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一无所有
“1分钟!”
“1分钟!”
应援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只要能坚持1分钟,就可以获得5万日元。当然,如果可以取胜,就能拿到3倍的奖金。但是,他已经没有力量去承受对方袭来的攻击了。
他17岁时开始练习拳击,如今也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但每次的比赛对他来讲都是艰难的挑战。他几次想到要放弃,但却迫于生计勉强支撑到了今天。对于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又没有多少文化的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赚钱的途径并不是很多。
“30秒!”
“30秒!”
四周的呼喊声更加热烈。他知道,只要再坚持30秒,就能拿预定奖金的3倍作为出场费。但是,他的身体越来越沉重。
“叮!”
最终,随着铃声的敲响,年轻人也一屁股瘫坐在原地。这是一个从22战13胜3平6败到23战13胜3平7败的决战瞬间。但是,胜利的光荣和失败的悲伤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次的失败,对于他来说,只是意味着失去了拿3倍出场费的机会。他的口袋中,装着用长时间的忍耐作为代价换来的五张1万日元的纸币。
几天后,年轻人离开家前往体育馆的路上,突然发现了一家旧书店,他大步走了进去。这对于平时忙于训练,从来没有接触过书籍的他,可是件稀罕的事情。
他随手翻看店里的书,这时,他看见了一本四角磨损的相册。
“Le Cobusier。”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的名字。打开第一页后,他看到了目前在日本很难见到的奇形怪状的建筑物。光线、空间和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它们的价值,并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的形态,对于初次接触建筑的他来说简直美丽至极。
年轻人一直拿着这本书看。这本书的每一页,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世界。
“出生在瑞士一个贫困的修表工家庭,却成为20世纪现代建筑业的传奇性人物,他就是勒•柯布西耶(Le Cobusier)。”
年轻人看着书中描写的作者生涯和这本讲解建筑的图书,莫名地感到一阵战栗和兴奋。
但是,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当他翻完最后一页时,他慢慢回到了现实。
“我只是一个出生于贫困家庭,而且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无名拳击手。柯布西耶是什么,建筑家又是什么呢?”
他把书放回原来的书架上,然后走出旧书店,又慢悠悠地走向了体育馆。但是,越是靠近体育馆,越是远离旧书店,他脑海中浮现出的柯布西耶留下来的建筑物轮廓就越是鲜明。
“修表工的儿子都能成为一名建筑家,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不,不!23战13胜3平7败。在拳击比赛中几乎是屡战屡败的我,还有什么事能做得好呢?”
他不断地否定自己的想法,踌躇不定。
“但是,我真的不想再这样过下去了。哪怕只是一次,我也想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成功给别人看!” 他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中,什么决定也没有做出来。但是,他那原本迈向体育馆的脚步,已然缓慢了下来。
“没错!我的人生至今为止都是屡战屡败,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也该乘风破浪做个常胜将军了!我比别人迟了一步,那我就用独特的方法赢过他们就可以了。”
他这样想着,大步流星回到了家。然后,他开始为成为一名建筑师做起了准备工作。
但是光有热情是不行的。对于他来说,连就读大学建筑学专业的钱和时间都没有。所以,他只能选择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到第一次发现勒•柯布西耶著作的旧书店,阅读关于建筑方面的书籍。
最初因为缺乏建筑学的基础知识,要想读懂一个句子,他要花很长时间来翻找相关的书籍和词典。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查找资料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也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并且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挑战。
只要发现很优秀的建筑物,他就会背起行囊跑遍世界各地去观看。八年时间里,他走遍美国、欧洲等各地的名城,亲手为这些建筑物作图,并用手去抚摸,去感受。就这样,他踏上了自己梦想的建筑家之路。
这是1995年的一个颁奖典礼现场。
一位眼睛炯炯有神、顶着满头乱发的中年男子走上了领奖台。
“各位,让我们掌声欢迎普利策建筑学奖得主———安藤忠雄!”
普利策建筑学奖被称为是世界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而且获得此奖项的人中,东方人少之又少。安藤忠雄获得这个奖项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他完成了从一个专业拳击选手成功涉足世界建筑家队列的转变。
成功并没有就此止步。美国名校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纷纷请他担任客座教授,而聚集了日本最顶尖人才的东京大学建筑学院更是任命他为正式教授。几年后,他以名誉教授的身份退休,至今仍在努力地创作自己的作品。他被人们称作是“这个时代最卓越的建筑家”。
他在学生时代从未崭露过头角,成绩一直非常平庸。他在做拳击选手的时期,也从未表现出超群的实力,他只是一个给对方选手做胜利的牺牲品的三流拳击手。但是如今,他重新树立了梦想,并且为了梦想不断地奔跑,切身体验到的光线和大自然,成为他建筑作品中的主旋律。
在一次讲座中,一位学生向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年轻时,教授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决定要做一名建筑师的呢?”
他微微一笑,答道:“那是因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如果那个时候我拥有某种其他手艺的话,也许就很难接触新的事物了,我只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但正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能够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东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稍作调整展示给大家看而已,但人们却很狂热地喜欢它。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往往面临着能够变大变强的最好机会。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契机罢了。”
一无所有的人也有擅长的事,那就是“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