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兔唇”干弟上大学
一个家境贫寒的22岁女大学生,顶住压力。带着被别人遗弃的兔唇弟弟上大学,万般艰辛养活弟弟四处奔波做手术,终于使弟弟开口说话了。谁也不曾想到,女孩自己也曾是一个弃婴,是一个贫寒家庭将她抚育成人,爱的轮回使这则人间至爱传奇继续浓情演绎……
邻县打工,带回豁嘴男婴
1986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河南霍邱县姚李镇漫流河村村民张成枝清早起来喂牛。在村口的路边发现一个弃婴。张成枝自身因小儿麻痹症而残疾,靠给别人理发赚取微薄收入为生,心地善良的张成枝将襁褓中的女孩儿抱回了家。几个月后仍不见有人来认领,张成枝决定收养孩子,并给女娃取名张世琴。那时张成枝的妻子已经身怀六甲,谁料在抱养小世琴四个月后,妻子难产大出血去世了。贫寒的家庭自此雪上加霜,张成枝一个人带着女儿孤苦伶仃地生活,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很差,他还是全力供女儿读书。小世琴渐渐长大了,目睹着父亲操劳的身影,懂事的她看到一贫如洗的家焦急万分。张世琴没念完初中就开始独自在外闯荡打拼,试图改变命运……
2004年,18岁的张世琴在河南省太康县一所民办武术学校当体育老师,每月700多元薪水她只留下200多元勉强维持生活开支,其余全部邮寄给养父。那年4月28日是个星期天,她去县城买书,途经太康县人民医院门口时,发现一大群人围在那儿看热闹。好奇的她也围了上去。却发现一个裹在破布里长了“豁嘴兔唇”的婴儿正躺在一个纸盒内。惨烈的哭声已经嘶哑了……张世琴的心锥刺般的疼痛,她不忍再看下去,给孩子丢下十几块钱转身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然而,等她再次返回时,却发现孩子依然躺在那儿,张世琴想到了自己被遗弃的童年,一种强烈的帮扶欲占据心头。她抱起了那个连脐带都还没处理的男婴送到医院后,才发现孩子只有公斤,极度缺乏营养。在医院里将孩子精心照料一周后,张世琴只得把孩子抱回了自己宿舍。此举在校园里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学校里炸开了锅。许多人议论她吃饱了撑的,该把孩子送福利院。不少男同事都纷纷过来劝她说:“张世琴,你自己还小呢,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收养这个孩子,否则会影响你的一生。”可一看到孩子见到她就憨笑可人的模样,张世琴的心底泛起一丝柔柔的痛,她实在舍不得再送人,她自己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胆决定:自己养大他!张世琴迅速给养父打了个电话征求意见。养父丝毫没犹豫地说:“孩子。你做的是好事啊,他和你当年一样,太可怜了,就当他是你弟弟,带回来吧。”
坦对流言,让时间证明一切
2004年7月底,张世琴带着弃婴回到了老家。张世琴把孩子带回来的第一天。养父喜滋滋地看了好一阵子,紧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打转。张世琴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张世豫。因为世是辈分,豫是河南省的简称,同时又和“遇”同音。18岁的姑娘带回一个孩子的消息很快在村庄里传开了。一些村民开始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她。
为了抚养这个先天残疾的小生命,张世琴开始在离家20多公里外的县城打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小世豫也渐渐长大了,张世琴一直想让弟弟得到良好的教育,四处联系幼儿园,可_二次次遭到婉拒。由于身体上的残疾。村里的孩子们不爱与弟弟玩。每当张世琴下班总看到弟弟孤独一人在自己家门前大槐树下玩耍,一看到姐姐便双手兴奋得飞舞,看着这个无辜的小生命,张世琴的眼眶不由自主湿润了,她一次次紧紧地把弟弟搂在怀中任热泪长流。张世琴无数次劝导他说:“弟弟的嘴是生下来时跌破的,姐姐会想尽办法给你医治,医生阿姨说过不了多久就恢复正常了,等弟弟上小学时就会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健康可爱了!”
改变命运。女大学生绝境反击
弟弟的出路究竟在哪?每天,张世琴都深深思索着同样的命题。经历过种种磨难的张世琴渐渐觉悟了,她认识到只有提高学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打工的几年里一直不忘给自己充电。这时,她决定一边在家照顾世豫,一边积极准备成人高考。2006年秋,张世琴如愿被安徽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英语系录取,开始了全新紧张的大学生涯。张世琴考虑到养父年迈照顾自己都困难,毅然带着弟弟出了家门,在学校附近租了间8平方米的小屋。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前面的路,是那样地艰难。白天她要上课,就把弟弟送进托儿所,晚上去教室自习只得把弟弟带着。为了照顾弟弟的生活,她四处打工。周末做了12份家教还有临时工,她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忙碌着。200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由于缺乏营养劳累过度,张世琴在食堂打工时突然晕倒在地,整整昏迷了十几个小时。老师同学闻讯赶来时,失去意识的张世琴嘴里还是弟弟的名字,这一切让在场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
身体的疲惫是其次的。但不能让张世琴接受的是周围人们世俗的目光。每到一处,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带着个三四岁的孩子,人们的目光里便有了几分暧昧,背后便有了窃窃私语。为此,她感到深深的苦恼,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睡梦伴着泪光。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弟弟随着年龄的增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姐姐要出去做兼职,不能带他一起去,就在他面前摆上几个玩具,告诉他不要乱动自己玩儿。等到姐姐匆忙从外面赶回来时,弟弟竟然还真的坐在那里,房东大嫂告诉张世琴,这孩子可懂事了不哭也不闹。看到姐姐回来,弟弟扬起笑脸,瞪着黑黑的眼珠看着姐姐,撒娇地伸出两只小手要姐姐抱。
大学里的辅导员和同学们在得知她的故事后,都很感动,大家开始理解尊敬这个勤奋、开朗的阳光女孩为何总是那么忙碌充实地活着。2007年初,张世琴听说有个“微笑行动”慈善公益医疗队到安徽,免费为贫困唇腭裂儿童手术并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她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立即报名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给外国专家做翻译,并为弟弟报名。4月25日,张世豫在南京进行了手术。该院整形美容科的医生告诉张世琴,医院免费给小世豫做唇裂期修复手术,主要是做口胎匝肌对位。待小世豫18岁以后,再做一次修复手术,就会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了。但这次手术对弟弟依旧没有多大直观的改变,四岁多的世豫依然连“姐姐”还喊不清楚。这让张世琴很心痛。
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播出张世琴的故事后,荧屏前无数的观众被深深感动了,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医务处的李芳就是其中一个,李芳所在的医院是“国际微笑列车”的定点医院,何不将张世琴的弟弟接过来进行治疗呢?于是,李芳马上将情况向该院院长郝杰兵汇报,“马上将张世琴的弟弟接过来,免费为他做整形手术。接下来,在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李芳费尽周折联系到了张世琴。在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的热情邀请下,张世琴带着弟弟来到了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姐弟俩受到了医护人点的精心照顾。4月12日上午,经过近十多天的精心准备,小世豫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张世豫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一直望眼欲穿的张世琴眼含热泪扑上前去。小世豫的主治医师张景霞说,这次唇腭裂修复手术整体上比较成功。但由于张世豫前几次整形手术牺牲的组织太多,所以下期的整形手术要等到三个月后他身体恢复好再做,到时候小世豫就可以清楚地开口叫姐姐了。经过一周的康复治疗,张世豫恢复良好。为了不耽误功课,4月18日,张世琴姐弟俩依依不舍地告别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返回了安徽。转眼半年又过去了,在经历第四次手术后的今年10月,张世琴惊讶地发现。弟弟现在已经能够很清楚地说一些词语了,比如“姐姐”、“老师”、“吃饭”、“洗脸”、“喝水”等,芝麻终于开门了!备受鼓舞的张世琴目前正积极准备考研,目标是有朝一日找到好工作,好竭力照顾弟弟和年迈的养父,好让弟弟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正常受教育的权利,让他感受这个五彩缤纷世界的真实美好……