春慧一有时间,就跑到话剧团去排练节目,跟老演员学习表演技巧。
1983年,刘春慧高中毕业。本想考艺术院校的她,面对家中无米下锅的窘境,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到天津市桂顺斋糕点厂中点部当了一名工人。
终于可以挣钱养家了,刘春慧长吁了一口气。但是,热爱文艺的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她加入了厂里的文工团,逢年过节就演小品、排话剧,忙得不亦乐乎……
刘春慧在糕点厂过了10年无忧无虑的日子。1993年,因为经营不善,她所在的厂子实行优化组合,她下了岗。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刘春慧下岗的前后两年,她的6个哥哥姐姐也全部下岗了!刘家的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
为了挣口饭钱,刘春慧的大哥到附近的菜市场摆起了烧烤摊,她的三姐也在菜市场摆了个摊,卖起了包子。为了多卖几个包子,三姐经常把刚满一岁的孩子放在包子车里,一边招揽顾客,一边照看孩子。
这份工作干了两年多后,刘春慧见哥哥们卖烧烤赚的钱比自己上班要多得多,便辞了工作,在黄纬路四马路市场摆了个摊,卖烧鸡和烧烤。
这个门路确实比打工要划算得多,只要舍得吃苦,一个月挣个千儿八百的不成问题。但这活儿,比坐在广播室播音要脏十倍,累十倍。一般来说,刘春慧每天5点就得起床,去屠宰场买来几十斤羊杂碎,洗干净,切好,拌上调味品,然后串上竹签,推到街上去现烤现卖。
当时,一串羊肉才卖五角钱,但制作程序一点也不能马虎,一旦口味差了一点,就没人来买。此外,做这行的竞争还很激烈。刘春慧所在的菜市场就有好几个烧烤摊,守摊的都是年轻力壮的爷们,这些人经常在大热天光着膀子大声吆喝,想方设法地抢刘春慧的生意。
在嗓门、气势上拼不过人家,刘春慧便在其它方面动脑筋。她不断提升自己的烧烤技术,使烤出来的肉串色香味俱全,只要吃过一次她做的烧烤,保证回头。此外,她还提升服务品质,别的摊主邋里邋遢的,她专门做了几套白衣服,制作烧烤时就穿上白大褂,戴上白帽子,形象干净体面。这样一来,刘春慧成了远近闻名的“白阿姨”,生意极其火爆。
1997年,刘春慧和6个哥哥姐姐不满足于在菜市场打游击战,他们决定租个门面,把烧烤生意做大。于是,7个人凑钱,在黄纬路四马路租了个40多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个回回羊肉串店。兄妹7人非常团结,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把小店在附近做出了名气。
迷上相声
灰姑娘死活要圆梦
生活的难题解决之后,刘春慧身上的文艺细胞又活跃起来。在她看来,挣钱只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只是为了挣钱。人应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价值,享受真正的快乐。
早在1995年春节,刘春慧得知天津电视台、天津群众艺术馆和万达集团要联合举办天津市宜兴阜杯业余相声大赛,她便暗自琢磨:以前在话剧团,我经常跟相声演员一块儿演出,演过很多喜剧小品,说不定能说相声!我要试一把!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去报了名。
随后,她找到一位叫宋永的老师和一位叫冯勋的业余演员,创作了一个名叫《鹦鹉学舌》的相声节目。经过几次排练后,这个节目居然捧回了三等奖。
转眼到了1998年,于宝林老先生看到天津的鼓曲市场非常景气,而相声行业日渐没落,决定跟天津一些知名茶社合作,振兴相声艺术。于是,他四处奔波,找了20几个退休的同行,成立了天津众友艺术团。随后,艺术团与天津最有名的燕乐茶社、名流茶社、中华茶社、元升茶社和谦意茶社达成了合作意向,艺术团每周在茶社表演两次,票价收入三七分成(茶社得三成,艺术团得七成)。
考虑到当时艺术团是清一色的说相声的爷们,于宝林老先生极力邀请刘春慧去担任报幕员。在报幕的两个多月里,刘春慧就像一块海绵被扔到水里,拼命地吸收相声艺术的营养。别人报幕,报完就下台,她不,她还要呆在舞台一角瞪着大眼睛看人家怎么表演。遇到不懂的地方,演出结束后就缠着人家问。
与此同时,她还暗暗下功夫,利用烤羊肉串的空余时间,把《报菜名》、《地理图》等相声节目背得烂熟于心。刘春慧的努力,于老先生全部看在眼里。忽然有一天,他对刘春慧说:“你准备得差不多了,上节目吧!”
刘春慧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终于有机会表演了,紧张的是茶社的观众是最挑剔的,如果演得不好,他们会当场喝倒彩。因为有所顾虑,开始说相声时的刘春慧完全放不开,她两腿僵硬,声音颤抖,观众听起来自然不乐。有一次,当主持人要求刘春慧返场时,几个喝多了的青年大声喊道:“刘春慧,下去吧!”听到吆喝声,刘春慧顿时感到脸上火烧火燎的,心里难过极了。
茶社里的台子离观众近,基本和茶桌是一个平面,有一次她在后台悄悄往外看,本来想瞅瞅来了多少观众,结果正好听见两个年轻人在聊天,这个说:“刘春慧今天还来使场?”那个说:“她上来干吗,跟棵白菜似的!”刘春慧心里那个难受劲啊,没法形容。
虽然受到观众的抨击,但是自尊心很强的刘春慧并没有沮丧下去,而是转脸就教育自己:“你难受干吗?你得努力学啊,你要说得好,人家能说你像白菜吗?”
从此,刘春慧练活儿便着了魔,有事没事嘴里都在念叨活儿。由于一边是羊肉串的摊面儿,一边是说相声的台面儿,她忙得像个陀螺,常常不到深夜不能回家。但不管多累,她到家后都要进行半小时左右的“业务学习”,家人入睡了,她就在厕所里练,一个人对着墙,嘴里念叨着台词;早上起床后,她经常不梳头,不洗脸,先对着镜子叨活儿;在摊上卖羊肉串时,人少的时候她就背台词。
如此练了几个月,她终于不紧张了,上台后叽里呱啦一阵抖包袱,还博得了观众的掌声。
这样坚持了三四年,刘春慧的名字开始被天津的老百姓熟知。她的台风也稳健自如多了。茶社的舞台上,她经常穿一袭闪烁着点点银光的长旗袍,手执一把折扇,容光焕发,眉目含情,嘴吐连珠炮似的把人逗乐。她的搭档是于老先生的徒弟邓继增,两人一个逗哏,一个捧哏,配合默契,常常让台下的观众乐得前仰后合……
独此一人
烤羊肉串的相声演员
随着刘春慧在天津相声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羊肉串生意也越来越好。一是因为观众的好奇,很多人为了一睹刘春慧烤羊肉串时的模样,从老远的地方打的来“关照”她的生意。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刘春慧越来越“会说话”。说相声练就的快速反应和幽默语言,使她在招呼顾客时派上了用场,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刘春慧把从说相声中悟到的东西移到经商上,发现生活突然变得广阔了很多。但尴尬仍然存在。由于说相声跟卖羊肉串中间的落差太大了,很多观众不理解。有时候刘春慧在摊上正烤着肉串,有观众认出她来,说:“你就是说相声的那个刘春慧吧?”她说“对”,观众就劈头指责她:“你怎么干这个呢?不可思议!”
在剧场里,刘春慧表演的时候,也经常听到底下有观众用很不屑的口气说:“哎呀!这不是卖羊肉串的吗?她能说出什么好相声?”开始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心里有点儿承受不了,但后来渐渐地就习惯了。她理直气壮地想:我说相声也好,卖羊肉串也罢,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干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不怕别人说!再说,卖羊肉串能够接触各个阶层的人,收集到很多一手的素材,写出很多生活化的好段子,何乐而不为?
如今,刘春慧还在过着边说相声边卖羊肉串的双重生活。2003年,她共演出186场,演出收入共计6000余元,算得上是全国演出场次最多、收入最少的女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