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亲情故事

于丹与学生母子情深

发布时间:2022-11-25 13:44:37

那是20033月,于丹刚刚升任影视传媒系主任,到青岛组织北师大艺术类的招生考试。

崔延杰是最后一名考生。讲完了规定的题目后,他开始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表演。他给考官们看自己做的网站,看自己写的论文,从教育体制,到天体物理,然后,他开始跳街舞、弹钢琴、唱自己写的歌。

于丹周围的老师都在看于丹,因为他们发现于丹已经从眼神中流露出她太喜欢这个孩子了。于丹后来也说,她要把这个孩子招进来,然后就让他当班长,因为他太阳光了,他可以感染身边的所有人。

考试结束,崔延杰要了于丹的电话号码,于丹问他高考能考多少,他答580吧。那一刻,于丹仿佛已经可以看到03级班长的样子了。她对崔延杰说:“我等着你。”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到了高考,却没有等到崔延杰的消息。他落榜了,因为高考前两天的手术,他与北师大,与于丹失之交臂。

崔延杰跟父母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找于老师。父母说,你现在一定考不上北师大了,那个老师也没有给你任何承诺,你还去干什么。但年少轻狂的他,还是决定去北京。

他选择了一所离北师大很近的民办学校,读了一个不错的专业。

然而,就在2003年的10月份,在新生运动会结束后,于丹收到了崔延杰的信息,他说我坐在北师大操场的看台上,哭了一个小时。说句不自量力的话,这个操场是属于我的。因为当时他所在的那个民办学校的操场太小,他们的运动会借用了北师大的操场。

时间不声不响地流逝着,到了12月份,有一天,于丹给崔延杰发信息,说这么长时间没看见你了,我请你吃饭吧。崔延杰只说我想吃馒头。

于是于丹和崔延杰的第二次见面,在北师大的餐馆里,点了一碟馒头,几个菜,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却改变了崔延杰的一生。

于丹一直劝他好好学四年,四年以后考她的研究生。可是崔延杰却等不及了,于是,在2004年的1月,他选择了退学。

3月,艺术类的考试又开始报名了。而这时的崔延杰却打鼓了,因为他真的害怕了。

当然,于丹的一个信息再一次改变了他。于丹说,打仗,我们不是不可以输,但一定不能输给自己。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对不起我们的那颗心。

看到这样的话,崔延杰几乎是跑着来到了报名的地点,成了最后一名考生。

接下来是考试,凑巧的是,考试的考官和一年前的一样,这次,没有自己的表演,他只是坐在屋子中间的椅子上,很平静地说,老师,我就不说什么构思了,我就说说我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吧。他说完,考试被迫停止了5分钟,因为在座的考官全部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就这样,崔延杰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师大。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崔延杰对于丹说,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我终于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向您行最大的礼,跪在地上磕个头,叫一声“妈妈”!

当于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已经打湿了衣襟。

这样的一段传奇,这样的一份信仰,只为于丹当初的一句话“我等着你的”,只为于丹在他失意时,彷徨时,害怕时,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力量。“妈妈”,带着血缘的感情,无疑是这世上最为真挚的感情。

这就是于丹和她学生的故事。从这感人至深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于丹作为一个老师,她对学生的是多么的火热、真切与博大,也难怪她常常称呼她的学生们为“孩子”,而对于学生们来说,于丹不也正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妈妈吗?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