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校园故事

历史选择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发布时间:2024-02-27 07:24:33

 作为首名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给北京大学的高中生,他学业优秀,甚至成为“传说”。他“热血”,有理想,甚至有点张扬。他崇拜领袖和伟人,并在镜头前狂言要改变世界。

样样都厉害的“大牛”

200911月19日下午,匡超跟在几位老师身后走进会议室,为他准备的座位前已经摆满了话筒和录音笔。

在北京大学宣布全国39所中学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后仅一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匡超就已经被确定为该校的推荐人选。一下子,这座百年老校里涌进了各路媒体的记者。

在1小时的访谈中,这个17岁的年轻人侃侃而谈,学他的偶像奥巴马那样挥动着手臂,还时不时地挑挑眉毛。依照心理学的观点,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加强语气。“我觉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的。”匡超说,“说不定历史选择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至少从外表看,这个突然出名的男生与普通中学生没什么差别。他有些挑食,比如从不吃茄子,但一顿至少要吃4两米饭。他有着阿凡提式的大鼻子,架着一副400度的眼镜。即使下雪天冻到感冒,他也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敞开的外套——因为穿上棉衣后,有点儿像企鹅,会束缚住他的手脚。按照该校已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的高三学生赵鹏的解释,学生中公认的牛人有三种,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学科竞赛成绩好,要么课外活动能力强。而匡超“三样都很厉害”,因此被公认为“大牛”。

班主任刘文庆进一步论证了上述三点。首先,匡超高一进校时就是年级第一,3年后总成绩仍然是年级第一。其次,他连续两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保送生的资格,此外数学竞赛也拿过省二等奖,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理科生,他的语文和英语也都是强项。再次,他是班长,性格很阳光,活动能力强。“选他最没有争议,大家都服,这是没办法的事。”刘老师这么总结道。

不过,这位“最没有争议的”候选人却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批评北大该项改革的评论,都拿匡超做例子。有些具有怀疑精神的网友,开始人肉搜索他的出身。

“我生长在丹阳农村,父母都是普通教师。”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学生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这位读书读到半饱的学生自称匡夫子,走在校园里总是迈着八字步。在班级日志上,他总是以“匡夫子云”起笔,模仿太史公的笔调,指点江山。他的宿舍床头放着3个不同版本的《毛泽东传》,还有《资本论》,以及“暂时看不太懂的王小波”。他在自己的网站醒目处改写了毛泽东的诗:“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早在公众瞩目之前,匡超在南师附中就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人物,校园里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传说。有人说,宿舍晚10点熄灯,别人都在海聊或沉睡,只有匡超一个人躲在男厕所昏黄的灯光下,读英语,看数学书,如痴如狂。有人说,物理竞赛前太紧张,他有20天没洗澡。还有人说,在这座省城最好的高中里,谁也考不过匡超,有他在,连组织活动当个头儿都难,因此,有位学生只好在高一下学期转学回乡读书。匡超本人认为,这些故事中,演绎的成分居多。他觉得,学习从一开始就是快乐的。

上小学时,他就是故事大王,还自编相声,擅长打架子鼓。不过,当他从相对闭塞的农村来到省城,起初还是有些不适应。高一时,他被任命为徒步11公里活动的首席执行官。他给同学们做动员:我们的目的地是aaaa级景区雨花台。他一字一顿地把a说了四遍。同学们在偷着笑,老师小声提醒他说“4a”就好了。

从此,在学习之余,他开始有意识地拓宽视野。有一次,江苏省教育厅选了10名优秀学生访问澳大利亚的某个城市。第一天在飞机上,“个性突出、有点思维深度”的匡超就给同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对方市长在市政厅接待,事先没打招呼,突然让中国代表团学生发言。在学生们的一致推举下,匡超用纯熟的英语即兴作了关于“国家有国界,但友谊无国界”的演讲,受到澳大利亚当地媒体的称颂。

“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5000年的辉煌中华”

实际上,在被校长推荐给北大之前,就在11月初,匡超与自己心仪的北大也有过一次交锋。

在这个由北大某位副校长带队的座谈会上,匡超先是反客为主,与北大那位副校长一起追忆了北大的历史,谈到北大“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谈到北大是新思想的重镇,兼容并包,并且是一所大学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然而话锋一转,匡超问对方:“老北大一枝独秀,但今天的北大对自己的追求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北大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此后,当这位副校长回答了一名学生的提问时,他觉得“不太满意”,便继续追问,甚至还拿刚去世的钱学森做例子,给北大挑毛病。

有时评者据此评价,从这一问一答之间,依稀看到老北大的锐气与今日的北大过了一招,几乎使人忘了这是保送生的见面会,北大过来是先做筛选的。

“如果北大都容忍不了我的张扬,那我想不到中国大陆还有别的什么方?”匡超直言不讳地说。

他心仪北大多年。在高三(1)班教室的墙上,贴着每个学生的志愿和对自己的寄语。别的同学都写着北大、清华、南大等著名学府以及“加油、努力”之类的寥寥数语。惟独匡超在北京大学下写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5000年的辉煌中华。”因此,当他日后在电视上嚷着要改变世界,同学和老师早就习以为常了。

在南师附中这所出过巴金、袁隆平,出过50多位院士、近百位将军的百年老校里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很少有人像匡超这样敢当众说出来。

在看了媒体报道和网络视频之后,很多同学好意劝他,中国社会需要的是沉稳低调。连他父亲也觉得儿子有些年轻气盛,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每到这时,匡超总是反驳说,毛泽东年轻时就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周恩来上中学时也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哪个不是狂得一塌糊涂?只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来让人品评而已。

“20年后,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站在高等学府的门前,这个高中生如今已经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但他仍在刻意保持距离。

如今最热的话题之一是大学生就业,匡超发现连高中生也开始未雨绸缪。理科生愿意选工科,数学好的争着学金融,因为“工作好找,赚钱多”。匡超并不打算过早地圈定自己的未来,他觉得如果能上北大,就选择实行通识教育理念的元培实验班,晚两年再确定专业。

如今,被推荐上北大的匡超无暇顾及由此带来的余波。他正忙着组织班上的“内阁成员”,针对本班期中考试整体滑坡的问题,拿出一整套整改方案。同时,不顾自己“形象不算上佳”的事实,仍在争取作为学生形象大使,代表南京市申办2014年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对于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风风雨雨,他引用了一句在南师附中学生中流传甚广的话:“20年后,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bdshell_js").src = "http:///static/js/?t=" new Date().getHours();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