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拥军的“魔变”人生
从四川穷山沟里的收养儿到新型广告媒体的开创者,邓拥军凭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走到今天。他是中国新型创业模式的倡导者和创业楷模。
从走出小山村的那一刻起,命运就在考验着邓拥军的承受力。接连不断的打击和难以想象的挫折不停地摧残着他那瘦弱的心灵,可创业路上的他异常坚强,他不记得擦了多少次泪水,埋藏了多少难以下咽的委屈,硬是一路挺了过来。如今的他已是业内无人不晓的行家里手和创业明星!
同学眼中的小发明家
1975年9月,邓拥军出生在四川省蓬安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出生后不到两个月,母亲生病就没了奶水,当时家里穷,孩子又多,实在没办法了,父母就把他送给了一个邓姓人家收养。
邓家也很清贫,只能靠米浆水喂养邓拥军。邓拥军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从小到大他都没穿过属于自己的新衣服,都是捡姐姐们穿的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所以他常被人笑做“女娃子”。
学校离家很远,邓拥军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遇到下雨天,他天不亮就得起床,一直到天很黑了才能到家。因为买不起水鞋,邓拥军一直都是光脚,下雨天路很滑,很多时候他都是浑身是泥去上学,晚上再带着一身的干泥巴离开学校。
那时,村里没有通电,全靠煤油灯来照明。为节省煤油,邓拥军家两个房间才用一盏油灯。因为房间太黑无法写字,邓拥军就把捡来的香烟盒里面的锡箔纸贴在墙上,这样可以增加屋里的亮度。他的这个小举动被老师家访时看到,第二天在全校会议上表扬了他。这个表扬大大激发了邓拥军钻研小发明的兴趣,随后,他先后搞出来不少小发明,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作“小发明家”。
高考不幸落榜
读高中的时候,邓拥军第一次离开老家来到城里。他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当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以后一定要在城市里生活。
一转眼,3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临近高考的一天,放学回家刚进院子,邓拥军突然听到屋里传来姐姐的哭声。后来,他仔细一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家里太穷,实在供不起两个孩子一起念大学,妈妈在劝姐姐放弃学习机会,让他考大学。听到这些话,邓拥军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作为养子,母亲对自己实在太好了,比亲生的还要亲,邓拥军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倍努力,决不让母亲失望。可谁知,那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金色童年》,邓拥军一看到这四个字,就回想起自己的悲惨童年及姐姐的哭声。他的情绪一下失控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结果,那年高考他以7分之差而落榜。
当看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邓拥军既伤心又高兴。伤心的是自己的大学梦破灭了,辜负了母亲和全家人的期望,更愧对姐姐;而高兴却是因为自己从此可以打工挣钱,减轻父母的负担,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
打工欠下一万八
邓拥军通过亲戚介绍在镇上一家日杂店打起了零工,每月50元的工资。不幸的是,后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他这原本平静的打工生活。
由于太冷,邓拥军就用柴火取暖,不小心把店里的蚊帐给引着了。火势蔓延得很快,局势迅速失控,邓拥军当时吓得脸都白了。最后,这场火不仅把日杂店烧了个干净,还秧及了旁边的一家裁缝店。
经过清算,邓拥军共需赔偿对方万元的损失。家里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最后父母把家里能卖钱的东西全卖了,才勉强凑了7000元钱。
打工没几天,却背上了1万多元的“巨额”债务,邓拥军很郁闷,发誓一定要努力挣钱把欠下的债尽快还上。后来,他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来到一家名叫“国光电器”的厂子,做了一名普通的流水线操作工。
因为有一定的学历,加上手巧,肯干,能吃苦,没过多久,邓拥军就被调到厂里的维修部门工作。
到了维修部门以后,从小就喜欢钻研的邓拥军如鱼得水,工作越发努力,很快就成了部门里的维修好手。又因为给部门解决了好几个技术难题,他深得班长和科长的喜欢。再后来,邓拥军又被厂长赏识,指定为外派维修技术员(外派期间可以领到双倍工资加食补)。
由于工资待遇优厚,再加上自己勤俭节约,那时邓拥军每个月都可以给家里汇600块钱,最多的时候可以汇1000多块钱,他心里很是高兴。
慢慢地,年轻气盛的邓拥军引起了一些老员工的不满和嫉妒。一天,一个老工友故意把一个维修仪表藏到了他床下的一个鞋盒里,然后跑去告诉老板。老板知道后很生气,没给邓拥军任何解释的机会就叫他卷铺盖走人了。
初识电脑,尝试创业
离开国光电器厂后,21岁的邓拥军来到广州,在一家主要做彩色包装袋和字画仿真印刷的印刷厂,当起了包装搬运工。
在印刷厂,邓拥军第一次见到了电脑这个他觉得很神奇、很新鲜的玩意。看到坐在电脑旁工作的技术人员他羡慕不已,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坐在电脑旁工作那该多好啊!出于好奇,一次晚间加班的时候,邓拥军偷偷摸进了电脑设计车间。他打开一台电脑的显示器,可是什么也没出现,他以为把电脑搞坏了,吓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第二天一早,看到设计人员还能正常使用电脑,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落地。
没过多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厂里的国外订单锐减。为节约成本,厂里开始不断裁员,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在这个时候,邓拥军发现仓库里有很多画,于是他决定去跑推销。
就这样,邓拥军开始骑着一辆破旧的单车往返于写字楼、居民小区、酒店。在一次给一个酒店老板推销的过程中,那个老板拿出一幅自己收藏的字画问邓拥军能不能仿制,如果可以的话他要200幅,每幅出价150元。这是邓拥军跑推销以来接到的最大订单,他当场就答应了对方。
后来,凭着这个单子,邓拥军一下子赚了2万多元。兴奋的同时,他也在想:这个行当这么挣钱,如果买一套设备自己做,那该有多好啊!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四处打听相关信息。
最后,通过认真调查了解,邓拥军一咬牙花了4万多元钱买了一台电脑和复印机。
设备买回来之后,邓拥军不会操作,就到原来的印刷厂花高薪挖来了一个懂操作、懂设计的工人。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图文制作业务。
因为当时电脑还不普及,而通过电脑制作的字画、海报、菜谱又画面精美、形象逼真,所以邓拥军的生意迅速红火起来。紧接着,他又增加了户内外广告招牌的业务,并开始涉足喷画广告、霓虹灯工程等。这时,他不但开上了小车,交上了女朋友,银行账户里还有了60多万元的存款……
台风吹跑100万
2001年5月,邓拥军通过朋友介绍接到东莞黄江工业开发区的一个总造价300多万元的特大型户外霓虹灯广告亮化工程。合同签订,对方承诺先给了30%的款项,其余的费用需要邓拥军先垫上,等工程完工验收后再一次性结清。考虑到利润丰厚,再加上又是朋友介绍的,邓拥军欣然同意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眼看就要完工了,“尤特”台风突然袭来,让邓拥军的工程毁于一旦。事后,邓拥军站在一片狼藉的工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放声大哭……
就这样,一场台风无情地吹走了邓拥军垫付的全部家当——100多万元。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是致命的。邓拥军把该卖的东西全卖了,东拼西凑把工人的工资和欠下的货款全部结清了。
最后,除了一台电脑,邓拥军又一无所有了。
打发走工人之后,极度悲伤、情绪低落的邓拥军躲进了女朋友租住的房里说什么也不愿出门。
靠女朋友打工养活的日子别提有多难过了。白天,女朋友上班,他就在家倒腾电脑。凭着好钻研的劲头和悟性,他在原来普通动画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能将普通广告牌做成折页、梯变、旋转、七彩扫描、段跳等数十种不同效果。看着自己修改的一些东西越来越漂亮,看到女朋友会心的微笑,邓拥军逐渐找到了一丝自信和勇气。
峰回路转遇商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蜗居了一年多后,邓拥军得知,2002年“98世界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召开,会场布置单位要在主会场的两边设立妈祖和日月潭两个反映大陆和台湾地区特色的广告牌。广告牌的要求很高:妈祖要有佛光普照,有立体感;日月潭要求水纹微动,云彩飘逸,有鸟语花香感。当时,会场布置单位找了好几家企业来做,可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没有一家能做出来的。眼看展会一天天临近,这可急坏了负责布展的单位。邓拥军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详细询问了对方的要求和完工时间后,欣然接下了这单业务。
说干就干,邓拥军马上在电脑上按照对方的要求设计了效果图,并及时发给了对方。对方看完设计图后非常满意,催促他抓紧时间制作样品。
邓拥军马上找来几个零工,投入到样品的设计和制作中。连续三天四夜没合眼,他一直带领大家紧张地忙碌着,对样品进行不断的调试。第四天,他们终于做出了较为满意的产品。来不及休息,邓拥军立刻给布展单位打去了电话。对方负责人听说样品已经做出来了很是吃惊,立刻开车从厦门来到了广州。
当天,对方特意请邓拥军吃了一顿饭表示感谢。吃完饭,准备装车离开时对方负责人从包里拿出一张10万元的支票交给邓拥军。接过那张10万元的支票,邓拥军开心地哭了……
展会期间,当看到很多国内外客商站到灯箱前留影,并称赞效果不错时,邓拥军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通过这件事情,他在业界一下子名声大振。
2003年,邓拥军应朋友邀请到北京游玩。看夜景时,他立刻被北京街头璀璨的霓虹灯吸引住了,他想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那么这么多超耗能的广告牌肯定要更换。这可是个大商机啊!这时,邓拥军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开发一种节能环保、不容易损坏的新型广告产品代替现有的霓虹灯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邓拥军开始大量查阅资料,研究国外新型广告制品的发展趋势,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进行实验。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都没有成功,就在万般无奈下,邓拥军想到了以前做过的普通的铜字、铁字,他尝试着用普通的铜字、铁字材料做字边,在中间加入液态亚克丽。这一次终于成功了,外观漂亮、超级节能、汽车压不坏、泡在水中也可以发光变彩的新型霓虹灯产品诞生了,他兴奋地给取名叫“魔变霓虹灯”。
新产品出来后,邓拥军很快就接到了好几个工程,并注册了中科魔变广告公司。随着业务和人才的增加,他又先后开发了“原子光动感灯箱”、“动感变屏灯箱”等一系列新型广告制品,这些产品不但被国内一些广告公司代理,还出口到了印尼、新西兰、美国等国家。
独特的爱好加上不懈的钻研,让邓拥军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富路。他刚来北京的时候,包里只有两件衣服,如今他在北京已拥有不止一套房产。未来,他还想组建一个创业学校,帮助千千万万个有志者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