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亲情故事

真情依依

发布时间:2023-05-03 10:41:36

  我与他和她同住一个小区,我们都有早晚散步的习惯,或是在碧波荡漾的汶水河畔,或是在环境优美的东秀公园。她一瘸一拐,他紧紧的跟在她的后面,有时他搀扶着她,有时他为她梳理着由于风吹飘起的几乎没有黑色的稀疏的头发。我们经常不期而遇,因此就由开始的点头之交发展到后来的无话不谈,久而久之,我便从他们零言碎语中知道了他和她平淡如水,真情相依的故事。

他和她结婚已经三十。他们初次见面大约在三十八年前。那年他才十七岁,而她比他大一岁,他正在高中读书,她是大字不识货真价实的乡下女。说起来我也很难相信,周六他回家拿饭,一进家门看到家里来了好多人,有大人有孩子,个个都喜气洋洋,看到他回家,邻居家的孩子一边吃着糖一边对他说,“哈哈!你家来了个大姑娘”。这时,他的脑子“轰”的一声,脸也变成了一块大红布。他迟疑了许久才突然想起,上周六回家拿饭,他娘曾经说过,但他却一口回绝了,因此没有记在心上。唉!人家已经来到自己家,还说什么呢!生米已经成了熟饭,只好任命吧!这样就算定了亲。

虽然他们两家的村子只隔三里地,但他们从未单独见过面。农村有逢年过节邀准媳妇来婆家,以及一年一度物资交流会给准媳妇买衣服的习俗,都是他的姐姐代劳,花前月下,缠缠绵绵从没着过他们的边。后来他考了学,成了人人羡慕的吃皇粮的城里人,但从没想过把父母的承诺彻底推翻,情依旧,心不变,这样一晃就是整整八年。

结婚后的头几年,他在城里上班,她在乡下种田,当时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制,她天天忙的团团转,白天忙农活,晚上洗衣做饭,一刹也不得空闲。星期天他就是她的帮手,春耕、夏除、秋收、冬藏,样样活都要干。她照顾公婆、抚养儿子没有任何怨言。有时晚上有了空闲,他就经常拿起报纸或者杂志作为消遣,这时她也总想知道这里面到底藏着啥机关,因为她从没进学校门,这个字怎么读,那句话怎么念,问这问那有时也把他搅得心里很烦。每当这时她就有了话题,唠叨起来没了没完,“我没读书,还不是因为那时娘家兄弟好几个,个个都读书,做饭成了大问题,父母看我是个女孩子,长大早晚也是人家的人,死拉硬扯把我从学校叫回家……”他无可奈何,只好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句话一句话地领着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后来她也真的能看懂报纸和一般书刊了。

又过了好几年,按照国家政策,他们母子农转非,搬进了城,他的工资也不断上涨,养活他们母子已经不成问题,她还是不得闲,用她的话说,“农业损失副业补”,又摆起了小地摊,赶集、串乡、去夜市,天天连轴转。他依旧为她奉献,晚上、星期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和她摆地摊,他们经营的物品货真价廉,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这样又过了好几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一年,她正在摆地摊,一辆无照摩托车直冲她而来,由于她心理没有防备,撞了她一个脸朝天,她立即昏迷了过去。狠心的司机看事不好,骑起摩托车逃窜,幸亏好心人把她搭救,立即把她送到了医院,他赶到医院时,医生正在对她实施再一次抢救,他扑通跪在医生面前,“救救她吧!她辛苦了大半生,还没有享一天清福,再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都需要她的照顾。”也许是他的言行感动了医生,也许是他的真情感动了上天,或许是她真也离不开他们的那个家,更离不开衷和呵护她的他,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在他七十多个小时的陪伴和呼唤中,昏迷了三天三夜的她总算闯过了门关,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她的腿部却留下了残疾。

年过半百,她到了发福的年龄,更由于突然停止了跑跑颠颠的赶集和串乡,自然她的身体明显的臃肿,伴随而来的高血压等老年症状时时折磨着她,听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加强锻炼,既能减少痛苦,也能延年益寿,因此她强打精神,加入到早晚漫步的行列中……

可是,最近几天我再没有见到他们,听邻居说,她病了,已经很难行走。处于对她的挂念,前天晚上,我去看望她,只见他正在为她按摩和热敷,她看见我,微笑着向我示意……

我顿悟,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他(她)相伴、相依。人生足矣。

 (责任编辑:小小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