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魔咒的“双飞燕”
不少老师都认同这样的经验之谈:就理解能力而言,少男与少女存在天生的差异,小学女生整体成绩较好,初二之后男生明显进步,高中阶段男生强于女生,特别是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男生普遍占优。
在中学生科技创新队伍中,也存在“阳盛阴衰”的现象,女生数量明显居于弱势,能够获取各类发明大赛奖项的更是寥若晨星。部分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也认为,在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女生逊于男生。女生的大脑果真天生比男生低一级吗?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该怎么解释呢?如果说“理科是女生的恶梦,创新是女生的雷区”之论是一个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的“魔咒”,那么有两个女中豪杰完全掌握了破解“魔咒”的密码。
与出类拔萃的男生相比,这两个女生毫不逊色,她们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创新意识、知识面、获奖作品,无不写满了“优秀”二字。科技创新队伍中的“双飞燕”,就是广州市荔湾区少年宫科技班的胡璇玑和李靖忻同学。让我们看看她们是怎样破解“魔咒”密码的!
李靖忻 女生们以我为骄傲
在各地少年宫,科技创新的女生不多见,喜欢摆弄机器人的女生更少,李靖忻就是其一个“异类”。她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科技创造大赛、理科竞赛的次数和获奖次数之多,恐怕会令许多男生感到“汗颜”。
李靖忻现在广州第四中学读初三,参加科技活动纯属偶然。她小学五年级时,学校聘请了一位科技老师开设科技和机器人培训班。抱着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她毫不犹豫报了名。这不是一时冲动,她自幼喜欢新奇事物,好奇心特强,觉得科学家很伟大,而科学就是既高深又不可思议的东西,所以虽然觉得希望渺茫,还是梦想长大后能成为科学家。
从那时起,李靖忻开始与科技亲密接触,发现原来科学离自己并不遥远。小学期间,她参加了全国、省、市举办的各项科技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两年以后,她作为科技特长生进入广州第四中学,并加入少年宫科技班。在此期间,她一方面在少年宫学习发明创造这一新领域的系统知识,另一方面,四中也为擅长机器人的特长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
初中三年,李靖忻参加过各类科技竞赛,如机器人、发明创造、自然科学研究、科技奖、全国科技之星、亚太地区青年科学节以及物理、生物、数学竞赛等,代表作“智能城市泊车系统”曾数次获奖。从2000年至2005年,她共获大小奖项近20个。
记者问李靖忻:“作为女孩,在传统的男生‘专利’领域—科技、发明创造、机器人,会不会让你的同性和异性同学感到意外或‘刮目相看’,觉得你与‘淑女’身份不符呢?”
李靖忻回答:“刮目相看肯定有,因为男生女生都认为‘科技’与女生很难扯上关系,他们惊讶于我的创新能力与获奖成绩甚至比男生更好。女生们以我为骄傲,而男同学则尊重我。至于‘淑女’,我觉得外在形象与科技并不矛盾。我掌握的是科技,并不表示我肯定就是大大咧咧、粗鲁的人。相反,我给别人的印象是十分文静,当他们得知我热衷于科技创新时反而不相信。科技活动提高了个人能力,陶冶了性情,但并不影响我的形象。从实践中我体会到,科学修养并不完全体现在个人的动手能力上,而是更大程度地体现在个人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上。这与性别并没有根本联系,古今中外,杰出的女科学家大有人在,不胜枚举。男生能做的事女生也一定能做!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想被男生看低,要为女生争一口气!当然,女生要出成绩,要比男生付出更多努力,这与先天的条件和生理因素密不可分。”
李靖忻说,科技创新活动使她从文静内向转向开朗,尤其是增强了自己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承受能力,锻炼了意志,社交能力和口才有了明显提高。在外地参赛,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独立及自理能力。与没有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相比,科技少年的优势体现在哪?李靖忻认为,科技少年具备科学思维,在日常的学习中有较严谨的思维方式;社交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自立能力更强;不断接触新事物,能激发个人好奇心和创造力;比别人有更多的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学到的只可实践与感悟的知识,获得了无价的人生经验等。
遇到难题不介意找男生帮忙
很多女生对科技活动敬而远之,李靖忻坚持不懈的动力是什么?
她说:“我反感世俗的偏见。女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自尊心强,专注、细心。相比男生,我的弱项是对复杂机械结构的理解能力比男生稍为逊色一些,长处是工作专注,态度认真,做事细心,韧性十足,思维敏捷,文化知识基础牢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科技多了,发现自己已经被科学的神奇魅力完全吸引。每一次伴随新发现而来的喜悦感都能形成新的动力,催促我发现更多的新奇事物。
我参与科技活动是出于个人兴趣,首先是想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并享受这个过程;其次,我更希望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体现自身价值和能力;第三,我期待通过科技活动开拓思维空间,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促进文化知识的升级。
我的学业成绩很好,保持班级前3名,数理化成绩优异,在班和级组里一直名列前茅。科技创新能力与性别同样没有直接的联系,只取决于我们够不够细心,观察力如何,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后天培养的。即使‘先天’对男生有一定的照顾,但通过个人努力,‘后天’也能把我们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李靖忻有没有请男生帮忙的经历?她说:“有这样的经历。所谓有交流才有进步,只有虚心请教别人,扬长避短,对自己才有助益。如果把自己封闭在独立的空间,不但约束了个人,也制约了技术的进步。既然有好的方案,为何不一起探讨呢?所以,当自己对某些难题实在没有头绪时,我不介意找男生帮忙,我的获奖作品中不乏与男生合作的成功例子。”
胡璇玑 用心观察世界,做好每件事情
胡璇玑是中国少年科学院候选小院士,1999年5月读小学三年级时加入科技班,初中在广州第一中学就读,如今在广雅中学读高二。
胡璇玑性情文静,说话慢声细气,一点也没有“女中豪杰”的气质。记者打开她的获奖汇总表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多能”的女生。从小学三年级以一篇论文《广州六大湖水质环境状况若干项目调查》参加“广东省第五届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活动”获二等奖至今整整七年,胡璇玑年年参加科技竞赛,年年奖项不落空,共计荣获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各类发明大赛大小奖项35个,获奖科技论文五篇,实用多功能电动清洁扫、多功能三脚规、便携式可视观察仪三件发明作品还获得国家专利。
在学校,胡璇玑的学业一路走高。
胡璇玑说,自己参加科技活动尽可能确保不拖功课的后腿,合理分配时间,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她的一位老师经常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抱怨时间怎样不够,要记住时间是挤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调整。”无论参加活动或比赛,她都把这句话奉为信条,所以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稳定,同时学会了用心观察世界,用心做好每件事情。
以平常心对待获奖
小学三年级报名参加科技班时,胡璇玑总觉得那里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自己。
加入科技班后,胡璇玑发现自己的思维活跃了很多,读书时头脑更灵活了,知识面扩大了,例如有关发明、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在此之前从未认真了解过。在这段求知路程当中,她觉得应该衷心感谢父母,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一个女生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多大能耐,尽管她遇到不少挫折,父母依然在精神和物质上鼓励女儿知难而上,少年宫辅导老师和同学也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这是她坚持参加科技活动的动力来源。
参加科技活动七年了,胡璇玑获得过大大小小数十个奖项。对她来说,尽管参加颁奖仪式已不是新鲜事,但每次站在领奖台,心中总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喜悦。这并不是因获奖而骄傲,而是为自己长时间的努力得到认可而感到自豪。她有过成功,也尝过失败的滋味,她说:“我不会因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失败而沮丧。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与教训,教会我以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个结果,教会我如何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展现自我。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课堂外的东西—面对观众时,我不再胆怯、紧张,而是有条不紊地讲述构思;面对一台台机器,我不再手忙脚乱,而是从容操作,完成作品制作……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都相信自己能做好每件事情,是科技活动给了我这样的自信。我相信,我的理想和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